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了離職之後,病就全好了」 ,他們選擇「逃出」網際網路大廠 |三明治x脈脈

2021-02-13 三明治

兩年前,丁一因為對網際網路大廠的光環有憧憬,離開原有的職業軌道選擇進入大廠工作。在幾天前,她寫下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工作場景:

有一天在公司午睡,我帶上眼罩,調好椅背,耳機裡放著舒緩的背景音,將要進入另一個世界。然後,被來發水果的阿姨吵醒了。我閉著眼睛能想像得到,她推著車,把框裡的水果放進間隔不遠的柜子上,以便大家都能就近自取。這一剎那,我腦海裡突然浮現的場景是,我在動物園,關在籠子裡。剛才是飼養員來投餵食物,我們眼巴巴地盼望著,看著他來,看著他走。飼養員可能會談論起,這裡的哪一隻小猴子比較乖,哪一隻比較調皮。僅此而已。我只是一隻動物。這麼說,可能比較抽象,但是大概已經表明了我想要逃離大廠的理由——我想當個真實的人類,好好地說人話、真誠地表達感受、認真地做事情。這每一條,在當下的工作環境中,都是奢望。都說溫水煮青蛙,但是在大廠的滾燙開水裡,我都要被拔掉一層皮,認不得自己了,這是我想要的麼?」

這樣一個「投餵動物」的場景,顯得好笑又心酸。有點科幻,又是確鑿的現實。

12月5日這個周六,丁一和另外十幾位不同身份、立場的朋友,來到三明治和職場社交平臺脈脈聯合發起了一場關於職場人的Storytelling Workshop,「你為什麼(想)離開網際網路大廠?」

他們之中有在大廠工作了將近10年的「老人兒」,有今年剛剛通過校招進入大廠,做了幾個月就累得心臟疼的歸國留學生,有網際網路雙職工,戲稱自己的孩子是「網際網路孤兒」。

這些想要離開或已經離開網際網路大廠的朋友,以極大的真誠和坦蕩,分享了自己的故事,關於他們為什麼想離開或徹底離開網際網路大廠。以下是其中的幾則。

為了保護他們的隱私,我們對具體大廠名全部做了模糊處理。

我很羨慕晚9:30下班的人,因為跳槽之後,我的下班時間從晚7:30延遲到了晚11:30之後。上班那麼久,公司底下的那一大片商業街,我一次也沒去逛過。只休息一天的那周,休息日早上給我家貓洗個澡,出個門晚上回來,睡醒就又要上班了。我常常想,我的生活在哪裡?但加班都還好,只是沒有生活而已。最讓我痛苦的,是那種精神折磨。 一位從另一家大廠跳來的89年同事,屬於行業的專家級別了,仍然跟我說覺得自己像個小孩一樣,每天匯報日報,每周匯報周報,時刻被監督。我每天都像一根緊繃的弓,面對龐雜的專業知識,被迫快速成長和調整適應,但是老闆不會給你適應的時間,他們覺得你一上來就會才是符合預期的,不會是不符合預期的。我的老闆最喜歡說,你是不符合預期的,你是不被接受的,你的投入不行,處處強調企業文化價值觀。於是我也開始質疑自己:我真的那麼沒用嗎?幹什麼都不行嗎?為什麼來了大廠以後,我就成了廢物呢?每天一睜眼,想到要去公司,我就感到痛苦。因為持續加班,精神壓力非常大,我還去醫院看了一次心臟。那段時間一到晚上10:30我的心臟就會狂跳。

我工作經驗有九年了,但其中有八年都在外企,真正的網際網路工作經驗才一年左右。而最近的這段網際網路大廠工作,我只做了一個月就裸辭了。大家似乎都覺得,領導脾氣不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覺得這是不能接受的。我的領導非常情緒化,一句話不合心意就會發脾氣。我覺得在工作中這樣是不對的,我從來沒有這樣對待別人,也認為別人不能這樣對待我。即使我已經有九年工作經歷,進入這家大廠時,我仍做著非常基礎的工作。公司希望你就像一個沒有思想的小孩一樣,被要求做這做那,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不要發出自己的聲音,也不能出現問題。儘管我是一個小領導和管理者,但是做的工作仍然是很基礎的,跟我手下的人沒有什麼區別。長期在這種環境下,人會失去主觀能動性,失去主動承擔責任的能力,永遠無法成長為一個成年人。在大廠的第一年,我的直接匯報對象換了三個,間接匯報對象換過七個。來大廠之前,其實來大廠之前,我已經有很多年相關工作經驗了,哪怕在大廠的崗位上我也做得不錯,同類項目全公司的數據紀錄至今還是由我保持。但由於組織架構的動蕩以及其他一些非工作能力的原因,我一直沒有過晉升,並且看起來根本無望。我和太太當時在同一家大廠上班,我們在一起快9年了,由於網際網路的工作節奏,為了不成為喪偶式夫妻,我們當時一起加入了這家公司。今年上半年,我們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公司年中大項目,全員all in,太太不得不瘋狂加大夜班,每天凌晨跨越大半個北京城通勤。於是我們倆下定決心,在同一天與各自的老闆提了辭職。辭職完我們出去玩了一個月,回到北京。我至今還待業在家。如果有機會,我不想再去大廠做一枚受過高等教育的螺絲釘了。

我擔心如果打了心理諮詢熱線,

有可能在HR那裡留下不良證據」

我和妻子是網際網路雙職工家庭,996老公,996老婆,小孩基本上相當於網際網路孤兒、留守兒童。 

之前有篇關於外賣員的文章很火,我也有朋友在大廠做類似的工作。前段時間,公司為了讓研發與產品團隊更了解當地市場,派他去外地做騎手跑單,就發現實際過程中騎手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複雜的情況,比如說城市交通路況非常糟糕,比如早秋就已經寒風凜冽。

我感覺我和他們其實也一樣,像一群網際網路工人,編織一張巨大的網。他們把所有人不斷編織到這個由算法組成的系統之中,最後也把自己包裹進去。這就是作繭自縛吧。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我這個年紀比較尷尬了,上有老下有小,沒法裸辭,沒法說走就走,沒法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了。每周一在員工入職中心,我都能看到大批新鮮血液進來,他們的整體薪資可能比工作好幾年的我要高很多,無法不感到莫名壓力,無法不去考慮職級的未來發展機會,以及如何與這些新鮮血液競爭。

公司也有大廠都有的員工心理諮詢熱線,但我擔心如果打了電話,有可能在HR那裡留下不良證據。我終究沒有去撥打那個電話。

「他們問我,你一北京人

為什麼要拼得跟個北漂一樣?」

我今年才留學畢業回國,加入網際網路大廠幾個月,寫代碼。在國外時我也曾經在網際網路公司實習,周末會讀書、看電影、逛展。回國後,這些事成為一種絕對奢侈。我早上一般9點多到公司,晚上拖到10點多才走,有時甚至周末加班。有次出差參與行業大會,白天帶著任務聽會,要了解行業發展,要找內推簡歷,要寫聽會報告,晚上回來還得改代碼bug,每天忙到凌晨兩三點。剛才JAY Y說自己心臟不舒服,有一次我也是。有天晚上室友沒回來,我一個人在家特別害怕,心臟狂跳得厲害,生怕自己出什麼事。大廠就像學校,你要不斷與同事進行內部競爭。因為是技術崗,工作日晚上、周末,所有休息時間我必須不停地努力學習更多東西,我覺得一旦自己停止進步,就會被周圍的人踩在腳下。所有人都是這樣,我不得不焦慮。我周圍的同事都說:作為一個北京本土人,女性程式設計師,你為什麼要那麼努力?有句話特別諷刺,你一北京人為什麼要拼得跟個北漂似的?

雖然我在一家偏硬體的公司,但是工作節奏也挺網際網路的。 

我2018年加入這家公司,做HR,最近剛剛提了離職,但還在交接。我當時來的第一年,業績在整個團隊都是數一數二的。

今年我們不要求在公司加班,一般我早上8:30-9:00就到公司了,工作到晚上6點多,回家再從7:30幹到10:30,周末也是在家幹活。我老闆給我的期望也很高,希望我能夠承擔更多工作。

壓倒我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在校招社招疊加的那段時間,老闆覺得我做得不好,壓力特別大。那時我到了公司就會覺得特別想吐,坐在那我就想吐。

跟老闆談的時候,她告訴我怎麼才能做好。 

我說,老闆,我知道你想讓我去達到什麼目標,我也知道我要怎麼努力才能去到。但是說實話,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我想要的。 

在那個節點,我就跟她說了這麼一句話。後來就提了離職,反正也快年底了,工作三年,想讓自己休息一下。

提了離職後,身體的狀態就變好了。

其實我不是一個網際網路青年,我已經是一個網際網路中年了。在網際網路大廠工作了十多年,我才發現,你的職位並不一定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變高。在這些不同的賽場裡一直工作著,不知道為什麼,到了30多歲的年紀,我還只是做著執行。今年年初,我來到了現在這家大廠,又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我們都知道,996是非常理想的狀態,而全公司其實都是「9-不知道幾點-7」。因為身體原因,我必須休假治療一段時間,但最終還是在病假結束前回到了崗位,因為在這段時間內,我被動調崗三次。

分享完自己的故事之後,在場的朋友們還各自提出了一個問題,有直接問在場某一位朋友的,也有好奇大家不同觀點反饋的。
大廠的快樂?35歲門檻?Work-Life Balance?面對這些這些曾在網上被頻繁提及的話題,大廠人們也彼此分享了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問題沒有唯一正解,但我們看到了不同的視角和看待問題的不同可能。不知道下面的這些問題裡,有沒有同為網際網路大廠人的你也想問的。或者如果你也有自己的觀點想要表達,歡迎在留言區寫下。JAY Y:其實我的感受和「開心」幾乎沒有關係……但在大廠的一個好處是,真的能夠高速成長。原來需要三天幹完的活,我現在只需要一天幹完。我想要堅持兩年,把自己變得更有價值,再離開大廠。但在大廠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因為真的沒有生活。老王:因為工作中有大量的跨部門溝通的問題,可能你的部門是傻X,做的事是傻X,但你還是會遇到工作能力強的供應商或同事,他們也會對你的工作能力表達衷心認可。最後的工作成果確實眼見為實,這是最重要的。 維維:我今年30多歲了,所以能進到這家大廠,自己也覺得是撞大運了。我們的競爭力和年輕人的競爭力相比,高下顯而易見。在去優化團隊時,我們可能就是最先被「優化」的那群人。我前一陣去看病,醫生說你這麼年輕不應該這樣。我說,我33歲了。他說,33歲怎麼了?33歲很年輕啊。這簡直顛覆了我對「年輕」的認知,雖然是從醫生那裡得到這個評價,但我33歲竟然還可以算是「年輕」,還能跟年輕沾邊。

網際網路行業真的沒有Work-Life Balance嗎?小遊:我覺得沒有。進入網際網路後,我從原本7點下班的的狀態變成9:30下班,996成為基礎。剛開始我以為自己不能接受長時間出差,而現在我一次出差20天,20天見不到孩子,我也接受了。我才知道人的下限是可以被不斷拉低的。如果你無法堅持自己的底線,那麼你就會被動放棄你的權利。 JAY Y:我想去小而美的廠,最好是獨角獸,很有未來,可以一起成長。(眾人笑)確實也很難。喵太:離開大廠之後,我想要的狀態是可以對一個具體的事負責,感受到完成某件工作具體而微的成就感。不是藏在數據後面,而是幫助到具體的人,哪怕真的只是一個人。我上一家在偏國企的公司,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沒有加班。許多創業大佬分享他們保證工作熱情的方法,都有提到就是辦張健身卡,請一個私教。現在我每天健身,在家做飯,照顧貓,多去看書。像很多大佬曾經說過的,很多答案都在書裡,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想是需要靠看書去建構的。

活動原本預計的時長是兩個小時,但大家聊得收不住,硬生生聊了三個小時,依然有很多故事還沒機會露出水面。活動現場除了大廠人與前大廠人以外,也有幾位對大廠抱有美好憧憬的朋友分享了他們的看法。從事藝術行業的Niki覺得自己需要被嚴格的KPI和日報周報所驅動,渴望在大廠完善的管理制度中工作。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桃子則在今年校招時選擇了比較安穩的工作,對自己悠閒的生活狀態有些焦慮。對於更多年輕人來說,近十年來迅速崛起的網際網路獨角獸們在科技神話的不斷鼓吹與媒體的高度曝光下,仍然閃耀著資源、機會、金錢、理想的光環。大廠中永遠不乏樂於加班的人,為了多一天的加班費,為了早一日實現可能的「財富自由」。在大多數忍受著日復一日數據流水線生活的大廠人中,只有少部分人成功逃離。

廠外一些年輕人競爭你死我活,一些廠內人卻人渴望出走。這個現象不僅在網際網路大廠,其他行業比比皆是。不斷更新的技術和高度資本流動帶來加速的社會變遷與人類生活步調,而人們卻常常迷失在日常的瑣碎與複雜系統的規訓下,無心看城內的現狀,望不見城外的機會,更看不清自己的內心。逃離,終究不能直接解決問題,卻是一個從被裹挾的浪潮中抽離的機會。在泛著泡沫的湍急水花中,我們看不到前進的方向,有時候跳出水面,才能看清水有多濁,天有多寬。我們希望大家從彼此的故事和經歷中看到更多可能性。給予自己允許,讓改變真正發生,想要的生活也許並不那麼遙不可及。這一場活動,我們無意去「妖魔化」任何一方,認為大廠人的痛苦就是單一原因造成的,「如果公司怎麼怎麼樣,我就不會怎麼怎麼樣」。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問題,分享、討論只是一個開始,我們期待更多層面、角度的探討、研究和對話。
在活動末尾,我們還邀請大家寫下了自己的2021新年願望,期待自己在明年的這個時候,能夠達到怎樣的狀態。很多人的共同願望是:身體健康、做一份讓自己更幸福的工作、家庭幸福、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還有一些非常具體的,可愛的願望。比如丁一說,她想再養一隻貓咪,如果是金漸層就更好了,還有多做幾道菜,不是照搬菜譜的那種,而是自己研究出來。小遊說,他想帶著太太和孩子一起去日本看櫻花,在草坪與陽光下野餐,有機會的話,去看看煙火大會。在這個終於到來的2020年末,我們希望用故事的方式讓這些「被困在系統裡的人」,能夠走出自己原本的圈子,在自己的講述和彼此的故事裡獲得一些新的思考,新的能量。

今年的脈脈MAX中國職場力量盛典,也會關注網際網路大廠的人才吸引力問題,還有劉潤、周禹等管理專家分析逃離大廠現象背後的本質。點擊閱讀原文,限時領取免費票參與。

12月短故事學院12.17開課正在報名中三明治招聘

相關焦點

  • 職場心情/「提了離職之後,病就全好了」,逃出網際網路大廠
    12月5日這個周六,丁一和另外十幾位不同身份、立場的朋友,來到三明治和職場社交平臺脈脈聯合發起了一場關於職場人的Storytelling Workshop,「你為什麼(想)離開網際網路大廠?」他們之中有在大廠工作了將近10年的「老人兒」,有今年剛剛通過校招進入大廠,做了幾個月就累得心臟疼的歸國留學生,有網際網路雙職工,戲稱自己的孩子是「網際網路孤兒」。這些想要離開或已經離開網際網路大廠的朋友,以極大的真誠和坦蕩,分享了自己的故事,關於他們為什麼想離開或徹底離開網際網路大廠。以下是其中的幾則。
  • 「從網際網路大廠離職後,病就全好了」
    這些想要離開或已經離開網際網路大廠的朋友,以極大的真誠和坦蕩,分享了自己的故事,關於他們為什麼想離開或徹底離開網際網路大廠。以下是其中的幾則。為了保護他們的隱私,我們對具體大廠名全部做了模糊處理。「我們為什麼離開大廠?」
  • 「從網際網路大廠離職後,病就全好了」-虎嗅網
    這些想要離開或已經離開網際網路大廠的朋友,以極大的真誠和坦蕩,分享了自己的故事,關於他們為什麼想離開或徹底離開網際網路大廠。以下是其中的幾則。為了保護他們的隱私,我們對具體大廠名全部做了模糊處理。「我們為什麼離開大廠?」
  • 就算996、ICU,為什麼95後還想去大廠?
    而一直以來國企、大廠都是多數人眼中的「好工作」。但今年「逃離大廠」的熱度甚至與「逃離北上廣」不相上下。某95後:「還願,終於拿到鵝廠offer!」最近可樂也在朋友圈看到一篇題為《「提了離職之後,病就全好了」,他們選擇「逃出」網際網路大廠》的文章。
  • 脈脈職場報告:網際網路新人首選字節跳動
    近日, 脈脈數據研究院發布的網際網路行業職場新人就業報告顯示,儘管受到新冠肺炎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影響,網際網路企業得益於新興業務的發展,仍然保持強勁的用人需求。新人們看中的不僅僅是高薪的offer,還有網際網路大廠的豐厚福利。比如,最近字節跳動為了感謝疫情期間員工的奉獻,宣布9月將給員工發半個月工資做獎金,與員工共同分享成長。不僅激勵了在職員工,也吸引了「等待上船」的新人們。脈脈數據研究院對該平臺上的大數據分析也印證了這一趨勢。2020年剛畢業的職場新人去向最多的Top3公司分別是字節跳動、騰訊和阿里巴巴。
  • 逃離大廠後,我的抑鬱症消失了
    年初脈脈公布的《網際網路人才流動報告2020》顯示,全國19家網際網路頭部公司,員工平均年齡是29.6歲,字節跳動和拼多多的員工平均年齡為27歲。成立20年的老牌大廠百度,員工的平均年齡也在平均值以下,有百度員工告訴直面派,百度員工的平均年齡是29歲。
  • 一份憂傷的網際網路大廠生存指南
    對於一些同事來說,好衣服的標準只是當天衣服的顏色,「如果都是很亮的顏色,他們就會誇炫酷,如果是很低調的一身搭配,哪怕牌子更好也沒人反應,因為他們都不認識」。很多大廠都坐落在城市的邊緣地帶,邊緣到從工位望出去,能看見連綿的群山,山上還有一個塔。一些大廠人出門散步,走到不遠的地方,前面赫然是一塊菜地,村裡雞犬之聲相聞。
  • 大廠光環與內卷:有人用工牌在酒吧泡妞,有人在這裡被用命換錢
    大廠收入好、地位高、穩定……在他們眼中,進入「大廠」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個「金飯碗」;在一些父母眼中,「大廠」員工的社會地位甚至超過了公務員。什麼是網際網路「大廠」?在網際網路的語境中,「大廠」指的是那些在網際網路領域,規模夠大、市值夠高、發展前景夠好的公司。一線「大廠」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美團、今日頭條、滴滴、拼多多等。
  • 脈脈職場報告:字節跳動秋招再擴大,成網際網路新人首選公司
    近日, 脈脈數據研究院發布的網際網路行業職場新人就業報告顯示,儘管受到新冠肺炎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影響,但得益於新興業務的發展,網際網路企業仍然保持了強勁的用人需求。其中,手握頭條和抖音兩大現象級產品的字節跳動成為網際網路職場新人的首選去處。
  • 脈脈發布《人才流動與遷徙報告2020》揭示企業間人才流動路線圖
    成都比杭州更受中年職場人青睞35歲離職人的主要城市選擇,依然是「奮鬥城市」北上廣深。不過,杭州在35歲職場人的選擇城市裡並未進入前五,步入而立之年的職場人們,更喜歡生活氣氛濃厚的成都。房地產就業壓力最大行業通信電子與交通物流存機會2019年轉行的前三大去處為生活服務業、IT網際網路與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取代金融行業,成為IT網際網路人才離職後的首要去處。
  • 我在網際網路大廠寫周報:想起就頭皮發麻
    在脈脈上,一位網際網路大廠的員工吐槽:現在的周報要有思考、有感想、有量化、有目標,還要有裡程和規劃,最後我看大家洋洋灑灑不知道從哪裡複製粘貼過來背景啥的,實際上做的事情就那麼幾行字。  周報制度和文化成為最近網際網路圈的一大熱門話題。
  • 提離職後領導加薪挽留,找到合適人選後一腳踢開!
    這是來自一名網友的忠告,其在論壇上如此吐槽自己的經歷:給大家提個醒,一旦提了離職,大概率是要儘快辦理交接走人的,即便是領導苦苦挽留答應給你升職漲薪,都不可信。這名樓主本來向領導提了離職,但是領導許諾給他升職加薪,於是乎便留了下來,當他向下一家公司的領導說明自己不再報導的原因,收到了這樣的回覆:其實這個在於個人的選擇,根據我的經驗,既然提出了離職,就不要再留了,開弓沒有回頭箭,留住你,現在也只是因為沒有合適的人選,暫時接住現有工作,一旦有合適的人選,那麼您後面的處境就岌岌可危了。
  • 網際網路大廠新人生存現狀:畢業年薪20萬 撐不了6個月
    伴隨95後相繼走入職場,昔日媒體語境裡貼在他們背後的「張狂」、「個性」等標籤,在網際網路大廠的系統裡,被一概扯掉。過了22年舒坦日子,王恆初入職場就被社會教育了一番。部門績效在全武漢分屬第一,付出的代價是,小組12個人,每天被小組長強迫工作到凌晨以後,8月只放了一天假。小組長則拿走了全部的好處,一路升職加薪。部門10個同事相繼辭職。
  • 大廠的「年齡歧視」從來都不是秘密
    無論是矽谷還是國內BAT等科技網際網路企業,「年齡歧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對於那些大齡程式設計師而言,35歲真的就意味著他們要被市場淘汰了嗎?那麼,矽谷和國內的網際網路大廠們為什麼更加鍾愛年輕人呢?職場社交平臺脈脈上的一個高贊回答或許比較好的解釋了這個問題:因為年輕程式設計師性價比更高。國內一些招聘網站的統計信息顯示,隨著程式設計師年齡階段的增長,其平均月薪呈現遞增態勢。30歲以下的程式設計師平均月薪不超過1.5萬元,而35歲至45歲的程式設計師平均月薪則為2.5萬~3萬。
  • 中國網際網路大廠的女性困境
    光鮮的數據表象,對比小範與小張所面臨的女性職場困境,呈現出的是國內網際網路大廠令人擔憂的複雜矛盾性。性別平等也絕非一場簡單的數字遊戲。數據表明,像字節跳動,百度,滴滴這樣的網際網路大廠,都至少有四成女性員工。相比之下,美國五大科技公司的女性員工比例,僅在28%到42%之間。在印度,女性科技從業者的比例佔34%,英國則為19%。
  • 新「血汗工廠」網際網路大廠,和流水線上的打工人
    以前的領導反覆告訴我,我能力不如別人,他們要的是複合型人才。」從大廠辭職後,由於抑鬱症「工傷」發作而剛剛去醫院看病的小思,反思著自己那段時間不正常的打雞血狀態——在急於證明自己的焦慮和剛剛入職的亢奮中,她每天主動加班到12點下班,朋友圈裡除了工作還是工作,顧不上健身,化妝,休閒娛樂。
  • 網際網路大廠孤獨的年輕人:100個人加你,卻還是找不到對象
    在網際網路公司,這樣的心理感受在各處積聚成淵。  下班還能看到太陽?  今年的一天,李彤所在的網際網路大廠全樓停電,她破天荒地在下午五點被迫離開工位,下班回家。  走出大樓,她甚至不覺得這是下班的狀態,因為滿世界都是陽光——她過去打車回家的時候,從來都已經是近乎漆黑的深夜了。  她覺得好神奇,「怎麼下班還可以有太陽?」
  • 網際網路大廠孤獨的年輕人:100個人加你卻還是找不到對象
    她覺得好神奇,「怎麼下班還可以有太陽?」因為心情太好,她甚至發了個朋友圈。下班怎麼可以有太陽?大廠員工問出這個問題不稀奇。如今屹立在網際網路各個領域的大公司,都是從種子形態成長而來的獨角獸。市場經濟為它們提供了充分自由競爭的沃土,這也意味著每家公司都在各自的賽道打敗過至少三個以上強勁對手。
  • 網際網路大廠的年輕人,有沒有被房子「壓碎」夢想?
    在看這篇文章的網際網路人們啊,你們是選擇買房,還是租房?是選擇996後走路回家睡覺,還是每天「極端通勤」,住在80平米的「豪宅」裡?是咬著牙留下來,還是回到老家繼續為房子掙扎?在大廠遍布的北京、深圳與杭州,不靠蛋殼這樣的長租公寓生活,似乎是一種奢望。靠著整潔的環境、統一風格的裝潢、不用提前支付太久的房租,蛋殼們一度籠絡了大廠年輕人在公司附近租的第一個房子,如今也成為了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02、何時能在公司附近買房在公司附近擁有自己的家,成為了他們奮鬥的終極目標。
  • 網際網路大廠孤獨的年輕人:100個人加你 卻還是找不到對象
    原標題:網際網路大廠孤獨的年輕人:100個人加你,卻還是找不到對象 摘要 【網際網路大廠孤獨的年輕人:100個人加你 卻還是找不到對象】網際網路大廠是熱鬧的,在大廠工作的年輕人卻正在經歷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