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 14:48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邱琪
走進婺城大街小巷,文明的蹤跡無處不在。斑馬線或十字路口,交通志願者們引導行人、非機動車有序通過,機動車禮讓行人已然成為一種自覺。商家認真落實「門前五包」責任制,環境整潔、井然有序。城市鄉村、街頭巷尾,講文明、樹新風,市民群眾總能和正能量的宣傳不期而遇……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金華市民的美好夙願。婺城區作為金華的主城區、核心區,積極投身創建,通過發動群眾、狠抓細節、確保長效,深入推進「體系機制、人文基礎、硬體設施、城鄉環境、示範亮點、文明素養」等各方面工作,切實扛起了核心之責。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婺城區上下眾志成城,通過聚焦解決民生熱點、補齊問題短板、打造特色亮點,散發「文明金華」迷人氣質。文明,正不斷深化著婺城這座文化古城的內涵。
做實「裡子」工程,不斷提升城鄉居民的宜居水平
社區不僅是百姓居住生活的地方,同時,它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座城市最民生、最樸實的形象。隨著文明城市創建的開展,婺城區一些老舊小區的面貌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現在我們小區環境衛生乾淨了,路面寬闊潔淨,圍牆也被粉刷一新,漂亮得很。」在城北街道北苑小區,82歲的住戶竺奶奶忍不住和記者分享起來。
竺奶奶在北苑小區居住已有20多年,可以說親眼見證了小區及周邊環境一點一滴的變化。她告訴記者,以前小區路面是坑窪不平的泥巴路,房屋牆皮脫落,垃圾亂堆、小車亂停放等現象十分嚴重。近幾年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後,小區面貌已不再是上世紀90年代老舊小區的模樣。每個大門都安裝了智能車輛識別系統,車輛有序地停放在車位線內,整修後的道路寬敞整潔,樓房乾淨美觀、整齊劃一,宣傳牌、廣告欄、文明提示牌清晰可見,原本樓道裡的小廣告、「牛皮癬」也被各具特色的美麗牆繪替代,整個小區內一片綠意盎然。
「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真的做到了我們的心坎上,每天在小區裡活動,看著潔淨靚麗的居住環境,心裡都是敞亮的。」居民吳阿姨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據吳阿姨介紹,小區內還增設了一個全新的運動場,平時居民們沒事就到運動場打球、跳舞或是小區花園裡散步,生活更充實了。
北苑小區只是婺城區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市區江北作為老城區,老舊小區多、基礎設施破損老化問題嚴重。因為量大面廣,這既是民生熱點,更是工作難點。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開展以來,婺城區全力以赴攻堅克難,依託「五改」工作,積極做好「改、建、管」三篇文章,快速推動市政設施改善,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舊貌換新顏。記者了解到,婺城已開展256個生活小區汙水零直排工程建設;已成功創建市級文明社區46個,同時實現了二環內46個社區物業全覆蓋。尤其全區現已完成189個老舊小區改造(包括老舊設施更新、建築立面和樓道潔化美化、停車泊位增設、綠化提檔等等),令近五萬人口居住品質得到大幅提升,其中停車泊位增設2.85萬個,極大緩解了居民「停車難」問題。
老舊小區「蝶變」,帶給居民的不僅僅是更加愜意的生活,還有滿滿的幸福感和收穫感。
做靚「顏值」工程,描繪出「花滿婺城」動人畫卷
隱藏在城市裡的小街巷,承載著一座城市的人文和情懷,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一些小街巷出現道路破損、排水不暢、亂倒垃圾等現象,成了城市治理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難題。
對此,婺城區各鄉鎮街道以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因地制宜,對轄區內的小街小巷進行綜合整治,讓這些背街小巷整潔起來,靚麗起來,重煥生機。
從喧囂的鬧市一下子走進明月樓社區文昌巷,你會瞬間感覺清靜了下來。眼前的小巷古意盎然,牆上,一張張老照片,承載凝聚了城市的變遷和發展,「喚醒」了很多中老年市民的回憶。巷裡,一幅幅水墨畫,一個個植栽盆景讓小巷更具文化韻味。「昔日牆面斑駁,牆瓦破損,遇上雨天小巷更是顯得雜亂無章,如今經過整治改造,小巷搖身一變成了古色古香的『網紅』街巷,每次路過這裡都忍不住多停留一會兒。」正帶著女兒在文昌巷拍照的市民紀女士向記者介紹。
城中街道明月樓社區位於市中心,轄區範圍人流車流密集、常住人口多、老房子多,存在「基礎設施差,管理難度大」等問題。近年來,社區把整治小街小巷,淨化居住環境等作為推進文明城市創建的一塊重點工作。
「文昌巷具有文化底蘊,也有歷史名人的足跡,在進行街巷改造和立面改造中,我們秉承了精心構思、尊重文化、保持特色的宗旨,讓小巷有了生機、有了故事。」明月樓社區黨委書記藍金玉介紹。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整治措施,轄區內文昌巷等小街小巷實現了大蝶變,環境明顯改善,文明深入人心,氣質更加迷人,贏得了居民的一致點讚。
筆者了解到,近年來,圍繞「樹標杆、出品牌」的總體要求,依據「婺州老味道,城市新品質」標準,婺城各地積極挖掘歷史底蘊、特色資源,打造出了具有歷史印記和老街記憶的文昌巷等12條「婺韻街巷」。除此之外,婺城各鄉鎮也紛紛深挖本地特色資源,全面打好「小城鎮+文明創建」組合拳。不少鄉鎮在小城鎮建設當中突出當地特色花卉元素,如竹馬茶花、安地桂花、雅畈杜鵑花,展示出了獨特風情,也由此構建出了「花滿婺城」的美麗格局。
健全體制機制,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承擔
細節之處見文明。婺城區充分重視日常工作,從清理「牛皮癬」、「菸頭不落地」等小事著手,消除不文明行為、培養文明習慣。婺城區創新工作方法,通過念好「減」「控」「分」的「三字訣」,唱響「家庭廚餘垃圾七部曲」,推行垃圾分類源頭減量,構建「黨委統攬、黨建先行、市場運作、社會協同、全民參與」工作格局;通過「萬人誓師」、「頑疾」整治攻堅等行動,織就一張部門嚴管重罰、社會參與、全民監督的「文明行為之網」;通過推動物業(準物業)工作、全面有力推廣應用「信義居」平臺,提升居民居住品質,紮實推動文明創建工作。
「現在生活上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居民可以撥打物業服務電話或是通過『信義居』平臺進行反映。」近日,家住市機關大院小區的居民樓女士告訴記者,上次她看到小區北門西側一幢房子的牆上,有很多枯死的爬藤,嚴重影響美觀,於是試著在「信義居」微信公眾號上留言,讓她驚喜的是,當天物業工作人員就與她進行聯繫,便在第二天清理完畢,恢復了小區牆面的乾淨整潔。
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婺城區各鄉鎮街道積極探索物業(準物業)管理模式,今年又聯合各方力量,全力推廣「信義居」平臺,破解小區管理難題。作為「信義居」平臺的試點社區,今年4月份以來,城中街道明月樓社區以網格為單位,開展入戶走訪,用掃樓的形式逐戶宣傳「信義居」平臺,並介紹平臺使用方法。「從我們這段時間接觸『信義居』平臺來看,它不僅會成為推動物業(準物業)發展、提升服務居民品質的智慧平臺,也將會成為我們格姐服務居民的好幫手。」該社區的格姐們紛紛表示。
目前,在「信義居」平臺上,婺城已經完成二環內所有有物業服務項目的服務企業相關信息數據錄入。截至目前,完成了二環內5個街道、2個鄉鎮共45個社區的相關信息數據錄入。在「信義居」平臺宣傳推廣過程中,婺城區充分發揮出物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前期由他們調動企業積極性,指導企業及時完善「信義居」平臺上的相關信息數據。之後又利用平臺,組織開展了物業企業滿意度調查,加快了「信義居」的推廣使用。
全員參與,引導文明新風尚
創建為民,人城共進,一道全區上下參與到文明城市創建的靚麗風景線正在婺城蔚然成風。
當前的婺城,從機關幹部到普通市民,從企事業單位到鄉鎮街道社區,幹部以身作則,一個個「社會細胞」紛紛用各自的方式和行動詮釋著對文明的理解。志願服務如火如荼,組建茶花姐妹等特色志願服務隊30餘支,推出「時間銀行」等志願者獎懲考核激勵機制。深入推進「心連心 大走訪」活動,「無證明城市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菸頭不落地」、禮讓斑馬線、文明養犬等群眾性創建活動深入推進,不斷壯大婺城創建力量。
2018年年底的一個冬日,白龍橋鎮臨江村有一名女子掉入水中。寒風凜冽,風雨交加,臨江村村委委員鄭洪君義無反顧跳入水中,將女子從冰冷的溪水中拖拽到了岸邊,給她撐起了一方「晴空」。事後,鄭洪君說,這只是舉手之勞,如果有下次,他還是會救。兩年多來,像鄭洪君這樣的好人不斷湧現,他們帶領市民擇善而從,積極向上,一個個溫暖瞬間,一次次大義善舉讓婺城更具文明、更加幸福。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也讓我們看到了文明迸發的磅礴力量。當基層防疫頂著巨大壓力時,婺城上萬名黨員幹部迅速到位,共組建疫情專項服務小隊300餘支,走訪居民、各類生產經營企業,發放宣傳冊2萬餘套。在高鐵站、高速路口、汽車西站等重要部位,黨員志願者24小時不間斷開展人員情況摸排、體溫測量、宣傳引導等工作,築起了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當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時,婺城上下又以實際行動積極迅速投入到復工復產中,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婺城新篇章。
回顧文明城市創建之路,不少市民向記者這樣反饋:「現在市民群眾的素質提高了,亂穿馬路的行為也少了,大街小巷時常能看見穿紅馬甲的志願者,不是幫忙打掃衛生,就是宣傳文明創建相關知識,充滿了正能量。」「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新變化隨處可見,讓人耳目一新,身邊的人不經意間都自覺主動地加入到文明創建熱潮中,從我做起。」如今,一場為居民群眾謀福祉的「攻堅之戰」仍在奮力開展,向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個目標進發,讓砥礪奮進中的婺城更具魅力。
15934996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