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三位大師的互「補」往事

2020-12-13 新華社新媒體

▲齊白石、張大千合作《荷蝦圖》。徐悲鴻博物館供圖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陶冶)11月2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三位大師的互「補」往事》的報導。

近日,中國近現代影響力最大的三位美術大師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47幅真跡作品在徐悲鴻(重慶)美術館展出。

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三位大師在中國畫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樣的三個人在同一個時代出現、相遇,本是一場盛事,可他們動如參商,只留下短暫的交集。譬如齊白石跟張大千這兩位大師之間究竟有過什麼故事,通過流傳的一些零零散散的碎片已經很難說清楚了。只有他們合作過的幾幅畫,留給人們無盡的遐想。

歷經了半個世紀,如今三位大師的作品迎來首次聯展。在展覽中,不僅有他們的個人作品,還可以看到幾幅大師們合作而成的畫:《蜀葵蛙》《蜀葵蝦》《鬥雞》。

這些畫的背後藏著大師們的友誼往事。

1928年,徐悲鴻剛認識齊白石。那年徐悲鴻30多歲,齊白石60多歲,兩人差32歲,一個正當而立,一個已經算老人家。

徐悲鴻雖然年輕,但他受過高等教育、留過洋,已經做了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而齊白石一把年紀,沒有受過系統教育,有些名氣,但非議也不少,前一年才破格在藝術學院做了老師,教中國畫。

這兩位無論是年齡、名氣、職位各方面對比,差異都不是一般的大。兩個人對中國畫的理解、追求和探索方向也存在極大差異。正常來說,這樣的兩個人是玩不到一起的。

但讓人奇怪的是,這兩個人偏偏一見如故。他們聊老本行,聊畫畫,聊篆刻,聊詩文,越聊越投機,徐悲鴻對齊白石發出邀請,請他來學校就職。

對齊白石來說,這個場景很熟悉,國立北平藝專的前一位校長林風眠也曾這麼邀請過自己。徐悲鴻更加鄭重,不僅三次邀請他就職,為了寬他的心,還說:不會教也沒事,去畫給大家看就行了。

入職當天,徐悲鴻乘馬車親自來接齊白石,上課的時候,不僅親自為齊白石站臺,就連考試評分,徐悲鴻都找齊白石一起商量:齊白石覺得某個畫好,徐悲鴻就給學生評「甲」;齊白石覺得還行,徐悲鴻就給個「乙」。

種種細節上的尊重,齊白石記在心裡,徐悲鴻之於他,不僅有知遇之恩,更是人生第二個知己。

好景不長,當時保守派反對徐悲鴻的聲音不少,徐悲鴻不得不辭職南下,而齊白石也隨之結束了他的任教生涯。

離別之際,齊白石作了一張《月下尋舊圖》送徐悲鴻,這是齊白石少有的自畫像。畫中,一位身穿長袍的老人拄拐杖行去,留下一個背影。齊白石還附詩表明心意,不忘當初徐悲鴻三顧邀約的恩情:「草廬三顧不容辭,何況雕蟲老畫師。海上清風明月滿,杖藤扶夢訪徐熙。」

沒想到,兩人從此一別就是十幾年。那段日子裡,他們保持聯繫的唯一途徑就是書信。

徐悲鴻是真的把齊白石當好朋友,也是真的欣賞這位朋友。

就算他不做校長了,就算他滿世界到處飄,心裡還總想著這位老朋友。逢人就推薦,給他打廣告,幫他出作品集,並親自為這事跑前跑後。給齊白石寫序、說好話:齊白石的畫真的好啊,特別有性格,自成一家,畫的動物都很精微。

他還找到中華書局的負責人舒新城,版式怎麼排,攝影怎麼調整,都親自盯著,生怕編輯不把這事放在心上。

一切都定了還不夠,徐悲鴻不斷給書局寫信,敦促出版,比自己出書還緊張。

當時,徐悲鴻是中德展覽會的委員,正好要負責歐洲藝術展覽。徐悲鴻推薦了很多藝術界的好朋友參加中德展覽,像張大千、呂鳳子……齊白石也在他的名單上。徐悲鴻寫信給齊白石,讓他準備「大作一二十幅」參展,推薦齊白石的作品走向世界。

可以說,齊白石的成就跟他的藝術造詣固然分不開,也同樣得益於這樣一個好朋友在背後幫他不遺餘力地造勢鋪路。

二人再會面,已經是17年後。

徐悲鴻回到北平,還是校長,齊白石還是出任教授。兩個大師經常往來串門,每到過年,還會相約到徐悲鴻家裡。

除了如過去那樣聊畫聊詩,他們還多出一項愛好——合作畫畫,這是過去17年不曾有過的機會。

通常,徐悲鴻負責畫動物,齊白石負責補靜景。如果徐悲鴻畫雞,齊白石就補一塊石頭;徐悲鴻畫蜻蜓,齊白石就補花草;徐悲鴻畫鷹,齊白石就補一棵松。

他們不僅自己畫,有時候還會請來別的好朋友一起畫,比如張大千。

一次,徐悲鴻夫婦設宴邀請齊白石和張大千到家中小聚。飯後,齊白石興致很好,打算作畫一幅,以答謝款待,張大千同樣躍躍欲試,二人索性共同創作,一人畫荷、一人畫蝦,合力完成了兩件《荷蝦圖》。

三位大師的會面成就了一段佳話。

1947年除夕,一個叫劉金濤的人,請徐悲鴻畫一幅《金雞圖》。

這位劉金濤不是一般人,是徐悲鴻、齊白石的專用裝裱師,當時北平文化名人的字畫都找他幫忙裝裱,求畫自然好說,徐悲鴻痛快答應了。

鋪開筆墨,兩隻雄雞很快躍然紙上。這幅《金雞圖》已經完成了一半,只差配景,結果除夕夜停電了,屋子裡黑燈瞎火沒法畫。徐悲鴻只得草草結束,答應改天再畫一幅作為補償。

至於這幅半成品該怎麼辦?他信手落款:為劉金濤君糊窗——這幅畫作廢不要了。

然而,世間最怕的事就是下次再說。一年又一年,請徐悲鴻作畫的事一直沒找到機會,就這樣被擱下。直到1953年9月,徐悲鴻腦溢血復發逝世。劉金濤終於沒能等到徐悲鴻的「改天再畫」。

那幅半成品的《金雞圖》,劉金濤也沒捨得真拿去糊窗,就這麼成為徐悲鴻留下的一個未完成的念想。

很多年後,齊白石見劉金濤時正好看到那幅《金雞圖》,圖上空留兩隻雄雞,卻沒有景物。熟悉的筆調加上落款,他一目了然,這是老朋友未完成的作品。

那一刻,93歲的齊白石拿起了畫筆,他要為老朋友完成這幅作品。就像他們歷來合作的那樣,徐悲鴻負責畫動物,他負責補全風景。只不過,這是最後一次了。

空白的畫面上,多了一顆石頭、多出了蘭花,與兩隻雄雞相映成趣——這幅作品終於完整了。徐悲鴻與齊白石,用這種方式完成了他們合作的絕響。這幅畫,名字叫《鬥雞》。

就像多年以前,徐悲鴻一次次幫助齊白石,用自己的方式成就他;而這次,輪到齊白石,為老朋友補上一個缺失的遺憾。在畫中,映照著這段忘年的友誼。(實習生黃宸炎)

相關焦點

  • 少白公子-湯發周揭秘: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誰的畫價拍賣最高?
    提起近代畫家,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三人的名聲在華人世界裡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齊白石對花鳥魚蟲的細節繪畫幾乎堪比高清相機,對蜻蜓螳螂與蟬的翅膀的繪畫在顯微鏡的視角裡才能真正看清楚,詮釋了什麼焦作薄如蟬翼,齊白石又以畫蝦而聞名。
  • 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誰的藝術價值更高?
    徐悲鴻和齊白石都是中國現代赫赫有名的繪畫大師,徐悲鴻擅長畫馬,齊白石擅長畫蝦。而且這兩人還頗有淵源,齊白石初來北京時,困頓不堪,租不起房子,住在法源寺,畫價低得可憐。在《白石老人自述》中,他說:「我的潤格,一個扇面定價銀幣兩元,比平時一般畫家的價碼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問津。生涯落寞得很。」
  • 3位頂級藝術大師時隔78年終於「聚首」重慶江北!「往來千載間...
    徐悲鴻筆下的奔馬、齊白石久負盛名的「蝦」,以及張大千筆下雄奇秀美的黃山……三位大師的這些真跡在同一個展覽中都聚齊了!11月7日上午,由中共重慶市江北區委、區人民政府主辦的「往來千載間——白石、悲鴻、大千的世界」主題展,在中國美術學院舊址江北石家花園正式揭幕和市民見面。
  • 為何徐悲鴻畫2頭豬賣37萬,齊白石畫1頭豬,卻賣2千萬?
    而提起中國的畫家,大家可能會想起很多很多,比如著名的畫家張大千,或者說畫馬畫得非常出名的徐悲鴻。徐悲鴻除了會畫馬之外,還會畫其他的動物,這些動物都畫的活靈活現。徐悲鴻曾經畫了兩頭豬,這兩頭豬賣37萬,而齊白石畫了一頭豬,他這幅畫居然賣出2000萬的天價。為何徐悲鴻畫2頭豬賣37萬,齊白石畫1頭豬,卻賣2千萬?
  • 緣,妙不可言——齊白石與內江
    齊白石&內江齊白石(1864─1957)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篆刻藝術上也是開宗立派的大師。作為「書畫之鄉」的內江,與齊白石有無關係呢?答案是肯定的。齊白石張大千合作《蝦荷花圖》1935年,北平琉璃廠清秘閣書畫店出版了四大冊《張大千畫集》,就是由齊白石與當時北平畫壇頂尖書畫大家陳半丁、于非闇、溥心畬、陳寶琛、傅增湘等10人共同作序,高度評價和讚揚了張大千的藝術成就。1936年,張大千經常去跨車胡同訪問齊白石,探討畫藝,還請齊白石吃川菜。
  • 中國首位享譽世界的「P圖大神」:為齊白石、張大千留影的郎靜山
    若是非要與如今的網絡P圖高手們PK一番,上世紀「集錦攝影」之父郎靜山至少有三個方面,讓後人望塵莫及。壹 為齊白石留影的郎靜山去年寫齊白石系列文章時,曾用過一幅齊白石的照片,當時便覺訝異,覺得這應是為齊老留下最為傳神的影像。
  • 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的花花世界!
    今天就帶大家看吳昌碩、齊白石與張大千三位書畫大家的筆下之花,一睹古意。 一、吳昌碩筆下桃花、杏花 此幅《桃花小雞》中,毛茸茸的、各具情態的三隻小雞,在桃花樹下,一隻低首覓食,一隻抬頭前望,像尋找什麼,又似沉思,另一隻探頭前走。它們造型準確生動,活潑可愛。齊白石用水墨圓點小雞的筆法,突出毛絨的質感。 桃花則採用沒骨畫法,以色點花瓣,畫面率意散淡。桃幹不虯且直,骨氣傲然。墨色濃淡結合,花瓣色彩鮮亮,片片用心點染,足見齊白石深厚功力。
  • 烹飪大師張大千!!
    張大千在巴西「八德園」下廚炒菜張大千不僅是一位國畫大師,還是一位美食大師,烹飪大師,他還創造了「大千菜」。徐悲鴻在《張大千畫集》序中稱他說:「能調蜀味,興酣高談,往往入廚作美餐待客」。故此菜系大致以三江流域形成三個流派:黃河流域形成北京菜系,以魯菜為主,風味取之於魯;珠江流域包括粵閩等省,形成粵菜、閩菜,風味取之於海; 而長江流域則沿江由成都、重慶直到江南,形成了川菜、揚州菜、蘇州菜,風味取之於水陸兼備。」
  • 張大千與大風堂畫派的書畫欣賞,紀念國畫大師張大千誕辰121周年
    張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裡港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
  • 一代宗師張大千的三次奮鬥
    張大千到北平後廣交朋友,不久,北平就流傳出「唱不過餘叔巖(京劇大師),畫不過張大千,吃不過白永吉(北平第一名廚)」。然而,要想在北平畫壇真正站住腳,還必須得到一個人認可,既北平的畫壇領袖溥心畲。張大千在與溥心畲交往中,從相識到相知,又從相知到相敬,最後成為畫壇良師益友。在溥心畲看來「大千畫用粗筆可橫掃千軍,用細筆則如春蠶吐絲」。
  • 張大千畫的作品,比齊白石作品大氣,專家:無法正常估價
    張大千作品給欣賞者的感受力是所有名家之中最強的,其國畫山水系列繪畫風格獨特,而且是公認最厲害的畫家。倒也不是說要故意忽略掉齊白石大師,相比之下齊白石筆下的趣味性田園繪畫完全比不過張大千筆下的那些山水作品。
  • 張大千:一位國畫大師如何追上畢卡索
    前言與摘要張大千,20世紀最傳奇的國畫大師,這位如今作品在全球藝術市場成交金額已超越畢卡索成為全球第一的畫家,卻曾經當過土匪、做過和尚、畫過仿畫、受過戰爭迫害並棲身海外各國數十年甚至歷經眼睛失明,卻成為徐悲鴻眼中「五百年來一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人」,並與20世紀西方繪畫代表人物畢卡索平起平坐。
  • 都是寥寥幾筆的山水畫,為何齊白石1000萬,張大千200萬?
    ——齊白石 齊白石 夏山圖 2011拍 1161.5萬元 此幅作品創作於1922年,為齊白石五十九歲時所作,是壬戌年齊白石贈給「致坡將軍」的,後為王雪濤之兄王廷佐所得
  • 打開一代藝術大師的朋友圈:真實的齊白石是什麼樣的?
    記者 | 何安安從布衣木匠到繪畫大師,齊白石的一生堪稱藝術傳奇。但當齊白石的研究越做越細緻時,人們不禁產生了一個疑問:真實的齊白石究竟是什麼樣的?正如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所說:「我們是否因為離得太近,太關心考據中的細節或『只緣身在此山中』,而越發看不清這位藝術巨匠」?
  • 張大千的16幅精品書法展,取法魏碑自成一體,網友:字跡太誇張
    張大千張大千書法取法魏碑,但是在魏碑的原有基礎上,張大千改掉了魏碑的的方圓之體,以修長之姿表現了字體的遒勁有力,體現了張大千的性格和胸懷坦蕩,一掃漢隸的沉穩文靜呆板大有金戈鐵馬之勢從而張大千的字就有些不隸不魏。碑即為刀刻彰顯的書法,與真跡相距甚遠,學魏碑,若刻板地按碑帖描摹,必然呆滯死板。在書法中要產生厚重骨力,參雜魏碑風味必有效果。張大千先生的書法,碑味較濃,靈動感強,是學魏碑的正確途徑。張大千不論是書法或是繪畫上,最大的問題是摹古有餘,創新不足。晚年的線條和中年相比沒有進步。徐悲鴻把張大千拔得太高了。
  • 張大千的畫:霸主,無人能撼動
    在一次「中國書畫」專場上,拍前備受矚目的張大千《桃源圖》以3000萬港元起拍,最終以2.7068億港元成交轟動全世界,打破了2011年張大千《嘉耦圖》以1.91億港元創下的藝術家個人拍賣成交紀錄。那時候,張大千的作品又一次傲視群雄、光芒四射。
  • 徐悲鴻的貓43萬,他的被女人抱著700萬
    徐悲鴻的貓43萬,他的被女人抱著700萬貓是一種非常可愛靈性的動物,其好奇的性格更凸顯它的可愛,可膽小又是其非常致命的缺點,在世界各地的家庭裡分布極其廣泛,近現代很多國畫大師也很喜歡貓,比如徐悲鴻尤其喜歡畫貓,齊白石也是對貓頗為喜愛,還有很多對貓喜愛的大師,這裡就不一 一列舉,請看。
  • 吳昌碩、黃賓虹、徐悲鴻……42位近現代藝術名家珍品798展出
    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黃永玉……42位近現代藝術名家的87件藝術珍品近日亮相798藝術區。作為當代藝術的高地,此次展覽也是798關注歷史、回眸傳統的一次全新嘗新,將展出至明年5月。
  • 幾千萬的張大千徐悲鴻的名畫僅賣十幾萬,是不是撿大漏了?
    7月14日,今天剛剛結束的網絡法拍,法拍甄選平臺推薦兩個比較值得關注的標的,分別是張大千和徐悲鴻的名畫。平臺給這兩幅畫的評分都很高,建議購買。看到這裡很多網友肯定有疑問,是不是假的?張大千徐悲鴻這裡是某知名拍法平臺的截圖如果一切都是真的,持有人是不是心裡在滴血,拍到的人就賺翻了;兩位大師的畫以現在的市場價格,一幅畫最少也有兩千萬起,一下子賺上幾百倍。
  • 齊白石傳人-湯發周解味齊白石知己徐悲鴻在保利拍賣的那些駿馬圖
    《徐悲鴻作品集》(續二),圖版76,文物出版社,2011年。《徐悲鴻作品集》裡記載了徐悲鴻豐富中國繪畫的創作,所繪人物、動物,筆墨放縱,形神兼備,徐悲鴻在這幅作品中將中西兩大傳統技法有機地融會貫通成一體,獨創了自己"中西合璧"的寫實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