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遺恨:大宋西軍滅國西夏之際,傳來消息都城開封被圍

2021-01-12 影視大大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哀,每個朝代也有自己的遺憾,覆巢之下沒有完卵,國破之際,任何集團、任何個人也都嘗盡苦痛與無奈。北宋于靖康二年被金兵攻破都城亡國,作為大宋最能徵善戰的西軍也迎來了謝幕,而此時的西夏離滅國已經不遠……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段歷史。

西夏人的祖先是党項人,他們本來在四川青海交界地帶遊牧逐水草而居。後來強大的吐蕃崛起,他們便沒有了生存之地,轉而依附唐王朝,後被大唐皇帝賜姓李氏,安置在陝北。安史之亂,尤其是黃巢起義,党項人多次參與平叛,勢力逐漸崛起。又經過五代十國及北宋初年的力量集聚後,党項人已經不再甘心仰人鼻息,在宋太宗晚年時期自立為王,挑起與大宋的戰爭。終於在宋仁宗時期徹底撕破臉皮,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從此開始了與北宋近百年的戰爭。

我們知道北宋一開國就吸取唐末及五代十國的教訓,為了防止武將坐大,重文輕武收歸兵權,將不識兵,兵不識將,沒過多少年便戰鬥力大大下降。這也是西夏得以坐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宋夏戰爭的初期,宋朝敗多勝少。後來我們熟知的範仲淹來到了西北主持軍務,他很快就找到了問題根源,在於宋軍的機動性太差,而且西北地區地形複雜糧草運輸困難,於是範仲淹提出了防禦守城為主的策略,發揮自己的優勢。當然僅僅防禦被動挨打還不行,範仲淹開始著手建立一支針對西夏的邊防軍,這給大宋西軍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西夏開國初期勢頭正旺,一直處於攻勢,西軍自然就處於守勢。畢竟西夏佔有西北的馬場,多騎兵,軍隊機動性很強,而宋軍則以步兵為主,要想克敵制勝就必須發揮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守城為戰,當然這不是被動的守城。經過多次交鋒後,宋軍摸索出了成功的經驗,就是採用類似「碉堡戰」的方式,同時各個據點密切聯繫相互配合,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而西夏攻城能力並不佔優勢,這就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暴露了對方的短板,通過多年不斷築城步步推進的方式逐漸壓縮西夏的生存空間。同時也加強訓練西軍的戰鬥力,在遇敵的時候能迅速展開布陣,西夏雖有騎兵卻佔不到什麼優勢了。正是在西軍的這種打法下,西夏不斷損兵折將,疆土一天天萎縮下去。平定西夏指日可待。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全國一盤棋。西夏奄奄一息之際,傳來了金兵南下圍攻都城開封的消息,西軍奉命勤王回師東京開封,西夏得以緩口氣,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西軍從此更是一去不回,被迫四處救援,在陝西富平一戰失敗後徹底衰落,也可說正是在西軍的殊死搏鬥下,南逃的趙構政權才得以在江南苟安下來。北宋末年可真是皇帝無能,累死三軍。

相關焦點

  • 西夏被蒙古滅國時有多慘?發生強烈地震,都城遭屠城,皇帝被殺
    蒙滅西夏之戰為蒙古擴張的其中一場戰爭。戰爭分為三個部分:蒙古首次侵西夏、蒙古西夏結盟和蒙古再度侵西夏。1227年(丁亥年),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滅亡,而歷時22年的蒙滅西夏之戰亦宣告結束。拖雷後來依成吉思汗之願殺掉末帝,蒙古大軍隨即於西夏都城中興府屠城,大部分西夏建築皆被破壞、毀滅。屠城最後因察罕的勸諫而告結束。
  • 中國歷代都城-西夏,大理國(十三)
    西夏都城到寧夏銀川旅遊還是上小學時候的事,但是我對西夏王陵的印象非常深刻。有人將西夏王陵比作東方金字塔,當時我覺得它們像巨大的雞蛋,一半埋在土裡,一半露出地面,在風沙的侵蝕下變得圓渾。西夏是党項人在西北地區建立的國家,前期與北宋、遼國並立,後期與南宋、金國並立,後被蒙古人所滅。
  • 建立了西夏的党項人,被蒙古滅國後,是否被滅族?還有後裔嗎?
    蒙古曾經6次攻打西夏,成吉思汗之死,有說是在徵西夏時中箭墜馬傷重而死,也有說是在強拆西夏王妃時被咬掉了命根子而死,總之,是死於徵服西夏的戰爭。他死前下旨,對於西夏人:「殄滅無遺,以滅之、以死之。」。當西夏滅亡時,懷著復仇心理的蒙古大軍對西夏進行了滅絕性的摧毀。
  • 為何成吉思汗對西夏趕盡殺絕,蒙古和西夏有什麼恩怨?
    蒙古滅西夏之戰這先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說起,蒙古和金朝是世仇,成吉思汗一直想進攻金國,但認為處在金國之西、蒙古之南的西夏是一個極大的障礙,因為一旦西夏與金聯手,自己就會兩面受敵,所以他決定先滅西夏。西夏皇帝1205年和1207年,蒙古軍先後兩次攻入西夏,擄獲到大批財物後便撤退了。1209年,蒙古軍第三次攻入西夏,進入河西走廊地區。西夏派太子率軍五萬迎擊,結果被打得大敗,蒙古軍直趨西夏都城。
  • 從步步緊逼到中間議和,歷時22年的蒙古滅西夏之戰,是如何結束
    在蒙古族崛起的過程中,曾經發生過多場戰爭,而覆滅西夏之戰便是其中的一場重要戰爭。蒙古滅西夏之戰一共分為三個部分進行,分別是蒙古首次攻打西夏,蒙古西夏結盟以及蒙古再次侵犯西夏領土。在強大軍事實力的壓迫之下,西夏王朝最終選擇投降,也於1227年西夏王朝正式宣告滅亡,使得歷時22年之久的蒙古覆滅西夏之戰從此宣布結束。在獲得勝利之後,蒙古族便開始單方面對西夏進行大規模的屠殺,對西夏都城進行極大程度上的破壞毀滅,使得蒙古族的聲威再次大震。
  • 宋朝的軍事明明很弱,為何西夏國還需要遼朝的幫助才能抵抗宋朝
    消息傳到宋朝後,一直準備對西夏用兵的宋神宗認為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立即發動了規模空前的五路大進攻。李憲從熙河路出發,種諤從鄜延路出發,王中正從河東路出發,高遵裕從環慶路出發,劉昌祚從涇原路出發。宋軍的作戰方略是:涇原、環慶兩路大軍先會師攻取靈州,然後渡過黃河,直搗西夏都城興慶府;河東、鄜延兩路大軍會師夏州,然後西進,最終也以進攻興慶府為目的;熙河路也向西北方向挺進,形成進軍興慶府的態勢。其中河湟吐蕃大首領董氈派出的番兵赴興慶府太遠,可北上攻涼州,牽制西夏右廂兵力。總的戰略意圖是諸路合圍,一舉消滅西夏。
  • 簡析中國古代都城的建築風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國都依舊設在鹹陽,在原有都城的基礎上擴大建築規模。 秦朝宮殿鹹陽宮位於渭水以北,秦朝滅六國後,又在北側仿建了六國的宮殿,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建造了宗廟、興樂宮、信宮、甘泉前殿、阿房宮等。 渭水為古稱,即現在的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
  • 中華文明再度混亂,他黃袍加身定都開封成就偉業-五代十國和宋朝
    ,實力大打折扣。五代十國後期,北方的後周逐漸強大,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奪取後周政權,定都開封,史稱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但這一做法也導致宋朝與遼國、西夏、金國的戰爭中失利,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 西夏國號「夏」來自於夏州,夏州在哪?
    西夏的國號非常混亂。一說李元昊自稱本國為「大白高國」,或是「白高大夏國」。而宋朝,則稱這個刺頭鄰居為西夏。僅從宋朝的角度看,李元昊的五朝之所以稱「夏」,是有歷史淵源的。西夏實際上不是李元昊建立的,而是他的祖父李繼遷反抗北宋建立的,然後由父親李德明壯大。李繼遷的高祖父叫李思忠,李思忠有個堂兄叫拓跋思恭。唐朝末年,黃巢起義,拓跋思恭響應唐朝,起兵與黃巢作戰。
  • 西夏力量最弱,為何蒙古滅西夏總共打了6次,前後長達23年
    如果敵國不是很強大,或者不適應蒙古人的打法,蒙古人就會三下五除二把敵國拿下來,比如蒙古人打花剌子模,第一次打,而且是遠隔千山萬水,可是竟然就把花剌子模給滅了。顯然,花剌子模在他那一塊很強大,但是明顯不是蒙古人的對手。再比如蒙古人打東歐,打西亞,都是一次性就把那些國家給滅了。蒙古人發動三場西徵,就拿下三塊大地盤,一點兒也沒有拖泥帶水。
  • 西夏都城堅不可摧,成吉思汗想到一妙計,結果讓蒙古騎兵損失慘重
    李安全:西夏皇帝。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都城中興府(今寧夏銀川)時,發生了一件天崩地裂的大事。如果成吉思汗的計謀得逞,那麼,中興府很有可能從地球上永遠消失了。慶幸的是,成吉思汗這個計謀不僅未對中興府造成任何傷害,還讓他的蒙古騎兵損失慘重。
  • 西夏文化 | 西夏簡史一(建國)
    > 西夏是中國11-13世紀在西北建立的大夏國的別稱。
  • 成吉思汗死亡之謎:西夏王妃一人,赤手空拳就把成吉思汗弄死了?
    說侍寢的西夏王妃一個人把堂堂的成吉思汗給活活弄死了。成吉思汗到底是怎麼死的呢?成吉思汗塑像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親率十萬大軍進攻西夏,次年正月包圍了西夏的都城中興,今寧夏銀川市。六月,西夏國國王投降。
  • 成吉思汗為什麼最痛恨西夏人?
    從1205年到1226年,成吉思汗蒙古大軍六次徵伐西夏,終將西夏滅國。尤其是第六次徵伐西夏之戰異常慘烈,立國近190年的西夏王朝不僅宮室、西夏王陵被戰火付之一炬,西夏党項族也遭遇滅頂之災,破城後蒙古大軍瘋狂報復,燒殺辱掠,屍橫遍野,西夏仿佛成為人間地獄,西夏党項族人也銷聲匿跡,一個曾經輝煌的民族難道真的滅亡了嗎?
  • 都怪西夏王妃的嘴巴,太刁鑽!
    然而,西夏跟個不死小強似的,始終頑強的生活著,成吉思汗用了前後23年,直到死,才真正滅了西夏。 當然,這23年裡,成吉思汗並非成天和西夏過不去,他忙著東徵西討,「滅國四十」,有時候無力顧及西夏罷了。 成吉思汗攻西夏,採取的大概是蠶食的策略,今天吃一點,明天啃一口,反正只要有時間,就去西夏那地方溜溜馬。 比如第一次打西夏的主要目的是劫掠物資,第二次揍西夏,則在西夏境內擄掠數月。
  • 西夏人真的因為蒙古人的屠殺而滅絕了麼?
    圖/西夏人 01 滅國之戰 西夏人在成吉思汗對金朝的作戰中鼠首兩端,名義上向蒙古稱臣,實際上卻經常有著自己的小算盤
  • 宋朝的兩次「騷操作」之「聯蒙滅金」
    在金國就要滅亡之際,在宋廷看來金國已經喪失了作為南宋屏障的作用。於是,聯蒙滅金開始在朝中佔據上風,至此,宋蒙盟約初成。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十一月蒙軍再次進攻金國的時候,南宋也出兵相助一起圍攻開封。最後開封城破,金哀宗率餘眾逃往蔡州。
  • 西夏人了無影蹤,真的是因為成吉思汗之死麼?
    圖/西夏人01 滅國之戰西夏人在成吉思汗對金朝的作戰中鼠首兩端,名義上向蒙古稱臣,實際上卻經常有著自己的小算盤。公元1224年九月,成吉思汗密令蒙古軍隊攻克銀州,斬首數萬兵民,並派遣精兵守其要害,從而讓西夏東部邊境徹底喪失屏障。
  • 公元1081年:宋神宗派30萬軍隊分五路打西夏,結果虎頭蛇尾的慘敗
    公元1081年(夏大安七年,宋元豐四年)六月,宋神宗集結大軍,分兵五路對發動了對西夏的戰爭。宋神宗之所以選擇此時進攻西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夏政局發生了動蕩。西夏國第三位皇帝李秉常,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對梁太后掌控朝局極為不滿。
  • 銀川曾是西夏王朝的都城,因賀蘭山巖畫和天龍八部成為旅遊名城
    如今,「銀川有天下人,天下無銀川人」,這座移民城市不僅保留住水洞溝古人類文化遺址、賀蘭山巖畫、西夏王陵等深厚的歷史底蘊,還擁有了時尚的商業街、藝術區、酒吧和高檔住宅。鎮北堡西部影城,更是為銀川這座城市注入了別樣的人文氣息,使其「蒼涼之美」通過電影走向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