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30釐米腫瘤從口腔取出!中山醫院周平紅教授「超微創」手術再破...

2020-12-26 騰訊網

今天(12月23日)早晨,殷先生已經能進食冷流食了。看到來查房的周平紅主任,殷先生無比感激,握著周主任的手謝了又謝!誰能想到,就在一天前,殷先生的食管腔內還充斥著長達30釐米的巨大腫瘤。

53歲的殷先生進食哽咽3年,以為是甲狀腺腫大壓迫食管,當地醫院進行甲狀腺切除後還是吃不下飯,「平時一吃飯就有哽噎感,一頓飯要吃一個小時。」

經CT和胃鏡檢查,發現他的咽部充斥著腫物,而且腫物已脫入食管,幾乎佔據整個食管腔!當地醫生建議外科手術切除腫物,面對開刀,殷先生退卻了,選擇與腫物「和平共處」。

誰料,兩個月前,殷先生出現了便血,12月2日甚至暈倒,當地醫院一查:血色素只有5克。胃鏡顯示:垂向胃腔的腫物頭端潰瘍出血導致了便血和暈倒。

「我們當地醫院建議我到中山醫院內鏡中心,找周平紅主任通過胃鏡切除這個腫瘤,可以不用開刀。」帶著這個希望,12月15日,殷先生從江西慕名來到周平紅教授門診就診,第2天,周平紅教授為他做胃鏡檢查發現,食管上段入口處巨大腫物一直延伸到食管胃交界處賁門口,頭端還有潰瘍,隨時有再出血的風險!

考慮到患者血色素只有6克,手術風險大,經近一周治療,患者血色素等各項指標均好轉,12月22日下午,周平紅教授當機立斷為他進行內鏡微創切除治療。

切除過程中,周平紅教授發現腫瘤根部有多根粗大血管,為避免大出血,在內鏡直視下逐一電凝預處理。不到一刻鐘,周教授就用嫻熟的技術成功切除腫物。

腫物順利切除了,手術最大的難點隨之而來:這樣一個大傢伙,如何從狹窄的食管、咽部、口腔取出?直接取出,顯然無望。周平紅教授靈機一動,在食管腔內將腫塊切成幾塊,最後從嘴巴裡完整取出。

經再次胃鏡檢查咽喉部和全部食管,沒任何出血和撕裂傷,手術宣告成功。

取出的標本長達30釐米,最粗處竟有6釐米,稱重超過4兩(210克),再次刷新了內鏡中心切除食管腫物的金氏世界紀錄!

殷先生第二天就可進食,再也不用遭受吃飯難、吃飯慢的苦,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進食了。

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在運用內鏡技術治療各類消化道疑難雜症方面不斷取得突破,達到全國領先、世界前列水平。目前,中山內鏡每年接診全球的患者14萬餘人次,每年實施手術量1.5萬例,極大減少了患者內鏡檢查的痛苦和手術創傷。

作者:唐聞佳

編輯:王星

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中山醫院

相關焦點

  • 長達30釐米腫瘤竟從口腔取出!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教授「超...
    長達30釐米腫瘤竟從口腔取出!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教授「超微創」手術再破紀錄 2020-12-23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達30釐米腫瘤竟從口腔取出,中山醫院周平紅教授「超微創」手術再...
    看到前來查房的周平紅主任,殷先生無比感激,握著周主任的手謝了又謝!誰能想到,就在一天前,殷先生的食管腔內還充斥著長達30釐米的巨大腫瘤!53歲的殷先生進食哽咽3年,以為是甲狀腺腫大壓迫食管,當地醫院進行甲狀腺切除後還是吃不下飯。「平時一吃飯就有哽噎感,一頓飯要吃一個小時。」發現從他的食管入口開始,腫物已脫入胃內,佔據整個食管腔!
  • 從口腔取出30釐米腫瘤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53歲的殷先生進食困難3年,本以為是甲狀腺腫大壓迫食管,甲狀腺切除後還是吃不下飯。後經CT和胃鏡檢查,才發現咽部充斥著腫物,且已脫入食管,幾乎佔據了整個食管腔。因害怕而沒有選擇手術治療的殷先生幾個月後出現了便血,後來甚至暈倒,當地醫院一查:血色素只有5克;胃鏡顯示:垂向胃腔的腫物頭端潰瘍出血導致了便血和暈倒。「我們當地醫院建議我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通過胃鏡切除這個腫瘤,可以不用開刀。」於是,殷先生來到中山醫院。
  • 中山內鏡再創紀錄!內鏡取出重達210g、長30cm的腫物
    (健康時報記者 張赫 趙苑旨)12月22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平紅教授領銜團隊,運用ESD技術,成功從患者體內取出長30cm,最粗處竟有6cm,重達210g的腫物,解決了患者長達3年的進食哽咽的痛苦,並且再次刷新了內鏡中心切除食管腫物的紀錄。
  • 復旦附屬中山醫院的這支團隊讓患者免去傳統手術之苦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領銜的團隊,通過世界首創的多項內鏡新技術,讓更多患者免去傳統手術之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1月10日召開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周平紅領銜團隊完成的項目「內鏡微創治療食管疾病技術體系的創建與推廣」榮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周平紅:內鏡裡的「大國工匠」
    2019年,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周平紅教授和他的團隊正在開創世界內鏡學的「中山標準」。大批外國醫生慕名排隊到中山醫院學習。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 中山醫院「一家託多家」讓百姓在家門口遇見高水平醫療
    12月的上海,冷空氣接連「到貨」,挨著吳淞口的吳淞醫院卻暖意融融。「市中心的大專家來了,我們不用再往返市區看病了,真貼心。」病房裡,疏解疾痛後的患者,笑容重回臉上。目睹這一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幹勁更足了:「我們希望把這裡過去沒做的事一點點補起來!」
  • 廣州腫瘤醫院認準廣州復大腫瘤醫院:記錄高難度摘除巨瘤全程手術
    4月3日,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肝膽外科首席專家王建南教授、與副院長穆峰帶領9名醫護人員用時7個小時完成一例超高難度且複雜的巨塊型肝癌切除手術,成功為一名越南籍肝癌患者切除約14*10釐米巨大肝腫瘤。目前患者各項生命體徵平穩,狀態良好,已於今天轉回至普通病房。
  • 巴彥淖爾市醫院順利完成2例經口「超微創」手術
    巴彥淖爾市醫院順利完成2例經口「超微創」手術 2020-11-26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POEM+STESD」治療賁門失弛緩及食管多發憩室手術...
    「POEM+STESD」治療賁門失弛緩及食管多發憩室手術 周平紅教授團隊為哽咽反嘔患者解… 2020-09-22 15: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微創與美觀的融合,丁小秋教授單孔腹腔鏡工作站落戶濟南婦兒醫院
    .濟南婦兒醫院以守護女性健康為己任,這次引入丁小秋教授單孔腹腔鏡技術,標誌著醫院婦科手術進入超微創時代!   12月12日,丁小秋教授單孔腹腔鏡工作站揭牌暨冬日暖宮行動啟動儀式在濟南婦兒醫院隆重舉行,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主任丁小秋教授參加了本次揭牌暨啟動儀式,並受聘為濟南婦兒醫院特聘專家.濟南婦兒醫院以守護女性健康為己任,這次引入丁小秋教授單孔腹腔鏡技術,標誌著醫院婦科手術進入超微創時代!
  • 一男子腹藏「西瓜大」腫瘤,全靠金山這家醫院……
    夏天,拎一個10斤的西瓜回家,這對大家來說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如果把這個西瓜綁在肚子上,與它一起生活,這種感覺相信多數人都無法體會。今年7月,四川65歲的王先生覺得腹脹腹痛,多地求醫未果後,輾轉至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普外科趙文生主任專家門診就診。趙文生檢查發現,王先生腹內腫瘤直徑達20餘公分,幾乎佔滿左側腹腔,嚴重壓迫了胃、小腸、脾臟、胰腺、左腎等重要臟器,需要限期手術,且手術中存在聯合臟器切除的可能。趙文生安排王先生立即住院。
  • 短短一個月他的腫瘤從15釐米長到23釐米
    腫瘤巨大、位置不好如果手術風險也極大原本安逸的小家一下子亂了套,妻子、兒子、親戚、朋友四處奔走,杭州、上海、北京,能問的醫院都問了,結果相似:腫瘤巨大,且位置不佳,如果手術,很有可能下不了手術臺;不手術,只能等死,且有限的日子裡生活質量會很差
  • 30歲男子膀胱中取出60釐米長充電線,網友:他是怎麼做到的
    特別是網絡的傳播更是快到讓人無法想像,這不,從印度傳來一個新聞,就讓小編驚嘆了,醫生從一名男子的膀胱裡取出60釐米長的充電線,這樣的新聞一經報導出來後。簡直亮瞎了大家的眼,網友更是紛紛評論說,他是怎麼做到的?那麼,就讓我們先看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 30、40歲,選擇做「超微創小切口提升手術」,我是這樣想的
    我不是在說線雕壞話,也不是說線雕不好,我只是覺得線雕已經不適合我這張臉,如果您的想法和我一樣,可以參考一下我的變美經歷:  說實話,30、40歲這個年紀有點尷尬,說老也不老,可也不算年輕。  當我遇見祝醫生的超微創小切口提升手術時,發現它正合我意。既彌補了線雕的弊端,而且也沒有大切口拉皮手術的弊端,非常適合我。  下面我詳細介紹一下這項技術:
  • 一男子便秘,30釐米的茄子卡在體內,醫生手術取出,太難了!
    有一位男子,你都想像不到,他因為長期便秘,腸胃經常不舒服,他竟然在體內塞進了一根茄子,這條茄子足足有30釐米,想要用茄子通便!很多人可能會問,他是怎麼塞入肛門的?這名男子已經50多歲了,前幾天存在便秘的現象,於是就突發奇想把茄子塞進了肛門,但是依然沒有效果,反而覺得腹部疼痛,在兩天後實在是受不住了,就到醫院請醫生幫自己取出。醫生在x光下看到,這根30釐米的茄子快要到達男子的心臟位置了,情況十分緊急於是醫院只能通過做手術來將30釐米的茄子從男子體內取出,不得不說男子的命真大!
  • 切除頸部腫瘤,為啥要從口腔下手?
    如何在完整切除腫瘤的同時,又保證美觀呢?日前,在重慶市人民醫院兩江新院就開展了第一例經口腔入路腔鏡甲狀腺手術,讓術後患者不留瘢痕。市民王女士今年31歲,半年前她發現頸部有一個直徑接近4釐米的包塊,嚴重影響美觀,就此來到重慶市人民醫院兩江新院尋醫問診。經過乳腺甲狀腺外科診斷,王女士良性腫瘤可能性大,但因為包塊較大,有壓迫周圍重要組織器官的危險,仍有手術指徵。
  • 不到24小時就出院 湘雅醫院首創機器人手術搭配日間手術切除肺腫瘤
    手術現場。紅網時刻12月12日訊(通訊員 劉微)12月12日上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分別接受了肺腫瘤和縱膈腫瘤切除手術不到12小時的兩位患者就順利康復出院了,而兩位患者的住院時間也還不到24小時。如此神奇的一幕令人不可思議,卻有賴於該院胸外科團隊將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與日間手術的優勢相結合,產生了1+1>2的效果。據悉,其中一臺肺腫瘤手術還是全球首例胸外科機器人輔助肺腫瘤切除日間手術。56歲的黃先生在一次體檢中發現左下肺背段長有腫塊,為求進一步治療來到湘雅醫院就診。
  • 68歲老漢發福長出「啤酒肚」 竟是巨型腫瘤!
    掌上懷化訊(通訊員 楊暉 歐飛)7月13日,68歲的鄒先生將一封感謝信以及一面寫有「醫技精湛濟病患,醫德高尚暖人心」的錦旗送到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普外二科。「我要好好感謝你們,你們人好,心好,醫術更好……」每一句話,都飽含了鄒先生他對普外二科全體醫護人員的信任與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