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是英雄還是披著黑衣的精神病患者,是什麼讓他充滿矛盾
蝙蝠俠,對於喜愛美漫的朋友來說,無論是喜歡DC還是漫威,但是每當我們提到「蝙蝠俠」的時候,好像頓時間就充滿了神聖感的樣子。不得不說DC旗下的蝙蝠俠確實充滿了很多含義,以至於很多人對於蝙蝠俠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蝙蝠俠是正義的英雄,甚至是沒有什麼人情味的英雄,也有人認為蝙蝠俠只不過是一個童年受到心理陰影,從而成年後的一個精神病患者而已,而且這種說法,最有趣的是,漫畫中也總是提到過,這或許就是美漫厲害的地方吧!
對於蝙蝠俠這個超級英雄來說,他有了太多的故事,很多故事甚至是意識流的,他曾經被敵人大卸八塊,只留下一個頭顱,也曾經在晚年大戰超人,甚至親手殺死過小丑,也曾與小丑一起放聲大笑,他也因為自己的失誤從而脫下英雄的外衣為反派辯護,也被自己親手關進精神病醫院的小丑,改頭換面後起訴並且告上法庭等等,蝙蝠俠的面劇,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意義,有時候甚至讀者都不禁要懷疑,他究竟是布魯斯韋恩,還是蝙蝠俠?他的生活一直都身處在黑暗的蝙蝠洞中,看似輝煌,實則荒蕪。
是什麼讓蝙蝠俠充滿矛盾
事實上,蝙蝠俠最初的形象是藉助於偵探漫畫登場的,並且最初的蝙蝠俠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故事劇情也沒有多麼深度,只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對於這個普通人越來越有興趣,從而使得蝙蝠俠成為了DC王牌。以至於讓「蝙蝠俠」這三個字都充滿了別樣的魅力,每個作者都希望利用自己的理解來塑造蝙蝠俠,無論是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他們筆下的蝙蝠俠總是糾結的,聰明的,腹黑的,相較於其他的超級英雄來說,蝙蝠俠更具有某種象徵性意義,並且貼合當下的社會新聞,關注熱點,甚至是政治環境等等,蝙蝠俠仿佛成為了最強力的武器。
美漫超級英雄的歷史是漫長的,從最初的高大上,到逐漸變得平易近人,人們開始更加關注英雄本身,或者說是英雄面具下的自己,蝙蝠俠自然是不例外的,編劇們也是用力刻畫蝙蝠俠的過去,以及他的成長為自身所帶來的心理變化,但無論怎樣變,蝙蝠俠都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象徵性意義,換句話說,即使是從這個角色本身來說,蝙蝠俠從來都不是為自己而活的,甚至是作為一個超級英雄,跳脫出漫畫之外,蝙蝠俠也要一定被賦予某種現實意義,讓一個普通人,去承擔就連超人都無法完成的職責。
任人玩弄的哥譚市
「民風淳樸哥譚市,人才輩出阿卡姆」,這是網絡上,許多人對於《蝙蝠俠》中哥譚市,以及精神病醫院的概括,其實是不無道理的,因為蝙蝠俠這個形象的成功,編劇們也會把重點放到矛盾的根源,也就是哥譚市身上,通過激發這些矛盾點,來讓大家對於故事中的內容產生某種共鳴,去年的《小丑》就是很好的例子,使得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解讀不同的蝙蝠俠,有人甚至從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角度來解讀蝙蝠俠的故事,但到最後都會發現,這些事情其實都是矛盾的,究竟是什麼創造了哥譚市,又是什麼讓阿卡姆人才輩出。
這些問題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觀眾和讀者,蝙蝠俠最初的故事並不複雜,更沒有什麼象徵性的意義,他只是一個維護社會治安的人而已,並且頭腦聰明,以偵探自居,完成各種危險且充滿陰謀的事情,簡單來說,他就是一個披著披風的福爾摩斯外加佐羅的結合體而已,但人們就是被這樣的蝙蝠俠所吸引了,或許就像是驚悚片和恐怖片一樣,人們會被黑暗和負面的東西所影響,雖然你會覺得害怕,但也會覺得好奇和興奮,蝙蝠俠的故事剛好滿足了人們對於黑夜,以及陰暗處的思考的發現,也成功激發了人們去思考的欲望。
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蝙蝠俠也變得越來越強大,強大到以哲學思維的方式去抵抗神明,也可以軟弱到在黑暗中崩潰,游離於神與人之間,這一切都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就如同是滾雪球一樣,隨著人氣而變得越來越複雜,因為現在的人,提到蝙蝠俠,他就不能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以至於蝙蝠俠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甚至重到會成為我們的敵人,我甚至都不感覺奇怪,一個徹底被讀者和編劇打入灰暗地帶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