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守護神」張文宏爆紅:鍾南山的「繼承者們」正在趕來……

2020-12-26 雷科技

「我只是你們工作中的匆匆過客,

而你們是我的人生轉折。」

01 張文宏是誰?

「關於疫情,我只聽兩個人的話。一個是鍾南山,另一個是張文宏。」

鍾老我們都知道,非典以後,人們心中的定海神針。

張文宏,是誰?

也許就是下一個十年,代替鍾老發出警示的那個人。

只說大實話的風格,讓張文宏在一開始,就敢把疫情發展的三種結局抖出來給你看:

雖然現在的情況比較詭異,國內控制住了,國外反倒亂了,但不損張文宏頭上的「可信」光環。

比起在一無所知中慌亂,我們實在太需要一個人來指明方向了。

為什麼可以相信他?

元宵節時,張文宏率先報名上海援鄂醫療隊,但最後組織沒批准。

錢可以捐,物資可以捐,市長可以捐,但張文宏主任絕對不能捐。

就像不少上海人說的那樣,上海更需要他。

結果證明,的確如此。

在起初的預計中,上海將有80萬人會被感染,哪怕在防控工作做得不錯的情況下,也得有8萬人被感染。

而經過張文宏醫生等人的努力,上海這座3000萬人的城市最後累計確診僅342人,疑似30人

這之間的差距何止百倍。

而張文宏的傳說,早在非典時期就流傳開了。

2003年,為了抗擊非典疫情,張文宏主動請纓,進入隔離病房工作,為此推遲了去哈佛進修的計劃。

他與恩師翁心華組成的SARS防治專家組,被稱為「中國感染科夢之隊」

在他們的抗戰下,1700萬人的上海,最終只有8人被感染。

2013年,一種跨越物種界限的病毒出現。

在張文宏的帶頭下,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出爐,掐滅了傳染勢頭,他也被評為「國家防控H7N9先進個人」

網上搜索一下「中國醫院專科綜合排行榜」就可以看見,他所在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已經連續九年蟬聯「傳染感染科」榜首

但這些成績,他從不放在心上。

因為對於他來說,治病救人就像是「天命」一樣的東西。

「你不幹這個事,就渾身不舒坦。」

於是才有了那個頂著好幾層黑眼圈,語速快於常人,整天對著鏡頭「盡說大實話」的張醫生。

02 如果沒有張文宏?

他的突然爆紅,源於疫情最初的一場發布會。

大家應該還記得那些歌頌醫護人員的新聞。

當類似「流產清宮上前線」、「強行斷奶」、「懷孕9月不下場」的消息滿天飛時,張文宏就覺得不應該這樣宣傳。

在發布會上,張文宏表明,所有從年底工作到那時的醫生都被換下來了。

為什麼?

因為「第一批醫生都很了不起,但實在是太累了,不能欺負聽話的人。」

換成誰呢?

平時喊口號,現在該行動了。

「現在起一線崗位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

「你們宣誓的時候不都說了嗎?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面對媒體對一線醫務人員的歌頌,他也無情吐槽了一段。

「我不鼓勵加班加點,拋棄家庭,無休無止工作是不人道的。」

「對於普通人它就是一份工作,不要用高尚來綁架別人。」

在他看來,對超負荷工作的頻繁讚揚,就是在道德綁架。

他從來不說假大空,不煲心靈雞湯,每次都是實實在在的告訴你:

醫護工作者們也是普通人,都會害怕,會擔心,會生氣,他們也都是在以命換命。

相比強行拔高,強行升華,給他們提供更好的防護和後勤保障等等,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如果沒有他,會怎麼樣?

那些瀕臨極限的一線醫護們,就會在嚴重睡眠不足時硬撐、在身體還沒恢復時硬撐、在防護保障跟不上時硬撐……

他們不敢停下來,因為醫院以外的媒體在不停歌頌,一座座榮譽的大山壓上肩頭。

直到鞠躬盡瘁,直到死而後已。

但這不是任何人想看到的,也是根本不必要的。

所以張文宏出頭了,他說:「你問我醫護需要什麼?我覺得就是需要有免於受傷的權利。」

幸好有他。

在我們因疫情恐慌,為奧司他韋、莫名中成藥、雙黃連瘋狂的時候,他站出來打假:

「最有效的藥就是你的免疫力。」

他反覆對大家強調,沒有神藥,全靠自身的免疫力。

醫生除了隔離之外,就是陪著病人熬,幫他挺過這段時間,挺到自身的抗體起來。

如果沒有他,黑心藥販子大概能狠撈一筆。

不明真相的群眾大概會在哄搶中,丟了錢也丟了健康。

幸好有他。

當大家都在爭論「很多醫生態度不好」時,他沒有掩飾,直接說:

「大家看到醫生都是文質彬彬的,那都是假的,全都是假的!」

但是他也會解釋,「吵架是經常的,但都是本著對病人極端負責的態度。」

沒有應付大眾的官話套話,直說脾氣就是不好,但卻是負責任的那種不好。

如果沒有他,按照往常的風格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嚴峻的疫情下,這樣掩蓋醫患矛盾的做法,無異於埋雷。

幸好有他。

後來疫情有所好轉,除重點疫區外基本都是0新增,準備交作業的時候,是他敢出來潑冷水:

「開始復工,不代表疫情結束了。這麼多人進出,怎麼會是0呢?」

這個時候發現一些新病例,反倒是可喜的,可怕的不是新的確診,而是隱藏的傳染源。

他提醒我們,這場戰鬥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現在就防火防盜防同事,把同事防住了,那一切就防住了!」

如果沒有他,多少人會像那些擠向景區的人一樣,撒著歡摘下口罩,聚眾感受看似新鮮的空氣。

幸好有他。

但是,他也讓我們不必焦慮。

「相信我好了,我的預測一定是對的。」

他告訴我們,人類一定會最終戰勝疫情!

有些人並不需要時刻露面,但只要他在,軍心就穩如泰山。

幸好有他。

03我們需要更多的「張文宏」

當我們在說「幸好有他」的時候,其實不只是在說張文宏。

張文宏不是一個人。

他是一個醫者的符號。

醫者拒絕過分神化,卻在需要的時候足夠專業。

於他而言,自己是一名醫生,治病救人是本職工作,沒什麼可誇耀的。

只是因為這次疫情,正巧是他的專業,才將他推到了大眾面前。

他對此心知肚明,所以他不想立高大上的人設,也不想被「英雄化」,他最希望疫情過後大家慢慢遺忘他。

因此,當疫情中的各種人物勵志文章刷屏時,你很少能刷到張文宏的人物經歷。

他曾拒絕中國新聞周刊的記者挖掘自己的信息:

對於我個人你不要採訪,我覺得沒什麼意思,我就一個鄉下人跑到上海,讀完書留下來工作而已,其他沒什麼。

他的心願和所有醫生都一樣:

自己每天能輕鬆工作,因為這就代表著大家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對職業的認可,讓他每當談到自己醫院和科室的時候,都會一臉驕傲的說: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一定是有我們這些人在維護。」

他就是那些不提倡加班,卻總是為了和死神角力,熬出厚重黑眼圈的醫者代表。

對自己的評價是:不是我的人格高尚,只是我就是一個焦慮的人。

哪怕在醫患關係前所未有的緊張時,他也依然希望能夠收穫「有可能失去的生命」。

紀錄片《人間世》有這麼一段話:

即使你很難避免別人對你犯規,但真正熱愛醫學的人,不會因此喪失熱情,也不會利用規則、知識,保護自己,放棄病人,這就是職業信仰

他代表的不僅是自己,還是那些有著職業信仰的醫者。

他們不是英雄,是醫者。我們需要這樣的醫者。

果言果語

每個醫療大事件的最前線,站著的永遠是醫護。

但在這個自媒體喧囂塵上的時代,雜音的來勢變得比真相還要洶湧。

張文宏除了定心丸,還充當了篩選器的角色。

「不需要媒體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好不好。哪怕一些靠譜的治療方案,因為你們的傳播也變成了錯誤的。」

把專業的事兒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不亂幫忙就是幫最大的忙。

一路走來,疫情最初的恐慌讓我們吃了太多的苦頭。

幸而能有這些專業、有實力的醫者站出來,說真話。

雖然他總說,自己不重要,疫情結束後就讓大家忘了他。

但我們都知道,疫情終將過去,有的人值得銘記。

因為,他是每個醫生最原本的樣子。

相關焦點

  • 繼鍾南山、李蘭娟之後,有人再次將矛頭指向張文宏,網友憤怒了!
    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無數一線醫護人員以及科研人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比如疫情初期毅然奔赴武漢的鐘南山院士,比如脫下口罩後臉上留有清晰壓痕的李蘭娟院士,比如金句頻出的張文宏醫生等。這些人毫無例外的都獲得了人們的尊重,但是針對他們的質疑卻層出不窮。
  • 鍾南山、喬傑、張文宏「硬核專家」連線哈佛耶魯紐約大學 開啟戰疫...
    由騰訊醫療副總裁吳文達醫生主持「虛擬爐邊聊天」,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組成的「最硬核中國專家團」,雲端對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前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Barry R.
  • 鍾南山和張文宏預言成真,國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因此讓我們想到了鍾南山和張文宏之前的預言,現在預言成真了,國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那就是第二個新冠疫情的高峰正在逼近,這對各國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也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見的。雖說目前已經發現了4000多萬確診病例,可這並不是最終的數字,在專家們看來全球的確診病例還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因新冠肺炎死去的人數也會突破110多萬,這樣的數據也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比如美國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而且確診人數也是最多的,光是現在美國單日新增的確診人數就超過了5萬。
  • 上海「老克勒」手繪鍾南山張文宏等抗疫人物肖像畫
    面對這場「戰疫」,在上海普陀區長風錦綠居民區,有一位叫鄒冷的退休老黨員,他在隔離期間用手中的畫筆,繪製抗疫英雄譜,為武漢加油,向英雄致敬。鄒老是一位充滿愛心的文藝人士。他愛好攝影和美術,還舉辦過數次個人書畫展覽,展覽的收入多次用於社區的公益事業,也是社區幹部和鄰居們眼中的「文藝老克勒」。此前,鄒老在日本旅遊。
  • ...和社區支持是中國「抗疫法寶」,鍾南山喬傑張文宏等連線哈佛...
    5月8日,全球抗擊新冠病毒肺炎聯盟首場研討會「抗擊COVID-19一線經驗與戰略的多邊分享」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喬傑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等「硬核」專家,連線哈佛耶魯紐約大學學者,共同為全球抗疫支招,並對下階段全人類抗疫建言獻策。
  • 「胡椒直言」祝賀上海華山醫院張文宏主任成為「網紅」
    斯諾在紅軍長徵結束後去陝北採訪時,發現了紅軍指揮員和其他部隊的這個顯著不同,他們經常說「弟兄們,跟我來」,而其他軍隊、常說的是「弟兄們,給我衝」。據媒體報導,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在2020年1月29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最困難的工作,最辛苦的崗位,黨員必須先上,這個沒有商量。這是我們入黨宣誓時的承諾,是職責。」張文宏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黨支部書記。
  • 與其說張文宏是英雄,他更像一個典型的上海人
    作為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一直戰鬥在上海抗擊疫情第一線,獨具特色的語言風格、通俗易懂的疫情科普,讓他的影響力溢出專業範疇,成為備受大眾信賴的「張爸」。 為什麼是張文宏?張文宏何以成為張文宏?
  • 鍾南山、雷軍、姚明、張文宏、雷佳、郎朗首次跨界「雲」問答
    鍾南山、雷軍、姚明、張文宏、雷佳、郎朗首次跨界「雲」問答全民戰疫十分不易、成之惟艱生命至上刻骨銘心等你來答 策劃:汪金福監製:田朝暉統籌:魏驊、李逾男、郜新鑫、王鏡宇、肖思思、仇逸、曹江濤聯合出品: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知乎參與單位:新華社體育部、新華每日電訊、新媒體中心、廣東分社、上海分社
  • Bluebell寶樂貝兒連線張文宏教授,為媽媽們解答特殊時期的困惑
    論壇主會場集結了鍾南山、張文宏、曾光等一線抗疫權威專家,就國內外疫情形勢、疾病診斷治療、復工復產、何時摘口罩等問題展開了熱烈探討,傳遞疫情的最新動向。在分會場中,Bluebell寶樂貝兒特邀上海新華醫院兒保科的盛曉陽主任、知名心理學家陳默老師,就媽媽們最關心的孕產婦以及嬰幼兒的身心免疫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 最害怕的事情發生:鍾南山張文宏預言成真,國外第二波疫情已暴發
    正如此前鍾南山和張文宏等專家預測的那樣,第二個新冠疫情高峰正在來臨。 此外,全球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人數已經報告了110多萬,不少醫學專家們也同樣認為這個數字被低估了。 美國仍是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單日新增確診數超5萬例。美國總統川普剛痊癒不久。 德國本土疫情形勢不太明朗,確診病例數已經連續三日創下歷史新高,就連總理默克爾也進入到隔離狀態。
  • 上海華山醫院的張文宏教授憑什麼圈粉?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表示新冠病毒存在人傳人之後,公眾對新冠肺炎的關注度和了解程度便更加與日俱增,而這與網絡上所傳播的科普內容和專家發言相輔相成。這些內容的輸出者,來自各省市衛健委、醫院呼吸內科、傳染病科(感染科)、研究學者、科研工作者等等,其中包含深圳衛健委、丁香醫生之類的機構,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管軼這樣的相關領域專家,還有各路媒體、自媒體和醫學刊物。
  • 人民網評:張文宏的黑眼圈,靠什麼消除
    而張文宏則打滿全場。 有記者採訪張文宏歸來,說起他那兩個觸目驚心的黑眼圈,竟是有些唏噓。其實,全國人民,現在簡直是全世界人民,都從視頻中看到他日愈加重的黑眼圈。對比疫情之前意氣風發的演講視頻,張文宏仿佛老了10歲。 國有疫,國醫挺身而出。
  • 張文宏所在上海華山醫院是怎麼抗疫的?
    ,因為在抗疫過程中的各種坦率言行,意外地成了「超級網紅」。多年來,華山醫院的醫生們參與並領導了上海市多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工作,代代傳承。關注重點地區人群——上海對新冠肺炎防治的策略和2003年SARS時一樣。 華山醫院還派出了5批16人、4批273人醫療隊員分別前往集中收治上海新冠肺炎患者的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武漢疫區,是上海派出隊員數量最多的醫療機構。「華山醫院感染科厲害啊,就是張文宏教授那個醫院吧?太好了!」 這是華山醫院醫療隊在武漢時常聽到的一句話。
  • 《開學第一課》搶先看 來聽鍾南山張文宏講故事
    鍾南山「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在《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上鍾南山講述了自己在父母影響下學醫從醫在「非典」時挺身而出以及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奔赴武漢一線的故事節目中,鍾南山擲地有聲地說道「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
  • 馬上評丨崔天凱致張文宏的感謝信,為什麼會刷屏
    為在美華人在線解惑防疫問題後,今天,張文宏醫生收到了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的親筆感謝信。這份特殊的來信,很快在朋友圈裡刷了屏。是什麼讓大家紛紛轉發?一言以蔽之,就是字裡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實感。感謝,所以要向張文宏學習。學習,就是化為實際行動:和使館同志、留學生一起戰鬥,絕不離開崗位。崔天凱和張文宏,因為上海而被連接在了一起。正如網友們所言,他們都是上海的驕傲。說實在話做實在事,是他們的個性,也是這座城市的特點。此次疫情出現後,張文宏因為屢爆金句躋身「網紅」行列。有人認為,這是因為他「會說」。
  • 張文宏和李佳琦,什麼樣的城市精神讓「頂流」在上海「匯流」?
    張文宏與李佳琦,可謂時下中國網際網路領域的「頂流」代表:一人是華人世界極具關注度的醫生,無數網友把他的防疫「金句」掛在嘴邊;另一人則是無數中國品牌供應商排隊上門邀約的合作對象,他的標誌性口頭禪幾乎是讓消費者起心動念的發令槍。巧的是,這兩位「頂流」在上海「匯流」——他們生活在上海,他們的事業發展、升級也在上海。
  • 鍾南山和張文宏建議多喝牛奶,每天早上喝嗎?喝什麼牛奶比較好?
    張文宏教授還建議了:「現在中國的孩子早上只能吃雞蛋、喝牛奶,不許吃粥」。一、為什麼鍾南山和張文宏建議要多喝牛奶鍾老84歲,抗疫期間奔赴在前線,為國為民的值得敬佩。無獨有偶,張文宏教授也是對牛奶情有獨鍾。除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裡,也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奶或奶製品為300g。這些年來,中國營養學會和專家們一直在普及牛奶,足以證明牛奶對人體有多種益處,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 當《繼承者們》遇到《鬼怪》,李敏鎬的新劇會爆嗎?
    說起來李敏鎬真是韓國比較神奇的男演員,這麼多年的作品連續爆火,估計不少人看的第一部韓劇就是他主演。從09年的《花樣男子》、11年的《城市獵人》到13年《繼承者們》、16年《藍色大海的傳說》, 幾乎就沒有失手的。
  • 鍾南山等三位抗疫專家寄語複課學子,不負韶華,只爭朝夕!
    青年一代是國家的後備軍,在這次疫情的影響下,社會各個方面都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其中學生開學上課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在這特殊的一年裡,學生們經歷了網課、超長假期、開學未定的種種情況,在如今,疫情得到很好控制,各地複課工作陸陸續續開展。
  • 胡新民:張文宏的金句後面有故事
    張文宏竟然會為此感到「非常納悶」。為什麼?筆者以為,他很可能業務太忙,對這些年來相當一部分共產黨員在群眾中的真實印象,似乎了解得還不夠全面。記得就在上海,2011年「七一」前夕,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俞正聲給上海交大師生上黨課。南方某報刊在報導這條消息時說,黨員大學生在找工作時,有時都羞於亮出黨員的身份。因為有位學生黨員反映,他應聘時,招聘單位的人竟然說,黨員也有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