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3日)早晨,殷先生已經能進食冷流食了。看到來查房的周平紅主任,殷先生無比感激,握著周主任的手謝了又謝!誰能想到,就在一天前,殷先生的食管腔內還充斥著長達30釐米的巨大腫瘤。
53歲的殷先生進食哽咽3年,以為是甲狀腺腫大壓迫食管,當地醫院進行甲狀腺切除後還是吃不下飯,「平時一吃飯就有哽噎感,一頓飯要吃一個小時。」
經CT和胃鏡檢查,發現他的咽部充斥著腫物,而且腫物已脫入食管,幾乎佔據整個食管腔!當地醫生建議外科手術切除腫物,面對開刀,殷先生退卻了,選擇與腫物「和平共處」。
誰料,兩個月前,殷先生出現了便血,12月2日甚至暈倒,當地醫院一查:血色素只有5克。胃鏡顯示:垂向胃腔的腫物頭端潰瘍出血導致了便血和暈倒。
「我們當地醫院建議我到中山醫院內鏡中心,找周平紅主任通過胃鏡切除這個腫瘤,可以不用開刀。」帶著這個希望,12月15日,殷先生從江西慕名來到周平紅教授門診就診,第2天,周平紅教授為他做胃鏡檢查發現,食管上段入口處巨大腫物一直延伸到食管胃交界處賁門口,頭端還有潰瘍,隨時有再出血的風險!
考慮到患者血色素只有6克,手術風險大,經近一周治療,患者血色素等各項指標均好轉,12月22日下午,周平紅教授當機立斷為他進行內鏡微創切除治療。
切除過程中,周平紅教授發現腫瘤根部有多根粗大血管,為避免大出血,在內鏡直視下逐一電凝預處理。不到一刻鐘,周教授就用嫻熟的技術成功切除腫物。
腫物順利切除了,手術最大的難點隨之而來:這樣一個大傢伙,如何從狹窄的食管、咽部、口腔取出?直接取出,顯然無望。周平紅教授靈機一動,在食管腔內將腫塊切成幾塊,最後從嘴巴裡完整取出。
經再次胃鏡檢查咽喉部和全部食管,沒任何出血和撕裂傷,手術宣告成功。
取出的標本長達30釐米,最粗處竟有6釐米,稱重超過4兩(210克),再次刷新了內鏡中心切除食管腫物的金氏世界紀錄!
殷先生第二天就可進食,再也不用遭受吃飯難、吃飯慢的苦,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進食了。
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在運用內鏡技術治療各類消化道疑難雜症方面不斷取得突破,達到全國領先、世界前列水平。目前,中山內鏡每年接診全球的患者14萬餘人次,每年實施手術量1.5萬例,極大減少了患者內鏡檢查的痛苦和手術創傷。
作者:唐聞佳
編輯:王星
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中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