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3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提到紅葉,人們心目中恐怕是非丹楓莫屬吧?但最讓我痴迷入境的卻是家鄉的烏桕!
烏桕,一種落葉喬木。李時珍說:烏喜食其子,其木老則根下黑爛如臼,因以名之。我們老家叫它木梓樹。
烏桕(圖片來源於網絡)
千百年來,烏桕對於人類總是無言的關懷和奉獻,詩云:「山村富烏桕,枝丫蔽田野。榨油燃燈光,燦若火珠瀉。上燭公卿座,下照耕織者。」烏桕樹冠整齊,葉形秀麗,可作行道樹,遮蔭蔽日,可栽植於景觀帶,供人觀賞;烏桕花,可釀蜜;烏桕木白色,堅硬,木質細密,不翹不裂,紋理美觀,可作車輛、家具和雕刻等用材;根皮可以治療血吸蟲病、毒蛇咬傷;烏桕葉子含有單寧,可以做黑色染料;種仁榨取的油稱「桕油」或「青油」,供油漆、油墨等用;種子外被之蠟質稱為「桕蠟」,可提制「皮油」,供制高級香皂、蠟紙、蠟燭等。我小時候就曾經用竹籤裹上一層薄薄的棉花,伸進煮得滾開的桕油裡,然後緩緩地取出來,桕油凝固點很高,在常溫下很快就在竹籤上凝固成一層白蠟,就這樣周而復始,最後就製作成功一支蠟燭了,如果在桕油裡加上不同顏色的染料,就能夠製作出帶色的漂亮蠟燭。
烏桕(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起烏桕,話題意猶未盡。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的名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江楓」說不定指的就是烏桕呢!因為清代藏書家王端履在《重論文齋筆錄》注云:「江南臨水多種烏桕,秋葉飽霜,鮮紅可愛。詩人類指為楓,卻不知楓生山中,性最惡溼,不能種之江畔也。此詩『江楓』二字,亦未免誤認耳。」的確,楓樹不生長在水邊這是不爭的事實。憑我的親身親歷,烏桕經過秋天的洗禮,在夕陽下火紅欲燃,紅得妖嬈,驚心動魄。在很長時間裡,紅葉成了楓葉的代名詞。這也許是烏桕名字不好聽,不如楓葉入詩吧?所以我想肯定有好多關於「楓葉」的詩,或許讚美的是烏桕。不是有「家住楓林罕見楓,晚秋閒步夕陽中。此間好景無人識,烏桕經霜滿樹紅」嗎?更有陸遊曾在詩中讚嘆「烏桕赤于楓,園林二月中」耶!
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秋霜這個大自然賜予的美容師,水的精英,冰的靈魂。「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如果沒有了秋霜,天神青女和月中嫦娥還能在寒月冷霜中爭妍鬥俏嗎?無論是楓也好,烏桕也罷,如果沒有了秋霜,還能有紅於二月花的紅葉嗎?
「寧品讀」專欄投稿請發至shcnwx@163.com,並註明姓名、聯繫電話,一經發布,稿費從優。
猜你喜歡
消除「亂停現象」,長寧的居民樓用上了這種「神器」!長寧又一老小區完成精品小區建設!快看有哪些大變化長寧這個市級「人工智慧示範應用場景」,究竟藏有多少「黑科技」?岐山村48號老洋房,家有喜事!驚豔!泉口路新增6大景觀,美圖先睹為快!作者:韓啟綱
原標題:《【寧品讀】霜染烏桕紅于楓》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