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新民晚報記者 李一能)今天下午,我駐歐盟使團、駐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使館與上海市外辦聯合組織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視頻講座,經上海市衛健委協調,邀請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與在歐中資企業、華人華僑、留學生、駐歐記者等進行交流,答疑釋惑。
在交流中,有人提問,在歐洲頗為流行的以群體免疫對抗病毒觀點究竟靠不靠譜。張文宏表示,他認為非常不靠譜,沒有可操作性。群體免疫的原理,猶如在田徑賽場上對手的賽道上放置障礙,用已經產生抗體的人群,來形成屏障阻隔病毒傳播,以保護未產生抗體的人群。但在實際操作中,大量重症患者會擠爆醫療資源,造成大量的病人死亡,數字高到無論哪個國家的政府都無法承受。張文宏說,人類歷史上,除了麻疹和天花通過接種疫苗實現免疫,從來沒有哪一場傳染病是通過群體感染產生抗體來控制住的。
還有人提問,輕症和重症如何自我區分,如果不幸染病又該怎麼辦?張文宏則表示,如果在歐洲感染病毒確診輕症,多半會被要求居家隔離,這時千萬要記住一定要補充營養,大魚大肉儘管吃,胃口再差每天至少也要吃4個雞蛋,因為人體此時正在源源不斷生產抗體對抗病毒,蛋白質就是製造抗體的原料,他就遇到過不注意補充營養,天天吃方便麵餅乾,從輕症轉為重症的案例。
「感染新冠病毒,不等於患上新冠肺炎,只要抵抗力足夠強大營養跟上休息好,是有可能扛過去的。」張文宏表示,但一旦輕症病人出現一種症狀,就要毫不猶豫的去找ICU病房、呼吸機保命,那就是呼吸困難。自我診斷的方法,就是手上拿著東西走200米,或者從一樓走樓梯到二樓,如果平時輕鬆自若此時氣喘籲籲,那基本上就大事不妙,需要立即前往醫院就醫。
有企業駐歐的員工表示,歐洲的疫情還在高峰,但一些政府已經在討論復工復產,讓他們非常擔心不知如何應對。張文宏表示,不上班是不現實的,但什麼時候上班,各國政府面對的情況不同選擇也不同,中國經驗無法照搬。但如果在疫情高峰時期一定要上班,那就儘量不要開會,如果一定要開會,就找話不多或者關係不好的同事身邊坐,少說話就能減少被感染的概率,開完會馬上用肥皂洗臉洗手,進電梯戴好口罩不要用手直接按按鈕,用餐巾紙或者牙籤。他建議在歐同胞準備好一邊抗疫一邊復工,病毒可能沒有這麼容易被消滅,防疫生活兩不誤今後會成為常態。
還有一位留學生提問,歐洲高校有一些學生確診,輕症病人直接在寢室隔離,還會與他們公用廚衛設施。張文宏則告訴他不用太擔心,只要避免接觸,不共用一副碗筷,是不會被感染的,食物經過加熱也不會攜帶病毒,還要注意消毒和錯峰用餐,當然最好不要住在一起,如果不放心也只能搬出去住。
在一個半小時的交流中,張文宏「段子手「功力全開,用輕鬆幽默的話語為在歐同胞科普防疫知識,同時也緩解了他們的緊張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