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科學咖啡館|張文宏:準備好和病毒一起「過日子」

2021-01-09 瀟湘名醫

圖說:在崑山市政務服務中心,張文宏饒有興致地參觀科學抗疫展,在電子屏上看到了自己寫的書 新民晚報記者 董純蕾 攝

2020年過半,新冠疫情依然在全球範圍內蔓延。中國用兩個多月的時間,率先走出了新冠病毒爆發的「至暗時刻」,在國際上最早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中國經驗」不僅包括醫務工作者的無私付出和全國人民的眾志成城,還蘊藏著尊重科學規律、踐行科學精神的態度。昨天下午,首度走出上海,走入長三角的新民科學咖啡館,特邀張文宏教授在崑山主講《全球新冠疫情發展態勢和中國抗疫新常態策略》,並透徹解析了中國疫情防控中的「科學之道」。

「中國答卷」:科學精神尤其可貴

隨著中國逐步走出新冠疫情的陰霾,中國防疫「答卷」中的經驗和方法,成為全球醫學科學界關注的焦點。近幾個月來,張文宏教授在不同場合與許多國外專家、民眾等,就疫情展開了幾十場的交流和對話。美國防疫專家十分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如此出色地控制住新冠疫情的蔓延,主要原因是什麼?」張文宏坦言,中國防控政策快速有效很重要的原因是,防控舉措科學得當,抓住了流行病傳播的科學規律,也就是應檢盡檢,發現病例、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就果斷隔離。

其實,就病毒核酸檢測能力和實際檢測數量來說,美國的檢測能力很強大,檢測覆蓋人群一度超過中國。但令人困惑的是大量檢測並未帶來對疫情的有效控制。「那是因為核酸檢測之後,沒有及時隔離。」張文宏說,對疫情最好的控制方式是,早發現、盡追蹤。在疫情爆發之初的上海,我們的檢測能力有限,為何避免了暴發態勢,就是做到了「病例發現早,追蹤做得狠」。張文宏是上海抗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在上海疫情防控過程中,臨床醫療和流行病預防團隊是緊密結合的。「一旦發現病例,所有密接者都要追蹤到。所以,上海在這次疫情過程中,自始至終樣本量很小,沒有形成流行病學上的一次特徵顯著的波峰。」

圖說:張文宏與援鄂醫療隊代表合影

一旦樣本量增多,出現暴發態勢,密接者幾何級增長,跟蹤就無法做到了。面對疫情可能出現的大爆發,科學應對之道,就是大量檢測、徹底隔離,「如果不隔離,檢測也是沒有用的。」1月23日,中國政府果斷決定「武漢封城」,其英明之處就在於此。它不僅尊重流行病發展過程中的科學規律,將「武漢隔離」;而且在武漢「封城」的那段時間裡,針對不同患者以及病程的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隔離」方法。「火神山」「雷神山」集中收治重症患者,其他醫院集中醫療資源應收盡收確診患者,方艙醫院則集中隔離輕症者。同時,還開闢了酒店專門隔離密切接觸者和來自重點地區的人群等。

在出現第一次大爆發的兩個隔離期之後,全國各地到武漢「震中」的疫情,逐步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從今年1月底2月初疫情的「最難時刻」,到4月8日武漢重啟,只用了兩個月時間,這場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大蔓延,被中國遏制住了。

歐洲「群體免疫」實際上已經放棄

在新冠疫情剛登陸歐洲時,英國曾提出「群體免疫」。普通人略感陌生的「群體免疫」,不是個科學新名詞。人群獲得群體免疫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自然感染,一種是接種疫苗。

面對新病毒入侵時,人體免疫系統會首先啟動沒有記憶的天然免疫。以新冠病毒感染為例,通常到感染第10天病情最重,之後病毒攻擊開始減弱。因為人體內的抗體開始生成。張文宏解釋說,人體免疫系統受到攻擊後,留下了病毒記憶,形成獲得性免疫。免疫中樞根據「病毒記憶」,產生抗體克隆,並不斷複製。在人體的「免疫工廠」裡,最重要的就是「記憶力」,病毒攻擊後留下的抗體克隆,會在下次遭受同樣攻擊時,短期迅速擴增形成防禦能力——即使無法徹底攔截病毒攻擊,也能有效減弱病毒攻擊力。「而疫苗就是通過人為的方式,讓『武功盡廢』、樣貌可辨的滅活病毒或者病毒組分等進入人體,機體接觸這些成分後形成免疫記憶,又不會真正威脅健康。」當然,天然免疫的啟動,是非靶向性的。體內應激產生的大量抗體,有時敵我不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許多新冠患者是死於「炎症風暴」,而不是病毒本身。

在人群中,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通常需要感染率至少達到50%以上。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特別快,「群體免疫」的感染率可能需要60%以上才能有效阻斷傳播。目前,在歐洲感染率最高的地區,感染人群也只佔10%左右,離「群體免疫」的標準還十分遙遠。然而,在「群體免疫」尚未實現時,高病死率和醫療資源擠兌,已經讓喊出「群體免疫」口號的國家無法承受。「在所謂的群體免疫中,第一個受傷的必定是老年人,而歐洲很多國家恰恰是高度老齡化社會。」據統計,新冠肺炎在英國和法國的病死率分別為14%和15%左右。若通過自然感染全面獲得「群體免疫」,那麼這兩個國家的病死患者將是一個十分可怕的數字。後來,英國用實際行動說明,「他們受不了,通過全民生一場大病來獲得群體免疫,代價太大。」

如今,歐洲的疫情開始好轉,不是因為「群體免疫」,而正是因為放棄了「群體免疫」——歐洲國家主要採用延長「社交距離」並建議佩戴口罩。經過漫長的疫情封閉之後,歐盟決定於7月1日起向其外部的「14+1」國開放邊界。

北京疫情「小反彈」積累寶貴經驗

疫情正在好轉,防疫仍在路上。就在上個月,北京「新發地」突然拉響了疫情反彈的警報。不過很快,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北京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近幾日,持續遞減的本土新增病例數字,也證實了專家的科學判斷。在張文宏看來,在疫情尚未徹底過去的當下,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現散發病例。面對「小反彈」,此次北京做出了很好的示範:快速反應,不漏掉一個病人;精準防控,城市經濟不停擺。而其中,北京能迅速擴大檢測範圍,又是從武漢獲得的經驗。

目前,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抗體藥物和阻斷傳播環節的新冠疫苗,國內外正在多條技術路線上多管齊下,最快有望明年大規模上市。那麼今冬明春,百姓日常生活和城市經濟運行都要做好「與病毒共舞」的準備,準備迎接國際上的秋冬季節疫情反彈。「人類是智慧的。事實上,在很多國家,人們都已經學著與新冠病毒一起過日子。」張文宏建議,充分借鑑北京經驗,通過遍布全市的發熱門診和哨點門診,第一時間捕捉新冠患者的行跡;然後,進行深入徹底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快速及時的大規模檢測,找到每一位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積極採取科學到位的隔離措施。在此基礎上,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各項新技術,做到精準防控,採取有限關閉策略,保證經濟不停擺。

暑假已至,張文宏建議只要做好基本防護,小朋友還是可以出來走走,要多做運動,短途旅行也沒有問題。

由上海市科協和新民晚報聯合舉辦的本期新民科學咖啡館,獲得了上海市醫師協會和醫學會的大力支持,同時也是崑山市科技大講堂、「蘇州科學家日」活動,切實體現了上海與崑山深化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合作,共享科普資源,共同抗擊疫情。

【來源:新民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張文宏談上海發現的首例變異病毒病例:症狀輕微到不需要我關注
    1月1日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發布微博,他談到「上海疾控檢測到第一株VOC毒株,立即向中國疾控申報,並且在中國疾控的官方雜誌China CDC Weekly (中國疾控周報)上向全球發布。」「我特地去翻看了這個患者的病歷,因為沒有任何特殊,所以原來根本就沒有注意。
  • 張文宏:中西醫結合治癒率非常高,我在救治中學到了中醫整體思維
    內容來源:澎湃新聞、上觀新聞、新民晚報、文匯報  4月17日,「上海市新冠肺炎中西醫結合救治新聞通氣會」在上海市疾控中心舉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出席會議。  張文宏表示,新冠肺炎病情是遭遇戰,打得比較匆忙,隨著後面救治,中醫的威力顯示出來。就像武功一樣,有的發威快一點,有的發威慢一點。隨著中西醫合作,看出來中醫也不慢。
  • 張文宏提醒在歐同胞:輕症病人身體出現這個信號,趕緊去找ICU病房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新民晚報·新民網】(新民晚報記者 李一能)今天下午,我駐歐盟使團、駐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使館與上海市外辦聯合組織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視頻講座,經上海市衛健委協調,邀請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與在歐中資企業
  • 新冠病毒永生?張文宏:沒阻斷傳播鏈,只能允許它一代代傳播
    9月20日,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瞰見」雲課堂上,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內科學系主任張文宏教授,與復旦管院院長陸雄文教授,共同探討「共生與共存」。「瞰見」雲課堂視頻截圖很多人問,新冠病毒會不會在人類社會永生?
  • 跟張文宏一起看門診是什麼體驗?他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診室...
    要說今年最火的人物一定少不了張文宏張爸雖然不是「小鮮肉」(曾經也鮮肉過的呀)但他作為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憑藉過硬的專業水平和接地氣的好口才▽張文宏在看門診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 攝(下同)病人坐飛機來找張爸看病經常一見面就熱情「表白」華山醫院感染科,聚集著全國各地的病人,肝病病人數量大。
  • 張文宏披露上海變異病毒病例詳情 中國可以做到快準穩
    變異病毒侵入中國,成為所有人非常關切的重大事件,這和我們每個人健康乃至生命都息息相關。張文宏披露上海變異病毒病例詳情是介紹道:「這是一個常規動作,證明對於變異病毒株中國目前具備非常強的監測能力。也包括這些病毒株的培養,以及與當前的抗病毒血清的中和作用,和疫苗誘發的中和抗體的結合能力等。這些都在監控之中。」此外,張文宏還表示這個病例其實沒有任何特殊,張文宏披露上海變異病毒病例詳情,據悉該病例和任何一個感染了新冠病毒肺炎的其他患者沒有區別。
  • 關於疫情,張文宏帶來5個好消息!
    合併感染:很常見,不必恐懼 針對近日出現了新冠和流感一起得的病例,張文宏表示並不奇怪。 張文宏稱,「合併感染在冬季非常常見,只不過大家以前沒有去測試,所以也不要為此感到恐懼。」
  • 快遞等商品外包裝會傳播病毒嗎?張文宏最新回應
    4月4日18:00(巴黎時間4月4日12:00),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邀請張文宏教授與在法華人華僑、留學生等進行在線交流,回答海外同胞們關心的疫情發展、個人防護等熱點問題。新冠病毒的感染和人種無關,可能要打持久戰潘春林提問,病毒在各國是否有差異?針對各國患者的體質,病毒感染是否有不一樣?
  • 武漢進口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未流入市場!
    針對近日出現了新冠和流感一起得的病例,張文宏表示並不奇怪。張文宏稱,「合併感染在冬季非常常見,只不過大家以前沒有去測試,所以也不要為此感到恐懼。」張文宏介紹,今年1月底2月初的時候國際上已經發表論文,合併感染在自然界和呼吸道疾病中本來就很常見。
  • ...張文宏:武漢解封後或成中國最安全城市;自然雜誌為曾將病毒與...
    每經編輯:步靜1丨愛奇藝、優酷等11家視頻、音頻網站被約談中國消費者報微信公號4月9日消息,8日,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根據前期對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芒果TV、搜狐視頻、騰訊體育、PP視頻、樂視視頻和嗶哩嗶哩九大視頻平臺以及喜馬拉雅和蜻蜓
  • 張文宏最新回應…
    11月28日上午,在上海科普大講壇上,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專題講座,並對這些熱點問題作出了回應。11月27日,在深圳舉行的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上,鍾南山表示,目前收到的反饋情況中,已經有4例同時患有流感和新冠的病例。對此,張文宏稱「合併感染在冬季非常常見,只不過大家以前沒有去測試,所以也不要為此感到恐懼。」
  • 跟張文宏看門診半天,累!然鵝……
    張文宏在看門診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 攝(下同)「坐飛機來看我,是為了表白呀?」「我記得您說過吃抗病毒藥物的科普,那我要不要服用藥物?」李先生問。吃不吃藥,是肝病病人繞不過去的話題,張文宏解釋了無數遍。如果只是B肝病毒攜帶者,肝功能正常,和正常人沒什麼區別,吃藥不是必須的。而抗病毒治療的療程很長,一般兩年以上,每個病人情況不同,治療效果和停藥時間不能一概而論,要遵醫囑並隨訪。張文宏說,「你接下來要出國,短期內又不準備回來,可以做好吃藥的準備。
  • 英國新冠病毒如何變異?面對變異毒株該怎麼做?張文宏解答
    12月21日晚,央視新聞《相對論》在2020年最長的夜裡,陪你回望難忘瞬間,邀請張文宏和你一起說說話,談談冷鏈海鮮可不可以吃、疫情最新狀況和冬季如何防疫問:英國首相詹森19日說,早期證據顯示新冠病毒變異後的傳播性,比已存在的病毒毒株高出70%,面對變異毒株我們應該怎麼做?
  • 張文宏:外包裝上病毒殘留的風險非常低,用酒精噴很浪費
    張文宏在線交流人民網北京4月4日電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正在全球加速蔓延,為幫助廣大在法留學生和華人華僑更好地了解疫情、應對疫情,北京時間4月4日18:00(巴黎時間4月4日12:00),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邀請張文宏教授與在法華人華僑、留學生等通過人民網
  • 回望2020丨張文宏、施一公、白巖松的「生命讀本」
    作為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用一線醫生的豐富案例說明,從SARS、H7N9到新冠病毒,病毒跨物種傳播的事情一直在自然界中反覆發生。 「整個自然界當中充斥著各種低等生物,從病毒到細菌,再到其他微生物,人類這種生物開始生長發育時,所有的病毒、細菌都跟我們一起共同發育,今天人類身上還攜帶各種各樣的病毒和細菌,與你共生。」
  • 張文宏:它是抵抗病毒最關鍵的食物!養生知識大全
    那麼,什麼才是抵抗病毒的關鍵食物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給出了答案。他把蛋白質稱為「抵抗病毒最關鍵的食物」。張文宏在此前出席一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講座時特別強調,早餐一定要準備充足的雞蛋。為什麼呢,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張文宏表示,針對病毒的抗體產生要靠什麼?
  • 上海現英國變異病毒感染病例!張文宏:中國可以做到快準穩
    據《中國日報》報導,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0年12月30日發表的研究報告,其首次報告了最初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據報導,《中國疾控中心周刊》研究報告顯示,該病例是一名23歲的女學生,近期從英國乘飛機返回上海,12月14日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當晚被轉移到醫院隔離。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2月12日,即她飛回中國的前兩天,新冠檢測結果呈陰性。報導稱,她回憶自己在公園裡跑步時沒有戴口罩、等待登機時曾摘下口罩吃飯喝水,這些都可能導致自己被感染。
  • 張文宏新建議衝上熱搜第一!網友「秒懂」
    張文宏新建議衝上熱搜第一!今天張文宏的新建議又上了熱搜第一!張文宏醫生在昨晚的一場直播中表示中國疫情防控做得很好人們都戴口罩的情況下傳染新冠病毒的概率很小他表示天熱的時候可以開空調戴口罩▽來源:@人民日報
  • 張文宏醫生談病毒來源:所有不負責任的隨意猜測,都是在欺騙百姓
    作者 | 張文宏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來源 | 中國新聞網新冠肺炎病毒源自何方?誰是零號病人?至今仍是一個謎,但陰謀論層出不窮,甚至引起了不必要的風波。近日,張文宏醫生接受採訪時稱:「這是個非常敏感的問題,一定要有確切的依據。所有不負責任地隨意猜測這個病毒來源在哪裡,都是在欺騙普通百姓。」張文宏採訪實錄:(病毒來源)事實上是非常敏感的一個問題,去講這樣的事情一定要有確切的依據。
  • 張文宏「東方藍寶石」談防疫
    「病毒考驗的是一個人的心肺功能,想要有好的心肺功能,就要定期運動。」張文宏表示,現代人要學習原始社會人類的原始狀態:吃得不是很飽,餓不死,吃的成分確保有充分蛋白質,也能保證營養的多樣性,然後吃完還要出去捕獵抓魚去幹活。只有適度運動,才能讓我們保持很好的應激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