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提醒在歐同胞:輕症病人身體出現這個信號,趕緊去找ICU病房

2020-12-21 新民晚報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新民晚報記者 李一能)今天下午,我駐歐盟使團、駐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使館與上海市外辦聯合組織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視頻講座,經上海市衛健委協調,邀請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與在歐中資企業、華人華僑、留學生、駐歐記者等進行交流,答疑釋惑。

在交流中,有人提問,在歐洲頗為流行的以群體免疫對抗病毒觀點究竟靠不靠譜。張文宏表示,他認為非常不靠譜,沒有可操作性。群體免疫的原理,猶如在田徑賽場上對手的賽道上放置障礙,用已經產生抗體的人群,來形成屏障阻隔病毒傳播,以保護未產生抗體的人群。但在實際操作中,大量重症患者會擠爆醫療資源,造成大量的病人死亡,數字高到無論哪個國家的政府都無法承受。張文宏說,人類歷史上,除了麻疹和天花通過接種疫苗實現免疫,從來沒有哪一場傳染病是通過群體感染產生抗體來控制住的。

還有人提問,輕症和重症如何自我區分,如果不幸染病又該怎麼辦?張文宏則表示,如果在歐洲感染病毒確診輕症,多半會被要求居家隔離,這時千萬要記住一定要補充營養,大魚大肉儘管吃,胃口再差每天至少也要吃4個雞蛋,因為人體此時正在源源不斷生產抗體對抗病毒,蛋白質就是製造抗體的原料,他就遇到過不注意補充營養,天天吃方便麵餅乾,從輕症轉為重症的案例。

「感染新冠病毒,不等於患上新冠肺炎,只要抵抗力足夠強大營養跟上休息好,是有可能扛過去的。」張文宏表示,但一旦輕症病人出現一種症狀,就要毫不猶豫的去找ICU病房、呼吸機保命,那就是呼吸困難。自我診斷的方法,就是手上拿著東西走200米,或者從一樓走樓梯到二樓,如果平時輕鬆自若此時氣喘籲籲,那基本上就大事不妙,需要立即前往醫院就醫。

有企業駐歐的員工表示,歐洲的疫情還在高峰,但一些政府已經在討論復工復產,讓他們非常擔心不知如何應對。張文宏表示,不上班是不現實的,但什麼時候上班,各國政府面對的情況不同選擇也不同,中國經驗無法照搬。但如果在疫情高峰時期一定要上班,那就儘量不要開會,如果一定要開會,就找話不多或者關係不好的同事身邊坐,少說話就能減少被感染的概率,開完會馬上用肥皂洗臉洗手,進電梯戴好口罩不要用手直接按按鈕,用餐巾紙或者牙籤。他建議在歐同胞準備好一邊抗疫一邊復工,病毒可能沒有這麼容易被消滅,防疫生活兩不誤今後會成為常態。

還有一位留學生提問,歐洲高校有一些學生確診,輕症病人直接在寢室隔離,還會與他們公用廚衛設施。張文宏則告訴他不用太擔心,只要避免接觸,不共用一副碗筷,是不會被感染的,食物經過加熱也不會攜帶病毒,還要注意消毒和錯峰用餐,當然最好不要住在一起,如果不放心也只能搬出去住。

在一個半小時的交流中,張文宏「段子手「功力全開,用輕鬆幽默的話語為在歐同胞科普防疫知識,同時也緩解了他們的緊張心情。

相關焦點

  • 醫護日記|有病人轉去了輕症病房,說要給上海醫療隊寫感謝信
    早上交班快結束的時候,周新教授突然問了我們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轉病人的流程嗎?」大家面面相覷。回想起來,似乎到目前為止,只有別人不斷地往我們病區轉入危重病人,我們還沒有轉出過病人。周教授給我們詳細講述了轉運病人的流程,然後說:「很快大家就會用到了。」
  • 張文宏指導海外同胞抗疫:保證能吃能拉能睡,肉蛋奶一定到位
    擁有「科普鬼才」、「耿直男孩」、「硬核主任」等多重標籤的張文宏教授再一次金句頻出了!昨晚18:00(巴黎時間4月4日12:00),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邀請張文宏教授與在法華人華僑、留學生等進行在線交流,回答海外同胞們關心的疫情發展、個人防護等熱點問題。
  • 張文宏最新回應
    八成居家隔離者不需要去醫院,60歲以下病死率極低法國華人華僑會主席提問,法國醫院只收重症患者,輕症患者居家隔離期間如何治療?張文宏提到,居家隔離時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心理問題,「非常恐懼,感覺得了這個病和世界末日一樣。」如何打破恐懼?張文宏建議,80%的人是不需要去醫院的。第一,要有很好的心態。
  • 「我們只想救好病人」——走近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
    1月22日,記者在上海市疾控中心,見到了匆匆而來的張文宏。    他前一天晚上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忙了一夜,早上6點半還去探望了3名重症病人。    多年的職業訓練,基本在連軸轉的張文宏依然保持著挺直身形,語速和動作都沒有放慢。口罩上方,眼睛周圍的黑眼圈清晰可見。    疫情就是命令。
  • 張文宏一大波金句又來了
    4月4日18:00,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邀請張文宏教授與在法華人華僑、留學生等進行在線交流,回答海外同胞們關心的疫情發展、個人防護等熱點問題。張文宏表示,無論是新冠還是其他病毒性感染,處理方式都是一致的,如果不夠重就待在家裡,戴好口罩不要傳染給其他人。「粥當然可以喝,但主要是多喝牛奶、多吃雞蛋,胃口不好,不想吃也要吃。」張文宏表示,每一次病毒感染,免疫系統開始啟動,不給足夠的能量,抗疫失敗的可能性就很高。能吃、能拉、能睡,體溫真的很高就吃一點退燒藥,一般輕症病人7到10天可以恢復。
  • 張文宏:喝粥的討論度超出了想像,希望自己出現在大眾面前越少越好...
    事實上,張文宏不止一次提出過類似的建議▼· 第一次是在4月2日的一次海外連線活動中,他是這樣說的:張文宏認為很多人發燒以後胃口不好,「有兩件事情特別重要,第一件事一定要足夠吃東西,讓身體有一點免疫力。張文宏表示,「就比如今天跟你討論疫苗的事情,有討論就是好事,有人反對不要緊,現在怕的是大家不知道。很多原來不知道的人知道大家在吵這個事,知道了這件事情,他去做了,他獲益了,我就覺得起到作用了。
  • 胡新民:張文宏的金句後面有故事
    張文宏竟然會為此感到「非常納悶」。為什麼?筆者以為,他很可能業務太忙,對這些年來相當一部分共產黨員在群眾中的真實印象,似乎了解得還不夠全面。記得就在上海,2011年「七一」前夕,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俞正聲給上海交大師生上黨課。南方某報刊在報導這條消息時說,黨員大學生在找工作時,有時都羞於亮出黨員的身份。因為有位學生黨員反映,他應聘時,招聘單位的人竟然說,黨員也有好人。
  • 義大利讓中國醫護接手最危險的ICU!網友吵翻天了···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許多輕症感染居家隔離而不是去醫院,可能會出現國內曾經出現的輕症變為重症的情況。而且,目前死亡的病例大多數是一些年齡較大、本身有疾病的病人,義大利又是一個老齡化的國家。我們需要去更多ICU病房進一步了解情況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但一個事實是,義大利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確實都非常高,尤其在倫巴第地區。  PART3  中國醫療隊「接管」ICU病區?當下,一個情況,義大利急迫地希望中國醫療隊可以集中接管ICU病區。這是個燙手的山芋。中國醫護的命最珍貴。
  • 跟張文宏一起看門診是什麼體驗?他拎著保溫杯,戴上老花鏡……診室...
    ▽張文宏在看門診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 攝(下同)病人坐飛機來找張爸看病經常一見面就熱情「表白」華山醫院感染科,聚集著全國各地的病人,肝病病人數量大。李先生一下子笑出了聲,張文宏建議他去做一個肝臟穿刺。了解到李先生接下來要出國,張文宏又及時提醒他,「你接下來要出國,短期內又不準備回來,可以做好吃藥的準備。畢竟,在國外看病沒有國內方便。」
  • 凌晨四點的重症病房,我們一起守候黎明
    兒子感覺到了這個夜晚的寒意,穿起了外套。他沒怎麼說話,靜靜地看著護士慢慢扯下父親身體上各種管子和電線,殯儀館工作人員將父親的遺體裹起來,搬走。凌晨2點,護士將老人剩下的寥寥衣物用品攤放在床上,拉上床圍,用紫外線燈消毒。兒子站在門口久久地盯著,仿佛父親還在裡面。生命在夜晚悄然逝去,沒有給家人和醫務人員留下太多選擇。
  • 「80%以上是輕症,或可自愈」,王辰院士提醒,當前關鍵任務是這個
    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個特點,就是百分之八十至八十五的患者都是輕症,這種輕症甚至是可以自愈的,或只需要給予一定的規範對症的醫療照護,同時警惕其發展為重症即可。最關鍵之處是要使這部分病人得到隔離,不會作為傳染源擴大疫情傳播。於是我們就提出建設能夠具備一定醫療條件的庇護醫院,大家都喜歡叫方艙醫院,其實,其全稱應該是方艙庇護醫院。
  • 在ICU病房護士都做了什麼?北京協和醫院護理部主任吳欣娟詳解
    會上,北京協和醫院護理部主任吳欣娟介紹了護理人員在護理病人過程中所做的工作: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院區ICU病房,收治的病人都是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患者病情變化非常迅速,而且常常合併有多器官衰竭或有多種併發症,治療上非常複雜。護理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對護士的專業要求也非常高。
  • 張文宏:學校不是孫悟空用金箍棒畫的那個圈
    另外,很多人在飛機上不大容易睡得著,但這個時候睡眠很重要,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幫助睡眠的藥物。吃好了、休息好了、身體好了,哪怕感染了,對於年紀輕的人來講,問題都不是很大。無論是回國還是在國外,我對大家的建議都是一樣的,在各自所在的城市,吃好喝好睡好拉好,這些事情都做好,身體就會好。
  • 張文宏:新冠病人不管來自哪裡,有錢還是沒錢,我們都給予最好的治療!
    原本夜間給予患者鎮靜,白天希望患者保持清醒,和外界多多交流,現在這個情況白天是否也要鎮靜?專家組一一解答。鐘鳴還提出,病人肺上有一個大泡,比肺充氣組織密度更低,這在重症新冠病人中很常見。現場幾位專家逐張研究了病人12月3日和6日的肺部影像,發現這個大泡3日就存在,6日有進展,綜合判斷可能與新冠無關,是既往炎症留下的。討論進入白熱化,核心落在了是否要上呼吸機這個難題上。陳爾真認為,上了呼吸機,就意味著病人從重症轉向危重症,死亡率大幅提升,關鍵是要判斷現在是不是病情拐點。
  • 張文宏的復旦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課講了啥?要點來了
    張文宏的復旦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課講了啥?拜託大家戴口罩課程開播後,張文宏全程戴著口罩講課,他說:「我講課為什麼戴口罩?我給你做示範呢。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我拜託大家最好是戴口罩。」萬一得病有什麼症狀?張文宏說,輕症中,發燒是最常見的症狀,還有咳嗽、喉嚨痛、胸悶、沒力氣等症狀。
  • 張文宏的原話不是這個意思,請媒體不要斷章取義
    疫情是中國今年最主要的話題,在各地區積極應對疫情的同時,一個金句頻出的醫生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中,憑藉自己的幽默一下子在網絡上走紅了,他就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網民都被這個集顏值與才華於一身的醫生所吸引了,這是張文宏醫生獨特的人格魅力。
  • 癌症的危險信號包括什麼?身體出現哪些信號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癌症的危險信號包括什麼?身體出現哪些信號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呢? 當較大的支氣管黏膜有腫瘤後,人體總想把這個「異物」通過咳嗽的方式排出,但是這樣的咳嗽顯然是無效的,就會出現頑固性咳嗽,並且沒什麼痰液,又稱為刺激性乾咳。 隨著咳嗽程度加重,次數增加,咳嗽性質改變如呈高音調金屬音時,要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性。
  • 「上海守護神」張文宏爆紅:鍾南山的「繼承者們」正在趕來……
    2003年,為了抗擊非典疫情,張文宏主動請纓,進入隔離病房工作,為此推遲了去哈佛進修的計劃。他與恩師翁心華組成的SARS防治專家組,被稱為「中國感染科夢之隊」。在他們的抗戰下,1700萬人的上海,最終只有8人被感染。
  • ICU 病房裡發生了什麼?丨回形針
    這是一間普通病房。而這是一間 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監護室。對比之下,你會發現 ICU 裡遍布著各種各樣的醫療設備,它們實際上共同組成了一個異常精細複雜的生命維持系統,是阻擋在危重病人和死神間的最後一座堡壘。ICU 裡有哪些關鍵設備?它們如何挽救病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