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講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昌吉州)地域文化特色、歷史沿革、文化風貌,回顧絲綢之路上的人、事、文化和精神,《絲綢之路文化叢書》12月15日上午在新疆昌吉州舉行首發儀式。
昌吉州黨委書記王國和、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任長義出席儀式並為新書揭幕,昌吉州文聯主席陳立榮主持儀式。
《絲綢之路文化叢書》由昌吉州黨委宣傳部牽頭,知名作家劉亮程、考古學者巫新華主編,特約國內一線作家、學者撰稿,分別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疆文化出版社出版。
《絲綢之路文化叢書》由歷史篇:《天山的種子:木壘的歷史與文化》《古城駝鈴:湮沒的絲路奇臺商道》《神山博格達》《天山女神:康家石門子崖刻文化探新》《天山瑰寶:瑪納斯碧玉的前世今生》;文學篇:散文集《翻過時間的牧人》、長篇小說《走馬西來》、長篇小說《八匹馬》、散文集《唐輪臺》、長篇小說《瑪納斯河》共10本圖書組成。
圖:《絲綢之路文化叢書》的展示現場
據了解,本套叢書即日起將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線上線下同步發售,並在全疆各地新華書店設銷售專櫃專題推介。
首發儀式上,昌吉州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翠玲向參加本次志交會的自治區廳局、各地州及院校代表贈書。
當代著名散文家、新疆作協副主席、《絲綢之路文化叢書》文學篇主編劉亮程在發言中表示,此次叢書緊貼「文化潤江」工程,昌吉州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相融相匯著各民族,這套叢書是昌吉州文化家底的一次鮮活的呈現,這套叢書也為新疆文化潤疆、文化產品的呈現打開了一個思路,提供一個範式。
《唐輪臺》的作者在分享中講到,這本書貫穿的主要元素就是岑參和唐輪臺,在歷史上輪臺和樓蘭、敦煌一樣有書寫不盡的文化符號,唐輪臺不僅是歷史的符號,更是世界的名片。
昌吉州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林君希在致辭中表示,《絲綢之路文化叢書》的出版,是為各位作者、編輯和背後的工作人員長期以來的辛苦付出得到一份滿意的回應;是讓更多的人們更好去了解昌吉,把握昌吉,展望昌,;是讓昌吉州文化事業的明天更加輝煌的有力基礎,是在昌吉州「文化潤疆」工程中一個顯著的標誌。
(阿孜古麗)(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