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社會的狼性生存法則:從科學家的思考中,探索物種起源的奧秘

2020-12-21 在讀書的安之騰

1.殘酷社會的狼性生存法則

當今社會的殘酷,是一個我們不能避免去談論的話題。職場中的我們,每天都面臨著沉重的壓力,因為太疲憊,當今的年輕人崇尚「佛系」,尋找生活中的「小確幸」,然而卻不能避免焦慮。

社會的發展永不停歇,如奔流的大海,一直推著我們不斷地向前。如何協調個人理想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如何讓自己的個性更適合當今的這個殘酷的社會環境,成為了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中,每個年輕人都特別關注的問題。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幾千年、幾萬年來都是如此。你不努力就會被淘汰,你特立獨行,就可能面臨著被孤立,甚至滅絕的風險。

當然,這一切的發展,都有一個特定的過程。有時候,我們可能太過於看重跟隨社會的潮流,卻因此忽視了寶貴的個性,使自己成為了隨波逐流的那一個。就我們的一生來說,生存下去還是可以做到的,但如何快樂地生存下去,並且創造出有益於後代發展的各種條件,這,才是一個挑戰。

不僅僅是人類,所有動物,在生存上,都會考慮自己的後代。

長頸鹿的脖子,並不是天生都那麼長。在很久以前,長頸鹿生活在非洲的稀樹大草原上。它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啃食著樹上鮮嫩的枝葉。

然而不幸的是,一場嚴重的乾旱給長頸鹿的生活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因為乾旱,可以被食用的植被變少。而大樹上只有高處的葉子才能長出來,所以,擁有長脖子的長頸鹿能夠吃得更飽、更健康,也能夠繁育出更多的後代。

久而久之,脖子長長的長頸鹿得到了更好的發展,而脖子短小的長頸鹿卻變得越來越少,直到今天,我們能看到的長頸鹿的脖子都是長長的。那些短脖子的,最後都滅絕了。長脖子作為它的優勢基因,已經根深蒂固到骨子裡,努力地與自然界達成和諧共贏。

2.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物競天擇,適合生存」,這一法則,早在161年前,就被一個叫做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的所發現了。1859年11月24日,《論藉助自然選擇(即在生存鬥爭中保存優良族)的方法的物種起源》一書面世了。《物種起源》這本書,簡直讓人嘆服。它不僅改變了一個學科,而且改變了全人類的思維方式、認識方式和行為方式。所以,這本書被譽為「科學界至今為止最重要的書籍」。

其實早在《物種起源》發表的20年前,達爾文便已經得出了物種起源的理論。但他非常謹慎,沒有立即把自己的發現公布於世。哪怕是他的妻子,都一時無法完全接受他的理論成果。

達爾文這樣做是對的,這20年間,他用自己的多項科學實驗繼續去論證這一理論,同時又觀察著科學界的各種反應。直到年輕的植物學家,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在物種起源這個問題上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他才把自己的《物種起源》發表出來。

《物種起源》的出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本書不僅改變了那個時代的人們,同時也影響著今天的我們。以至於每次提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觀念的時候,都感到不足為奇,是因為這一觀念,已經深入到我們的內心,成為了我們大家不自覺的底層思維邏輯。

但這對於那個時代的人來說,簡直是驚天的發現。尤其是在當時那個極度缺乏古生物化石的年代,達爾文沒有條件去研究實物,更沒有DNA的研究方法,但是他卻從各種紛亂的蛛絲馬跡中推測出了未來即將看到的事物。

從一個又一個的疑問中,達爾文找到了最終的答案。他以嚴謹的邏輯思維去推導,直到構建出了完善的進化論體系。他進一步闡述了地球是如何的古老,物種是如何的消亡和進化,我們現代生物的祖先源於同一類,而生物的多樣性源頭又在何處。達爾文通通給出了預言家般的答案。

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3.《科學家如何思考》

想要了解一個偉人的一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閱讀他的傳記。可是科學家的傳記並不是好理解的。裡面有太多的專業術語,這常常會毀掉一個人對該領域的積極性。

所以,如果一個孩子,對科學感興趣,完全沒有必要先去讀《物種起源》這樣的大部頭,反而,有一些繪本可以提供更好的選擇。

《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就是一本非常優秀的書籍。

達爾文是如何成為偉大的科學家的呢?這本書是一部真正展現科學家思維方式的達爾文傳記。它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我們揭示了達爾文能有如此成就的科學奧秘。

這本漂亮的書籍,記錄了達爾文的一生,和他最著名的科學理論。我們能夠通過書籍內容,了解到他的旅行故事,他的各種實驗以及他的思考方式,而不僅僅是他思考的結果。這一點,非常地關鍵。不是所有的書籍,都能夠向我們展示過程的。這讓我們所有人,都有了一個更為明確的學習方向。

這本書又不僅僅是達爾文的傳記。它更像是一個引子,向我們揭開科學界的神秘面紗。讓所有對於科學感到好奇的小朋友們,能夠近距離地接觸科學家們的日常生活。

科學的種子種在孩子的心間,想要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閱讀《科學家如何思考》這類書籍,有利於他們認清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目標之間的差距。

為什麼我們的人口沒有無節制地增長,而是始終保持一個平衡的狀態;為什麼同一地區的同一物種會有千姿百態的形態;為什麼有些物種悄無聲息地滅亡了,直到如今,成為不為人知的存在。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能在《科學家如何思考》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4.達爾文如何生活,如何思考

在達爾文很小的時候,他就顯露出了對於細節觀察的天賦。這是一切實驗的基礎,每一個科學家在生活中都應該是一個很好的觀察家,他要在我們的習以為常中,找到不尋常之處。這尤其難,但其實也簡單。

達爾文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在花園裡探險了。他出生於倫敦,家境優渥,有5個兄弟姐妹。很小的時候,他對大自然就很著迷,不管是觀察什麼,他都要做非常詳細的筆記,並且收集樣本。跟同齡人相比,達爾文顯得很不上進,每天流連於花草,沉醉於垂釣。

儘管他的父親很著急,希望他能夠學醫,但最終還是因為達爾文的執著,而放鬆了對他的要求,於是達爾文轉到一所頂尖的大學去學習宗教,因為當時宗教課程裡面,包含著幾何學、化學,還有達爾文最為熱愛的自然科學,正因為這一點,達爾文才欣然接受父親的安排。

達爾文在大學裡學習也是非常認真,他接觸到了地質學,便結合自己之前的各種筆記,得出了生物多樣性的看法。在他學習宗教期間,他的植物學老師,也就是著名的約翰·史蒂文斯·亨斯洛,他向達爾文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建議:建議他乘坐「貝格爾」號艦,進行環球航行。這一航行下來就是5年,達爾文積累了非常多動植物和地質結構方面相關的觀察和採樣。這些寶貴的經歷,為隨後的20多年的實驗和思考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因為有著優越的家庭環境,所以達爾文能夠始終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上不會有什麼短缺,這為他的科學研究提供了物質保障。

收集足夠多的樣本,認真地進行實地考察,是重要的科學態度。我們未必能夠成為一個科學家,但是這種科學精神,卻依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運用。

凡是想要在某一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他都要下苦功夫去進行研究,去比較區分,去得出自己的結論。

達爾文很享受這樣的一個過程。當我們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總會進入到一種心流的狀態。這種狀態特別有助於我們深入地沉澱,它有助於我們取得更大的成就。

小孩子其實天生就有這樣的能力,他們看螞蟻搬家就可以看很久,只不過我們大人因為自己的原因,總去打斷孩子的這種專注。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法則的殘酷,讓我們認識到,唯有適應環境,我們才能夠有發展。

剩下的物種都是最適合當下環境的選擇,這既有人工參與的成分,又有自然的因素。

5.達爾文身上的寶貴品質

達爾文身上,有非常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寶貴品質。

首先,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很小的時候,他就發現自己的志趣所在。他沒有因為他人的想法,而改變自己的追求,這是他取得如此成就的前提。

並且他能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保持專注。在外漂泊5年,到各地採集樣本,這豐富了達爾文,同時也開拓了他的視野。

達爾文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創造欲望。正是因為他對周圍世界感到好奇,所以他才能夠沉下心來,去研究,去推論,去發現。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已經沒有好奇心了,他們只是想得到答案,而不想去探索。

達爾文有強烈的求知慾,他關注細節,認真思考,並把自己的思考所得,寫成了著作。他一生著作頗豐,很多書籍,對當下的科學研究,都還有著非常深遠的指導意義。

總之,如果我們想了解一個科學家,不僅僅要了解這個科學家都取得了哪些傑出的成就,我們還應該去探尋科學家背後的底層思維,他們到底是如何思考的。

《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就是一個最棒的引子,我們通過對達爾文的了解,了解他對於萬事萬物的解讀和分析方法,進而了解到了物種起源的由來。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放在當下,依然是真理般的存在。

相關焦點

  • 聖經解密:從聖經中的生物演化看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作者最後在書中提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遺傳變異」等影響巨大的觀點!並用大量資料證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在遺傳、變異、生存鬥爭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發展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自然界內部矛盾鬥爭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一一分析達爾文《物種起源》的問題!
  • 生命起源百年探索:進化論、資訊理論、熱力學誰是主角?
    探索生命起源問題的兩條路徑生命是如何起源的?科學家們已經研究這個問題幾十年了,他們也發明了一些巧妙的方法來試圖找出答案。科學家甚至試圖利用達爾文的進化論(即生物學中最有力的理論)來回答問題。但是目前仍未得到一個滿分的答案:因為他們將遭遇這個世界上最繁雜的理論迷宮,而這迷宮的終點是一個死胡同。
  •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家長可以用「狼性法則」,給他們增加「狼性」
    最後,利於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好奇心的力量,大到可以讓科學家瓦特好奇於水沸騰以後不停在動的水壺蓋子,繼而經過獨立思考和大量的實驗後發明了蒸汽機,直接觸發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而孩子擁有了好奇心,便能夠驅使他思考問題,探索未知的事情。
  • 狼性十足的天蠍、射手是生存王者嗎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周圍的一切無不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我們,而我們不一定能改變生存環境,最終只能遵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法則。如同狼性一樣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下變換著招數,維持自己的生存。天蠍 這個星座人群中低調的存在,容易讓普通人低估,甚至有些不開眼之人認為天蠍是不善言談,老實,笨笨的存在 ,其實這些人根本不知道天蠍是在韜光養晦,他有著明確的目標,而且從未錯失過自己的「獵物」,難道不是嗎?
  • 經典治癒系「神作」,叢林生存法則後的溫情!
    經典治癒系「神作」,叢林生存法則後的溫情!看名字以為是恐怖片,看了內容才知道有多治癒,邊哭變看完。這部動畫的名字就是《你看起來很好吃》,感動無數人的溫馨作品。這部作品講述的恐龍們的故事,草食系恐龍與肉食系恐龍,不是一個族群,甚至是對立的,但是卻產生了親情,一種讓人忍不住淚目的無上溫情。
  • 讀《狼道》,擁有像狼一樣的強者心態,能更好地在這個社會中生存
    《狼道》作者王宇,著名的暢銷書作者,著有《讀史悟人生》、《狼道――生活中的狼性法則》等近百部著作。2004年和2005年,《狼道――生活中的狼性法則》一書橫掃各大書城排行榜,成為個人、公司和企業團購的精品圖書。作者王宇通過研究狼的習性,從而覺得可以用來讓人們學習它的這種狼性,能在這個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社會中更好的生存下去。
  • 科學家:人類只是在給基因打工
    如果你這麼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對於永生的探索研究不僅沒有降低,反而越來越高。在科學家的眼裡,這個宇宙的一切都離不開科學,都能夠用科學來進行解釋。生命的生老病死自然也是一種科學法則,只要我們破解了生命的奧秘,那麼就有可能會實現永生。
  • 與孩子一起閱讀這本書,學偉人的科學思維,讓小小科學家茁壯成長
    在《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一書中,作者安娜貝勒·克雷默和弗朗索瓦·奧利斯拉格,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通過日誌、化石、傳記、科學謎題等內容,讓我們近距離接觸達爾文。通過了解達爾文的生活細節,進一步了解科學家的思考方式。
  • 機器人在「流浪」星球向地球發送信息,宇宙奧秘研究邁進一步
    於是人類科學家和天文學家,逐漸開始對宇宙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而且很多科技強國,也紛紛爭相進行太空研究項目。為更好地研究太空,人們已經開發出一系列探測器,這些探測器是科學家研究太空的利器。要研究宇宙的奧秘,那必須從星體開始,星體上的各種變化及星體表面情況。
  • 獅子首次出現在北極,科學家猜測:西伯利亞曾適合所有物種生存
    俗話說得好,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大自然中有著許多奇特的事情,等待我們去探索與發掘。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小夥伴,喜歡旅遊的原因之一,畢竟旅遊能夠帶來的好處有很多,極大程度增長我們的閱歷,可謂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 宇宙起源是什麼?銀河系長什麼樣?500張圖帶你探索奧秘| 21讀書
    人類從古至今都在孜孜以求,探索宇宙的奧秘。今天,我們一起通過《宇宙全書: 國家地理新視覺指南》探索宇宙的奧秘吧。  21讀書  來源丨公眾號:鳳凰新聯i生活(ID:FHlifebook)  編輯丨阿巷;實習生思純  圖片來源丨《宇宙全書: 國家地理新視覺指南》  徹底解放人類想像力的就是那浩瀚無垠的宇宙。
  • 人類探索的軌跡
    十六世紀初葉,波蘭科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指出太陽系內的行星都是以圍繞太陽轉動。以後經過克卜勒、伽利略、牛頓等人的工作,哥白尼的學說不斷獲得發展。到了現代,科學家又發現了在太陽系外,還有銀河系、星系團、超星系團、總星系以及更大的星系,宇宙之大是無限的。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探索宇宙奧秘的人也是炎黃子孫——明朝的萬戶。
  • 探索宇宙奧秘解讀自然界的奇思妙想
    譚天問與大家共同探索討論自然法則,其實科學家早已將研究靈魂歸於科學認知的領域了,這主要是因為早期英國的一位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了靈魂存在於我們察覺不到的地方。這位科學家最開始指出,靈魂存在於空間的第四維度,是單獨存在的個體。當靈魂離開肉體後會以其他的形式存在,因此我們肉眼難以察覺。
  • 電視劇《天道》中的2條生存法則,迷茫的時候看一看,或許會有用
    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第一次開股東擴大會議就在於王廟村,等大夥都到齊了之後,丁元英說了不少金句令人連連稱讚,之後又透露出了驚人的生存法則!當時我看這個片段我都是很慢速看的,生怕自己遺漏了有價值的片段,總結丁元英兩條生存法則一、忍人所不忍生存法則第一條,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兩者的間距就是生存機會。
  • 你不可不知的12條狼道生存法則,勝讀10年書!(行走社會必備)
    狼道,是一種強者的生存之道。如果你注意觀察,就不難發現,社會上那些混得好的人,多少都掌握一些狼道生存法則,而那些混得不如意的人,並不一定是能力上差多少,恰恰是因為不懂狼道。以下分享行走社會,你不可不知的12條狼道生存法則,勝讀10年書!真正悟透的人,不愁混不出頭,你悟透了幾條?
  •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中記錄的寵物貓變異進化的研究的故事
    19世紀的著名博物學家還有:法國的小聖提雷爾、德國的泰特先生、聖約翰先生、還有英國的達爾文先生,達爾文也是在19世紀完成發表了《物種起源》。20世紀初,1918年我國出版文言文翻譯版《物種原始》。這時期博物學家研究家養動物中,貓也成為他們的研究對象,本文我們著重分析《物種起源》中,法國小聖提雷爾、德國的泰特先生、聖約翰先生對貓的研究,去尋找那個時代寵物貓的人文狀態。
  • 科學家稱即使能夠實現,可能也會十分悲慘
    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科學家們看到了科技的強大,科技的力量可以破解萬物的奧秘,可以破解這個宇宙的奧秘,那麼是否能夠破解生命的奧秘,從而打破生死法則實現長生呢?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科學家踏上了尋求長生的道路。想要實現長生,首先要找到影響生命死亡的秘密,通過科學家的研究,初步發現了染色體末端的端粒在細胞更新的時候不斷變短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 人類還在進化,且速度開始加快,科學家在手臂中找到證據
    在5年的環球旅行中,這位科學家到達過地球上許多地方,並對這些地方的生物和地質進行大量考察。最終他回到英國後根據環球旅行的所見所聞以及思考,提出了進化論假說,這位博物學家就是查爾斯·達爾文,他作為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生物學家之一,相信大家都聽過他的名字。達爾文當時提出的進化論對西方宗教的「有神論」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許多人從那時候開始逐漸接受進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