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到臺南,很多人可能會特意入住自由建築師毛森江的毛屋或是毛院子。以「毛」命名,多少呼應了建築師的姓氏。但特別難得的是,它以清水模為建築材質,將臺南民宿變成溫暖的居所,變成可供對話的空間介質。
毛森江,自由建築人。曾於2003-2006年與東京大學建築系教授小島一浩、曲淵英邦、C+A建築師,赤松佳珠子及東京大學博士生謝宗哲合作,於臺南興建集合住宅;2003-2006年 參與安藤忠雄交通大學人文與藝術館工程;2012 作品集出版《清水模灰的極致》
安藤忠雄曾說:「建築是生活的容器」。建築的姿態影響了人的生活樣貌,人對生活的思考又改變了建築的氛圍;於是,在人們對於生活的想像與生命的流動間,建築也有了生動的氣息,動靜之間跟著人們一同呼吸。
▼毛屋:流淌記憶的價值
正如毛屋網頁上的那句話:「一座橋、兩個世界。」跨過漁光大橋來到漁光島,簡直是來到另一處世外桃源。漁光島是一處單純且低度開發的小漁村,若非刻意尋找,還真的很容易略過位置和造型都極低調的毛屋。
毛屋是旅宿。兩棟清水模現代建築在傳統民房間一點都不感覺突兀,它部分呈現了毛森江希望在65歲時蓋給自家人住宅的理想模式--有共同相處的空間與時光,卻同時保有各自生活習慣,即在同一塊基地上,分棟居住,卻有張大桌可以一起吃飯、談天。因此不僅一樓擁有挑高兩層的起居間,讓房客享受陽光下與朋友交流的美好時光,更能在早晨緩步到隔鄰開敞的毛院子,和大家一同享用傳統臺南早餐,認識新朋友。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時空小屋」淋漓盡致地呈現了毛森江的「小而美」的哲學。基地六坪,使用空間僅四坪,卻被巧妙地規劃為三層機能具備且遊刃有餘的生活空間。由地面層大門而入是二樓,視覺焦點是位於中央的透明三角桌,為毛森江特意創作;看似裝飾用的鋼管,填灌了水泥,將支柱的量體最小化;建築一側開了一道狹小卻穿透三層樓的縫隙,讓小屋的採光通風都意外地好。地面下另闢出一米多高的空間,將臥室及靜思、談天的小角落一併囊括在內。三樓的窗子剛好框住外頭古色古香的老三合院屋脊與搖曳樹影,給人遺世獨立的感覺。即便是小空間,建築師也不捨棄風、光、水、綠與景觀。
毛森江在受訪時說,空間不一定要大,但是要精緻、舒適,而凡事只要抓住你要的就好,畢竟人生不可能搶到所有的東西,如果總是抱著「吃一、夾二、看三、想四」的心態,心就永遠無法平靜,因此該捨棄的就放下,而毛屋就是很理性的在實踐這樣的想法:專心品味自己喜歡的生活。
如此細緻的空間,不但讓訪客被此處氛圍影響,自發地愛惜這個空間,收斂、小心地使用和享受。毛森江說,人類最有價值的就是記憶,而他就是想要盡全力讓訪客的記憶停駐在這裡,如果數十年以後,曾經來過的人有了想要找一找、看看毛屋還在不在的念頭,他的心願就達到了。
▼毛院子:清水模與木的結合
毛院子在毛屋隔個小巷的對面。一開始,毛院子裡只有一棟七坪大的混凝土兩層樓小房子,打算做為毛屋的庫房。經過毛森江與其設計團隊改造之後,竟成了另一處亮眼的居住空間。
一樣的小空間,毛房在混凝土外觀上開出一個三角形切口,延伸出帶狀的玻璃天井貫穿屋頂中央,讓這隻有幾方小窗口的空間意外明亮,結合室內木材與石板形成的鋪面與步道,在現代感十足的清水模建築中,沒有什麼多餘的裝飾,竟也呈現出彷若置身戶外自然環境的感覺。
改造過程中,毛房前方的土地所有者同意將土地售出,雖然對於重視精密規劃的建築考驗的是臨場反應,卻也讓原本的計劃出現新的可能。於是毛房外增建了擁有整面落地窗的餐廳,並且以傳統木屋瓦手法,不避繁瑣的將檜木層疊十公分,展現木材原本的質地。
而落地窗其實是木框拉門,讓餐廳在視覺上與庭院通透融合。而這樣一處容納得下眾多好友、擁有開闊庭院的空間,便是毛屋住客享用下午茶與早餐的最佳所在;在毛院子中,認識的、不認識的朋友一起談天說地、品美食、分享悠然小島風情,而分享,便是島上生活最值得享受的快樂!
《現代裝飾·家居》對話毛森江
《現代裝飾·家居》:看您的網頁,上註明有毛鏗、毛院子、毛屋,且在不同的年份出現,能談談從何時開始您就有了以自己的姓氏「毛」來命名建築的想法?同時,您是怎麼給這三處建築的風格及商業模式定基調的?
毛森江:建築是藝術的其中一種形式,對於我來說也是一種有識別性的藝術型態。如同畫家及藝術家有一貫的手法,我的建築也是相同的概念。
《現代裝飾·家居》:您的經歷很獨特,從服裝負責人到幾十年來堅持學習並成長為自由建築師,在毛屋甚至闢有自己的一塊住所--毛房,您現在大多數時間是居住在毛屋,自己經營和管理嗎?
毛森江:建築與服裝概念相同,都是為人創造出舒適、美好生活的對象,漂亮的景觀享受。我覺得,好的建築人不該只是處於某一個階段,要隨時地學習、改變及創新。因此現階段,我創造出的毛屋是提供給旅人居住的住宅,由我們的團隊自己管理、經營。
《現代裝飾·家居》:清水模建築是毛屋及毛院子的一大特色,它是混凝土灌漿凝固後的拆模,就如安藤忠雄先生說的,它的「表面肌理質感同用紙和木建成的日本傳統建築的表面觸感很相近」,為何要在臺南安平以清水模建造這幾處院落?大都在哪些牆面運用清水模?
毛森江:清水模建築不一定局限地點,也不一定只出現在日本或臺南的安平。清水模是一種工法,如同油漆及木材是一種元素材料,具有很堅固耐用的特性。清水模的材料,可使建築長存,傳承歷史文化,因此很多美術館及博物館,會以清水模來做設計建造。
《現代裝飾·家居》:毛屋及毛院子在功能上除了充當民宿的功用外,其實,我們也發現,有很多內地及臺灣遊客都鍾愛毛屋及毛院子,甚至有內地設計師前往臺灣遊學時也特別前往參觀,您覺得它為何能吸引到那麼多的訪客?
毛森江:我想是因為毛屋及毛院子建築創造出不同的生活方式。人透過接觸最原始的建築材料,混凝土及原木,與毛屋的人們互動,讓來訪的人看到臺灣、臺南的文化。
《現代裝飾·家居》:都說「建築是生活的容器」,您怎麼用這句話來闡析毛屋及毛院子?由您設計,然後經營的毛屋及毛院子,您期待通過空間,與居住者有怎麼的對話?
毛森江:建築本來就是裝置」人」的空間,這也是建築存在的最大目的。建築跟人的互動,構成了人的生活,也因為人,建築有不同的構思與設計。好的建築,可以存在至少300年以上而不變,在裡面生活存在的人們,大約30至60年的時間,再接棒交給下個居住的人們。若建築是不變的,那麼裡面的人及對象就是可改變的。透過建築和人的融合,進而產生生活,成為文化的流傳,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現代裝飾·家居》:毛院子裡的那座娃娃雕像有什麼特殊的內涵?
毛森江:雕像名為「阿狗」,是臺灣鄉下、臺南安平漁村的小孩,有著代表臺灣文化的象徵,存在這個時代的意義價值。
《現代裝飾·家居》:毛院子的落地玻璃的餐廳以及毛屋起居室的大面積落地玻璃視窗與居室中的木材質的暖調特別搭,在布局及軟裝配飾上是否受到了日式風格的影響?
毛森江:「界」。人在建築裡,大部分時間是用眼睛來享受空間,因此空間中「界」的設定是最為重要的。人在空間裡,要將劃分空間的牆設定為實牆或是玻璃,是需要經過仔細的設計。把實牆的界拉遠,變為花園的圍牆,內部的界用玻璃表現,人在內部空間裡面的視覺感受及空間範圍便會更大,更為舒適。建築中最難的便是把空間做到空無,不把空間做滿,是我覺得最重要的精神所在。
《現代裝飾·家居》:您的「半路出家」及清水模工法似乎受安藤忠雄的影響甚深。安藤說過,用清水模打造私宅是為了表現清心寡欲,堅強度日;用於公共建築,則是建築應有的應對社會變化的包容力,是連接時光的堅韌特質。毛院子及毛屋作為公共與私宅之間的建築,您會怎麼定義清水模的毛屋及毛院子?
毛森江:國度不同。安藤老師的建築多為美術館、教堂及博物館,較為神性,表現出清心堅強的特質。在臺灣,我的建築希望帶給人多一點溫暖、自由、舒服、明亮的人性生活。
《現代裝飾·家居》:若要您推薦,您會給居住者推薦毛屋或毛院子的哪個空間?為什麼?
毛森江:人的原點回歸於母性,人從母親的肚子裡出生,原本存在母親肚子窄小溫暖的空間之中。小,是人類生活最舒服也最安心的空間。因此,毛屋的時空小屋1F房間是我自己最喜歡的空間。小,是我特意設計的。人,生從黑暗來,也從黑暗中逝去,其中一小段光明,我們稱之為生命。如何在一小段光明中創造出永恆及不朽,是我的想法
採訪、文/陳雅男
本文為「對話:設計師·空間·居住者」專題系列的第二篇,已發表於《現代裝飾•家居》2014年9月/總第331期,更多精彩採訪請關注當期雜誌及下一期微信內容。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所屬圖片、文字出處及來源。
…………………………………………………………………………
《現代裝飾》—— 精英設計文化的倡導媒體
加微信公眾號「現代裝飾」或微信號「moderndecoration」,為建築、室內設計及相關行業展現國內外最新最快的精彩設計作品,在深度關注行業發展,打造業內專家、頂尖設計師及高層管理人員交流平臺的同時,強調其精英設計文化,向讀者傳遞當代精英設計的設計理念。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現代裝飾雜誌社:http://www.modernde.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modernde
投稿郵箱:info@cnmd.net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