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1月20日訊(記者 高瑞嵩)青島永和路小學位於李滄區邢臺路15號,曾是李滄區第一家被評為省級規範化學校的校園。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學校各項育人舉措詳實縝密,形成了具有永和路小學自身特色的「和」文化主張,構建起以「和美校園」為環境;以「和潤課堂」為主渠道;以「和怡課程」為載體;以「和暢家校」為切入點;以「和雅教師」為介質;以「和樂學生」為目標的教育品牌。為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搭建了堅實的平臺,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來到青島永和路小學,並不宏大的校門上方標示有「尚和致美 和而不同」的字樣,讓人未入其內便可感受這座校園的文化氛圍。進入校園,淺綠色裝扮的教學樓、綠草掩映的橡膠操場首入眼帘,溫馨與輕鬆之感也隨之潛入心間,讓人心情愉悅,稚嫩方顯,對這座美麗的校園印刻下深深的眷戀。
在教研上精心打造 在品質上持續提升
對於一所學校來說,育人是其最本質的屬性。青島永和路小學在「和」文化理念的引領下,始終把教育教學放在學校發展的首位。為了使課堂高效且兼具品質,學校提出了主題化教學研究模式,建立了根系式的科研框架,以學校層面的課題為引領,在學校的主層面上,充分發揮教研組、骨幹教師的作用,以持續性的課題研究活動為載體,聚焦品質課堂的問題,研究問題解決的策略,進而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讓品質課堂的研究更加有效。
實際教學中,為了讓課題紮根課堂,學校要求每個教研組圍繞重點選好自己的研究點,形成了學校教研組內人人參與課題研究,人人有研究任務的良好局面。教師通過深入課堂,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匯成學校的總課題資源,以常規教科研活動為載體,聚焦品質課堂的打造。
此外,為了提升每位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首先學校通過「師徒結對」的方式,讓老教師對新教師的發展提供助力,包括在日常研究、備課、課程打磨、課堂教授等環節,老教師都會全程輔助,確保新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真正的鍛鍊和提升。其次,學校採用「請進來 走出去」等方式,為教師的發展打造堅實平臺,讓他們不斷接觸外部的優勢資源,拓展眼界、學習本領,進而運用到學校實際教學中。比如組織教師到「尋標對標」學校北京教科研豐臺學校實地考察學習;組織教師開赴有相同特色發展理念的學校進行學習取經等。
在教育教學質量的嚴格要求下,近年來,青島永和路小學先後有30餘名教師分別榮獲省、市、區優秀教師、優秀青年專業人才、教學能手、德育先進個人等稱號。有20餘人次分別在教育部、省、市、區等各級各類的研討課、觀摩課、優質課評選中獲獎。
師資是教育的先驅,課程是教育的引領。青島永和路小學秉持「滿足興趣、適應需求、促進發展、助力成長」的理念,集合校內外優勢資源架構起適合學生發展的「和怡課程」體系,即以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為基礎,全面實施具有校本特色的課程項目,引領學生全面發展。如今,學校已形成了「學生發展與社會實踐生長融合」、「學生發展與勞動技能生長融合」、「學生發展與人文、科學研究融合」的課程類別,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有利載體。
在特色中發現樂趣 在學習中收穫成長
每所學校都具有自己的校本特色,青島永和路小學也不例外,學校實施的馬勺、團扇、管樂等特色課程都極具藝術氣息,也收穫了許多的輝煌成績。
記者了解到,「馬勺藝術」是青島永和路小學將陝西「馬勺」這一民族傳統藝術繪畫引入美術課堂,經過專業老師的優化和設計,藉助「馬勺藝術」創意性強且具有無限的表達能力的優勢,激發學生們學習繪畫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色彩搭配、造型設計以及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樂趣。而團扇作為一種傳統繪畫形式,與「馬勺藝術」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同樣可以讓學生在藝術的造詣上獲得良好的收穫。
青島永和路小學校長牟英秀說:「馬勺藝術和團扇藝術都屬於傳統文化元素,具有形式古樸、載體獨特的優勢。學生們第一次接觸時就會被它們的造型所吸引,進而循著濃鬱的藝術氣息步入創作的旅程。而且,這些特色的課程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創造能力、藝術敏感性,發掘他們的藝術潛能,對養成良好的繪畫習慣和創造精神具有積極的意義。
我們在教學中,將特色課程作為一項充實教學內容的課程進行實施,收穫了學生們的一致歡迎。在老師們的耐心引導下,學生們從勾勒輪廓、準備著色,到完成一幅精彩的作品,他們的耐心和細心是最打動人的地方,他們對藝術的創造和想像是最真誠的展現。」
在青島永和路小學的馬勺社團活動室內,一幅幅製作精美的作品懸掛在牆上,這些作品有的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實描述,有的是孩子們日常中的貼切展現,生動的場景配以鮮明的色彩,讓人不得不對此種藝術手法感到欽佩,對學生們的創造能力表示讚嘆。學校的《馬勺課程》也因此被評選為青島市精品課程。
此外,青島永和路小學的管樂課程也是學校多年來聚力打造的重點,自組建以來,獲得多種獎項,提升了學校特色教育的整體形象。目前,學校管樂社團人數達百餘人,形成了一定的發展規模。不僅為孩子們藝術特長的培養豐滿了羽翼,更為他們良好品質的形成和優雅情操的陶冶奠定了基礎。
再者,都說樂趣最好的源泉是興趣,有了最初的興趣,樂趣也會變得更加濃厚和喜人。青島永和路小學找準孩子們的興趣點,將勞動教育與動手實踐相結合,通過設置一個個種植箱的方式,為孩子們搭建起勞動教育的載體。記者在校園內看到,操場旁邊一個個木質結構的種植箱有序的依次排列,而且這裡還有個好聽的名字「禾和微農場」。每個種植箱裡都有學生們親手栽種的植物,有的還被細心的搭上了篷布,可謂尤為用心。
牟英秀說:「校本課程『馬勺』、『團扇』、『管樂』等可以讓學生在德育、智育、美育方面取得良好發展,而當下人們越來越重視的勞動教育也是一項育人的必要舉措,因此我們實施了這樣的開展形式。我們為每個班級分配了種植箱,日常中也由各班自行維護。孩子們樂此不疲,有的甚至每天都要到班級種植箱前查看植物的生長情況,這樣不僅讓他們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也感受到了過程的艱辛、收穫的喜悅,從而更好地對勞動教育加深理解、付諸行動。」
「尚和致美 和而不同」。青島永和路小學以「和」文化構建起了學校的整體氛圍,讓學生們在和樂溫潤的大家庭中接受教育的薰陶,收穫知識的提升。同時,這座校園又擁有自身的獨特理念,用特色的課程填充了孩子們善於求知的童年,讓孩子們在特色中獲得了樂趣,在樂趣中實現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