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美食名字很有意思,很多人小時候可沒少吃,是幾代人的記憶

2020-12-23 吃貨小紅

在我國有「南米北面」之說,因為我國南方和北方的飲食習慣有較大的差別,南方人的主食多以米飯為主,而北方的主食則以麵食為主。而在北方有一地區屬於例外那就是東北,東北地區盛產水稻,主食則以米飯為主。當然在北方大部分地區比如河南、山東、陝西等地還是以麵食為主,其種類繁多,風味各異,主要有饅頭、麵條、包子、餃子、涼皮,還有各種的餅類。

而在北方有這麼一種麵食,名字乍一聽上去以為是蛇,其貌不揚,卻很受歡迎,很多北方的人小時候應該都沒少吃過吧?它就是「菜莽」。是不是沒有見過和聽過這道美食的,聽到「菜蟒」這個名字嚇一跳呢?它的名字確實很有意思,但不用害怕它是我國北方民間很常見的一種麵食,也叫做菜卷子、河南信陽叫菜饃,陝西等地區還叫作菜卷卷,還有捲筒筒、卷尖、菜饃等等,每個地方的叫法都各不相同,但做法大體一致。

菜蟒與包子餃子有著一個共同點就是什麼食材都可以包進去,常見的有韭菜雞蛋、南瓜餡、白菜餡。在河南等地喜歡用韭菜、雞蛋、粉條做餡子來製作,深受河南人的喜愛。將其用擀好的麵皮卷好之後,然後放入到蒸籠裡面盤起來,特別的長,真的有點蟒蛇的意思,也因此人們才 將其稱為菜蟒的原因吧。這可是一道非常家常的美食,在以前幾乎在北方農村家家戶戶都做。

其實菜蟒的做法並不難,只要將面和好,餡子調好基本上就搞定一半了,就和咱們平時製作韭菜盒子差不多,但要比韭菜盒子簡單不少。下面就跟隨小紅一起來看看這道菜蟒的詳細做法吧。

菜蟒的做法

所需食材:麵粉500克、韭菜400克、雞蛋4個、粉條適量、蝦皮少許、香油3勺、生抽2勺、十三香1-2勺、食鹽適量。

第一步:首先將麵粉加入冷水和面,揉成麵團之後放置到一旁靜置上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因為冷水和的死麵皮更薄,餡子更多。

第二步:韭菜摘洗乾淨,然後切碎放入盆中;雞蛋打入碗中教程蛋液,入炒鍋炒碎盛出放涼之後加入到韭菜中。雞蛋要炒碎一點,這樣更能與韭菜的味道融合,包的時候也方便。

第三步:將韭菜與雞蛋攪拌均勻之後,加入適量的食鹽、蝦皮、生抽、十三香、香油攪勻待用。

第四步:面好之後取出揉勻之後 擀成長方形薄薄的麵皮,然後將調好的韭菜餡子放上去,將其捲起來擰緊邊緣與兩端即可。

第五步:蒸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燒開之後將蒸籠上塗抹上一層食用油,這樣做是為了防止蒸製的時候粘鍋,待水開之後入鍋蒸製大約十五分鐘即可。

第六步:蒸熟之後不要急著取出,大約等上3-5分鐘的時間取出,放置到案板上用刀切成一塊一塊的,直接用手抓著吃別提多香了。

在河南大部分地區都是製作這種死面的菜蟒,皮特別的薄,蒸好之後打開鍋蓋菜蟒甚至都可以透過麵皮看到裡面的餡子,真的是特別的好吃。

而菜蟒也不只有這一種做法,在山東還有使用發麵來製作菜蟒的習俗,就拿山東聊城來說吧。聊城人將菜蟒稱其為菜卷子或者菜饃饃,多以發麵與大蔥製作。與河南的做法類似,但是用發麵製作麵皮。將麵皮擀好之後加入蔥油和蔥花等食在一層層的捲起來入鍋蒸製而成。

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胡蘿蔔、南瓜、白菜等調製餡子,甚至有些地方使用肉餡子製作,可以說菜蟒只要你喜歡,隨你什麼餡子它都能包容。真正的菜蟒對於很多70候或者80後來說很有感觸,之所以將其叫做菜蟒,是因為以前的時候家家戶戶都燒制柴火大鐵鍋,因為鍋夠大所以製作的菜蟒就很長,一圈圈的盤在鍋中,看上去就如同一條蟒蛇一樣,蒸好之後切成一塊塊的。而現在沒有了大鍋,也只能蒸斷的菜蟒了,但小紅還是感覺以前柴火大鍋蒸製的好吃,也可能是因為以前美食少的原因吧。

這道美食應該不少山東、河南、陝西、陝西等地的人沒少吃過吧?您家鄉的這道美食叫做什麼名字呢?都使用什麼做餡子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棉棗:一種即將消逝的傳統美食,40歲以上河南人的味覺記憶,40歲以下...
    買回的棉棗,色澤醬紅、湯濃誘人,像小蒜瓣一樣的棉棗,口感粘糯,吃到嘴裡,甜到肚裡,沁人心脾……  現在想來,在那個年代,棉棗就是孩子眼中的「麥當勞」。然而,在我的記憶裡,自1980年前後至今,大約30多年中,再也沒有見過、更沒有吃到過棉棗了。
  • 小時候常吃的幾種糖,滿滿童年的記憶
    快節奏的生活,已經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常態,休息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每當閒下來的時候,不知道你會不會回憶起兒時的點點滴滴呢?小時候總是特別容易滿足,一塊小小的糖,就會讓你開心一整天,小時候的糖種類也很多,今天在這裡,咱們也勾起一波回憶!
  • 掖在心頭的記憶:溫暖幾代人的「湯婆子」
    這隻「湯婆子」裝在一個漂亮的布套中,布套是藍色的,上面印著花色圖案。解開布套,一隻銅製的「湯婆子」露了出來。由於時間久遠,這隻「湯婆子」幾乎辨認不出本來顏色。「湯婆子」呈橢球狀,看起來就像一個沒有壺嘴的水壺,高約8釐米,底座直徑大約15釐米。上方中間位置開有一個帶螺帽的小口子。
  • 鹹肉菜飯,幾代人的共同回憶!
    王正紅:小時候,家裡條件都不好。肉緊張,一年也吃不了幾次,只能吃次把次鹹肉飯。四個姊妹都狼吞虎咽的,一個個搶著吃。我弟弟最少要吃兩三碗。生活富裕起來後,王正紅這代人的鹹肉菜飯和老一輩不同的是,少了油膩的肥肉,多了鮮甜的香腸。想要鹹肉菜飯更香,當然還少不了白花花的一勺豬油。
  • [熊貓優選館] 幾代人的零食記憶,旺旺大禮包來了!
    旺旺大米餅越吃越香,可以用來當磨牙餅了……牙口不好的還是少吃,細細品味還有股油味旺仔小饅頭記憶中,小時候只吃到原味的小饅頭沒想到出了牛奶味的不過還是原味的好吃旺仔牛奶糖過年、婚宴,很多人都會買的旺仔牛奶糖,包裝紅紅火火就很適合春節、喜宴奶味很重,有點旺仔牛奶的味道,但是覺得比旺仔牛奶還要甜些吃牛奶糖一定要咬,它屬於會粘牙,但是不會粘在牙齒上弄不下來
  • 數代筠連人小時候的美味——龍鬚糖!
    都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回憶...但是有一種美食,是幾代人童年的共同記憶!
  • 河南正宗「五大名吃」,尤其第四種經久不衰!沒吃過的不算河南人
    ,沒吃過的都算不上的河南人。 3、饃夾肉串 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這是肉夾饃,但實際上不是的,肉夾饃可是陝西的特色,河南的可是饃夾肉串,既可做主食,也可做小吃,一塊饃餅中間夾著滿滿的肉串
  • 汊口美食·記憶裡不變味的老餛飩
    說到要寫美食,後臺的小夥伴們早就按耐不住了,各種家鄉的美食都蹦到我的身邊啦。今天就寫一下我童年裡的味道——餛飩。餛飩(拼音:hún tún 或者hún tun 輕聲)。汊口話叫jiong,帶輕微第二聲上揚,名字裡就帶著歡愉的跳躍感。
  • 【花樣美食】記憶裡不變味的老餛飩
    說到要寫美食,後臺的小夥伴們早就按耐不住了,各種家鄉的美食都蹦到我的身邊啦。今天就寫一下我童年裡的味道——餛飩。(看到這顆大柿樹了嗎?樹下就是餛飩老店啦~)為什麼說是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呢?這就要從掌勺人說起。
  • 河南「最受歡迎」的幾種小吃美食,河南人幾乎都吃過,你呢?
    在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我們國家的美食種類也是非常的多的,而且不同的地區也都有不同地區的特色代表美食,現在這些美食不僅在當地特別的受歡迎,出了當地有很多的人也是特別喜歡的,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種,河南「最受歡迎」的小吃美食,河南人幾乎都吃過,你呢?
  • 小時候在重慶農村吃過的零食,很多人沒見過!
    那時候農村養蠶的人多,都會種幾棵桑樹,桑樹棗隨便吃到飽。小時候聽老人說,蛇泡兒被毒蛇爬過,不能吃,吃了會中毒。但是看起來真的很誘人,很多小孩會悄悄的摘一顆嘗一嘗,把表面那層籽去掉,裡面是白色的果肉,甜甜的。
  • 小時候吃的這些餅乾是我記憶裡的美味,沒吃過的趕快來看一看
    小時候校門口小賣部的零食賣的不算多,也不花哨,賣的最多的是餅乾和一些辣條,但在我們那時候已經很不錯了。嘴饞的我總喜歡向媽媽要上一兩塊錢,歡歡喜喜的去商店裡挑我最喜歡的吃的那幾種餅乾,東西雖然簡單普通,卻是我兒時記憶裡的美味!
  • 我在西安東關及長樂坊的美食記憶
    西安東門夜景梁立 文\圖關於我和美食的記憶,那需要從我的小時候說起。在這巍峨的西安東門腳下,承載了我眾多的美食記憶和童年記憶。耳熟能詳的臘汁肉夾饃,在我小時候是一種奢侈不可及的美食,沒記得吃過幾次,也沒有味覺記憶。我在長樂坊長大,那時候的八仙庵也是一個小小的地方,就是在22中的後面,需要買門票的,也沒有去過幾次。最讓我難忘的是長樂坊,長大以後才知道那是唐代的一個著名的坊。
  • 香河冬天記憶裡的美食,你都吃過幾個?
    香河冬天記憶裡的美食,你都吃過幾個? 冬天是寒冷又溫暖的 因為總有一些熱乎乎的美食 能溫暖我們的腸胃和心窩 下面這些我們兒時冬天必吃的美食
  • 在很多人的味覺記憶中,春天是美味的,這就來嘗嘗不可錯過的美食
    海產的美味,其真諦在一個 " 鮮 " 字,脫離了時令,再好的食材也沒了靈魂。古話說得好:「善萬物之得時」,海鮮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美味,而每個時令,都有當季的時鮮,明白時節造美食,要做一個真正的吃貨,還得緊跟著大自然的腳步!
  • 河南胡辣湯和西安糊辣湯,名字只一字之差,其實完全是兩回事
    河南人若是到了西安,最不能接受的應該是「胡辣湯」裡加了肉丸。胡辣湯作為河南美食界的招牌之一,在河南老鄉眼裡只有家鄉的是「正統」,出了大中原,別地兒做的都是勾芡的滷子。光看名字,「胡」跟「糊」已經有了嚴格區分:河南的胡辣湯以胡椒為主要調料,芳香辛辣但不刺激味蕾,喝完後感覺像用神功打通了身體經脈,十分舒暢;西安的糊辣湯則更強調「糊」,除了添加土豆取其澱粉,湯汁更要勾濃芡。河南人做胡辣湯,勾芡就是大忌,更不用說黏稠的濃芡。
  • 啥是河南人?|豫記
    說起來怪有意思,這位客家人身居要職,不知道有多少人整天琢磨著用什麼樣的飯菜才能請得到他。然而,他聽說要吃媽媽做的手擀麵的時候,就「厚著臉皮」來蹭飯了。這頓飯很河南,一碟剛剛從老家帶來的芥菜絲兒,一鍋芝麻葉牛肉麵,一筐子媽媽蒸的饅頭,幾個人吃得酣暢淋漓。
  • 走遍河南之美食篇——鶴壁美食
    走遍河南吃遍河南,哈嘍大家好,今天特意為吃貨們整理了一篇美食攻略,今天我們來到了仙鶴之城—鶴壁!吃遍河南的每一個城市!有木有很激動呢?以後每天都會發布一篇18個地市的美食攻略,小夥伴們記得關注哦!歡迎轉載。鶴壁簡介:鶴壁市位於太行山東麓向華北平原過渡地帶。
  • 記憶中的紹興三臭,不是誰都能下得了口,我已經很多年沒吃了
    哈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喵星萌看世界,一個喜歡待在廚房裡研究美食的姑娘。說到紹興,很多人的腦子裡首先蹦出來的應該是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鄉的社戲。同樣也還很多的美食。一提到紹興的美食,好像總是離不開臭的黴的醃的一提到紹興的美食,好像總是離不開臭的黴的醃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紹興三臭,這是我小時候最珍貴的記憶。紹興三臭,不是誰都能下得了口,我已經很多年沒吃了。紹興三臭,一般是指臭豆腐、臭莧菜梗、臭冬瓜。第一次接觸的人,即使是勇士也難以下咽的。
  • 逐漸消失的童年美食 有你小時候愛吃的嗎?
    重慶是個不缺美食的地方,但你有沒有發現,好多曾經熟悉的路邊小吃已經越來越少看到。小時候在路邊看到炸炒米/炸爆米花,總會停下來湊個熱鬧。葫蘆狀的爆米花機渾身黑漆漆的,形狀像一個炮彈,每當有客人光顧,賣炒米的師傅就會麻利地放進原材料、加糖、加炭、關上蓋子。幾分鐘後,爆米花機發出讓小孩子期待又害怕的「砰」的一聲,一陣白煙散開,炒米/爆米花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