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文化叢書》首發

2020-12-21 新疆馬南

12月15日,《絲綢之路文化叢書》在昌吉舉辦新書首發會。

昌吉首發的《絲綢之路文化叢書》

據悉,該書由新疆作協副主席劉亮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隊隊長巫新華主編,10餘位國內知名作家和數十名編務人員歷時兩年編著、編校而成,約260萬字,分別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和新疆文化出版社出版。

《叢書》包括歷史篇五本,《天山的種子——木壘的歷史與文化》、《古城駝鈴——湮沒的絲路奇臺商道》、《神山博格達》、《天山女神——康家石門子巖刻畫文化探新》、《天山瑰寶——瑪納斯碧玉的前世今生》;文學篇五本,散文集《翻過時間的牧人》、長篇小說《走馬西來》、長篇小說《八匹馬》、散文集《唐輪臺》、長篇小說《瑪納斯河》。

文學篇主編劉亮程在首發式上講話
歷史篇主編巫新華在首發式上講話

「不同於以往關於新疆的出版物,這套叢書有其自身的鮮明特色。」文學篇主編、新疆作家劉亮程說,叢書文學篇5個主題有獨樹一幟的風格,有韻味悠長的文化散文,有深入淺出的風俗小說,5個主題統一於絲綢之路的背景內,都注重體現出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懷。

《絲綢之路文化叢書》會員們在交流

《唐輪臺》的作者、河南省作協副主席馮傑特意從河南趕來。他說,因為文學,自己和新疆頗為有緣。「我的第一首詩歌發表在1981年新疆《綠洲》雜誌,裡面有刊中刊《綠風》詩頁,是現在《綠風詩刊》的前身,1994年,我第一次來到新疆採風,去過昌吉、石河子、伊犁、塔什庫爾乾等地,一路收穫藍天白雲,『採摘』遍地詩句,至今難忘。」馮傑說,新疆是個去一百次都不嫌多的地方,每次抵達,哪怕短暫接觸,都有新意和收穫。

據悉,叢書將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線上線下同步發售,並在新疆各地新華書店設銷售專櫃專題推介。

相關焦點

  • 《絲綢之路文化叢書》新書首發式在新疆昌吉州舉行
    用文字講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昌吉州)地域文化特色、歷史沿革、文化風貌,回顧絲綢之路上的人、事、文化和精神,《絲綢之路文化叢書》12月15日上午在新疆昌吉州舉行首發儀式。《絲綢之路文化叢書》由昌吉州黨委宣傳部牽頭,知名作家劉亮程、考古學者巫新華主編,特約國內一線作家、學者撰稿,分別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疆文化出版社出版。
  • ...文化叢書今日首發 | 周江勇:充分展示深厚底蘊 不斷增強文化自信
    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今日首發 | 周江勇:充分展示深厚底蘊 不斷增強文化自信 2020-09-25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文分級閱讀叢書《童年的古文課》今日在深圳首發
    古文分級閱讀叢書《童年的古文課》今日在深首發,為小學生量身定製,近30位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語文教師參與編寫,開啟「童年·同年」支教助學項目,作者拿稿酬購書送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古文分級閱讀叢書《童年的古文課》今日在深首發 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開啟「童年·同年」支教助學項目,拿稿酬購書送給貧困地區孩子。
  • 「新發展理念研究叢書」 「文化自信研究叢書」推薦
    以兩個課題為基礎,形成了「新發展理念研究叢書」和「文化自信研究叢書」。、科研機構等的研究力量,凝聚廣州地區知名社科理論名家的成果和智慧,組織出版了新發展理念研究叢書和文化自信研究叢書。相信讀者能通過對該叢書的閱讀,感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博大精深、無窮魅力而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張國祚,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軟實力研究領域領軍人物,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
  • 武漢市江漢區街道志系列叢書第一冊——《民權街道志》首發亮相
    12月17上午,江漢區街道志系列叢書第一冊——《民權街道志》正式首發亮相。經過近三年的磨礪,這本50萬餘字的街道志,從【建置 人口】【歷史文化街區】【城市建設與管理】等7編,訴說著民權的厚重歷史與裡巷情懷。大量翔實、珍貴的地情資料,對全面反映地方市情、保存地方文獻資料、繼承傳統文化、弘揚先進文化、服務決策等起到重要作用。
  • 再現海上絲綢之路輝煌!新加坡華人女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首發
    《絲路江心鏡》首發儀式暨新聞發布會現場 12月19日,新加坡華人女作家張露新書《絲路江心鏡》首發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上海成功舉行,書中展示唐代鼎盛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往來中東與非洲海上貿易的重要見證。
  • 「中山改革開放口述史叢書」《窮當家》今日首發
    南方日報訊(記者/高薇 通訊員/吳銳瓊)首發儀式一結束,3000冊圖書就被全部預定。8月19日晚,「中山改革開放口述史叢書」之《窮當家——一位鎮委書記的回憶錄》創下了一個新的售賣紀錄。該書由原橫門鎮(現屬於南朗鎮轄區)委書記何聯明所著,用口述的方式,講述了橫門鎮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改革開放和發展進程。
  • 新疆主打「絲綢之路」文化元素牌
    以藝術衍生品、根雕、手工藝品和奇石為主的哈密地區特色文化產品,以刺繡和玉石為主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化產品及木器器皿、木器雕刻繪畫、土陶器皿和傳統民間手工藝品為主的阿克蘇地區文化產品在深圳文博會精彩亮相的首日,就吸引了很多觀眾。  據了解,此次深圳文博會我區分別在南、北、東疆三個片區篩選出阿克蘇地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哈密地區作為參展團。
  • 出版社攜手科技教育企業首發系列叢書 在青少年頭腦中播下人工智慧...
    「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系列叢書上海首發。華東師大出版社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17日電 (記者 陳靜)人工智慧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下一個引擎,也是教育革命的重要驅動力量。
  • 「中華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叢書新聞發布會
    站在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動、中聯部河南省委專題宣介會、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座談會等萬眾矚目的舞臺上,河南精彩而自信地向國際社會大聲宣講中國聲音、河南故事。「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濃縮著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的中原文化,都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把根留住」,對外講好中原文化、河南故事,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永遠是一項重要而迫切的時代課題。
  • 絲路法所 十年獻禮——《單文華國際法與比較法論集》新書首發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絲綢之路國際法與比較法研究所十年慶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行。在與會領導、海內外專家、學者們共同見證下,會議舉行了《單文華國際法與比較法論集》(Wenhua Shan’s Essays o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新書首發儀式。
  • 烏魯木齊,一座國際影城,匯集了絲綢之路沿線的文化和美食
    絲路影城又名「絲綢之路文化影城」或「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園」,是以國家「一帶一路」的偉大構想和絲綢之路經濟的國家戰略為背景而計劃建設的,毗鄰烏魯木齊絲綢之路國際滑雪場。據工作人員透露,絲路影城在「第十二屆深圳文化產業博覽會」上簽約,被列入「烏魯木齊市非政府投資文化產業重點項目」,現在已經完成了600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有街道、絲路影城攝影棚、人工沙灘、燒烤廣場、城牆觀光等項目。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絲綢之路的作用
    本文乃作者翟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進入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唐代,絲綢成了對外貿易的主要標誌。因此絲綢成了唐代對外貿易的龍頭產品,在唐朝的對外開放和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此時,絲綢古道的意義巳經遠遠地超出了絲綢的範疇,在這條漫長的古道上,不但交流著絲綢及其他許多產品,而且交流著各種文化,它不但是古代商旅貿易的通路,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大道。
  • 「絲綢之路文化之旅——中國數字文化展示周(阿聯站)」即將開啟
    為加強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數字文化產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豐富「絲綢之路文化之旅」活動品牌影響,進一步推動中國阿聯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斷取得新成果,促進兩國青年群體、產業機構的交流合作,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阿聯文化和青年部主辦,中國駐阿聯大使館、阿聯駐華大使館、中國駐杜拜總領事館協辦,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阿聯「擁抱中國」執委會承辦的「絲綢之路文化之旅—
  • 香港中文大學比較文學文化叢書,漲知識,建議大家都看一下!
    早在港臺比較文學研究高峰期的80年代,臺灣《比較文學叢書》由東大圖書公司陸續出版,共有11種之多。主編葉維廉在序言裡指出,這套書的主要方向就是企圖在跨文化、跨國度的文學作品及理論之間尋求共同的文學規律、共同的美學據點的可能性。
  • 江蘇無錫至上海港海鐵聯運班列首發 海上絲綢之路再添新通道
    來源:央視原標題:江蘇無錫至上海港海鐵聯運班列首發 海上絲綢之路再添新通道12月1日8時30分,一列滿載太陽能板、電動車、汽車零配件等出口貨物的貨櫃貨運班列,從鐵路無錫南站貨場開出,標誌著無錫至上海港海鐵聯運班列首發
  • 歷史發展進程中:政治、文化意義大於經濟意義的「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經濟價值唐朝文化,令我們魂牽夢繞的一點就是那種開放、包容的精神,真正有自信心的文化,從來不盲目地拒絕外來事物,什麼東西都能夠拿來為我所用。整個唐朝,對外貿易相當頻繁。從漢朝開始,中國正式擁有了絲綢之路。雖然說在此之前就已經有通往西域的商路了,但是人們認為絲綢之路的「正式形成」應該還是要從漢朝開始算。無論是漢朝還是唐朝,陸上絲綢之路都非常興盛。
  • 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聯盟成立 首批17個國家54家單位
    央廣網西安12月11日消息(記者雷愷)「絲綢之路傳統文化保護開發利用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研討會」12月11日在西安舉辦,會上由西北大學發起成立了「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聯盟」,目前已有17個國家共54家單位加入首批「聯盟」。
  • 澳門理工學報叢書出版
    叢書簡介: 「澳門理工學報叢書」選編自《澳門理工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改版以來所刊文章,涵蓋名家專論、港澳研究、總編視角、中西文化、文學研究等欄目。作為公共學術平臺,《澳門理工學報》所刊各文既有名家大作,亦有新秀佳篇;既立足澳門,亦舉目神州、放眼世界;既彰顯學術堅守,亦展現薪火相傳。
  • 《漢字中國》首發 詮釋本土哲學思想與文化基因
    圖為《漢字中國》叢書第一輯。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供圖中新網濟南11月22日電 (孫宏瑗)「以傳統漢字為標誌的觀念是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結晶體』,漢字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蘊含著中國歷史生命與文化生命的獨創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