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球鞋圈近年來的蓬勃發展,著實讓越來越多的人投向了Sneaker文化的懷抱。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看到球鞋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額外收入,導致這些人的行為舉止變得更加瘋狂。姑且先不說這些人把整個市場搞得有多麼亂,但是因他們的跟風,直接加劇了魚目混珠的現象發生。沒錯,假貨的層出不窮,網絡球鞋交易的爾虞我詐,無疑讓球鞋鑑定師成為「亂世英雄」。
案例一
2017年中國警方在金豐鞋業的假鞋製造工廠,查獲50萬雙假鞋,該廠從2012年起,將不斷製造的假鞋陸續銷往中國、中東以及非洲等國家地區,獲利金額超6億元人民幣。
案例二
18年年中,菲律賓海關查獲價值 $75 萬美元的球鞋等假冒商品,這些假鞋均被放置在海外菲律賓人寄東西回家的盒子中進行運輸。
案例三
去年年底,美國海關查獲近1萬5千雙假鞋,其中大部分是仿造的Off-White和Nike的聯名鞋款,總價值約220萬美元。
然而假鞋製造者們依舊屢禁不止,可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與此同時,球鞋市場自2010年來一直穩步增長,iiMediaResearch(艾美資訊)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二手球鞋市場規模已達60億美元。其中,中國二手球鞋轉售市場規模已超10億美元。「 不得不說的是這塊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時也越來越鮮美,有新鮮空氣進來的同時,蒼蠅也會飛過來。 」與此同時,在筆者上初高中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一批無私奉獻的勞動者,起先在貼吧以及裝備區聚集起來,為不斷發展起來的鞋圈和瘋狂湧現的鞋迷們,免費提供鑑定服務。這批人自發的組建了一個「球鞋」護衛隊,為喜歡球鞋的朋友們撐起了一片藍天。那時候我們有新鞋入手總是迫不及待的根據要求發一個帖子,將鑑定所需的各個部分和側面竭盡所能的拍攝清楚,球鞋鑑定在那個時候給很多人了一顆定心丸,人們也願意尋求鑑定師的幫助,讓自己的錢花的安心,腳上的鞋也穿得更自在。
然而隨著鞋圈的不斷發展,不可避免的飛進一些蒼蠅蚊子,所謂樹大招風,很多人都盯上了這塊蛋糕。加上近幾年大熱IP、明星以及各家互相之間的不斷聯名,造就了一些「神鞋」的誕生,更有甚者突破了次元壁而廣受歡迎,一些人就此動了歪心思,造假工藝更是不斷登峰造極,品牌在研究新技術新鞋型追求新突破的同時,假鞋製造者們也不甘落後的不斷謀求進步,原廠真標的裁片鞋擁有了超A級的品質(狗頭保命),這就意味著鑑定鞋的難度正在呈指數增長。那麼到底誰才能守護住我們球鞋圈的這片藍天呢?首先我們就不得不了解一群可愛的鑑定師們了。
鞋鑑定師的職業屬性
目前來說,任何一個品牌都未建立官方的權威鑑定機構,我們口中的鑑定師也好、貼吧大神也好還是各路神仙也罷,靠的都是自己日積月累的經驗,這需要經手上千雙球鞋,過眼的甚至要更多,對於一般的球鞋消費者來說仿佛天方夜譚。其中花費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也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國外知名的二手轉售平臺一般都擁有自己的鑑定機構,而培訓一位球鞋鑑定師需要 90 到120天的培訓課程。
最致命的點在於,即便如此由於假鞋製造者也是箇中好手的原因,導致球鞋鑑定一直有不可避免的滯後性。假鞋在技藝更新的同時,鑑定師的經驗也需要更新,這往往是假鞋流入市場後才能發生的。試想一下,一批新型的假鞋流入市場後,鑑定師也是第一次拿到手,過去的經驗並不適用,錯誤難免就會在這個時候發生了,因為研究和對比是需要時間和經驗來澆灌的。拿最近發生的疫情作對比,新的病毒產生即便是經驗老到的醫生也難以做出準確的判斷,那麼它不可避免的就會流入人群,當醫生們關注了起來,治療和預防的辦法才能被廣泛的傳播和普及。醫生可以兼顧治療和預防,但鑑定師卻無法做到,因為如何預防被copy一直是品牌需要研究的課題,無法從根源藥到病除無疑又給鑑定師們增加了一個難度。
其次,鑑定師們從一開始就是自發性的行為,他們更像是一群志願者,無論是剛剛聚集起來的時候還是現在,將鑑定師作為職業的人還是非常少的,不僅是因為門檻高更是因為那時候將鑑定作為職業難以維繫生活。從初衷上看,鑑定師的產生是人們為了辨別球鞋的真假,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群人本身就是眼睛裡揉不得沙子的,因為自己拒絕假鞋,不斷地學習對比獲得經驗,然後閒暇時在社交平臺上幫助他人甄別,可以說維繫他們的一直是他們自己心中對真的追求。所以每當鑑定師們遭到質疑無疑是讓他們最難接受的事情,就好比一顆真心換不來姑娘的芳心一般,不爽是真的不爽,堵也是真的堵得慌。「 作為消費者,買到假鞋卻被鑑定為真,因此而帶來的損失,又該誰來負責呢? 」
從消費者的角度講,我花錢鑑定,出了問題當然要鑑定師來負責。現在一雙球鞋的價格越來越難以估量,如若因為鑑定師的意見導致了經濟損失,讓消費者全權買單也並不合理。同樣的鑑於鑑定師的職業屬性來看,他們就該照單全收嗎?
平臺需要扮演的角色
似乎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在筆者看來,這時候便體現出平臺的重要性了,比起以前貼吧和裝備區的鑑定模式,現在的APP更加規範化,但也有很多有待進步和完善的地方。消費者將鞋寄往平臺鑑定並交付一定的鑑定費用,相當於和平臺籤約了雙向的合同,合同雙方為此都要負一定的責任。對於消費者來說,選擇在什麼樣的渠道購買鞋子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冤有頭債有主,更主要的索賠方應該屬於售賣假鞋的人。而支付的鑑定費用相當於為鑑定失誤購買了保險,平臺也應該給予一定比例的賠償,甚至可以利用平臺的曝光度,給予購買者曝光假鞋銷售者信息的機會,在消費者買到假鞋的時候提供支持。
球鞋鑑定需要更完善的制度
筆者在鑑定球鞋現有的模式下有一個不成熟的建議,其實鑑定也可以分級,就像珠寶有等級一樣,球鞋行業的單品差價越來越大,鑑定也完全可以跟隨球鞋的量級就行分級,消費者可以根據鞋款和個人需要選擇不同級別不同價格的鑑定費用。同樣的,越貴的鑑定出現誤差與錯誤時消費者得到索賠的價格就越高。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鑑定師的薪資,另一方面也可以確保消費者的權益。
就目前來說,尋求鑑定師的幫助仍然是保障消費者權益最有效的手段。當然隨著鞋圈的不斷發展會有什麼新的形勢出來也未可知,就如Nike不是一直在研究獨特的防偽標誌嘛,試圖將「球鞋密碼」加入到球鞋裁片中,並通過AR技術向消費者提供掃描鑑定。既然鑑定師的鑑定是人為操作的結果,那就必然會有失誤率,以stock X提供的數據來看,行業內的準確率在95%以上,這已經是非常可觀的數字了。我們在把希望寄托在鑑定師身上的同時,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和知識儲備,才能從各個方面有效地避免踩雷。
球鞋鑑定的未來走向
當然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鑑定方面的黑科技也不斷湧現,以奢侈品為例美國一家名為Entrupy的公司就可通過微距攝像頭鑑定手袋,近些年他們也開始研究球鞋鑑定方面的技術,其最新的研究成果「Legit Check Tech」,通過8個角度的拍攝箱和APP組合能夠在60秒的時間內鑑定出球鞋的真假,這項成果於今年2月5日才剛剛推出。
雖然目前只能鑑定Nike和adidas鞋款,技術上還有待提高,但類似這樣的技術的出現,無疑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言是好事情。而新技術的出現總是昂貴的,廣泛的普及還需要時間和進一步的完善。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在這方面大數據和機器算法的準確性遠遠要高於人類,成果依然是值得期待的。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大部分球鞋交易APP,都是建立在球鞋鑑定這項業務的基礎上產生的,後來漸漸形成了售賣鞋子的業務。但不論是球鞋鑑定師也好,還是球鞋鑑定平臺也罷,他們雖然在球鞋圈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但也恰恰體現出了球鞋文化的混亂和悲哀,我們就是在這樣混亂的泥沼裡被虛假包圍著,卻無能為力。我不奢望未來的球鞋市場晴空萬裡沒有烏雲,但是我仍然希望大眾對球鞋文化抱有信心。相信那些喜歡的人,會共同捍衛屬於自己的信仰,而不是喪失掉誠信後,身陷淤泥當中。
from sole履程(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