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油,世界最大食品造假行業!央視曝光黑作坊內幕,造假商:吃不出人命就沒事...

2021-03-05 今日雪梨

當利潤達到200%時,他們就敢於冒上斷頭臺的危險。而當利潤達到300%,他們就會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

(百度百科關於「橄欖油」的介紹)

因其具有極佳的天然保健功效,美容功效和理想的烹調用途,在西方被譽為「液體黃金」,「植物油皇后」,「地中海甘露」。

美國CBS電視臺《60 Minutes》 節目曾報導,

美國市面上

75%-80%的特級初榨橄欖油

都是假的。

有些是以次充好,

用初榨的義大利橄欖油跟北非的劣質橄欖油混合,

還有些壓根不是橄欖油,

而是用大豆油或葵花籽油混合各種物質(如葉綠素和β-胡蘿蔔素),

使其看起來像

特級初榨橄欖油。

2018年,央視也曾曝光,

一些標稱「特級初榨橄欖」和「橄欖原香」的橄欖油調和油,實際上

是大豆油冒充。


首先大家要知道,國際橄欖油協會將橄欖油分為

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

把新鮮橄欖果實放到特定的「榨汁機」裡低溫榨出來,酸度不超過0.8%。

目前市面上賣的橄欖油,絕大部分號稱特級初榨橄欖油。

但是橄欖油的銷量數據卻顯示:

全球橄欖油交易量

65%為特級初榨橄欖油。


推廣

義大利橄欖油產量佔7.1%,

銷售量卻高居16.1%。

這是因為,當地已淪為假橄欖油的集中產區!

義大利的橄欖油造假活動

10幾年來從未中斷,

甚至愈演愈烈!

2008年,義大利警方搜出2.5萬公升假橄欖油,並拘捕39人,

關掉7個假油工廠。


不法分子利用普通植物油加上香料和色素,再貼上假標籤,

聲稱是特級初榨橄欖油,出口到美國、德國和瑞士圖利。

2016年2月,義大利當局再次查獲8.5萬噸經硫酸銅處理的橄欖。

不法分子用硫酸銅處理頭一年產的舊橄欖,

使其呈現新鮮橄欖的青綠顏色,按新鮮橄欖價格出售。

2019年,義大利警方再次打掉一個跨境橄欖油造假集團,

供應當地及歐洲各地的餐廳和超市,賣到多個歐洲市場。

比如在德國,調查人員發現,

德國市場上數百萬瓶橄欖油都是假貨!

推廣

犯罪分子長期在德國和義大利銷售

這些假貨,是用大豆油或葵花籽油混合各種物質(如葉綠素和β-胡蘿蔔素)後,斯圖加特,法蘭克福和柏林的很多餐館,超市,商店,以及義大利各地的餐館和超市都流入了這種假橄欖油。

2016年5月,澳洲橄欖協會對Coles、Woolworths、Aldi和Foodland超市在售的27款瓶裝進口橄欖油進行檢測。

在國內,也存在橄欖油造假現象!

2014年,央視記者調查發現,

號稱「原裝進口」橄欖油

實則卻是出身黑作坊!

在這個黑作坊裡,

工人們將過期、變質的橄欖油倒入一個叫「沉澱桶」的桶內,

進行手工過濾,

將過期油中令人作嘔的黑色泥狀沉澱物過濾掉後,

再重新灌裝、貼標,

最後的成品橄欖油外包裝上沒有一個漢字,瓶身只有西班牙文的標識,

然後銷往全國各地。

2015年,央視再次曝光了食用油的造假內幕。

有些食用油廠家,瓶身雖然寫著「國外進口,特級初榨,橄欖原香」,

實際橄欖油成分只有2%....


其餘的全用廉價原料,"只要不被查出來,吃不死人就行"。。。。。

說到底,是利益薰心....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到底該怎樣挑選橄欖油呢?

首先,大家要明確一個共識,

太便宜的價格,基本

不可能是貨真價實的

特級初榨橄欖油!


你也可以留意一下標籤上的成分表,如果不是百分百的特級初榨橄欖油,

而混入了其它名字的油品,都不值得花大價錢購買。

配料中如有「精煉橄欖油」「油橄欖果渣油」都不是100%初榨橄欖油。

另外,橄欖油怕光、怕高溫。。

購買時請儘可能找深色或不透明材質、密封也要夠嚴密的。

儘量選擇大小適中的容量。

如果囤大容量的橄欖油,一旦保存不當,容易發生氧化反應。

你在澳洲生活都遇到了哪些疑惑,或有不知道如何解決的問題?現在大家可以將這些問題發送至:quanzi@sydneytoday.com,我們將邀請專業人士在即將上線的新平臺上幫助大家解答,敬請期待吧!

10月29日全澳上線

捷成華視網聚 獨家發行

今日澳洲APP 獨家媒體


相關焦點

  • 橄欖油,世界最大食品造假行業!央視曝光,造假商:不出人命沒事
    但不幸的是,隨著市場需求一路攀升, 這個市場值已超166億美元的巨大產業, 如今已淪為 世界最大的食品造假行業
  • 橄欖油,世界最大食品造假行業!媒體曝光黑作坊內幕,造假商:吃不出人命就沒事...
    2018年,央視也曾曝光,一些標稱「特級初榨橄欖」和「橄欖原香」的橄欖油調和油,實際上是大豆油冒充。2019年,義大利警方再次打掉一個跨境橄欖油造假集團,在國內,也存在橄欖油造假現象!2014年,央視記者調查發現,號稱「原裝進口」橄欖油實則卻是出身黑作坊!
  • 橄欖油是不是被神化了?
    但不幸的是,隨著市場需求一路攀升,這個市場值已超166億美元的巨大產業,如今已淪為世界最大的食品造假行業!01橄欖油,世界最大的食品造假行業!早在2013年,歐盟就將橄欖油列為十大最易造假食品之首!在這個黑作坊裡,工人們將過期、變質的橄欖油倒入一個叫「沉澱桶」的桶內,進行手工過濾,
  • 蜂蜜行業內幕揭秘!蜂蜜也造假,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
    一開始,我沒同意造假。老根嘲笑我膽小,又忍不住點撥我如何降低成本。「你那洋槐蜜,成本多高啊,誰買啊?不要全放洋槐蜂蜜進去,放便宜的雜花蜜、菜花蜜進去,你這個價格就降下來了嘛。誰吃得出來啊?」我想想也是,這也算合格產品吧。老根肯定地說:「它們都是蜂蜜。無論是工商也好,技術監督局也好,都檢測不出來的。」
  • 達文西拿100萬擺平「造假門」小看央視
    2011最後一天,財新《新世紀》周刊報導稱,達文西自稱「匯」了100萬元擺平「造假門」,這讓公眾把視線重新回到最初揭開「達文西密碼」的央視記者身上。(新京報1月1日)  從警告廣東衛視、擬狀告上海工商局,再到今日自稱「匯」了100萬元擺平「造假門」,都暴露了達文西家居在處理公關危機上的不成熟。此次「行賄」央視,恐難讓達文西家居絕地逢生。
  • 最容易造假的食物排行榜 都是常吃的食物......
    2011年河北昌黎假葡萄酒案中,有銷售經理透露,他們的假酒製作主要靠灌水和使用添加劑,貼上假冒國內外名酒標籤後,成本不超過一塊錢的劣質品搖身變成了名酒。稍微有點良心的造假商可能還只是往低劣酒裡摻水,但黑心的造假者做出來的酒甚至連一點葡萄酒原酒都沒有,直接就是酒精、水、添加劑和香精的混合物。  葡萄酒的另外一種造假方式是以低價的葡萄酒重新灌裝在高檔酒瓶中。
  • 《PD》高宥真:拍攝時就感覺到造假,曝光驚人霸凌、賄賂內幕!
    韓國最大選秀節目《Produce 101》系列被掀出四季都作假,日前也公布了受害成員,引起輿論一陣譁然。近日,曾經參加過第2季以及第3季的練習生李仁壽、高宥真登上了YouTube頻道「Ripple_S」,公開了更多在比賽過程中不為人知的內幕,甚至直言「拍攝過程中明顯感覺到造假」,再度引發了一波熱議。
  • 央視狠批吃播「弄虛作假」,塑料龍蝦,蛋糕底料,連人都「造假」
    央視狠批網紅吃播「弄虛作假」,龍蝦塑料做的,蛋糕火鍋底料,連人都「造假」全民移動互聯的時代,越來越多的網絡、直播平臺也應運而生,這也就產生了很多追求網絡流量的職業,而其中短視頻、直播的網紅就是這類職業的代表,
  • 蜂蜜成世界造假率第三高的產品,以為吃的是蜜蜂所釀,其實並不是
    蜂蜜成世界造假率第三高的產品,以為吃的是蜜蜂所釀,其實並不是來源:2020-10-06 17:00根據9月月底的《鏡報》消息:美國合規管理公司Decernis的食品造假資料庫顯示:蜂蜜是僅次於牛奶和橄欖油的第三大造假食品。很多人自以為喝到的是蜂蜜,其實並不是,實際上可能只是玉米糖漿。
  • 全是造假?代購水太深,小心成為被割的韭菜!
    其實就算有商品小票也不能完全保證代購的真實性,網上有很多高仿小票的模板,即便和真的小票放在一起對比,也看不出任何差別。 消費憑證,是許多消費者相信代購的一個重要依據,也正是因為一些顧客知道有「憑證」造假的辦法,海淘過後還要專門到一些鑑定平臺或專賣店做商品鑑定。
  • 同仁堂蜂蜜涉嫌造假!過期蜂蜜吃不得......
    截至12月16日下午5點,被曝光的產品悉數下架,看不到其蹤影。中國蜂產品協會表示,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一養蜂大國,目前我國蜂群總數已達到920萬群,成為世界第一養蜂大國。在此基礎上,2017年我國蜂蜜產量達到47萬噸,蜂膠、蜂花粉、蜂蠟產量分別為600噸、5000噸、1萬噸,均位列世界第一。
  • 央視曝光銷售假蜂膠:蜂膠用樹膠造假整整10年
    我國每年蜂膠銷量3倍於產量造假者稱國內最尖端儀器檢測不出央視曝光浙江全金藥業銷售假蜂膠杭州不少藥店均有銷售蜂膠是蜜蜂從植物芽孢或樹幹上採集的樹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種膠狀物質。被公認為具有調節血脂、血壓、血糖等保健功能。蜂膠好是好,但是產量比較稀少,一個五六萬隻的蜂群一年只能產100多克蜂膠,所以蜂膠又被譽為「紫色黃金」。
  • 蜂膠造假調查:假蜂膠泛濫成災 造假手段比法律跑得還快
    楊樹膠吃了雖然沒有任何營養,但也沒有明顯的危害,所以消費者即便服用了假冒產品,也是渾然不覺、難以體驗到。一位不願具名的蜂膠行業專家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90年代中期以前,蜂膠主要用於出口,90年代後期,逐漸開始用於國內保健食品的生產。
  • 仿生食品是造假嗎?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仿生食品是造假嗎?我們吃的魚丸、蟹肉棒、蝦丸、仿生海參、仿生海蜇、仿生魚子等為仿生海洋食品,牛肉丸、毛肚、香腸等則為仿生肉製品。為什麼要生產仿生食品大家可能會想:大部分人也吃得起真正的海洋食品和肉類,為什麼還要花大功夫去模仿它們?難道不是造假?
  • 知名韓國品牌「造假」,每年在中國市場掙百億,今被官方「點名」
    在世界貿易持續發展的這些年裡,越來越多的國家之間形成了穩定的國際關係。中國作為世界貿易大國,與很多國家之間都有貿易聯繫。其中,韓國是重要貿易夥伴之一。近些年來,中國與夥韓國之間的貿易量不斷增加,很多商品每年都有固定的進口和出口。
  • 央視曝光:為何不建議女生紋眉,行業內幕被曝出,看完再做決定
    央視曝光:紋眉行業內幕,為什麼明星很少紋眉,看完後終於明白了愛美是每一個女生的天性?伴隨著時代的進步,美容行業也迎來了蓬勃發展,許許多多的女性迷戀上了美容上的半永久項目,紋眼線、紋唇線,有的甚至連腮紅都能夠紋,紋眉這一種得更不必多說,太普遍了。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紋眉其實是有很大風險的,央視就曾曝光過紋眉行業的內幕。不建議女生做紋眉,看完大家再決定是否要紋眉!
  • 曝光食用調和油造假內幕,底線竟是「吃不死人」!
    然而,央視記者通過長達半年多的深入調查發現,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謂食用調和油實際上和消費者的印象並不一樣。那麼這調和油裡究竟「調」了什麼呢?↓↓↓ 以橄欖油調和油為例,這些橄欖調和油雖然來自不同廠家,但是大多產品的包裝上,標稱的「特級初榨橄欖」和「橄欖原香」等字號都很大,而作為產品屬性的「食用調和油」的字號卻很小,並且顏色較淺,如果不仔細分辨,還以為這就是純正的橄欖油。
  • 蜂膠造假調查:假蜂膠泛濫成災 造假手段比法律跑得還快(圖)
    在這些假冒產品的衝擊下,堅持做真品的良心商家生活得很不容易。他們不斷地在研究新的檢測方法、推動國家標準的升級,力圖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遊戲當中佔得先機。這註定是一個艱苦的過程。  在蜂膠這個行業,對產品質量進行強制規範的國家標準每個好幾年才能更新一次,這個更新速度由於遠遠慢於造假技術的更新速度,導致假貨泛濫而無法處罰。
  • 各行專家如何看待瑞幸咖啡自曝造假 等待它的是這些關鍵詞
    資料顯示,安然公司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務公司之一,名列《財富》雜誌「美國500強」的第七名。在2001年,安然公司爆出財務問題被立案調查。經過調查顯示,在1997年-2000年,安然財務虛增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為41.3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