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世尊!善男人、善女人,……云何降伏其心?

2020-12-13 超凡博弈

世尊!善男人、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直譯--

「世尊!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發了無上菩提之心,欲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那麼他們在修行上覺知心要如何安住?又要如何降伏覺知心之妄想顛倒呢?」

解釋--

「世尊!善男人、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善女人是如來對佛弟子的稱呼,因為當了佛弟子必定是要向善的。當佛弟子也不容易,也要有因有緣,我們若是要度父母親人學佛,也是要種種因緣才有可能。

此生能成為同一家人就是有緣,此外還要我們自己也學佛,父母親人也願意接受;其實這其中是有無量的因緣所促成,不是那麼簡單,也不是想像中的容易。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指什麼?

「阿耨多羅」意指「無上」;「三藐三」意為「正」;「菩提」是名為「覺」,如此總稱為「無上正遍正覺」。

「無上」,是說沒有比此再高的果位;「正遍」,是說既是正又是遍;」覺」,即是覺悟。

這意思說,佛所覺悟之境界是正遍皆了知,無有其上;佛的智慧在三界世間至高最上,無有超過佛。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名無上正等正覺,又名無上菩提,就是佛地之果位,就是成佛。

菩提有三種:一者聲聞菩提、二者緣覺菩提、三者諸佛菩提

菩提又名智慧,修學聲聞法所得之智慧,稱為聲聞菩提;修學緣覺法,即是十二因緣法,所得之智慧,即是緣覺菩提;又修學佛菩提道所得智慧,名為佛菩提。

佛菩提包含聲聞菩提和緣覺菩提。又一切佛法有兩個主要法道,一種是解脫道,一種是佛菩提道,而佛菩提道又涵蓋聲聞、緣覺之二乘解脫道。

修學不同的法道,所得的智慧就有不同,而修學佛菩提道,則會獲得三乘菩提,也就是聲聞、緣覺以及佛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佛菩提,是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是發起證得佛菩提之心。

一般所謂發菩提心,即是指發起證得佛菩提之心,就是發起成就佛道之心。

發菩提心極為重要,一切佛弟子都應該發菩提心,因為只有成就佛菩提之修證,才能真正廣度無量眾生。

我們欲修學《金剛經》,想從《金剛經》獲得智慧,就應該發無上菩提之心,不要只是發聲聞菩提,或是緣覺菩提之心,佛在經典上也是如是教導。譬如《大集月藏經》云:

「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

有人一直把它解釋為:「大念者大聲念佛,小念者小聲念佛。」這是不正確的說法。

「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之「大念」是指發佛菩提心;「小念」則是說發聲聞菩提或緣覺菩提之心。「見大佛」是指證佛菩提果位;「見小佛」則是只證得聲聞菩提、緣覺菩提。

這當中的意思差別很大,只要我們努力修學,從這部經裡證得法界實相心,具有般若智慧,就能了解「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就知道此段經文之意義。

由於證得般若智慧,則必會生起大悲心,又若能於眾生生起大悲,必會發菩提心。譬如《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如是云: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而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又譬如《菩薩優婆塞戒經》云:

「善男子!外道斷欲所得福德,勝於欲界一切眾生所有福德。須陀洹人勝於一切外道異見,斯陀含人勝於一切須陀洹果,阿那含人勝於一切斯陀含果,阿羅漢人勝於一切阿那含果,闢支佛人勝於一切阿羅漢果;在家之人發菩提心,勝於一切闢支佛果。出家之人發菩提心,此不為難;在家之人發菩提心,是乃名為不可思議。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在家之人,發菩提心時,從四天王乃至阿迦膩吒諸天皆大驚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師。」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善男子、善女人發了菩提心之後,究竟要如何安住呢?

就是用來修行的覺知心要安住在什麼境界來修學,才能成就佛道呢?

又覺知心妄想顛倒,隨順著煩惱習氣而分別攀緣,乃至造種種惡業,像這樣的覺知心,善男子、善女人要如何降伏呢?

須菩提可說是「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就請問佛世尊這個問題,這正是眾生最應了知之問題。

我們學佛修行,是要靠這個四大假合的色身,有了健康的色身才能修學佛法,行菩薩道,修集一切功德;所以色身要保養,才好修行。

可是修行是要用心來修,光靠色身是不行的,要用覺知心來修,無論聞、思、修、證,都需要用覺知心來做這些工作。

這裡的覺知心主要是指意識、意根,也就是第六識、第七識。眾生的覺知心都是無法安住的,因為煩惱習氣很重,覺知心往往被習氣牽著走。

除非定力很好,能夠暫時降伏煩惱習氣,卻不能修除煩惱習氣之種子,所以遇到了境界,習氣的種子又現行。

如此煩惱斷不了,當然就無有解脫之可能。就像色界、無色界的眾生,定力那麼好,有了四禪八定之能力,可是還不能解脫。

定力、定境都是意識覺知心的境界,不能令人解脫,只有智慧才能令人修得解脫,所以眾生需要智慧,安住於智慧之境界。

若依於此般若智慧的境界而修習,則在解脫道上能夠獲得解脫果,在佛菩提道上也能夠成佛。

云何應住?

應住於般若智慧之境界;

云何降伏其心?

要轉依般若智慧的境界修習,來降伏其覺知心。

相關焦點

  • 《金剛經》善現啟請分:云何降伏其心?讀完醍醐灌頂!
    《金剛經》善現啟請分: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一個人起了妄念時,如何降伏這顆妄心?讀完醍醐灌頂!先看以下經文: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金剛經 · 第二品 · 善現啟請分
    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 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 《金剛經》雲「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到底是什麼意思?虛雲老和尚講透了 !
    來源:《虛雲老和尚開示錄》《金剛經》上須菩提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所謂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說發菩提心,這個心是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一大藏教人只說此心。  世尊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等正覺時,嘆曰:  「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 《金剛經素解》第二章 如何降伏其心?
    1.降伏其心【原文】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 《金剛經 》蔣勳誦讀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
  • 降伏其心
  • 佛教經典|《金剛經》蔣勳誦讀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
  • 名家名篇|蔣勳:關於《金剛經》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
  • 虛雲老和尚:降伏其心
  • 厚積薄發:刀郎二十年「心願」之作《金剛經》耀世發布!
    金剛經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
  • 《金剛經》完整版誦讀: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畫面唯美,大字幕.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
  • 清涼學堂丨不可不讀的佛經:《金剛經》
    據說,六祖慧能出家之前,就是聽到有人誦讀《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下若有所悟而決定出家求道。後來到湖北黃梅見五祖弘忍,聽五祖講《金剛經》,再聽到這句話而豁然大悟。 《金剛經》受到漢傳佛教長久普遍的重視,是一部深入中國,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的一部經典。今天,我們做簡短介紹,看看《金剛經》到底說了些什麼。
  • 《金剛經》注釋完整版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
  • 愛你的男人,都撒過這三種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
  • 佛教:金剛經中的這一句話,是我們修行的核心,一定要記住
    金剛經在學術分類上,歸入般若部,何謂「般若」,大致上說,大智慧就叫般若。所以念誦金剛經就會得大智慧,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有的人因為金剛經得到感應,有的人因為念誦金剛經而悟道成道。
  • 旺夫的女人,臉上都有這3樣東西,娶到就是你的福氣!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
  • 金剛經每次讀到這裡,就不往下讀了,所有都通透了
    《金剛經》是一部重要的佛學經典,小時候看金庸武俠,得道高僧勸人向善,總會念叨其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後來也曾道聽途說一些與金剛經有關的公案掌故,雖不明義理,但依然通過各種方式悉心搜求,空閒時品味。因金剛經而開悟的人,據說六祖慧能就是其一,當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經文時,六祖恍然有悟,這便是此經的靈妙之處。而我真正讀到金剛經的原文,已經是成年以後的事了。成年後讀它和成年之前讀它,有著截然不同的體會。
  • 「空」是什麼空,《金剛經》「空」的境界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
  • 金剛經 (全文注釋)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修行】修行在起心動念處修,要善護自己的心念,不起惡念、妄念,不要攀緣,要記得佛所交代的話,依教奉行!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修行】還未發心修行,當下發心;已發心者,使祂不退;常存道心,便能降伏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