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紹興已經60多年了,故鄉很遙遠,卻又近在眼前,我常常想起故鄉的菱角。
我喜歡秋天回鄉探親,那是採摘菱角的季節。煮一大鍋菱角,開一壇老酒,邀幾位親朋好友,圍坐一起,邊吃、邊喝、邊聊,你一言我一語,三句不離美味的菱角,親切的鄉音,熾熱的鄉情,濃濃的家鄉味道,讓我這個久居他鄉的白髮遊子醉心。
故鄉盛產四角菱,色白而背拱,故名「駝背白」,但家鄉人都叫它「大(tuó)菱」,外形有稜有角,菱肉酷似「元寶」,嫩菱鮮嫩多汁,老菱甘甜如慄,令人回味無窮。
從城裡走出城外,放眼望去,可以看到河中菱蕩連綿,只在中間留一條水路,供船隻來往。「湖上微風小檻涼,翻翻菱荇滿回塘」,唐代詩人朱慶餘的《南湖》描繪了鑑湖的菱蕩景色。
每年夏天,菱花盛開,風動湖香。大約8月末9月初,菱角成熟,開始採摘,大小菱舟集中於鑑湖,一派熱鬧的採菱景象。很快,新鮮菱角上市,河岸船上,街上店鋪,橋邊小攤,處處響起「大菱!大菱!」富有韻味的叫賣聲。於是,各家各戶忙著買菱、煮菱、吃菱,或作點心,或當主食,或嫩菱剝肉做菜,大飽口福,此時親戚到家做客,也以「大菱佐老酒」款待,一時間,空氣中瀰漫誘人的菱角香味。
菱角留給我的記憶是美好的。記得小時候,經常坐著烏蓬船穿越菱蕩,看菱蕩風光。河上,漂浮著片片菱蓬,蔥蘢繁茂,如翠衣披在水面。撥開菱蓬,下面朵朵白色小花,水靈靈地美麗綻放。慢慢地,菱花結菱,長大、成熟。深秋,採摘菱角後,菱蕩「敗蓬」,一堆一堆地漂出蕩外,隨風順水而下,小孩子最最期待的「散蕩」時刻到了。大家挎著籃子,拿著帶鉤的長竿,去河邊拉藤,採摘藤上遺留的菱角,每次滿載而歸,興高釆烈,那些菱角雖然嫩小,但它們的味道似乎比買來的更加鮮甜。
菱蕩「散蕩」後,江河變得寬闊而平靜,然而,靜中有動,河底正在孕育新的生命。一些早熟的老菱,從莖上脫落,扎入河底淤泥,漸漸生根發芽,來年春天,嫩綠的菱葉悄然露出水面,長成菱蓬,開花結果,生生不息。
家鄉的大菱,是閃爍在我記憶中的一個亮點,是我的一縷鄉愁,我喜歡南北朝詩人蕭綱的詩句:「菱角遠牽衣」。菱角遠遠牽拽採菱女的衣裙,也遠遠牽拽著我的心,我的情,牽拽著我對美麗故鄉永遠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