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大家一點也不陌生,是我國著名的導演,《紅高粱》、《英雄》、《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可以說他的作品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富有張力的電影語言,大膽的色彩運用無不顯露著他獨特的風格。
張藝謀曾經插過隊,可以說他對農村,對那個時代都有著很深的情感,有自己的思考。通過影片也可以看出哪些從內心深處流淌的溫情,因此他的電影常常能打動人心。
期待已久的張藝謀導演的新片《一秒鐘》於11月27日上映。貓眼票房專業版顯示,上映首日,影片產出票房僅2146.8萬,根據預測,貓眼對影片的票房預測是:2.34億。2014年張藝謀所拍的文藝片《歸來》票房大約是2.9億,豆瓣評分7.8,對比《一秒鐘》,上映首日是8.1但今天已經跌到7.9,日後有可能還會回升。
《一秒鐘》被聲稱是張藝謀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電影在公映前反響一直很好,口碑不俗,但是為何在播出後卻沒有想像中的大爆,反而口碑還有下滑趨勢呢?
或許也有著時間的問題吧。這是一部偏向於劇情、文藝向的電影,沒什麼商業性,受眾度本就要比哪些商業性電影要低。很多人看電影還是看的情懷和對張藝謀電影的期待。張藝謀曾說「我心心念念想把這個故事拍出來,這裡面有一些我青春的記憶,一些我生活中的細節,趁著我還能在沙漠上摸爬滾打,我想抓緊把這個電影拍出來。」這部影片雖然寄託著導演滿滿的溫情,但未必能打動今日的觀眾。
像近期的《除暴》和《瘋狂原始人2》都有著不錯的成績,《瘋狂原始人2》的上座率幾乎是《一秒鐘》的兩倍。究竟是為什麼呢?
《一秒鐘》主要講述了一個幾十年前拯救膠片的故事,不具有足夠的傳奇性和新奇性。再有就是很難引起現在觀影人員的共鳴,目前到電影院觀看電影的大多是90後,00後甚至是10後。還有很多80後、90後看電影會遷就孩子,或許這也就是為什麼《瘋狂原始人2》的上座率比較高吧,畢竟孩子的市場還是十分大的。
在當時的年代看電影可是件大事,家家戶戶都想早到,佔個好位置,通常都是天不黑就往放電影的地方走。而時代的快速發展,很多90後可能都很少見過露天電影,即便有些地方還有大隊播放電影,也會採用現代播放儀器,見過膠片電影的人已經不在佔觀影人員的主體,很難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也就不會有太多的觀影欲望。
雖然票房沒有預想理想,但這仍是一部好電影
《一秒鐘》主打的無疑是品質和情懷,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藝片,但輸在了現階段觀眾對影片的選擇上。影片的敘事十分的流暢,簡單易懂,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劇情,卻也不失對當時年代的思考。或許在這個年代除了張藝謀,真的不會在有導演去拍這樣一部電影了。
結語:正如在宣布定檔的手寫信上,張藝謀所寫的那樣,更是期盼和憧憬。在這個時代中或許這部影片的命運是一個遺憾,但是能有這樣一位導演大師去拍攝著一部充滿溫情的電影,去將內心的美好紀錄,怎麼能說這不是一部有價值的好電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