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為持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研究闡釋和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紮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南粵大地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科聯、廣州市社科規劃辦組織開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課題研究,從「新發展理念研究」和「文化自信研究」兩個方向設立系列研究課題,由廣州地區的知名專家牽頭組成研究團隊,並納入2018年度廣州社科規劃重大委託課題。以兩個課題為基礎,形成了「新發展理念研究叢書」和「文化自信研究叢書」。一起來看看吧~
新發展理念研究叢書
創新發展理念研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張振剛 陳一華 編著
2019年10月 / 85元
ISBN:978-7-5201-5781-0
堅持創新發展,是我國應對發展環境變化、轉換並增強發展動力、把握髮展主動權,更好引領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之策。本書基於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創新發展重要論述的學習和研究,闡釋了創新發展理念的時代背景、理論淵源及其基本內涵,論述新時代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三大創新戰略及創新發展路徑;並以廣東為例,總結了廣東踐行創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四個走在全國前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實踐和案例。
協調發展理念研究:新時代全面發展的制勝要訣
陳鴻宇 等 編著
2020年8月 / 79元
ISBN:978-7-5201-7407-7
協調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涵之一,堅持協調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本書深入闡述了協調發展理念的基本內涵和理論基礎,從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三個層面,對新時代如何掌握協調發展的特點和方法,協調推進新發展理念的全面落實展開分析,同時立足廣東實踐,對廣東省和廣州市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系列舉措進行經驗總結。
綠色發展理念研究:重回人與自然和諧
周永章 林星雨 伍春麗 唐沐陽 編著
2020年7月 / 85元
ISBN:978-7-5201-7099-4
本書從政治、經濟、社會和生態的交叉維度,分析綠色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並以生態倫理為價值指南,從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視角切入,展示綠色發展的價值取向。本書試圖通過對綠色發展理念的闡釋,讓國民感受到生態帶來的切身「紅利」,並在現代化徵途中不迷惘,讓山更青、水更綠,成為越來越多城市和鄉村的常態。本書還結合廣東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實踐,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對策和建議。
開放發展理念研究:開放不止步
董小麟 陳萬靈 鄭亞偉 編著
2020年4月 / 85元
ISBN:978-7-5201-6661-4
本書深入分析了開放發展理念形成的時代背景、現實依據、思想淵源與基本內涵,從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優化對外開放格局、深化對外開放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四個層面,對如何實施開放發展理念展開了理論與實證分析,並就廣東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上如何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廣州構建國際大都市開放發展新優勢等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對策與建議。本書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為當前深入學習和理解新發展理念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讀本。
共享發展理念研究: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
王寧 等 編著
2020年6月 / 79元
ISBN:978-7-5201-6698-0
共享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涵之一。共享發展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是其他發展理念的目的和歸宿。本書闡釋了共享發展理念的發展邏輯、基本要義和時代價值,分析了共享發展的手段與原則,探討了共享的實現路徑以及推進過程,並以廣東為例,總結了廣東踐行共享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四個走在全國前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實踐和案例。本書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為當前深入學習研究新發展理念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讀本。
總序
踐行新發展理念,謀劃改革開放新宏圖
文丨魏後凱
當今之中國,正處於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國經濟年均增速保持在7%左右,2018年經濟總量超過9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萬美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30%左右,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
從國際大勢看,世界經濟在大調整大變革之中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趨勢,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持續蔓延,國際競爭更趨激烈,保護主義、內顧傾向初見端倪,國際經濟格局和治理體系出現重大調整,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和條件發生了急劇變化。
從我國面臨的問題看,改革開放以來,儘管我們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變,但長期快速發展中積累的矛盾、問題也不少。比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等,轉方式、調結構、換動力的要求日益迫切。
在大調整大變革的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思想,為我國「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和思路。
新發展理念既是能否順利實現「十三五」規劃、「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五大決定性因素,也是引領「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核心理念。新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是我們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這些重要論述,鮮明體現了新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戰略思想,所揭示的經濟發展規律,是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規律的科學把握和深刻反映,為我們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提供了行動指南。
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對於更好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創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輝煌,進一步聚合全面深化改革正能量,增創廣東發展新優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深自砥礪,篤定前行。近年來,廣東全省上下不懈努力,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做出的「三個定位,兩個率先」和「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加快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實體經濟、推動科技創新、提高開放水平以及完善和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廣東顯示出先人一步的優勢,其創新發展實踐探索不僅為後續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也為全國各地區的創新發展實踐提供了生動樣本。2018年,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73萬億元,經濟總量連續30年穩居全國第一位。除經濟總量外,體現發展質量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有效發明專利、區域創新綜合能力等均居全國第一。廣州作為國家重要中心城市,把握歷史新機遇,努力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攻城拔寨、落地生根」抓落實,推動廣州各項事業發展全面上水平、走前列。近年來,廣州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地區生產總值由2011年的1.26萬億元提高到2018年的2.29萬億元,穩定保持在全省前列。
堅持新發展理念,是被廣東、廣州實踐驗證的科學指導思想,更是廣東、廣州在新起點上再創新輝煌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在新的起點上,廣東要持續踐行新發展理念,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努力破解發展中面臨的新問題和新動向,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2018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對廣東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應抓住參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機遇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指出:「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加快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加快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廣東必須深入落實新發展理念,牢牢抓住新時代的重要戰略機遇,勇於迎接挑戰,力爭在全面開放新格局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總書記的殷殷囑託,給新時期的廣東提出了新的時代任務和挑戰。為持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究闡釋和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紮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南粵大地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廣州市社科規劃辦組織開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課題研究,從「踐行新發展理念」和「新時代文化自信」兩個方向設立了研究課題,充分整合廣州地區高校、黨校、科研機構等的研究力量,凝聚廣州地區知名社科理論名家的成果和智慧,組織出版了新發展理念研究叢書和文化自信研究叢書。這既是廣州社科界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一次大膽嘗試,也充分展現了廣州社科界的研究力、創造力和價值引領力。
新發展理念研究叢書由5部專著組成,約150萬字,分別從創新理念、協調理念、綠色理念、開放理念、共享理念五個方面,對新發展理念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深邃道理進行了全面透徹闡述。具體而言,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中,創新要著力解決的是發展動力問題,創新是新發展理念的核心,是實現協調、綠色、開放與共享的根本動力與實踐抓手。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要學會運用辯證法,善於「彈鋼琴」,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要提高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自覺性和能力,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與此同時,叢書也全景式、立體式地展現了廣東省、廣州市踐行新發展理念取得的成效和發展經驗,以期為全國各地踐行新發展理念提供實踐參考。叢書的出版,對於我們正確認識當前所處的時代環境和國內外形勢,從容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和參考價值;對我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更好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在撰寫過程中,本叢書主要遵循以下四個原則。一是時代性。針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發展理念的深刻論述,本叢書在認真研讀新發展理念的基礎上致力於追溯其理論背景、理論基礎和內涵意義,明確回答為何要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二是準確性。叢書的核心觀點均出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發展理念的論述,在認真研讀、深刻領會前提下力求將習近平總書記的新發展理念原汁原味地展現給讀者,展現它的繼承性、發展性、權威性。三是完整性。無論是每部專著的概念框架還是每一章節的具體闡述,都對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努力結構化、系統化、體系化地展現出習近平總書記的新發展理念。四是實踐性。本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詳細論述新發展理念深刻內涵的同時,把理論解讀、觀點闡釋同國家及廣東的實踐相結合,為我國理論工作者、實踐工作者和廣大高校學生,在當前和今後深入學習研究新發展理念提供了一個導引性的讀本。
新發展理念具有科學的理論邏輯、立意高遠的實踐內涵以及對中國未來乃至世界文明的重大示範意義,它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在當代中國的重大創新,也是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引領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行動指南。由於新發展理念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本叢書的理解和闡釋必然還有改進的餘地,書中存在遺漏與不足在所難免,但我相信,本叢書的出版將為廣大讀者深入學習和實踐新發展理念提供重要的參考。
魏後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向上滑動閱覽
文化自信研究叢書
文化興國:新時代文化自信理論與實踐
蔣述卓 陳偉軍 等 著
2020年7月 / 79元
ISBN:978-7-5201-7101-4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本書深刻闡述了文化自信的價值向度和豐富內涵,鮮明界定了何為文化自信之魂、文化自信之本,並以廣東為例,總結了廣東堅定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強省戰略實施的經驗和實踐意義。本書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為當前深入理解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讀本。
堅持與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研究
李輝 歐陽永忠 葛彬超 等 著
2020年7月 / 89元
ISBN:978-7-5201-7100-7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最鮮活的基石。本書為文化自信研究叢書中的一本,系統梳理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與當代價值,深入闡釋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主要內容,探討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形態建設的路徑,並立足廣東實踐,凝練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經驗與智慧。本書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為當前深入學習理解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讀本。
轉化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
紀德君 劉慶華 溫小軍 編著
2020年6月/79元
ISBN:978-7-5201-6845-8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本書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時代需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源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沃土、治國理政的智慧寶庫、全球治理的中國經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等方面,對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化與創新進行全面、系統的闡述,並對廣東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舉措進行經驗總結。
繼承與弘揚:新時代革命文化研究
陳金龍 朱斌 劉意 著
2020年2月 / 79元
ISBN:978-7-5201-6204-3
激昂奮進的革命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最堅實的基石。繼承與弘揚革命文化,既是對革命歷史的尊重,也是對革命精神的自信,更是文化自信的內在要求。本書系統梳理了革命文化的基本內涵、生成基礎、主要構成、功能指向及當代價值,探討了新時代繼承與弘揚革命文化的路徑,並對廣東省繼承與弘揚革命文化的舉措進行經驗總結。本書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為當前深入學習理解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讀本。
總序
鑄牢文化自信的三大基石
文丨張國祚
習近平同志十分重視文化自信,多次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他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進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特別強調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那麼,足以讓中國人「自信」的「文化」,究竟是什麼文化呢?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種文化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是黨領導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所創造的革命文化,三是黨領導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中所創造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三個層面的文化一脈相承,並融匯成當代中國文化浩浩蕩蕩的主流,成為鑄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三大基石。
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最厚重的基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修為、政治智慧、軍事謀略等,具有許多超越時空、跨越國度、具有當代價值、富有永恆魅力的文化基因。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有「為政以德」「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的法治主張;有「公生明、廉生威」的為官之道;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倫理原則;有「和而不同」的價值理念;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天下情懷;有「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的憂國憂民思想;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有「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犧牲精神;有「天下為公」的大同理念;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氣節;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成才之道;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擔當;有「尚中貴和」的包容理念;有「協和萬邦」的外交戰略;有「國雖大,好戰必亡」的戰爭觀;有「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聞過則喜」「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慎獨自律」「言必信,行必果」「滿招損,謙受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修身引導;等等。一言以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獨具特色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對於今日中國人的道德修養、品格砥礪、志向樹立、智慧提升、治國理政,對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十分深厚的精神滋養。
激昂奮進的革命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最堅定的基石。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其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其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世界人民謀大同;其形式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其對待中國古代文化和外來文化,主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革命文化以革命理論、革命教育、革命文藝、革命學術、革命傳媒等為主要內容。在理論方面,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撰寫了一大批光輝的革命理論著作,成為指引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指導思想。在教育、文藝、新聞出版、學術研究等方面,都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積極貫徹反帝、反封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正是在革命文化的引領下,我們打退了國民黨的文化「圍剿」、日本帝國主義「殖民文化」和漢奸賣國賊「奴化文化」的蠶食和汙染。也正是在革命文化的教育、影響和薰陶下,我們黨先後形成了「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立黨為公、忠誠為民、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紅船精神;形成了「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的井岡山精神;形成了「堅定信仰、艱苦卓絕、堅忍不拔、堅持到底」的長徵精神;形成了「實事求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忠於人民、無私奉獻」的延安精神;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形成了「敢於鬥爭、敢於勝利、依靠群眾、團結統一、艱苦樸素、戒驕戒躁、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西柏坡精神。正是在革命文化的薰陶、培養和激勵下,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和革命先烈,前赴後繼地用鮮血與生命譜寫出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樂章,挺起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脊梁,鑄就了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精神之鈣。
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最鮮活的基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文化;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真理、反對謬誤的文化;是謳歌真善美、抨擊假醜惡的文化;是反對封建迷信、倡導科學的文化;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是視野開闊、貫通古今、不斷吸取人類先進文明成果的文化。學習和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可以引導人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可以引導人們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可以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可以引導人們在紛繁複雜的社會文化生態中辨析主流與支流、區分先進與落後、劃清積極與消極、始終保持思想理論的清醒堅定;可以引導人們自覺抵禦腐朽文化,批判錯誤有害文化,揚棄和改造落後文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最重要、最重大、最可貴的創新成果。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穿著馬克思主義之真理,飽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精華、熔鑄著革命文化之精髓、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沃土,以理論、學術、文藝、影視、網絡等多姿多彩的文化樣式塑造著國家形象,鞏固著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引領著社會風尚,提供著精神食糧,培育著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不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理論指導、輿論引導、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重大意義?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三大基石?如何使廣大讀者深入理解文化自信並更加自覺地堅定文化自信?這是迫切需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敏銳地抓住這些重要問題,精心策劃和組織廣州地區的優秀專家學者緊密結合廣東文化建設的實踐,分別圍繞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撰寫了一套四本比較系統、比較全面的「文化自信研究叢書」,這四本書分別是《文化興國:新時代文化自信理論與實踐》《轉化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繼承與弘揚:新時代革命文化研究》《堅持與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研究》。「文化自信研究叢書」的出版,既是對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解讀闡釋,也是對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深入研究;既探求了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內涵意義,也關注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與時俱進;既有對宏觀創新理論的生動詮釋,也有對具體實踐案例的深刻剖析;既是廣州社科界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一次積極探索,也是廣州社科界研究力、創造力和價值引領力的一次充分展示。相信讀者能通過對該叢書的閱讀,感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博大精深、無窮魅力而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張國祚,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軟實力研究領域領軍人物,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
▲向上滑動閱覽
活動預告
《新發展理念研究叢書》和《文化自信研究叢書》出版座談會將定於2020年11月9日上午9:30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藍廳會議室召開,敬請關注!
會議時間
2020年11月9日(星期一)上午9:30
會議地點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藍廳
主辦單位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
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策劃:馬雲馨
原標題:《「新發展理念研究叢書」 「文化自信研究叢書」推薦》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