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到了,農村裡走親戚很像是逢場作戲,過年不走親戚可以嗎?

2020-12-16 餘一鬥

再過兩天就要過年了,春節期間農村親戚朋友互相走動拜年,這是我國傳統的風俗習慣。記得我小的時候,過年最喜歡去走親戚。一方面是可以看到很多親人,另一方面能夠有好吃的拿到紅包,而且還可以愉快的玩耍。那時候走親戚,有時候一走一天或者兩天都算正常。但是現在再也沒有這樣的心情以及這樣的場景了。哪怕是最親近的親戚,現在也只是到人家去轉一圈,然後就回到家裡,感覺非常像逢場作戲。那麼農村過年的時候能不能不走親戚呢?

說實話,雖然現在農村的親情比過去淡薄了很多,但畢竟血濃於水,親戚是丟不掉的,畢竟中國是一個傳統的人情社會,不管窮親戚也好還是富親戚也好,這些都是你永遠擺脫不了的親情。

過去我們家的親戚很多,有很多除了三代的親戚都還在走動。甚至可以說很多親戚我都叫不上,名字也不認識,但是還是在過年的時候要去拜年。後來慢慢的有一些親戚就逐漸的斷了往來,過年也不拜年了,到現在為止除了父親的舅舅家裡和我的舅舅家裡再加上一些姑姑姐妹等至親,一些遠親戚都不再走動了。

即使是這樣的至親,現在走動最多也就是去吃一頓飯,喝一杯茶,待的時間不會太長,更多的時候是應付。前兩天,舅舅就給我父親打了招呼,說今年去拜年不要拿糖酒,人到就行,意思一下。要知道過去每年到幾個舅舅家都要大包小包,拎著糖酒煙和其他的禮品。當然他們也不會白說,回過頭來又再到我家來拜年再送回來,所以這種看起來非常形式主義,但最終又耗費錢財的事情,大家都覺得還是不要做的好,因為最後這些酒不是在你家,就是在我家最後堆著一堆,也沒有地方要。

所以呢現在百年更多的是走過場,是一種形式,當然也有一點逢場作戲的意味。那麼現在過年如果不走親戚的話,可不可以待在家裡呢?

別的地方我不太清楚,但是在我們老家這樣做還是不行的,至少在知青之間還是需要走動的,哪怕是逢場作戲,哪怕是應付一天拜,10家的年也還是要去拜的,如果不拜,別人家會怪罪,會覺得你們家沒有家教,會覺得面子上過不去。

所以,其實我自己也不喜歡出門,跑拜年的時候就喜歡待在家裡,但是家裡面有幾個親戚是一定要跑的,否則的話,父親會生氣,認為不懂事。比如說舅舅家裡比如說姑姑家裡,比如說兄弟姐妹家裡。這些親戚是一定要到的,不到就是沒有理數不懂家教,別人可能不會說年輕一輩怎麼樣,但是老父親的臉上可能就會無光。

因此在我們當地的風俗習慣中,儘管現在拜年形式多於內容,但是仍然還要去做這個形式,這是一種沒有辦法的事情,千百年來的傳統習俗想要改變完全不可能,而且儘管現在跟過去的風俗習慣有了很大的變動,但是過年拜年走親戚仍然還是在繼續堅持。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您覺得過年的時候宅在家裡不出去拜年是否合適呢?歡迎您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的觀點。

相關焦點

  • 一組農村過年走親戚的老照片,畫面很溫暖,老農:這才叫過年
    摘要:一組農村過年走親戚的老照片,畫面很溫暖,老農:這才叫過年文/農夫也瘋狂臘月十五就到了,從這天開始也要迎來春運了。今年的春運來得有點早,從1月10日就開始了。這也意味著今年的春節來得早,在1月25日就要迎來農曆2020年的春節了。
  • 一天走10家親戚,農村過年走親戚「走過場」,親戚啥時候不親了?
    小時候最想要的時間就是過年的時候,這幾天可以跟著父母或者是爺爺奶奶去走親戚,而且一走就是一天,一天就去一家,去了就在他們家等著吃飯,不僅能吃到好吃的還能領到壓歲錢。但是現在過年走親戚卻不是這樣了,一天的功夫能夠走上十家,你想想一天去十家每一家能有多少時間,基本上就是放下東西就走,交流也是互相問候幾句,基本上不在親戚家留飯了。我一個朋友昨天就告訴我,他們臘月29才開始走親戚,昨天一天走了十家,一天走完了。是什麼原因造成咱們過年走親戚是「走過場」了,為什麼親戚之間不見親近了呢?今天咱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現象。
  • 農村過年走親戚,為何有的人禮品放下人就走了?其中原因讓人心酸
    農村過年走親戚,為何有的人禮品放下人就走了?其中原因讓人心酸。我們知道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大家都回家和家人團聚,這個時候大家共聚一堂有說有笑,真是不亦樂乎,可是從什麼開始走親戚已經變成了一種「壓力」,慢慢有說有笑的時候變得越來越少。
  • 過年回農村走親戚最發愁買的禮物我給搞定了
    每年過年走親戚最發愁什麼?買禮物。每到過年,總少不了走親訪友。每到這時,給親戚們選購禮物就成了大問題。誰不想過一個歡樂中國年?老婆老家是縣城邊的,說農民吧,離城近,騎個自行車只需要十來分鐘。說是城裡人吧,戶口又不在縣城。其實就是個城邊村。因為交通發達,村民的生活方式也逐漸和城市接軌。
  • 過年了,「偽過年風」卻來臨,為啥農村一些人親戚不走,朋友不見
    過年了,「偽過年風」卻來臨,為啥農村一些人親戚不走,朋友不見?現在年味也是越來越近了,很多在城裡工作的農村人也陸續的回到了農村老家。但是還有一部分單身的年輕人,他們總是磨磨蹭蹭的在臘月二十九回到自己的老家,回到家後,他們也不願意走親戚,更不願意見朋友,直到初三過完年後,馬上離開老家。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有這樣的「偽過年風」出現,他們的苦衷又是什麼呢,李子來回答。我一個堂妹就是這樣,她在省城工作,由於城市裡的年輕人和農村的年輕人不一樣,她現在30了至今沒有談男朋友,更沒有結婚。
  • 農村過年走親戚,這4種親戚最好別去,不然受傷的總是你
    引言隨著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科技水平已經得到了空前提高,這也就伴隨著"農村人往城市走,城裡人不回農村"這一現象的發生。慢慢的,農村人開始外出打工,賺到的錢也是越來越多,"錢"可是一個好東西,它不僅可以將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拉近,也可以讓你兩就此疏遠。
  • 農村過年出現「親戚不走,朋友不見,初三離家」現象,咋回事
    進入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六期間,是走親戚的時間段,也是和親戚們相聚的時間,如果親戚比較多,每天走一個,可能需要的時間稍微長一些,期間和一些老表們暢談過去和未來。從上述字面意思可以看出,現在有些人,過年已經和相聚這個關鍵詞無關了,不去走親戚,不想見朋友同學,年三十才到家,正月初三就要走,好像過年回家只是個形式而已。
  • 農村春節走親戚,放下禮品,不吃飯就走了,是真沒有時間嗎?
    農村春節走親戚,放下禮品不吃飯就走了,是沒有時間嗎?農村過年走親戚是我們國家由來已久的傳統,但是隨著時間的改變,走親戚的方式也有所改變,有的時候把禮品放下,沒有吃飯接著就走了,造成這方面的原因很多,下面簡單說一下。1.
  • 農村親戚越來越不像親戚?農民也很無奈,專家:這四點是主因!
    農村親戚越來越不像親戚?農民也很無奈,專家:這四點是主因!按理來說,親戚之間應該都是非常親密的,畢竟有血緣關係,大家也是一家人。可是現在有種怪現象,就是城市裡的親戚之間基本上都不聯繫,大家也能理解,畢竟一個個都待在自己的小房間裡,別說親戚了,連鄰居都很大可能不認識。最奇怪的就是這種現象在城市出現大家可以想得到,但是現在農村的親戚也是越來越不像親戚了,這就特別的奇怪,農民朋友也是表示很無奈,直言確實是這麼回事,但是就有專家給出的四種解釋,大家也一起看看說的在不在理。
  • 親戚不走,朋友不見,都說農村年味變淡了,為什麼還趕回老家過年
    親戚不走,朋友不見,都說農村年味變淡了,為什麼還趕回老家過年呢?小編對於這個話題來說,大家都在年底時趕回村裡過年,有點不太準確。其實大家並不是在趕回村裡過年,而是趕回有父母的家中過年。如果父母在城裡住,難道當子女的會自己回村裡過年嗎?
  • 鹹豐人過年走親戚,聽到這3句「客套話」,聽聽就好了,別當真!
    生活在鹹豐農村,到了臘月或者正月裡,返鄉過年拜年成了大家一樣的選擇,過年除了陪伴父母,置辦年貨外,最為重要的還是走親戚串人戶了。
  • 農村過年走親戚要給孩子壓歲錢,現在一般給多少合適?原來是這樣
    農村過年走親戚要給孩子壓歲錢,現在一般給多少合適?原來是這樣,今天過年去親戚家,遇到親戚家的孩子的話,給多少壓歲錢好呢?大家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吧。農村新年去親戚家給孩子壓歲錢,現在一般給多少錢?小時候自己拿到了壓歲錢,現在變大了,去親戚家已經拿不到壓歲錢了,現在給孩子多少錢?不能像以前那樣給你5元10元吧。其實在農民看來,能用多少的技術給多少壓歲錢?根據自己的經濟水平來決定壓歲錢的大小,例如,在有農民的農村,可以拜訪親戚一般給50元或100元,可以給親密的孩子200元,這些都是正常水平。
  • 第一次和男友回家過年,因為走了一趟親戚,很快分手了|百家故事
    小輝的家在比較偏遠的農村,下了車還要走一段鄉村小路,房子是幾間土屋,屋前是稻田,屋後是竹林,一到那就有種穿時空回到八十年代的感覺。小媛也出生農村,只是沒這麼偏僻落後,家庭條件也比小輝家好許多,不過她一點也不嫌棄這裡,因為就算他們結婚也不會回這裡生活。
  • 【情感心理】年輕人過年怎麼就不愛走親戚了呢
    顧大媽格外想不通:年輕人為啥寧可宅在家裡刷手機、吃外賣,也不肯去赴家族的聚會,熱熱鬧鬧地聯絡感情?「現在不讓放鞭炮,年味淡了不少,親戚間再不走動走動,感情就更淡了。這還算是一家人嗎?」她把自己的擔心給兒女們講,可兒女居然回嘴說:「淡了就淡了,不來往正好省心!」「那好得很,早就不想去了!」氣得顧大媽跟兩個孩子吵了一架。
  • 農村人過年走親戚,都拿什麼東西?第3種有風險!你走親戚送啥?
    從初二到今天,以及明天,這幾天都是人們走親訪友的時候。初二一般是女兒女婿回娘家,之後的幾天就是輪到其他親戚。說到走親戚,有很多講究,但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禮品了。走親戚都拿什麼東西好呢?筆者是農村人,小時候愛走親戚,每年都跟著家人把所有的親戚一家一家都走遍。
  • 你,愛走親戚嗎?
    過去,大家把過年稱為年關,其實也是意指過年是「一關」。忙碌了一年,要看你今年有沒有收穫。學生,學習進步了嗎?職場人,收入增加了嗎?
  • 農民朋友:過年走親戚時兩種話少說,以下3件事建議別做,注意吧
    如今,距離春節的時間是越來越近了,農民又該回家了,今年的成果如何?也該給家人一個交代了。不過,在春節來臨之前,筆者還是要提醒農村的朋友,那就是過年走親戚的時候有兩種話別說,以下三件事別做,注意吧!關於兩種話1、走親戚時,不要說親戚家的話。
  • 春節走親戚該不該給平輩紅包,多少合適,這裡可以讓你剩下一大筆
    春節走親戚該不該給平輩紅包,多少合適,這裡可以讓你剩下一大筆在中國每逢春節期間走親戚怎麼都少不了禮尚往來,特別是長輩給晚輩包紅包這個習俗。每個人在小的時候,比暑假寒假都更值得令人期待的是過春節。心心念念也沒有別的就是過年的時候可以拿到長輩的紅包,在北方應該叫壓歲錢。小編小時候拿到的紅包錢基本都是買自己喜歡吃的零食和玩具,不像其他的同學一樣需要把紅包錢一一上繳。通常來說長輩給晚輩包紅包是約定俗成的,可是近年來有個比較怪的現象就是包紅包也在平輩中流行起來。不太清楚源頭是因為什麼,每一個流行起來的現象都需要有人開始去推動才會流行。
  • 過年走親戚,以下3種親戚最好別去了,以免給自己找不痛快
    導語:過年走親戚,以下3種親戚最好別去了,以免給自己找不痛快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親戚本該是遇難時出手相助的人,卻因為利益關係,讓親情變得十分平淡,從而沒有了繼續來往的必要,雖然過年時還會有所來往,但那都是表面上的情感,而當我們過年走親戚時,以下3種親戚最好別去了,以免給自己找不痛快。
  • 過年走親戚送禮有講究,這5種水果,價格美麗寓意好,拿得出手!
    進入正月,就越發接近過年的腳步,小的時候,穿新衣、放鞭炮、走親戚、討紅包是春節最歡樂的時刻,雖然我們已經從當初那個收紅包的小孩變成了發紅包的大人,但是走親戚的快樂依舊一如既往。過年走親戚一般都會帶上點禮品,農村走親戚最常見的就是送水果,過年送水果,可別有一番講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