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n na tayo(我們吃飯吧)」,這是菲律賓人邀請你吃飯時說的話,如果你去菲律賓旅行的話,你會一遍一遍又一遍地聽到這句話。這句話揭示了菲律賓人兩個基本特點:第一,他們非常好客;第二,他們非常熱愛吃東西。是的,給外人的印象菲律賓總在吃——一日三餐是不夠的,還有兩頓「meryenda」。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點心、零食」,不過,它所包含的內容遠遠不是字面意思那樣,下午的一頓「meryenda」會包括bihon(炒米粉)或者goto(菲律賓粥)加上bibingka(覆有奶酪的蓬鬆米糕)這種足以讓人填飽肚子的東西。
bihon(炒米粉)
bibingka米糕
菲律賓食品在東西方都沒有什麼響亮的名氣。在西方,很少能見到菲律賓菜的飯店;而在亞洲,菲律賓菜被認為缺乏想像力而且有那麼點粗製濫造。而深感困擾的菲律賓人則認為他們的家常菜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事實上,當地食品既不像國際上普遍認為的那麼差勁,也沒有本地人試圖向你證明的那麼好。當然,這一切取決於你的口味。
對於菲律賓食品的抱怨一般是它們口味太重,太鹹,更多的是——太甜。糖被大量的加入每一種你能找到的食品,從快樂蜂(Jollibee,菲律賓本土最大的西式快餐廳)漢堡到本土化了的泰國菜。
菲律賓飲食的壞名聲多半來自一種食物:balut(毛蛋),煮熟的鴨蛋裡是已經孵化的胚胎,有時還帶有小羽毛。幸運的是,這個國家大部分主菜都比這個可口。
不過如果你知道點什麼菜,或者你認識一位好廚子,你會發現其實菲律賓的廚房中也能製造很多驚喜和快樂。
如果有國菜的話,那一定非Adobo莫屬。Adobo就是豬肉、雞肉或者其他肉類用醋和大蒜燉。這道菜如果烹飪得當的話還是很美味的,不過稍有閃失的話,就會變得又鹹又膩。
阿鬥波Adobo
在菲律賓各地的菜單上常見的菜餚還包括:Sinigang(用酸角調味的湯煮肉類或者海鮮)、Kare-kare(花生醬炒牛尾和蔬菜)、Crispy pata(油炸脆皮豬肘或者豬蹄)以及pancit(炒麵)。
Crispy pata
供應inihaw(烤肉或烤魚)的ihaw-ihaw小餐館隨處可見。
Lechon(烤乳豬)是菲律賓節慶宴席的必備菜餚。常見的開胃菜則包括lumpia(春卷)和真正美味的kinilaw(菲律賓風味的酸橘汁醃魚)。
Lechon(烤乳豬)
kinilaw(菲律賓風味的酸橘汁醃魚)
接著就是菲律賓最常見的早餐——米飯上面加一個煎蛋,邊上配上tapa(鹹牛肉條)、tocino(蜂蜜醃製豬肉)、bangus(遮目魚)或者longganiza(香腸)。
至於甜點,推薦你嘗試一下halo-halo,就是裝滿乾果、甜玉米、椰子肉和各種熱帶美食的杯子,上面有一層牛奶碎冰、一團焦糖奶油和一勺冰激凌。
菲律賓食物多肉食少蔬菜。只有一種常見的素菜pinakbet——南瓜、四季豆、茄子、秋葵和其他蔬菜的可口大雜燴,配以大蒜、洋蔥、生薑、西紅柿、蝦醬,有時也用椰奶。如果你不吃蝦醬,直接告訴他們不要加。
菲律賓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食品,他們會以不同的方式處理longganiza(香腸)、lechon(烤乳豬)甚至balut(毛蛋)。各地飲食中,呂宋島東南部的比科爾(Bicol)本地香辣風格美食倍受遊客好評,而菲律賓人則認為呂宋島中部的邦板牙省(Pampanga)是這個國家的美食之都。
菲式香腸longganiza
在菲律賓旅遊,如果你覺得水果或者蔬菜不夠的話(很多人都這麼覺得),可以在路邊的水果攤、街上市場去買,如果在大城市的話,也可以去超市買。這裡的果蔬種類多的超乎你想像,而且當地產的果蔬超級便宜。
對於去過其他東南亞國家的人來說,對於這裡的榴槤、山竹、紅毛丹、菠蘿蜜、龍眼等熱帶水果不會感到陌生,它們是菲律賓的季節性水果。核桃大小的榔色果(Lanzone)是這裡的特產,類似龍眼但更酸。
榔色果(Lanzone)
Santol看起來像橘子,但有著溼潤的毛茸茸的白色果肉。達沃地區以出產全國最好的熱帶水果而聞名,包括美味的山竹、味道濃鬱的榴槤和多汁的柚子。
Santol
像生菜、胡蘿蔔和西蘭花這樣的溫帶蔬菜生長在高緯度地區,菲律賓國內的所有市場都能買到。當地也出產一切從國外引進的蔬菜,比如紅薯(kamote)、紫山藥(ube)、苦瓜(ampalaya)和佛手瓜(sayote).
最後一點,菲律賓真的有世界上最好吃的芒果。
來源CRI菲律賓
歡迎微友們及時把身邊有趣的新聞或照片發送給小蝦米,小蝦米將通過微信公眾號分享給廣大微友!
蝦米∣大泉州、菲華社區
好玩的 有趣的 盡在蝦米資訊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聯繫小蝦米:09276728592
小蝦米微信:behappy_sylvia
「蝦米資訊」誠招廣告,親們,歡迎在「蝦米資訊」訂製廣告!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