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小院子

2021-02-08 蒙維科技

前段時間去母親家吃飯,偶然間看見廚房窗臺上擺著幾個淡黃色的西紅柿,甚是驚喜,忙著問母親哪來的這樣西紅柿,市面上很少賣了。邊說邊迫不及待地隨手拿來一個放到水龍頭下衝洗,然後大口吃著。母親說是遠房親戚自己家裡種植的,送來些嘗嘗鮮。嘴裡吃著果肉飽滿,味道鮮美的西紅柿,不禁讓我懷念起曾經母親家的園子,偌大的院子,種植著種類豐富的瓜果蔬菜,也承載著太多我兒時的幸福。


還記得小的時候,家住平房,大瓦房,寬敞的院落,母親每年都會把院子進行規劃,種菜區、種花區、花園小路、分門別類、設計得井井有條,院子成為了我們家庭的一部分。每天清晨,母親把小院打掃得乾乾淨淨,然後呼吸著新鮮空氣,伸伸懶腰,活動活動筋骨,舒適極了。傍晚,在院子裡擺張小桌子、全家人一起圍著桌子吃著晚飯,聊著身邊有趣的事,溫馨極了。夜晚,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看遼闊的星空、圓圓的月亮,欣賞欣賞皎潔的月光,憧憬憧憬美好的未來,更是美極了。


母親懂得生活。每當春季時買來二十幾顆蔬菜秧苗,種在園子裡,有西紅柿、尖椒、黃瓜,豆角,西葫蘆……此後母親又多了一項工作,每天精心栽培這些小秧苗,澆水、施肥、除草,這些小苗在母親的精心培養下,長得鬱鬱蔥蔥。每當飯點做飯時,母親總會喊著我去園子裡現摘點蔬菜,在水龍頭下洗洗,上鍋翻炒,香氣濃鬱,香甜可口。到了秋季,收穫的季節,紅彤彤的西紅柿、帶刺的黃瓜、綠綠的尖椒,喜死個人。隨手摘下一個西紅柿,吃到嘴裡,那個甜啊,甜到了心裡,這才是純綠色蔬菜。


母親也是有心的,在園子裡早早地規劃出一片空地,準備一些花籽,春天到了播種的季節,早早地把花籽埋到了花地裡,澆上水,慢慢地小綠苗拱出了地面,從此小院多了一些綠色,也多了幾分生機。小嫩苗越長越大、枝繁葉茂。王安石詩曰:「茅簷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寫的就是我家小院吧。到了開花的季節,花兒像趕集似的次第開放,熱鬧極了,紅色的花、黃色的花、蘭色的花、紫色的花,紅的像火,粉的像霞;一朵兩朵,靜靜地開,給小院帶來喜悅和歡樂;花香襲人,清香四溢,令人心曠神怡。


曾經在這片花園小院裡,我看到了一年四季春花雪月的交替,聽到了雨聲的淅淅瀝瀝,還有周末偶睡懶覺時小鳥在樹上的鳴啼、小狗們呼朋引伴的打鬧;特別是在晴朗的夜裡,在寂靜的小院裡,我昂頭就能看見滿天閃爍的星星,心胸瞬間豁然開朗,心曠神怡。


時過境遷,鬥轉星移,母親的老房早已拆遷,而兒時的快樂也再也無法體會,懷念母親的小院,懷念那曾經的簡簡單單的小幸福!


(網絡配圖)


作者:朱雅男(有機廠)

責任編輯:蒙維公司黨群部


相關焦點

  • 生長的院子
    我嫁過來那會院子沒有圍牆,水泥地坑坑窪窪象一張生過青春痘後的痘疤臉,風從四面八方吹來,隨意鑽進屋子的小縫隙,從屋裡打了個轉又衝窗戶撞來
  • 母親的紅月季
    紅絨布一樣的花瓣有序地層層疊疊,外邊一兩層微微下卷,越靠近花蕊,花瓣越小,顏色卻越濃,密密地緊靠一起簇擁著黃色的花蕊,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嬌豔而熱烈地開放著。微風吹過,遠遠望去,像一個個紅色精靈在跳舞,又像一團團火苗在燃燒。紅月季成了院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 小院子的修行 之跳脫舒適圈
    小院子,讓我們所有的參與者跳脫自有的舒適圈,何嘗不是擺脫固步自封的潛行深修。
  • 【固陽故事】母親的庭院
    初夏時,母親拿把鏟子、一個舊的搪瓷盆上山了,有一次竟然挖回一株有十五個骨朵的山丹花,高興的我和妹妹們要跳起來。那時我們把一個花骨朵的花稱作「一年級」,那麼十五個花骨朵的山丹花自然是「十五年級」,屬於山丹花之王。山丹花的花瓣兒向外翻捲成一個火紅的球,花蕊是一根根細如針似的柱,上面頂著一個個紅茸茸的蝌蚪一樣的小腦袋。不注意稍稍觸碰,小腦袋便成了紅色的粉末沾在手上,讓我們非常痛惜。
  • 鄉下院子裡的茉莉花、江西臘、指甲草,還有天高地闊地吃
    那個扎著馬尾辮的小姑娘,那個棒子秸稈圍成的院子,那一院子的黃瓜、西紅柿、豆角和茄子,植物的種類多得數不清,一切都浮現在我的眼前。那個春天的一場雨後,空氣中瀰漫著泥土的氣息。黃瓜從母親蒙的塑料薄膜裡鑽出來,一下子就爬得老高,那嫩嫩的須芽打著圈,纏著整齊的黃瓜架。
  • 住農村真好,家家都有小院子,院子陽光房只封一半,留一半露天
    住在農村就是好,家家戶戶都能有個小院子,想怎麼利用就怎麼利用,但我還是很少會見到像下面這位業主家一樣,一個小院子一分為二,留一半露天,一半用玻璃封成陽光房,看得我心動了,回家打算也模仿模仿。其實選擇這種設計的業主家大多都有個超長的院子,只知道種花種草有點浪費了,倒不如像這位業主家一樣,用玻璃封起來一部分包進室內當客廳,擴大了室內的使用面積,另外一半就用來種花種樹吧。另外相比較全封閉,這種半封閉施工時間短,成本也比較低,而且在擴大室內面積的同時也還保留了小院子。
  • 一生呼喚,一世相伴,母親的花,母親的愛
    花不多,只有三五盆,印象深的一盆四季海棠、兩盆蘆薈,還有一小盆馬蘭。母親說這些花潑實、好養,不用太上心。確實也未見她如何用心,平時就擺放在屋前曬臺牆根上,雨天或晚上才往回搬。天冷了便搬到裡屋窗臺上,就著屋裡炕上的熱氣,幾盆花冬日裡長勢也很好,平添了小屋的生機與喜氣。母親最喜歡的是那兩盆蘆薈。那蘆薈長勢也格外好,葉片肥厚,中莖挺直粗壯。母親喜歡蘆薈,不僅是好看,重要的是實惠。
  • 院子裡可以種哪些爬藤類植物?
    院子裡可以種哪些爬藤類植物?
  • 老院子的詩意存在
    ——李斯「雨後碧苔院,霜來紅葉樓」,不經意間看到的一句古詩,把我帶回了少時的老院子。那裡三面環翠,那裡百花緩開,那裡遺世靜好,那裡鳥語風輕。院子裡的植被繁盛,常常為訪友驚嘆,春天時候更是生機勃勃到每顆泥土裡,青板步道縫隙裡都長滿了各種的花草。「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迴廊,半落梅花婉娩香」,春風吹出了新芽,吹開了花朵,也吹動了人的步伐,可以美美的閒庭信步了。
  • 古稀之年的母親
    只有那些五顏六色的秋菊,正開得燦爛,秋高氣爽之下,怒放著它的美麗,給小區的院子,加添了幽香的溫馨。      母親靜靜地站在窗前,餘暉的斜陽從窗口照射在她的身上,不動的,是她那彎曲的後背。我看到的是母親滿頭的白髮,看不到她的表情,但我知道,默默無語的母親,絕不是在欣賞綠植中的花朵,那雙失去光澤的眼睛,是在盼望弟弟的車出現在小區的門口。
  • 幸福就是住著小院子,過著小日子
    我想在這樣的院子裡,拋去憂傷,忘掉煩惱,放鬆身心。 不管何時,都別忘了,常常保持微笑,別忘了常常提醒自己生活中會有這樣一個美好的院子。 信了這些,就可以更坦然地面對人生溝壑,走過四季風霜。
  • 心情日記:好久不見,老家院子裡那棵老杏樹
    一日,回到家裡看到茶几上有一些類似果乾的東西,問了妻子這是啥,妻子說,那是母親剛剛送來的杏幹,是用老家院子裡那棵杏樹結的杏子曬的。拿了一個,放進嘴裡,酸酸的,甜甜的。我對妻子說,這周末回老家一趟吧,妻子應了一聲。
  • 微型小說:母親
    那時母親才十七歲,雖然年齡小,但母親力氣卻很大。這是母親在我小時候經常激勵我所講的故事。有一天,我放學回家後母親在院子裡敲綠豆,又給我講起了她那時背麵粉裝車的往事。母親說:「我第一次背兩袋麵粉時,那些背著麵粉袋一個個像蝸牛一樣拖著外殼的男人們突然停了下來,他們盯著我,個個都驚呆了……」我說:「媽,你真厲害!」
  • 寫給母親 | 鄭媛
    WeChat public platform  / 西安市高陵區文化館微信公眾平臺文/鄭媛我住的院子,常有一對母子
  • 槐花裡的母親味道
    >        小時候我住在鄉下,院子裡有棵老槐樹每到春天樹上都會開滿槐花。站在院子裡望著綻放的花朵,聞到一股那花的清香。     槐花是一種具有保健功效的食材,據說能很好的預防心血管病,可以降血脂和預防動脈硬化。槐花味苦性平,具有清熱、涼血、止血、降壓的功效。槐花以它獨特的口感和迷人的香氣徵服了大批吃貨,每年在槐花開放日子裡,我們這裡的人都要吃上幾頓槐花饃,槐花餅,還有蒸槐花的。
  • 能讓院子「蓬蓽生輝」的3個小物件,效果好,用過就會愛上
    院子裡除了種點花花草草、蔬菜,怎樣能變得更加美麗、實用?相信每個都有自己的方法。要是你家也有個院子,看看我分享的這3個小物件,價格不貴,卻能讓院子「生輝」,裝飾和實用效果都很好,用過就會愛上。庭院小擺件院子裡種的花花草草、蔬菜比較多時,總覺得有些單調,要是能擺放一些可愛的小擺件,看上去就更加生動。以前我買了「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擺件,擺放在院子的魚池邊,有一種畫龍點睛的感覺。現在擺放了一對小兔子,是我兒子選的,也很可愛。庭院小擺件的價格都比較實惠,只要質量有保證,不褪色,可以長期使用。
  • 為母親栽種一株康乃馨
    恍惚中覺得自己還和往年一樣,回家給母親過節,背包裡裝著給母親買的衣服鞋子,還有母親愛吃的蛋糕和芒果。下車時,第一眼就能看見在車站等著我的母親。車站在村東頭,有一戶小賣部,母親就坐在小賣部的臺階上,屁股下墊著一塊紙殼,看見我的一剎那,蒼老的臉上滿是笑,顫巍巍地站起來,拍打兩下大腿,母女倆簇擁著走回老屋。
  • 有個小院子,就養四種花,花團錦簇,四季有花賞
    有個小院子,就養四種花,花團錦簇,四季有花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在家裡養一些花草,說到養花,大家都希望自己能養上不同的花卉。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種花卉,有個小院子,一定要養幾棵,花團錦簇美極了。
  • 母親是治癒系的我來你往
    母親是那種典型的北方農村人,淳樸得很。在農村生活習慣了,母親在京城的這幾年並不是很得她的心意,留下來慢慢適應京城的節奏和人情世故,也是因為我們姐弟幾個都在京城罷了。母親住在京城的遠郊,臨一條河,夏天過去那裡,陪著母親在河邊走走,聽著她嘮叨嘮叨,再勸慰幾句,也是很開心的事情。
  • 【精彩專題】毛屋&毛院子 ——建築師毛森江的生活「設計」
    由地面層大門而入是二樓,視覺焦點是位於中央的透明三角桌,為毛森江特意創作;看似裝飾用的鋼管,填灌了水泥,將支柱的量體最小化;建築一側開了一道狹小卻穿透三層樓的縫隙,讓小屋的採光通風都意外地好。地面下另闢出一米多高的空間,將臥室及靜思、談天的小角落一併囊括在內。三樓的窗子剛好框住外頭古色古香的老三合院屋脊與搖曳樹影,給人遺世獨立的感覺。即便是小空間,建築師也不捨棄風、光、水、綠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