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有「南米北面」之說,因為我國南方和北方的飲食習慣有較大的差別,南方人的主食多以米飯為主,而北方的主食則以麵食為主。而在北方有一地區屬於例外那就是東北,東北地區盛產水稻,主食則以米飯為主。當然在北方大部分地區比如河南、山東、陝西等地還是以麵食為主,其種類繁多,風味各異,主要有饅頭、麵條、包子、餃子、涼皮,還有各種的餅類。
而在北方有這麼一種麵食,名字乍一聽上去以為是蛇,其貌不揚,卻很受歡迎,很多北方的人小時候應該都沒少吃過吧?它就是「菜莽」。是不是沒有見過和聽過這道美食的,聽到「菜蟒」這個名字嚇一跳呢?它的名字確實很有意思,但不用害怕它是我國北方民間很常見的一種麵食,也叫做菜卷子、河南信陽叫菜饃,陝西等地區還叫作菜卷卷,還有捲筒筒、卷尖、菜饃等等,每個地方的叫法都各不相同,但做法大體一致。
菜蟒與包子餃子有著一個共同點就是什麼食材都可以包進去,常見的有韭菜雞蛋、南瓜餡、白菜餡。在河南等地喜歡用韭菜、雞蛋、粉條做餡子來製作,深受河南人的喜愛。將其用擀好的麵皮卷好之後,然後放入到蒸籠裡面盤起來,特別的長,真的有點蟒蛇的意思,也因此人們才 將其稱為菜蟒的原因吧。這可是一道非常家常的美食,在以前幾乎在北方農村家家戶戶都做。
其實菜蟒的做法並不難,只要將面和好,餡子調好基本上就搞定一半了,就和咱們平時製作韭菜盒子差不多,但要比韭菜盒子簡單不少。下面就跟隨小紅一起來看看這道菜蟒的詳細做法吧。
菜蟒的做法
所需食材:麵粉500克、韭菜400克、雞蛋4個、粉條適量、蝦皮少許、香油3勺、生抽2勺、十三香1-2勺、食鹽適量。
第一步:首先將麵粉加入冷水和面,揉成麵團之後放置到一旁靜置上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因為冷水和的死麵皮更薄,餡子更多。
第二步:韭菜摘洗乾淨,然後切碎放入盆中;雞蛋打入碗中教程蛋液,入炒鍋炒碎盛出放涼之後加入到韭菜中。雞蛋要炒碎一點,這樣更能與韭菜的味道融合,包的時候也方便。
第三步:將韭菜與雞蛋攪拌均勻之後,加入適量的食鹽、蝦皮、生抽、十三香、香油攪勻待用。
第四步:面好之後取出揉勻之後 擀成長方形薄薄的麵皮,然後將調好的韭菜餡子放上去,將其捲起來擰緊邊緣與兩端即可。
第五步:蒸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燒開之後將蒸籠上塗抹上一層食用油,這樣做是為了防止蒸製的時候粘鍋,待水開之後入鍋蒸製大約十五分鐘即可。
第六步:蒸熟之後不要急著取出,大約等上3-5分鐘的時間取出,放置到案板上用刀切成一塊一塊的,直接用手抓著吃別提多香了。
在河南大部分地區都是製作這種死面的菜蟒,皮特別的薄,蒸好之後打開鍋蓋菜蟒甚至都可以透過麵皮看到裡面的餡子,真的是特別的好吃。
而菜蟒也不只有這一種做法,在山東還有使用發麵來製作菜蟒的習俗,就拿山東聊城來說吧。聊城人將菜蟒稱其為菜卷子或者菜饃饃,多以發麵與大蔥製作。與河南的做法類似,但是用發麵製作麵皮。將麵皮擀好之後加入蔥油和蔥花等食在一層層的捲起來入鍋蒸製而成。
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胡蘿蔔、南瓜、白菜等調製餡子,甚至有些地方使用肉餡子製作,可以說菜蟒只要你喜歡,隨你什麼餡子它都能包容。真正的菜蟒對於很多70候或者80後來說很有感觸,之所以將其叫做菜蟒,是因為以前的時候家家戶戶都燒制柴火大鐵鍋,因為鍋夠大所以製作的菜蟒就很長,一圈圈的盤在鍋中,看上去就如同一條蟒蛇一樣,蒸好之後切成一塊塊的。而現在沒有了大鍋,也只能蒸斷的菜蟒了,但小紅還是感覺以前柴火大鍋蒸製的好吃,也可能是因為以前美食少的原因吧。
這道美食應該不少山東、河南、陝西、陝西等地的人沒少吃過吧?您家鄉的這道美食叫做什麼名字呢?都使用什麼做餡子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