崑曲發源於14世紀的蘇州崑山,是中國最古老的戲曲之一。崑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除了崑曲的表演,很多戲迷在劇場裡看戲的時候,也會被臺上演員精美絕倫的妝容和華麗的戲服所吸引。
崑曲傳統妝容分兩大類,即生旦的妝容與淨醜的妝容。通常生旦的妝容表現膚色白淨、紅潤,面貌端正俊秀的特點,所以統稱為「俊扮」。凡俊扮以外的妝容皆屬醜扮。這一類妝容的特點是用色彩將原來的面目塗上規定譜式的誇張圖案。崑曲演員在後臺扮妝角色,稱為扮戲,又稱扎扮。其步驟為先作臉部化妝,稱為「上彩」,然後戴網巾,後扮角色必須同時吊眼睛,其間包含髮式的處理:旦角須貼片子,梳大頭;生、末,淨、醜等角色戴水發或發帚、鬢髮等,然後系水紗。化妝完畢後再穿彩褲,穿布襪靴鞋,戴盔帽,穿服裝。
傳統崑曲服飾基本沿襲了明代的風格,以後又吸收清裝、旗裝的服飾特點,同京劇服飾差異不大,服飾在布料選擇、圖案色彩、刺繡工藝等方面都精雕細琢。傳統崑曲通常把服裝稱作行頭。戲衣(行頭)的名目有很多,主要有蟒袍、官衣、披、褶子等二十多種。布料上主要採用綢、緞、布等。紋飾有龍、鳳、鳥、獸、魚、花、雲、水等。顏色則以紅、黃、藍、白、黑、紫、粉色等為主色,鮮豔熱鬧。由於色彩、紋樣和布料的不同,以及穿戴上的不同搭配,使得整體顯得豐富多彩,極具表現力。
一場牡丹亭的唯美綺夢,一段纏綿四百餘年的生死至情將在廣州大劇院與觀眾見面,浙江永嘉崑劇團即將為羊城觀眾帶來崑曲《牡丹亭》的精彩演出。10月29日(周四)下午,廣州大劇院會員俱樂部將舉辦崑劇《牡丹亭》服飾妝容觀摩賞析會,在現場,您將可以近距離觀看演員化妝、包頭等演出準備工作,浙江永嘉崑劇團馮誠彥老師還將為您帶來精彩講解。此外,現場更有戲服試穿環節等待您的參與。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趕緊報名吧!
【時間】
10月29日(周四)17:00-18:00
【地點】
廣州大劇院 歌劇廳後臺
【掃碼報名】
(參與範圍:鑽石卡會員可報2人,金卡會員可報1人,名額共30人,數量有限,報滿即止)
【籤到方式】
請於16:30-17:00期間在廣州大劇院演員出入口處(北門旁)籤到測溫,聽從工作人員指引進場;
【注意事項】
①活動現場已嚴格控制人數,請您佩戴口罩前往;
②若您因故無法參與,請提前1日與工作人員聯繫取消名額,如未提前告知且缺席,下次活動將無法報名,多謝合作。會員熱線:02038392260、38392303(10:00-18:00在線)
馮誠彥
永嘉崑劇團優秀青年演員,主工老生。畢業於上海戲曲學院崑曲演員班,2003年,進永嘉崑劇團(永嘉崑曲傳習所)從事演員工作至今。其間也兼演小生行當,師承:甘明智、陸永昌、呂德明、林媚媚等老師。在《張協狀元》、《琵琶記》、《百花贈劍》、《金印記》、《折桂記》《孟姜女送寒衣》《疫中情》等多戲擔任主演。演出折子戲有:《酒樓》、《寄子》、《打子》、《拷婢》、《吃飯、吃糠》、《掃松》等。2004年溫州市第九屆戲劇節參演中,獲表演二等獎。2007年在全國崑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中獲優秀表演獎。2010年。溫州市戲曲演員大賽中《琵琶記、掃松》榮獲銀獎2012年,參加溫州市第十二屆戲劇節,在《金印記》中飾三叔,榮獲「優秀表演獎」。2006年,參加由文化部舉辦的崑曲小生研修班學習。2009年參加國家崑曲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工程,全國崑曲演員培訓班2014年參加浙江省文化廳主辦的新松計劃青年表演人才高級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