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賞雪 作者/大衛

2021-02-07 作家前線三刊

點擊上方藍字「作家前線第三刊」免費訂閱本刊

 

華人、華語,中國作家講中國故事



散文:


賞雪

 

作者/大衛

 


嗬,又見成都下雪了。雪花旋轉飛舞飄飄灑灑,恍若嫦娥下凡仙女撒花,把天地舞得眩目生輝鮮活靈動。

南方的雪,雖沒有北國那樣威猛凜冽,蔚然壯觀,卻輕盈柔曼,獨領風騷,恰似嬰兒降世,新鮮生動,朝氣蓬勃;它更像嬌媚女子翩翩綽約,盡顯柔情。 

很長一段日子裡,人們的臉總被口罩遮擋,頭上的天常被霧霾籠罩,心中的雲企盼上蒼驅散。俗話說:瑞雪兆豐年。我祈禱: 願大雪滅殺病魔融化天災,還大地以透明的天空,給生命以暖陽般的呵護,讓我們的世界永遠不再有流淚的眼睛……

一整天雪花飛飛揚揚未曾停歇。皚皚白雪掛滿樹梢花叢,覆蓋了滿眼的世界。傍晚,廣場上集聚的人群拍攝著雪景,玩起了雪球,歡快地享受著大自然久違的饋贈,盡情地擁吻著雪花白玉般的身軀。

激情飛揚的雪花在華麗燈火的映襯下,把大地夜空渲染得五彩繽紛風景奇麗。

我愛你,成都的雪,飄飄灑灑漫天遍野,猶如春天的使節飄進我的心海,飄進我的情懷!2021 年1 月9日寫於成都。 

 

 

作者簡介:大衛,原名王衛,職業軍人,六二年八月生人,籍貫山東,定居成都。七九年入伍,二0 一七年退休,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大校。參加過七九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八九年拉薩戒嚴,九八年全國抗洪救災和二00八年四川汶川、蘆山以及青海玉樹的抗震救災。八次立功受獎,十次受到上級表彰。喜愛朗誦、創作和健身運動。磨難讓我成長,熱愛讓我開放。

 



本期編輯:李研

《作家前線》一刊到八刊公用投稿郵箱:

xingang1001@126.com

也可微信投稿:微號15289314568(好友已滿)

新作者請投,微號zjqxlxg



招募籤約作家(詩人)

 

《作家前線》系列公眾平臺一刊至八刊,招募籤約作家、詩人。有意者請發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三至五篇,到我的微信,我的微信號15289314568(好友已滿)新作者請投,微號zjqxlxg來稿請寫清應招籤約作家稿件。審核過程三個工作日。審核通過後,通知辦理手續,頒發《籤約作家》《籤約詩人》聘書。





部分配圖採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治庸·鐵軍|​ ​散文創作——又聞桃花香
    治庸·鐵軍|​ ​散文創作——又聞桃花香 2020-03-18 17:3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心碑》 作者|大衛 主播|龍之夢​
    2020年6月於成都 大衛,職業軍人,62年8月生。1979年入伍,2017年退休。籍貫山東,定居成都。參加過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89年拉薩戒嚴,98年全國抗洪搶險和四川汶川、蘆山及青海玉樹的抗震救災。八次立功受獎,十次受到上級表彰。喜愛朗誦、創作和旅遊。
  • 抗疫專輯《逆行無聲 大愛無言》​作者:季敏 朗誦:季敏
    抗疫專輯《逆行無聲 大愛無言》​作者:季敏 朗誦:季敏 2020-02-02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作家 大衛 寫給父親
    當我跪下來膝蓋上的父親和祖國一樣有著堅硬而又優美的弧度 更低的塵埃裡,大地節制了她的美當所有的草都隨風起伏河流就成了一種態度 祖國的坎坷或許就是我早逝的父親未曾走過的路當我跪下來膝蓋是膝蓋泥土是泥土 當我跪下來我已分不清父親與祖國哪個是肌肉的顫抖哪個是骨頭的歌哭  文:大衛圖:皆為大衛本人
  • 【散文】儲物癖 /作者 柳再義
    儲 物 癖作者/柳再義有一位老婦人,平時節儉慣了。在她的眼裡,萬物皆有用處,怎麼能浪費呢?走在路上,她看見一把壞雨傘,覺得修理一下還能用。看見白紙,說撿回家給孫子打草稿。在小區裡,有的年輕人亂扔東西。比如塑料鞋架,手提包包。買二手房的人家重新裝修,把家電也甩了。
  • 水彩大師大衛•泰勒教學示範作品
    大衛•泰勒非常熱愛水彩畫,他的繪畫生涯中都在研習水彩畫這種媒介,60多歲時,大衛•泰勒開始在國內國際從事水彩畫教學工作。他還受到澳大利亞和國際藝術家雜誌以及全球許多國際組織的邀聘進行定期巡迴教學。
  • 【散文】薰衣草花田/作者柳再義 朗誦林中草
    往期閱讀推薦【詩歌】凝望/作者柳再義   朗誦荷嵐【散文】半開的花朵/作者 柳再義  朗誦 小雪【詩歌】背影/柳再義【隨筆】世界的花朵/柳再義【詩歌】短詩一束(5首)/柳再義【詩歌】伊寧上空的雲/柳再義【詩歌】誓言/柳再義【散文】母親的棉鞋/柳再義【歌曲】別以為 /柳再義【詩歌】群主拜佛/柳再義【詩歌】戀歌/作者 柳再義   朗誦 雨人【詩歌
  • 作家專欄 大衛 致母親
    全世界都給我了卻沒有給我留下一個媽媽--哪怕哮喘病的媽媽心臟病的媽媽,神經質的媽媽 露從今夜白,媽媽作為你驕傲而又放心不下的兒子微涼之日,媽媽,我是自己亦是萬物那高過天堂的幸福,是我的那低於塵世的恥辱,也是我的文:大衛圖:老沫
  • 若兮:​時間的河
    自媒體音樂人,詩人,散文家。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散文選刊》籤約作家,出版個人文集四部,合集選本多部,多次獲獎。作品入編《中國散文大系》《中國散文詩作家大詞典》《當代文學作品精選》《2018中國詩歌年選》《2019中國詩歌年選》,2017年入編中國文化藝術人物年鑑。現居青島。
  • 【大愛文學·散文園地·研修班作品選登】《推開那扇窗》作者:王槐菊
    作者:王槐菊那扇窗緊閉著,平時無人打開,我試著打開其中的一頁,儘管我使出吃奶的力氣,那一頁窗還是「巋然不動」,試著另一頁,雖然加了防護欄杆,但還是能打開,我心中暗暗慶幸自己。這裡是某個醫院的病房,可能是為了病人的安全起見,才有如此牢固的設施。
  • ​劉長利散文:慎獨自省 坦蕩人生
    三十年來堅持散文、雜文、詩詞不輟筆耕,信奉「勤耕田沒多有少,苦讀書不聖則賢」的古哲,崇尚曾國藩「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才是長久之計」的理念,不幕公卿,不求聞達。多年來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中國老年作家》、《安徽文學》、《散文》、《散文精華》、《雜文報》、《雜文選刊》、《詩歌選刊》、《安徽日報》副刊,、《珠海特區報》、《安徽法制報》、《阜陽日報》奎星樓、《潁州晚報》、《阜陽人口》、《友聲詩刊》,《世界作家園林》、《抱樸書軒》、《絕對文學》、《渦水文苑》、《隴源文學》網絡平臺等500餘篇,奮志將文字伴隨餘生,樂其自樂。
  • 多國迎來降雪 「汪星人」雪地漫步賞雪
    本文轉自【視覺中國】;多國迎來降雪 「汪星人」雪地漫步賞雪本文轉自【視覺中國】;多國迎來降雪 「汪星人」雪地漫步賞雪本文轉自【視覺中國】;多國迎來降雪 「汪星人」雪地漫步賞雪本文轉自【視覺中國】;多國迎來降雪 「汪星人」雪地漫步賞雪
  • 散文《白鵝》作者/豐子愷,朗讀/曾可以
    散文《白鵝》 作者:豐子愷 朗讀:曾可以 賞析:《白鵝》是著名漫畫大師、散文家豐子愷的作品。文章描繪了一隻高傲的白鵝,表達了作者對白鵝的喜愛、欣賞之情。
  • 【新詩新韻】菊 花 茶(湖南株洲/​劉祝華)
    沒有春夏的盛宴青睞一樣走過菲芳嘉華風雨中更顯金黃璀璨就那寒秋半霜就那十月天初開的嬌豔存放記憶過往歲月暗浮清香經世滄桑是渾厚的色澤如今丰韻已是少年無法讀懂昔年黃巢的最愛旌旗與戰袍就用你的顏色也只有你不與幽蘭爭春竹梅賞雪
  • 一往情深原創詩歌專集| ​春天的問候 作者/一往情深
    作者王勤,筆名一往情深。重慶潼南區人。喜歡用文字歌頌人間真善美,常在《紅豆詩刊》,《都市頭條》,《三人行》,《國際華人詩刊》等多家網絡平臺和紙刊發表多首作品。徐州市作家協會會員、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金榜頭條認證主編、雲雨悅詩社創始人、南海的魚兒公眾平臺主編、百家號優質作者,中國詩歌網藍V詩人。獲獎榮譽詩歌作品《三月裡的春天我想變成……》獲青年作家網一等獎。併入刊於清風雜誌。
  • 「聚壽山杯」全國首屆散文詩歌徵文作品展 | 鬱芳:《獨坐蒼茫》
    、大家詩歌網、澤州縣作家協會特舉辦「聚壽山杯」首屆全國散文詩歌大賽。5.所有來稿一律用word文檔,並以附件形式發送,不接受紙質版郵寄稿件;每位作者限投兩篇以內。稿件末需註明:姓名、筆名、性別、聯繫地址、電話、身份證號等信息。無真實姓名、聯繫地址和電話號碼的將取消參賽資格。6.來稿的原創性、合法性等由作者負責。7.本次徵集活動不收評審費,來稿一律不退。主辦方對所有入圍作品擁有出版、推廣等處置權。
  • 組圖:南嶽衡山迎來賞雪遊客潮
    以上圖片由成捷攝華聲在線12月15日訊(記者 王一辰)冬季賞雪歷來是南嶽旅遊的一大勝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以「回飈吹散五峰雪,往往飛花落洞庭」的傳神之筆形象寫出了南嶽的冰雪美景。連日來,隨著氣溫持續下降,南嶽衡山迅速進入白色「童話世界」。
  • 散文《陪讀》作者/劉自立
    劉自立,筆名阿立。湖北省恩施州建始縣紅巖寺鎮人。喜好詩歌,散文和草根文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願廣交文友讀懂漢字。 鄭重聲明 此文版權歸星火文苑所有,未經允許不得以任何方式再次發表,違者必究!
  • 「繪本故事」《大衛,不可以!》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大衛的影子!
    故事的名字叫——《大衛,不可以!》作者:大衛·香農 翻譯:餘治瑩相信很多寶爸寶媽都聽過這個繪本的大名!美國著名繪本作家大衛·香農憑藉《大衛,不可以!》這本書一舉獲得凱迪克銀獎。獲獎之後,作者又接連創作了大衛系列的其他幾本書,並且同樣廣受大人兒小人兒們的好評和喜愛。
  • 《大衛·科波菲爾》導學式教案設計
    作品塑造了不同階層的典型人物,特別是勞動者的形象,表現了作者對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作者還企圖通過大衛·科波菲爾的最後成功鼓舞人們保持對生活的信心,極力培養讀者的人道主義觀點。這部小說最後仍以一切圓滿作為結局,表現了作者的一貫創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