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圖文有簡單提到標題裡的美國公司,但小編當時沒有詳細了解每一個Vtuber的前世,其實也不叫前世,因為她們都是直接用回自己的名字與皮套,似乎沒有更換什麼,讓人感覺這家公司就是僱傭個人勢加盟,省去一筆研發經費似的,當然,後期更新皮套或增加立繪等還是要投入經費,而且對於個人勢來說也是有好處,起碼可以名正言順地抱大腿,不用過上流浪般的生活。
接下來,我們就再次了解一下這家美國公司以及一些有趣的事情,該公司的CEO是實時流媒體視頻平臺Twitch前創辦人之一的Justin Ignacio,CTO(首席技術官)是油管知名的音樂MAD製作人且具備3D動畫、遊戲、音樂與視頻製作能力的Phillip Fortunat。而公司名則是滿滿的日系風格——VShojo,與日文「美少女」發音相近,除了說明自己就是一家「美少女」公司外,也能讓人知道這個V就是代表Vtuber,這個公司名確實有點意思。
前面提到該公司旗下的Vtuber基本是邀請在外活躍的個人勢加盟,但其實也有新人存在,她們分別是Apricot(Froot)與Hime Hajime,Froot為什麼會有括號括起來?那是因為Apricot是她在2016年開始活躍的英國畫師名,最近加入到VShojo公司,才開始開設油管頻道,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她本身是有8萬粉絲基礎的「老人」,皮套形象是巫妖。
而Hime Hajime才是真正的新人,粉絲不足1萬,皮套是外星人、機器人與龍的混血,但這個名字的由來是ghs,因為她本人簡介就是說名字靈感來源於某日本遊戲,你想知道什麼意思的話,那就用羅馬音去讀,然後找到對應的日文就會明白了。
除了前面提到的新人外,接下來的Vtuber就是「老人」,有些還是大物,首先是5萬粉的Zentreya,皮套是半人半紅龍,2017年就開始活躍,但粉絲量來看明顯比較弱;接著是8萬粉的Silvervale,皮套是配套獸耳耳機的狼娘,與ghs有點沾邊的歷史。
後面就是超過20萬粉絲的大物Vtuber,27萬粉絲的Ironmouse,皮套是小惡魔,同樣是ghs沾邊的歷史,比如自己賣自己的立繪抱枕或立體滑鼠墊;當中粉絲最多的就是擁有92萬粉絲的Nyatasha Nyanners,皮套是粉色貓娘,從2011年就開始活躍的資深動漫UP,今年年中才開始以Vtuber形象出道,她就是這位VShojo公司的代表人物了,畢竟影響力(粉絲量)足夠大,然而第一張圖裡的C位卻給下面這位Vtuber站了?
這位Vtuber粉絲量不如粉色貓娘多,只有40萬粉絲,然而她能夠加入到VShojo公司實在讓人難以想像,前面提到幾位與ghs有點沾邊的Vtuber,跟她比起來都弱爆了,她本身就是可以非常自信地去掉前面那個字母「g」,她就是Projekt Melody。VShojo公司發布的立繪圖欺騙性比較大,與3D模型差距較大,許多人可能認不出她就是Melody,直到看到她的名字或3D形象後,才發現她就是在P站活躍的下海V。
而且桐生可可好幾次嘲笑這位Vtuber居然做出各種無下限視頻,所以大家看完這些Vtuber的背景後,就感覺這家VShojo公司是真不對勁,開放度非常高,完全不打算讓未成年人成為DD,畢竟可以讓Melody上岸,怕不是專門用來懟桐生可可,從而實現在歐美市場上與holo的正面對抗。桐生可可是油管打賞榜金額第一,如果被她嘲笑的Melody鹹魚翻身坐火箭上來超越她,那就有種把她的臉按在地下摩擦的感覺,只是VShojo公司能不能實現衝擊hololive的霸主地位而已。
B站holo已死後,樂華娛樂與歐美入局V圈女團,狗媽捲入飯圈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