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欣賞|王春燕 母親的廚房

2021-02-17 永康文藝界

母親的廚房

王春燕


小時候,從來沒覺得廚房是母親的,覺得那只是用來填飽肚子的地方。

那時候,很是羨慕別人家的廚房,比如表兄妹家的,鄰居家的。他們的母親總能在各種食材中折騰出鮮香味美的食物來,而我的母親,做菜就是那麼粗糙的三下五除二。她做的菜,形狀總是大片大片或大塊大塊的,味道總是偏鹹的,偶爾還會糊得一塌糊塗,像是鄉下邋裡邋遢的老房子,面子裡子都沒法讓人喜歡。

那時候家庭聚會,聽到阿姨姨父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姐,你家的鹽是不是不要錢,咋每次都放這麼多呢?」然後我們家的夥食水平,就理所應當的排在親戚夥食排行榜的末尾。一有去親戚家蹭飯的機會,我就嗖嗖往外跑。

工作後,在家吃飯的時間漸漸少了。每到周末,母親便想方設法做些不那麼粗糙的菜,比如雞鴨魚肉什麼的。每次,她都小心翼翼的問我:「鹹不鹹?」然後一臉期盼的等待我給予肯定的評價。

當然經常是做得不夠好的,但我經常不忍心挑明:「還可以!比上次有進步。」這時的母親,臉上總會閃過一抹自豪的光彩,有時候也會很謙虛的自我總結不足之處,但我不知道母親的廚藝就這樣開始悄悄進步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某次的烤餅。


好像是一個節假日,她一大早就出門去買了肉、麵粉。等我起床的時候,她已經在廚房忙開了。只見那剁碎了的肉餡裡摻了自家做的雪菜,低調的紅色混著點點菜色,像揉成一團碎花布一樣安靜地躺在盆子裡。母親的雙手沾滿了白色,一卷,一按,有節奏的揉著面。麵團在她手中變換著不同的形狀,似一種笨拙的舞蹈。

我安然的一邊洗漱去了,一系列磨蹭完,再回到廚房時,發現母親一邊在電餅鐺裡烤著餅,一邊在給另一個餅捏褶子。只見那安安靜靜的「碎花布」已經被扯了一小塊,放在白白的麵皮中間了。母親正拎起麵皮的一角,再用另一隻手拎起旁邊的邊,一褶子一褶子的捏在一起。那麵皮就像跳了一支圓舞曲,華麗麗的旋轉了一圈後,各個褶子均勻的螺旋排列在麵皮上,端莊嫻靜。

我從來不知道母親烤餅的技術已經這麼好了。想到以前,母親烤餅的時候總是手忙腳亂,面和得不夠好,麵皮包破了,肉餡太硬,烤糊了……各種情況好像都有出現過。我驚訝於她在各種失敗打擊中依然能堅持愉快的嘗試。比如今天,她一臉的陽光燦爛,好心情一覽無遺。 

出鍋了,第一個當然是給我的。介於以往肉餡沒烤熟的經驗,我選了個小的。輕輕一咬,一股雪菜的清香混著肉的濃香蕩漾在唇齒間,再嚼幾下,碎肉的鹹中帶甜,雪菜的酸,麵粉的清淡混合在一起,給足了舌尖翻滾的享受。這次的餡,一改往日大塊,生硬,突然變得軟糯綿長,像是一個姑娘突然轉了性子,由粗獷變得委婉了。


「怎麼樣?」母親一臉的期待,眼睛裡閃著光。

「很好吃!比以前好吃多了!」我由衷的誇讚。

「這就好!以前老是被你們說做的不好。這次我把肉剁了又剁,讓你爸剁過以後,我自己又剁了一下,就怕跟以前一樣剁不碎。揉面也揉得差點手抽筋。不過好吃就好,多吃點!」母親邊說邊翻著鍋裡的餅,臉上的喜悅混著廚房的光線,格外明媚。

接著,她開始慢悠悠地說起了她的光榮史:「我是真的不會折騰吃的。以前還沒嫁人的時候,外婆要是出去幹活,家裡來了客人,我是連一碗麵都不會煮的,都得跑到田裡去把外婆叫回家煮。也就結婚了生了你們,慢慢學會做飯。還經常被你們說做得不好。烤餅學起來烤了這麼多年,也終於烤得好一點了。你多吃幾個。」說完,她繼續樂呵呵的忙活著,仿佛這是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了。

細想起來,這幾年,母親的廚藝確實進步了不少,現在她做的菜,我很少覺得過鹹了,她煮的麵條,更是口感一流。

而這幾年,我應該發現,母親幾乎每個周末都問我想吃什麼,然後每個周末都折騰點新的美食,仿佛是想方設法的討好我。廚房成了各種食材的避風港,也成了各種美食的生產基地。

我想,不是每個母親都是天生的烹飪師。一個母親,把餐桌上的食物由粗糙變得美味,定是因為孩子的緣故。而母愛,不僅是一字一句的告白,不僅是日復一日的陪伴,更是一飯一蔬裡的穿梭。因為有愛,平凡的食物才越來越美味,忙碌的廚房才越來越耐人尋味。

母親的廚房,該是愛的源泉。

相關焦點

  • 文學欣賞|王春燕 霜冷
    霜    冷王春燕今年的霜是什麼時候到來的我已忘了,只記得那一天清晨的驚慌。我上班比較早,每天六點一過,就匆匆出了家門。來到車旁,只見擋風玻璃上一層蒙蒙的白色,定睛細看:呀,是霜!「忽,這天兒,都有霜了啊!」我輕輕的嘀咕一聲,鑽進車裡開了空調。
  • 《男人四十要出嫁》:王春燕對周六福的愛情很令人感動
    《男人四十要出嫁》沈春陽飾演王春燕再從劇情說起,王春燕是一個單純善良的女子,農村出身,家庭狀況不是很好,在她小的時候,父親去世,與母親相依為命,直到28歲才遇到自己喜歡的男人周六福離婚後,王春燕還不是一如既往地愛著周六福,董浩那麼追求王春燕,愣是沒有讓她徹底忘記周六福,此時的內心,王春燕也沒有就為董浩此動搖過,好吧!也許她的愛只為周六福一個人保留過。
  • 《男人四十要出嫁》:原生家庭給王春燕帶來的傷害
    王春燕是《男人四十要出嫁》中的女主角,溫柔善良,富有正能量,命運多舛,感情道路上也比較坎坷。沈春陽飾演王春燕再說起她的原生家庭,農村女孩,生活在一個貧困又落後的村子裡,家境貧寒,但是,我覺得她的原生家庭真是糟糕透了,從小父親去世,與母親相依為命,而且,母親是個寡婦,那麼她也是一個非常懂事還孝順的姑娘
  • 母親的廚房
    就憑著兒時的片段記憶和不多的生活經驗,初入廚房的母親,想必一定經歷了相當長的不知所措和獨自摸索。當母親三個孩子中最小的我,也逐漸成長為少年,心智開始清晰明朗的時候,廚房不再狹小昏暗,變成了一個絢麗多彩的舞臺。我所看到的母親,已經是一個精通十八般武藝的廚藝高手了。今天,在同事那學了個四川的泡菜;明兒,又在鄰居那試著熬了紅油辣子。
  • 文學作品 | 朱素臻:母親的白菜花
    我不由重新又把它請回了小廚房,剝去枯葉,用一乾淨的玻璃瓶子蓄些清水,把花莖放進去。只一兩天,那含苞的花兒便開得金燦燦黃。本來已收拾乾淨的小廚窗臺,這時再配上這一景,倚院臨風,給無趣的小廚房平添了一縷芳香,一抹清新。我每次洗刷完畢,看著它心中就不由得一種暖意,想起了我老母親在炊煙裡呵護、待見了一輩子的白菜花。六七十年代,那仍是很苦的日子。對於原生態姊妹很多的家庭,那是更艱苦了。
  • 張行方系列文學作品欣賞之——日子是煙火
    張行方系列文學作品欣賞之——日子是煙火日子是煙火,而非風月。詩意和遠方只是點綴,一蔬一米,粗茶淡飯,平樸踏實,才是生活的原始本色。喜歡一個人在大自然中行走,大自然的五彩繽紛總是給我清新怡人的歡喜。煙火氣的廚房裡,藏著一個家的最大福氣,陽春白雪的書房,往往高朋滿座,室雅蘭香。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人是個神奇的存在,喜歡獨處時的孤寂自在,又嚮往人潮擁擠的熱鬧生活。
  • 母親廚房裡的鴿子
    母親說,廚房裡沒人的時候,它也會出來,在地上隨便走走的,但從未走出過廚房。終於有一天上午,我也看到它在廚房裡走來走去,那樣子就像是一個人在自己家的庭院裡閒庭信步,很悠閒,也很自在安逸。母親沒說,它為什麼不到廚房外面來,我也沒問過。但我注意到一個細節,那些天,母親總是會留意廚房的門有沒有關好,誰要是進出沒有關廚房的門,她還會刻意提醒。每天晚上,關燈睡覺以前,她也會記著去察看廚房的門是否已經關好。
  • 《文學回憶錄》木心述,陳丹青記丨文學藝術,創作難,欣賞更難
    #文學#在由木心講述,陳丹青記錄的《文學回憶錄》第十二講:楚辭與屈原中提到:文學藝術,創作難,欣賞更難。不是創作在前,欣賞在後。不。欣賞在前,創作在後;在上述文本中,主要涉及兩個問題:第一:為何創作難,欣賞更難?第二:為何欣賞在前,創作在後?
  • 【樅陽文學】林建明|母親的鍋屋
    在寒冷的冬天裡想起母親的鍋屋,心裡還是暖暖的。我的老家程家墩,人們習慣的把做飯的地方叫鍋屋,或叫鍋心,灶屋。母親的鍋屋沒有孩子們說的廚房間整潔、時尚、大方,仍舊那麼簡陋、原始:鍋瓢碗盞、土灶水缸、砧板菜櫥,唯一時髦的是老老實實在牆角裡站了幾年的一臺冰箱。
  • 廚房瓷磚貼圖欣賞 瓷磚效果圖
    廚房瓷磚貼圖欣賞乾淨的白色令並不寬敞的廚房間顯得通透。牆面磚與地面磚採用同顏色的釉面磚,因此整體看來空間雖小卻不顯的狹促。操作臺上放置幾處色彩鮮豔的水果籃或者小裝飾,更加凸顯整體乾淨清爽的環境。廚房瓷磚貼圖欣賞紅褐色的瓷磚通常是仿石紋效果,風格低調,樣式古典。牆面和地面的顏色基本上一致,在腰線的位置加以深淺層次區別,就可以讓空間看起來自然、和諧了。廚房瓷磚貼圖欣賞廚房間裡保持整潔是重要的,油漬汙垢在桌子上停留稍久就變成了釘子戶。
  • 多謝款待之母親的廚房身影
    文/米果日本晨間小說劇《多謝款待》描述一位出生於大正年間的女子芽衣子,東京洋食名店「開明軒」之女,從小愛吃,對食物充滿感情,因為替心儀的情人準備飯糰,思索好吃的納豆料理,開始她的廚房人生。高個子的芽衣子,從少女時代到身為人母,經歷大正到昭和年間,也度過戰爭物資配給的年代,穿著白色圍裙、在廚房跟食材共處的身影,總是讓我想起自己的母親。
  • 集成灶廚房裝修效果圖欣賞,值得借鑑的開放式廚房
    是恬淡寧靜的田園風格?還是簡約隨性的北歐風格?八十年代,衣食尚未富足,更談不上精細的精神建設。如今,時代腳步加快,更應該給自己的心找一方棲息地,好好吃飯,慢慢生活。
  • 閱讀蔣勳:「母親的被子」是我們記憶中最早的文學感動
    祖籍福建,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臺灣的知名畫家、詩人、作家蔣勳讚譽自己的母親是「美的啟蒙者」。 他在《母親,我的第一個美學老師》一文中關於「母親被子」的描述與感悟,沉澱了時光的溫暖,且意味深長,讀之令人思緒翩翩。我們那個時代的父母在生活上花了很多的時間。
  • 張行方系列文學作品欣賞之——說走就走
    張行方系列文學作品欣賞之—— 說走就走 說走就走,是一種對生命的態度,對情感的堅守,對現實的反流。 沒有旅行的日子只叫生存,而並非生活。旅行中看別人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
  • 健康廚房.世界母親[樂博士談 女性與健康]
    博士建議女性應該要回到廚房,廚房是世界和平的關鍵。廚房是一家人健康的關鍵,女性回到廚房不進可以照顧家人的健康,還能讓整個家庭和諧,家庭和諧,孩子才可以好,未來才有希望。健康廚房 世界母親!                       健康廚房 世界母親(5分10秒)如果女性回到廚房,那需要學習食物、烹飪、健康、酵素等知識。
  • 文學大獎獲獎作品《母親》,感人淚下
    在母親生命的最後時刻,我懷著告知死亡的不忍,和違背母親身後意願的更大不忍,在母親耳邊輕聲問,媽,你想到哪裡去?母親微弱卻清晰地回答:回家。我忽然想起,在母親住院的前夕,在毫無徵兆的一次閒聊中,母親對我說,你爺爺,一個人埋在東邊的嶺臺上,你父親是他的獨子,我老了,一定得回東嶺去。
  • 【煙臺文學·原創】母親剪影
    晚飯後母親和姐姐各用一臺花邊板子織花邊。昏黃的燈光裡,一直輝映著母親疲憊病態的面容。每天晚上,我們都是在她的勞作聲中甜美地睡去。有時一覺醒來,母親仍在默默忙活;再睡再醒,見她還是孤影對燈。小油燈下母親的身影那麼孤寂、單薄而滄桑。至今仍時常映現在眼前。有時候,母親織著花邊會突然下意識驚噓一聲。原來扎花邊針時,針尖意外滑進手指的凍傷裂口,母親滿臉痛楚,撫著手指唏噓或把手甩來甩去解疼。
  • 「新緒杯」全國文學大賽 林志勝優秀作品展《感恩母親》(外一首)
    感恩母親可將投稿作品直接發至,緒強主編微信:w15145852126  請投稿作者務必關注《新緒文學》公眾平臺,以便及時了解,「新緒杯」全國文學藝術大獎賽徵稿活動及入圍作者發表專題動態情況:《新緒文學》微信公眾號:xinxu163《新緒詩書畫家》微信公眾號:xinxu139《新緒文學》緒強主編微信號
  • 【文學作品】雪梅:母親的「香胰子」
    愛美的母親不管多忙、多累、都把自己收拾的乾乾淨淨,利利索索的。和大多數的農村婦女一樣,母親的護膚品同樣也是凡士林,依稀記得母親的凡士林是裝在一個友誼牌雪花膏的小圓鐵盒子裡面的,大概是兩毛錢一盒,當地的醫療室就有賣的。
  • 母親的小院子
    前段時間去母親家吃飯,偶然間看見廚房窗臺上擺著幾個淡黃色的西紅柿,甚是驚喜,忙著問母親哪來的這樣西紅柿,市面上很少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