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的《漁家傲·秋思》到底有何影射?他為什麼會因詞作獲罪?

2020-12-21 島主歷史觀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熱播劇《清平樂》中的北宋仁宗朝,名臣輩出,文豪湧現,被形象地稱作「背誦全文天團」。但劇情發展到第24集,第一首真正家喻戶曉的作品方才千呼萬喚始出來——西北邊疆大漠,範仲淹引吭高歌《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真實歷史中,這首詞的創作背景是這樣的:範仲淹時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期間戍邊禦敵,勸課農桑,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百姓安居樂業,西夏深為憚服。但是,畢竟是遠離親人而戍守苦寒邊疆,秋風襲來,滿目蕭條,難免勾起了作者的思鄉之情,於是有感而發創作了千古絕唱《漁家傲·秋思》。

範仲淹的這首《漁家傲·秋思》,上闋寫景,極盡悲涼,下闋寫情,感人肺腑,全詞把戍邊將士們的英雄豪情和生活艱辛表現得淋漓極致,堪稱邊塞詩中的極品佳作。

但是在《清平樂》的劇情中,隨著前線戰敗,範仲淹卻因《漁家傲·秋思》被彈劾,說他作為主帥,竟然在大戰前夕作此「喪氣之詞」,是懼戰的表現,擾亂軍心,罪不可恕。而在真實歷史中,此詞也確實備受爭議。

那麼,《漁家傲·秋思》到底寄託了範仲淹怎樣的情感呢?備受爭議的緣由又在何處?我們不妨細讀文本,逐句鑑賞。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秋天的西北邊塞,與江南風光大不相同,大雁飛回南方的衡陽,一點兒沒有停留的意思。範仲淹是蘇州人,一句「風景異」寫出延州與內地秋天景色的不同,一句「無留意」寫出連大雁都對此地毫無留戀,意在表明邊塞環境苦寒,將士生活艱辛。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傍晚時分,軍中奏響號角,邊塞特有的風呼馬嘯之聲隨之而起,層巒疊嶂裡,長煙落日,孤城緊閉。這一句,通過聲音與景色的雙重描寫,烘託出塞外黃昏的悲涼氛圍。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飲一杯濁酒,不禁思念起我遠在萬裡的家人,但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鄉之計遙遙無期。「一杯」與「萬裡」形成鮮明對比,「思鄉」與「歸無計」形成巨大落差,寫出了戍邊將士有家不能回的苦楚。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遠處傳來羌管的悠悠之聲,近處可見滿地寒霜,夜深了,我卻無法安睡,將軍因操勞軍計熬白頭髮,戍邊士兵因思念家人多次在夢裡偷偷流淚。「羌管」與「寒霜」是對深秋夜景的描寫,在時間上是對黃昏「長煙」和「落日」的延續,「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則直觀寫出戍邊將士的艱辛與無奈。

整首詞,字字帶血,句句經典,尤其是「孤城閉」三個字,堪稱全詞的「詞眼」,不僅是對邊城守衛森嚴的描寫,更影射了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眾所周知,宋朝重文輕武,推崇仁孝治國,採取重內而輕外的政策,雖然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但與此同時邊疆卻是守備鬆弛,引發外患不斷。

寶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昊稱帝,宋仁宗發兵討伐,結果屢戰屢敗,西北邊境岌岌可危。延州之地,雖然在範仲淹的籌謀下局勢穩定,但就整個形勢來看,仍是獨木難支,處於孤立狀態。所以,「孤城閉」三字或許確有弦外之音,透露出宋朝軍事薄弱,邊塞形勢危急,日落後不得不城門緊閉。

不過,說《漁家傲·秋思》是「喪氣之詞」,卻是非常不恰當的,思鄉不代表懼戰,針砭時弊亦不代表臨陣退縮,範仲淹以守為攻,主和不主戰,不是怯懦,而是分析利弊後的正確選擇。

範仲淹在延州知州任上,加強軍隊訓練,構造防禦工事,按兵不動,等待時機。當時的北宋與西夏,相互間都是易守難攻之勢,所以範仲淹堅持採取守勢,西夏也不敢主動出擊,延州因此局勢穩定,在外患中得以獨善其身 。史載:「軍中有一範,西夏聞之破膽。」西夏方面評曰:「今小範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不比大範老子可欺也。」党項人稱知州為「老子」,「小範」指範仲淹,「老範」指前任知州範雍,一句腹中有數萬甲兵」,道出了範仲淹的功績,也道出了西夏對他的忌憚。

另外,範仲淹的這首《漁家傲·秋思》在宋詞發展史上也佔據了重要地位。早期的詞皆是以婉約為主,直到蘇軾對詞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豪放派才橫空出世。一般認為,蘇軾是豪放派的開山鼻祖。但是,《漁家傲·秋思》明顯已經超脫了婉約派的兒女情長,把國家大事和英雄情懷寄寓在了詞作中,對後來蘇軾、辛棄疾開創、發展豪放詞派影響極大。

總之,無論從藝術成就來看還是從思想成就來看, 《漁家傲·秋思》都不失為一部偉大的作品,而範仲淹更是千年難得一遇的能臣兼文豪。

參考資料:《全宋詞》、《宋史》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漁家傲》——範仲淹(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拍一拍宋朝#漁家傲——範仲淹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提起豪放詞,的確是蘇軾、辛棄疾的作品更有名氣,也更為後世所熟知。然而,範仲淹才是宋詞裡豪放詞風的先驅者。宋詞之前,無論花間詞,還是李煜的詞,都是偏向於婉約的,而範仲淹創作這首《漁家傲》的時候,蘇軾還是個幾歲的孩子呢。範仲淹已經是邊塞的三軍統帥。
  • 一代名臣範仲淹: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丨周末讀詩
    流傳千古的名句,大概也最能體現範仲淹為官做事的原則。範仲淹,字希文,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他兩歲喪父,生活備受艱辛,卻立志成為宰相或良醫。發奮苦讀、進士及第後,範仲淹身先士卒、剛正不阿,因才能過人被晏殊推薦入京為官。此後或因進言或因彈劾,三次遭到貶謫,仍不改前志,不忘憂民。
  • 範仲淹一曲《秋思》寫盡將士生活、思鄉苦
    古代戍邊將士有多苦?有多難?範仲淹戍邊三載有餘,寫下了這經典戍邊詞,也是他唯一留下的五首詞之一,其中有三首跟他戍守的慶州有關,大宋因他知慶州而抑制了西夏的發展和崛起。漁家傲·秋思 【宋】範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 劉鈞《清平樂》不舍告別範仲淹 傾情詮釋「士林大家」獲觀眾好評
    電視劇《清平樂》在播到尾聲之際,已經有不少角色相繼與大家告別,其中由劉鈞所飾演的「士林大家」範仲淹也在最新播出的兩集中跟觀眾拜別,這位仁宗盛治的思政「領路者」,在留下了《嶽陽樓記》《漁家傲.秋思》等傳世名作之後,隨著角色的下線,繼續走向了歷史的長河。
  • 範仲淹寫下一首秋詞,入選《宋詞三百首》,連李清照也忍不住模仿
    說到範仲淹許多人都會想起那篇震鑠古今的《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他最出名的一篇散文,很多人就是因為這篇文章認為他應該位列「唐宋八大家」。而他對文學的貢獻還不止於此,他流傳下來的詞作雖然不多,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 範仲淹的一首詞,寫盡秋天的悲涼
    一部《清平樂》帶火了範仲淹,晏殊等宋代文學家,一看到他們的名字,也許我們就會想起中學時代被文言文支配的苦惱。當時初中課文裡有一篇範仲淹的《漁家傲》是我們的必背篇目,寫的是秋思,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範仲淹另外一首關於秋日的詞。
  • 範仲淹奉命鎮守邊關,有感而發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千古名句
    滕子京重修嶽陽樓,想寫文章紀念此事,奈何自身水平有限,於是給好友範仲淹寫封信,請他出手相助。其實,範仲淹沒有去過嶽陽樓,但不妨礙他創作,從而有了家喻戶曉的神作。
  • 範仲淹:一句人不寐,多少徵夫淚
    範仲淹的「孤城閉」前不久,由小說《孤城閉》改拍的電視劇《清平樂》霸屏,天天都能看到討論它的文章和帖子。「孤城閉」出自範仲淹的《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範仲淹歷來重視西陲邊事,從上任之初就謹小慎微,作為一鎮主帥,他不能像少年時那番意氣風發,直闖宮門,和皇帝當面鑼對面鼓的辯論抬槓了,面對夏軍的神出鬼沒,範仲淹強調以守為攻,打算靠漢化和國力,逐漸碾壓西夏,也和為劍,兵不血刃,獲得最終的勝利。
  • 十首《漁家傲》: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
    漁家傲,詞牌名,又名「漁歌子」「漁父詞」等。創調者是北宋名臣範仲淹。《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黃昏時分,號角吹起,夕陽西下,青煙升騰。
  • 婉約派代表李清照的《漁家傲》,為何被稱為罕見的豪邁風格作品?
    有朋友提問:為何後人對李清照的《漁家傲》評價極高?稱其膽氣之豪,境界之高,為宋詞中罕見?這個說法是誰提出來的呢?大概就是在「僱舟入海」之時,易安居士在夢中驚醒,看海天一色,感前路茫茫,不知生死何依,寫下了這首《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上片從寫景入手,李清照一夢而醒,于波濤搖曳中看到的景色。水天相接,晨霧蒙蒙籠雲濤。銀河轉動,像無數的船隻在舞動風帆。
  • 李清照模仿範仲淹,寫下一首詞,不料千古流傳,還被選入教材
    北宋的範仲淹,堪稱一代名臣、一代名儒!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梅堯臣對範仲淹屢遭貶謫的處境十分不忍,曾多次寫信勸誡好友,讓他學會隱忍,告訴他為官之道需要圓滑,並且還說朝中都將他的諫言當作烏鴉的不祥之聲。可是範仲淹卻回到:「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 清平樂範仲淹是第幾集出場 範仲淹人物仕途背景作品資料介紹
    清平樂範仲淹是第幾集出場  《清平樂》播出僅一天,前兩集中範仲淹還未出場的時候就一再被提及,這位北宋著名人物的名聲可真是了不得。在第二集的後半部分,範仲淹終於出現,剛剛處理完母親喪事的他衣衫襤褸地來到了京城。
  • 詭神詩話:《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李清照為何也有豪放詞?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被公認為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其詞重視音律諧婉,大部分詞作都委婉動人,很多詞作都被推崇為婉約派的代表作品,然而,其詞集《漱玉詞》卻有一首《漁家傲》被梁啓超點評:「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詞》中語。」
  • 《水滸傳》開篇為何會寫到範仲淹
    這時,一個在宋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出場了,他就是範仲淹,時任參知政事。他出班奏曰:「目今天災盛行,軍民塗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災,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奏聞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仁宗準奏,立即派太尉洪信奔赴江西信州龍虎山去請張天師。張天師「在東京禁院做了七晝夜好事,普施符籙,禳救災病,瘟疫盡消,軍民安泰。」
  • 歷史見聞:啞姑的四個小布包難倒了範仲淹
    啞女智難範仲淹範仲淹得罪了當朝的權貴,被貶為江州知府。這一日,他正在巡視江州的河堤,忽聽衙門裡的差役前來稟報,說石河縣縣令劉能遇到了一個怪案子,審不下去了,想請他幫忙到石河縣去處理一下。 石河縣的縣令劉能辦案也是很有一套的,他絕不是一個飽食終日的庸官。究竟遇到了什麼難辦的案子,還得請他去協助呢?
  • 李清照的這首冷門詞作裡,有她最美好的初戀,也有她最悲慘的晚年
    熟悉此劇的讀者或許知道,原著名為《孤城閉》,出自範仲淹《漁家傲·秋思》中的「長煙落日孤城閉」一句。那麼,拍成電視劇後為什麼改成《清平樂》呢?作為宋詞的常用詞牌,晏殊、晏幾道、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宋朝著名詞人都曾寫過《清平樂》詞作,其中我們最熟知的當屬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