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一挺機槍一千發子彈能打多久?抗戰老兵:別被電視劇騙了

2020-12-21 讀天下史

在電影工業化越來越成熟的現在,衡量一部電影是否優秀,很多人會將現實生活中真實的細節放在電影中比對,畢竟一部細節能夠做到跟現實沒有一丁點出入的電影,其他方面定然也是非常細緻的存在,從而才能達到一部優秀電影的水準。

比如在著名戰爭電影《舉起手來》裡,日軍的手雷拔了環之後還得嗑一下才會爆炸,這就算得上是一個很細緻的細節,體現了編導們對於工作的細緻。

再來就是2018年春節檔的大熱電影《紅海行動》,士兵們說「零一」往往不是說「零一」,而是說「洞么」,這同樣是一種體現真實的細節。

不過相對於電影,電視劇這一方面可就沒那麼嚴謹了,一些穿幫鏡頭,以及不符合歷史或者不符合現實的鏡頭可謂是比比皆是,大家不妨回憶一下,很多戰爭題材的電視劇中,就有很多士兵拿著機槍掃射的鏡頭,很多時候機槍在掃射的過程中根本不會間斷,就好像輸入了無限子彈作弊碼一般。

舉個例子,假設一挺機槍有著1000發子彈,不停地掃射能夠堅持多久呢?可不能被抗日神劇給騙了。

首先,以最常見的機槍馬克沁機槍為例,它的射速一般都在每分鐘600發子彈的射速,平均0.1秒就能射出一顆子彈,不過有一個事實卻是,其實一戰二戰中,機槍出現的頻率都不算高,因為子彈的成本太高了,用一次機槍幾乎等同於經費在燃燒。

而且,就算是在子彈充足的情況下,士兵們拿著一把機槍不停掃射也是不現實的,因為機槍在發射子彈的過程中,子彈與彈道的不斷摩擦能夠讓槍管變形,因此在一定的時間內,機槍都是需要換槍管,才能保證機槍的正常使用。

當然,隨著機槍的改良,也出現了一些不用換槍管也能正常使用的機槍,但槍管的壽命依舊還是有限的,需要等一段時間來進行冷卻,例如說1000發子彈全部打完,肯定不是按常規的時間來算的,中途還需要有一些冷卻的時間。

哪怕就是機槍手站在原地不停地打,算上冷卻時間,大約也要30分鐘左右了。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在真正的戰場上,機槍手拿著機槍站在原地掃射的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在戰場上,狙擊兵和機槍兵都是戰場上敵人的重要目標,很多時候光是找地形就算得上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了。

為了保證狙擊手跟機槍手的安全,很多時候狙擊手旁邊還會搭配一個觀察員,而機槍手旁邊也還會有一位副射手,說到底戰場還是一個講究團隊配合的地方,畢竟一頭孤狼肯定不如一群狼。

回到問題本身就是,一把機槍並不是要多久才能打完,而是如果能夠有效地打完,畢竟上了戰場,每一把槍每一個子彈都得有它的用處,正所謂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能夠把握好每一顆子彈,就是勝利的第一步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屠殺中,100多挺機槍掃射有多恐怖?聽聽日軍老兵怎麼說
    上世紀90年代,日本一位叫松岡環的女作家,採訪了200多位佔領南京的日本老兵,通過這些老兵們的回憶,南京大屠殺中,一些不為人知的暴行,被許多日軍老兵揭露曝光,其中一位日軍老兵的話令人震驚:大規模屠殺俘虜時,有100多挺機槍掃射,數不清的中國士兵倒了下去。
  • 捷克式輕機槍!八路戰士為何總是留4發子彈就換彈匣,老兵:保命招數!
    「捷克式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20世紀20年代的軍工產品,官方名稱:ZB-26輕機槍,捷克式輕機槍除了自用之外,國營兵工廠還對外出口大約12萬各種型號該機槍,當時有中國 伊朗 伊拉克 埃及 智利等國,中國不但購買了相當數量,而且還大量仿製許多,根據傑克布爾諾工廠的記載,中國一共購買了30249挺,在抗戰時期,中國兵工廠大約生產
  • 抗日時期,真實的「子彈袋」長啥樣?別再被神劇給騙了
    導語:真實的「子彈袋」長啥樣?看完老照片後,別再被抗戰神劇給騙了隨著近些年抗日神劇的大量湧現,很多影視作品不尊重歷史的現象也是越來越嚴重,就拿很簡單的子彈袋來說吧,這些抗日神劇中所展現出的情況就與真實的歷史大相逕庭,這樣越來越多的節目也非常容易誤導青少年,讓他們真的以為曾經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進行的。
  • 抗戰初期我軍急需兩萬挺機槍,英美皆冷眼旁觀,捷克總統:送全套機槍...
    前線部隊作戰的基本需求是步槍,輕機槍和重機槍。1937年10月。當時的國民黨軍政部制定了《增購械彈計劃》,分析出當時中國維持抗戰最急需的外國軍火是兩萬挺輕機槍,4500挺重機槍與11億發槍彈。而當時中國賴以建立德系部隊的中德易貨協定,卻發不上力。抗戰爆發時,德國自身正在全力擴軍,準備吞噬整個歐洲,因此絕對不可能將現成的機槍與槍彈授與中國。
  • 現實中的槍戰,這3樣東西根本擋不住子彈,老兵:別被抗日劇騙了
    對於每個普通人來說,遊戲裡大概是接觸槍最多的地方了,因此一般對於槍的了解,基本上也是來自遊戲,在現實中見到真實的槍,可就真的太少太少了,其根本目的就是因為槍實在是太危險,若是不加以管控,後果將是不堪設想。
  • 吃雞裡的大盤雞,上甘嶺上的唱片機,一挺機槍能換15頭老黃牛!
    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中,陳列著一挺造型獨特的輕機槍,修長的機身上方,插著一個巨大的圓形彈盤。這挺機槍的射手,志願軍步兵四十五師一三五團三營七連排長孫佔元,在殘酷的上甘嶺戰役中,他正是憑藉著這款機槍,完成了奪回597.9高地2號陣地的艱巨任務!而這款輕機槍,正是大名鼎鼎的捷格加廖夫DP-28輕機槍。
  • 被子彈打中還能活蹦亂跳?歷史上抗戰老兵告訴你
    被子彈打中之後還可以繼續戰鬥嗎?這個問題想必困惑著大家,許多人進來受一些影視作品的渲染,大家通常是看到一個人身中好幾槍,甚至被炮彈近距離轟炸過之後,依然沒有退縮,奮鬥在前線,更有甚者,實際上還和敵人一起拼刺刀並且還勝利了!這種事情可能嗎?
  • 現實中人被子彈擊中能活多久?戰場老兵:別被神劇忽悠了
    相信很多人對於戰爭劇都非常的偏愛,小編同樣也是如此,每當有空餘的時間就會選一部精良的戰爭片追劇,既然是戰爭片自然會對戰場有著清晰的拍攝,而無論哪一部戰爭片都會出現中彈的劇情,但是中彈之後的劇情就非常的狗血了,依然能夠奮勇殺敵,甚至即便中彈幾十發仍然可以繼續戰爭,難道這些都是事實嗎?
  • 真實戰場上,被子彈擊中到底什麼感覺?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導語:真實戰場上,被子彈擊中到底什麼感覺?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中的我們,很難想像到被子彈擊中是什麼感覺,痛肯定是難免的,被針頭打一針或被石頭砸中,都能引起身體的不同級別的痛感。首先,若是普通人遭遇不法分子槍擊時,子彈擊中身體會立即倒地不起,劇烈的疼痛感讓普通人承受不住,被擊中的部位流血不止,接著四肢無力、面目煞白、頭昏眼花暈迷過去,雖然還不至於致命,但是得不到急救的話普通人則在昏迷中死亡;如果子彈直接命中致命部位,如心臟或者頭部,以上情況都不會發生,而是當場斃命。
  • 當年河邊殺鬼子 搶來輕機槍 108歲川籍抗戰老兵鄭天付走了
    2020年9月3日,中國人民將迎來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然而抗戰老兵鄭天付沒能等到這一天。8月26日晚,南充市順慶區怡然志願者協會名譽會長朱興弟發布消息:當天上午,原籍四川南充、後定居安徽阜陽的鄭天付老人因病逝世,享年108歲。
  • 蘇制DP-28輕機槍,性能到底如何?遊戲中不少人將它當狙擊槍使用
    由於較高的傷害以及較低的後坐力,在遊戲中也深受不少玩家的喜愛,不過由於其射速較和換彈較慢,所以大部分玩家都是喜歡拿它當遠距離狙擊武器使用。而很多人了解這款槍是小時候看關於抗美援朝電影時才注意到它的吧,諸如電影《上甘嶺》中的戰鬥英雄王成在最後關頭使用的那挺機槍就是DP-28輕機槍。
  • 班用機槍上戰場,需要準備多少子彈?從56式班用輕機槍說起
    正手負責攜帶機槍,並且要背負一個彈鼓,100發子彈,2.44公斤重。副手背負四個彈鼓(有2~3個的),每個彈鼓都是一個獨立的彈鼓攜行具,將四個彈鼓用綑紮繩綑紮固定在一起,背在身上,副手還要攜帶一把小鐵鍬,用來構築機槍陣地。總攜彈量為500發,這也是基本彈藥基數。
  • 抗日劇中亂用輕機槍,真實的八路軍中,可沒這麼「富裕」
    在抗戰題材的電視劇中,輕機槍是非常重要的道具之一。不過,關於輕機槍的實際用法和編制配備,很少有抗戰劇能夠搞明白。單單說一個換彈匣的問題,絕大部分抗戰劇就沒考慮到這一點,甚至將輕機槍當成衝鋒鎗,讓戰士們人手一把端著衝鋒的場景也不少見。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集中若干挺機槍用於防禦或是突擊是很常見的。
  • 抗戰老兵親身經歷告訴你,什麼是真正日本鬼子
    眾所周知,近幾年抗日題材的電視劇在屏幕上可以說是層出不窮,什麼手撕鬼子,自行車飆車上火車,什麼八百裡開外一槍幹掉鬼子的機槍手,還有水果蔬菜炸彈,而這一系列不切實際的場景都是廣大抗日神劇導演們腦嗨出來的產物。那麼你是否還在看這樣的抗日神劇呢?
  • 101歲抗戰老兵「歸隊」:提起抗戰他有擺不完的故事
    101歲抗戰老兵「歸隊」:提起抗戰他有擺不完的故事 原標題: 晚年裡,他時常念叨起抗日戰友,也在親人、鄰裡、志願者,甚至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前,講起昔日川軍出川抗戰的英勇故事,並叮囑大伙兒要記住,千萬別忘了。  老兵歸隊  今年長時間住院 提起抗戰他就來了精神  「走得很安靜,101歲也算喜喪吧。」
  • 104歲川籍抗戰老兵馬定新辭世 親歷多場戰役,曾斥責抗戰神劇瞎編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 楊濤一位百歲老人站在農家小院內,以木棍作槍,一手護槍託,一手抓槍口,眼睛盯著前方,隨著一陣「殺」聲響起,木棍筆直地刺向前方……這段視頻曾在網上引發熱議,也讓萬千網友第一次認識了這位家住四川廣漢向陽鎮三界村的抗戰老兵馬定新。馬定新向記者演示刺刀訓練科目。
  • 無倍鏡的情況下,500米開外能一發秒了嗎?現實中還真有人做到了!
    在電視劇《亮劍》中,趙剛總共有兩次用步槍射殺日軍的鏡頭。第一次是在李家坡之戰中,當時3600顆手榴彈已經扔完,李雲龍命令部隊進行衝鋒。但在衝鋒過程中,日軍的機槍手火力很猛,只見趙剛端起一把步槍,兩發子彈撂倒兩個機槍手,讓李雲龍大為讚嘆。第二次便是在辛莊之戰中,500米開外一槍爆頭,解決掉日軍的一個架炮手。
  • 士兵上戰場帶多少子彈?美軍每人210發,解放軍帶多少
    作者:雕鴞 在著名射擊遊戲「使命召喚」系列中,手持自動步槍的主角身上經常攜帶超過200發子彈,不論怎麼打好像都打不完,這也是該遊戲被許多退役老兵和軍事愛好者所詬病的一點。那麼問題就來了:在現實中,各國士兵身上都帶著多少子彈呢?
  • 抗戰時,中國大砍刀一刀就砍斷日軍刺刀?老兵怒斥:純屬胡扯!
    眾所周知,抗戰時期,由於長期遭受日本的瘋狂侵略,大量的財富被掠奪,不管是經濟上還是軍事科技上,我國均處於嚴重落後的狀態。這也直接導致了抗戰時,我軍使用的武器裝備不僅作戰性能不突出,而且數量上更是無法滿足我軍的需求,而且日本還在國際上施壓,許多槍械彈藥無法向我國出口。
  • 發射完全相同的子彈,步槍和機槍的射程一樣遠嗎?
    第一是可以上長刺刀後全長接近2米,可以在近戰中當長矛一樣佔據優勢。第二,槍身長自然槍膛以下槍管也長。長槍管的好處是可以讓子彈的發射藥爆燃後的推力比較完全的作用到子彈上。而且槍管長了,裡面的來複線也更長,這樣子彈可以獲得更穩定的自旋狀態。而且老式步槍還大多採取全威力的長彈。因此二戰和二戰以前的步槍普遍都有600米到800米的有效射程,子彈打到1500米甚至2000米之外仍然有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