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訊】「品山諦海——2020李延智山水畫新作品鑑會」將於2020年12月29日下午3點在榮寶齋青島分店(地址:青島市市南區東海西路17號海信大廈1樓)舉辦,恭請光臨品鑑!展期至2021年1月16日。
李延智,1973年生於山東臨朐,先後就讀於山東藝術學院、清華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委會委員,青島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團委員,青島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青島畫院專職畫家、美術館館長。
主要藝術成就:
2004年《凌雲壯志亦年少》獲山東省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書畫大賽一等獎。
2005年《秋嶺賞駒圖》獲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
2006年《南城山居圖》獲全國城市山水畫展優秀獎,並被深圳關山月美術館收藏。
2009年《雪潤無聲-1》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同時獲得山東省美術作品展一等獎;《雪潤無聲-2》入選國畫百家金陵畫展。
2010年於濟南畫院美術館舉辦「驚蟄-李延智山水畫探索展」。
2011年獲山東省泰山文藝獎三等獎。
2014年《雪潤山明》獲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山東作品展創作獎。
2017年參加「能量—改革開放40年山東美術發展成果展」,作品「雪潤無聲」並被山東美術館收藏。
出版專著:《中國畫院名家系列叢書青島畫院專輯—李延智卷》《析疑解惑-山水畫創作》《海闊大潮湧青島畫院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作品集——李延智卷》等。
品山諦海 抱質懷文
——李延智和他的山水畫
文/宋文京
李延智是我青島畫院年輕的同事,相識至今恰好十年,對於他的畫品藝事似乎已經有許多話要說的時候了。
「似二陸初來俱少年」。延智剛來畫院時僅三十來歲,也如今日這樣清瘦,雖有些少年老成之感,但確實風華正茂。十年來,延智的山水畫大致有三變,大約每三年在藝術面貌上有些思考和進益。
延智十年前初臨青島時其畫給人的印象擅畫雪景,畫面荒寒潔淨,用筆縝密謹慎,且多是巨製,有北派山水的風貌,墨韻生動,視野宏遠,具象、醇厚,有內在的蘊藉之力,出手不凡。
以後的三五年中,他似乎著意突破,首先在意境構圖上,不再拘泥影像和西畫式的面面俱到、交代細密,而是選取山水之境的一側一角,一亭一石的簡捷布局,大膽簡省,常常空出兩角甚或三角,畫面於是大有動勢,加之其間他又加上雲靄煙水,以及動物羅漢等,造成一種玄幽魔幻之感,其虛實結合,讓人印象深刻。清人笪重光認為「妙在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延智也在漸悟此道。
隨著山水寫生的增加,南北山川的遊歷,延智在開合關係以及用筆節奏又發生微妙變化,運筆更加自由率性,不再謹毛失貌,直取線質,更多彈性,澀味十足。構圖上更加大開大闔,縱橫穿插,簡省空淨,用筆隨意輕染,點到為是,如此,持續較長的時間。揣其用意,尋求突圍,與齊魯內外的山水時賢的多樣思潮亦不無關聯,與陳全勝、張志民、胡應康等諸師的酬唱碰撞亦有文脈氣息相融相生。
「若無新變,何以代雄」。近一兩年,延智又有新的面貌。孔子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老子亦云:「上善若水」。定居於青島,延智非常自然的關注了水關注了海,加之近兩年畫院倡導的現實主題山水創作,更使得他正面地注視了這片浩瀚無垠的海水,古人常常用留白來畫水或以勾染來畫水,但延智頗有新得,以色彩畫海水,與山石樹木之筆墨,與當代工業之構成,相映成趣,且逐漸形成了個人風格,清新不俗,俊採星馳。
陳子莊謂:「凡觀察事物,以本心、天心去看,境界則高;反之,境界自低。《易》曰:『修辭立其誠』作畫亦須『立其誠』」。延智對於藝術,自有一種真誠乃至虔誠。十年來,延智非常投入地參與包括畫院等組織的各類寫生活動,飽遊飫看,名山大川。畫院的寫生從未缺席,且覃思勤習,不輟畫筆。四川的青城峨眉,山東的泰岱嶗山,浙江的雁蕩西湖,廣西的灕江陽朔,甚或山西、陝西、寧夏、江蘇、雲南、湖北、貴州、河南等地,山川雄秀,民居參差,闊野平疇,漿聲欸乃,大好河山的神韻靈氣都會滋養畫家的毫穎,同道的切磋、琢磨也有助於藝術思想的共進。陸遊詩云:「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延智的山水也自有寫生的源頭活水,轉換為他筆下的筆墨清流。
延智還十分注重綜合修養的歷練涵泳。在書法上,他在篆隸、章草方面頗下功夫,仔細體察書畫的共生同源關係,以書法之用筆來互證山水之韻,以題款的章法文辭運思畫幅之神,在當今畫壇諸公多不美題屬之時,可算兼修的翹楚。延智還多讀書,善思考,不滿足於重複自己,「立身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在山水畫這個進一小步都非常困難的早熟領域,在宋元明清的巨擘林立的縫隙中,有藝術的遠志和發心,十分難能可貴。
陶博吾老人有詩:「畫圖何必米家山,自有煙雲共夕嵐。四面迷濛看不見,渾疑夢境非人間」。延智的山水,有許多「自有煙雲」,相信延智未來更能「別有天地」。
二〇二〇年冬月於無著廬
(宋文京:書畫家、文藝評論家、文化學者;青島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青島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青島畫院理論部主任、一級美術師)
作
品
欣
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