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霸唱經典懸疑盜墓小說鬼吹燈系列,一直在各大暢銷書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我想很多朋友都看過,我也是其粉絲。
書中在靠近墓穴附近經常出現一種花,叫彼岸花。這是一種充滿神奇和魔幻的花。
彼岸花在徐克導演的鬼吹燈之尋龍訣裡面也有大量的鏡頭展現。
當時這部電影放映後大獲成功,票房達到驚人的16.82億人民幣。
很多觀眾對裡面魔幻的彼岸花充滿好奇。
荼蘼是一種花。豔麗而壯觀,盛大純白,一直到深秋後,才是青跗紅萼,驚豔中凋零。
還有另外的特别致的名兒,又名佛見笑,獨步春,彼岸花,曼珠沙華,真真禪境與詩意。
傳說中,此花是接引之花,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佛經講此花生長在冥府三途河邊,盛開在陰曆七月,大片大片,鮮紅如血,傾滿大地,復甦前世的記憶,故其花語是:「悲傷的回憶」。
這使人很容易聯想到孟婆湯,似乎二者之意,偏偏相反。
而彼岸花的得名,據傳是曼珠沙華開在夏秋彼岸期間,非常準時。
其開時,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紅的似火,又被喻為「火照之路」。
曼珠沙華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靈魂便籍由著這花的指引,走向天界……
可事實是:彼岸花,花開彼岸,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
宋朝大詞人秦觀有句道:「春來百物不入眼,惟見此花堪斷腸。借問斷腸緣底事,羅衣曾似此花香。」
蘇軾亦有句:「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獨步春之名,自然是非她莫屬了.
喜歡這般濃烈的豔,不溫潤,不中庸,奔放地盛開著,願意著。
愛一個人,拚卻一生醉,盡君一響歡,不留後路, 愛到荼蘼花事了。
似秋蟬般,有過一季,已經很好了,何需更多? 秋天過後,哪還有花季?
怒放一季,掙扎一季,深秋過後,自然是要萎謝的,枯萎是一種凋零的美。
就像晚年的杜拉斯,生動的皺紋,快掉光了的頭髮和牙齒,矮小的身材,臃腫的棉衣,抽著煙,在馬路上,依然那樣曠世,依然那樣絕無僅有。
她,寫下了經典的愛情小說情人,可是她又多麼像一朵荼蘼花!
又想起張愛玲那句: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至於尋短見,亦不能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光陰可以把人心揉碎,何況這燦如煙花一般的愛情呢?
一切繁華,盛開是錦,凋敗成灰。
無怨無悔的,是愛著時,那段薄涼的唯美,是真實活過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