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播出的《鹿鼎記》成為了近段網友議論最多的電視劇,一年前大家都有多期待這部劇得拍攝,如今就有多失望這部劇的表現,逐步走低的評分也代表了觀眾的憤怒和對作品的評價。要知道當年黃曉明版就算被全網吐槽油膩,最終也能有個五點幾的評分,而新版《鹿鼎記》竟然還不足黃曉明版本的一半,也讓一年前再創經典的口號成為了空談。
如果要說新版《鹿鼎記》有多不好看,不同的網友估計能說出不同的看法,要說誰該為不好看負責,我想不少網友也各有各的看法。歸根結底,這部劇能有如此表現,從導演到演員再到服化道都存在著不小的問題,張一山前面幾集浮誇的演技也勸退了不少觀眾,作為金庸最滿意的男主角,韋小寶的人物性格時而乖張時而兇狠,可以說是有著八面玲瓏心,很會審時度勢的一個人。
再加上韋小寶娶了那麼多位夫人,這些年不同版本對於韋小寶也都有不同的演繹,黃曉明版油膩的韋小寶,梁朝偉版頑皮的韋小寶,周星馳版搞笑的韋小寶,而張一山版算是面部表情最誇張的一版韋小寶。面部表情誇張的都不太像是真實的人物,而像是卡通作品,幾乎每一幀截下來都能成為表情包,韋小寶和茅十八更是被調侃像是孫悟空和豬八戒。
面對網上的種種質疑,張一山工作室也用了「還在成長」回應了外界的批評和爭議,確實92年的張一山這些年因為《餘罪》一直走著演技派的路線,這次《鹿鼎記》不少人也對其抱有極高的期望,認為有點痞壞的他或許會將韋小寶演繹得比較豐滿。如果將其換成同齡的流量偶像,或許網上對新版《鹿鼎記》的吐槽不會有如此的猛烈。
近日,張一山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不要把我當成太好的演員,因為我也有演得不好的時候」,雖然說高期望很可能會帶來高失望,但小八覺得觀眾的期望高並不應該成為作品口碑低的理由。畢竟觀眾高期望是對一個演員的看好,沒有哪個演員希望自己還沒演戲就被一致的看衰,高期望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就看演員怎麼理解了。
而說回《鹿鼎記》本身,面對外界的不看好,張一山辯解稱作品在一開始就已經偏向於卡通和搞笑了,目標人群就是對準了比較年輕的小朋友,希望能得到小朋友們的認可。這樣的想法或許並沒有錯,畢竟很多像小八一樣的90後甚至是80、70後,心目中已經有一個經典的韋小寶形象了,想要去改變是比較難的,不如將矛頭對準沒怎麼看過《鹿鼎記》的年輕觀眾。
張一山還表示導演曾說新版的《鹿鼎記》可能會是00後最愛看的一版,不過將00後比作小朋友,還真是有點低估了00後的成長速度,網上有網友就表示現在00後不是在備戰考研就是在高中努力,哪有時間出來看劇。雖然不少00後站出來表示不背鍋,但新版《鹿鼎記》比較單薄的人物形象,混亂的剪輯和速度化推進的故事進程,似乎也真的是再向低齡化觀眾拋出橄欖枝。
新版《鹿鼎記》很大的問題在於每個演員都在刻意地為了搞笑而搞笑,太后派去殺韋小寶的刺客,在太后面前還是一臉陰翳,結果到了刺殺時卻變成了搞笑風格,人物性格的突兀轉變讓人難以適應。海公公、鰲拜等角色迅速出場,又迅速落幕,太過扁平化的設計讓這部《鹿鼎記》的上限僅停留在了爽劇範疇,距離塑造經典差距過大。
其實不管是拍給哪個年齡層的觀眾,作品本身的好壞都應該與針對哪個年齡層沒有關係,真正優秀的作品是應該不管任何人都能從中看到深度和意義才對。而且細節的不匹配也並不是能用卡通和針對群眾不一可以解釋的,對於如今的翻拍劇來說,想要賺得觀眾和錢,就必須拿出態度和努力,而不是憑藉著演員的話題和熱度來糊弄觀眾的感情。
如今來看新版《鹿鼎記》不管是從哪個方面來說,作品都不能讓很多人滿意,當然這樣低的評分很大程度上在於觀眾高期待下的「報復心理」,就連隔壁的《亮劍3》評分都要高出《鹿鼎記》不少,能看出大眾對於《鹿鼎記》的失望之情。小八認為張一山版的《鹿鼎記》在後續或許會有評分回升的跡象,但也應該給其他翻拍的作品敲響一個警鐘,如果想要得到觀眾的認可,還是要在服化道和很多細節上下下功夫才行,要不然也只能成為雷劇遭人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