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0日,湛江開發區2018年第三屆社區文化節開幕。殷翊展 攝
美麗的湛江灣。 郎樹臣 攝
「文明與法同行 共建文明城市」志願服務暨普法宣傳教育活動7月1日啟動。殷翊展 攝
2018年9月30日,湛江市舉行中學生詩歌朗誦比賽。殷翊展 攝
改造後的赤坎區北橋市場。 李波 攝
湛江奧體中心美麗的道路。 楊迅 劉科 攝
文明花開,香滿港城;「德美」湛江,沁人心脾。
經過不懈努力,湛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在和風細雨、潤物無聲中蔓延和擴展,人民群眾在自覺參與、攜手共建中不斷收穫幸福感和安全感。「創建為民、共建共享」由理念變成現實。
湛江市委書記、市文明委主任鄭人豪表示,我們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作為總抓手,凝聚起湛江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磅礴力量,形成全面創建新格局和行動自覺。湛江堅持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的具體實踐,作為檢驗湛江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主要標準,作為展示湛江「重要發展極」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成效的重要舞臺,堅定信心,增強定力,扛起時代責任,堅決打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攻堅戰,描繪德美湛江時代畫卷,讓文明幸福之花在湛江綻放。
實行「包聯包創」 凝聚力量高位推進
文明城市創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領導帶頭推進,幹部擔當作為,全市長期堅持。
今年是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開局之年。湛江市堅持把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作為檢驗領導幹部擔當作為的重要抓手,高位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市委、市政府發出號召:面對全市人民的強烈期待、美好願望,我們必須下定決心、堅定信心,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匯聚全市力量,扎紮實實做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工作。
為此,湛江市把創建文明城市作為「一把手工程」,明確實行「包聯包創」工作制度,市四套班子成員、市直各單位全部掛鈎縣(市、區)、街道和社區,實行網格化包幹。市主要領導經常率隊調研、檢查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市四套班子領導成員紛紛來到「包聯包創」點現場辦公,解決問題。各區縣黨政主要領導把文明創建工作擺上重要工作日程,從組織領導、條塊結合、資金保障、責任獎懲等方面,最大限度調動整合資源向文明創建使勁。
湛江市還調整充實工作力量,工作人員增加到50多人。加大投入,5年來投入文明創建、鞏衛資金46億多元;加強宣傳造勢,開設「紅黑榜」等多個欄目,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特別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制定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工作方案,形成了市、區縣領導和單位分別掛鈎街道(鎮)、社區(村)包幹落實任務,社區(村)網格化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格局。
為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湛江堅持問題導向,實行每周一專題督查督辦,並將督查通報上報市四套班子領導和各區縣。對中央和省測評反饋的問題,要求各責任單位限期整改,並適時組織回頭看回頭查。
為凝聚起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磅礴力量,湛江把文明創建行動真正落實成實實在在的惠民行動。該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老百姓關注的社保、衛生、教育、醫療等熱點難點問題,從大事著眼、小事著手,每年都堅持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實施「十大民心工程」,用心用情用功辦好民生實事。近年來,全市78%以上的財力用於民生建設,先後完成了市區39段河渠截汙整治;建立了80歲以上老人普惠型高齡津貼制度;在全國率先實施城鄉大病保險制度;改造提升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1206所,新建擴建9所市區學校;升級改造農貿市場45個;實施518個醫療衛生升級項目等,真正做到了「創建為民、共建共享」,推動形成了全民創建新格局。
目前,湛江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已經成為提振幹部群眾精氣神、推動湛江全面振興的重要精神支撐。
開展環境整治 夯實文明創建基礎
綠水青山、藍天碧海、整潔靚麗,是湛江引以為豪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優勢所在。
近年來,湛江市把提升城市環境品質作為創建文明城市最堅實的基礎,大力開展「暢城」「潔城」「美城」等「三城」行動,增強市民認同感,提升城市凝聚力。
開展「暢城」行動。湛江市大力實施市域現代快速立體交通升級換代大會戰,全力推進文明交通提升工程,嚴厲整治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非機動車闖紅燈、逆行、不按道行駛、不佩戴安全頭盔等交通陋習,市區交通秩序不斷改善。
開展「潔城」行動。湛江市著力開展公共場所文明創建和背街小巷、主次幹道以及城中村環境衛生治理,並對流動佔道經營、門前「三包」、小廣告清理等開展專項督查。今年來,共清理亂張貼亂塗寫約24萬張(條、處),清理衛生死角1195處,衛生環境持續提升。
開展「美城」行動。湛江市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湛江大行動,實施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新建森林公園19個、溼地公園1個,完成23條道路綠化升級改造;實施市區主次幹道、背街小巷拓改增工程,市區道路亮燈率達95%以上,打造「一灣兩岸」優美風景線。同時,抓好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意見整改工作。今年前三季度,湛江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全省排名第一。
同時,湛江市針對農村人口約佔全市總人口70%的實際,把推進鄉村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破除陳規陋習激發村民文明意識、傳承優秀鄉俗文化提振村民文明行為為重點,統籌推動市、縣、鎮、村「四級聯創」,形成全域文明創建新格局,讓文明新風吹遍城鄉。目前,廉江獲得第六屆全國文明縣城提名資格,雷州、吳川、遂溪、徐聞加快推進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特別是,湛江持續不斷加強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以開展特色鄉村創建為切入點,加快推進移風易俗和鄉風文明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湧現出徐聞烏港村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同時,深化文明單位和文明校園創建,推動創建工作向基層和兩新組織不斷延伸,市區文明校園創建覆蓋率達100%。創建了全國文明村鎮10個、省級文明村鎮38個、全國文明單位13個、省級文明單位54個。
擦亮特色品牌 發揮文化引領作用
湛江市以特色文化為引領,不斷擦亮「海洋文化」「傳統文化」「好人好報」「軍民共建」四個品牌,升華文明創建,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帶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
湛江,是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因海而優、因海而美、因海而興,「海洋文化」是湛江最大的品牌。該市連續6年成功舉辦「中國海洋第一展」——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2018中國海博會共吸引72個國家、2400多家企業參展參會,專業觀眾超過5萬人次,普通觀眾達50萬人次,籤訂合作交易意向金額1100多億元,展覽規格規模創歷史新高。通過舉辦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中國國際水產博覽會等國際展會,既彰顯了湛江作為濱海城市的特色,擦亮了湛江的海洋文化品牌,又有效展示了湛江人民的良好精神風貌,提升了湛江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雷州半島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湛江市充分挖掘雷州半島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通過在「魅力中國城」等平臺,大力展示湛江醒獅、人龍舞、雷州換鼓等雷州文化精品,擦亮傳統文化品牌,進一步增強了湛江人民的文化自信。
「好人好報」是湛江市的又一個文明品牌。在湛江市道德模範方陣中,有堅持連續31年自費慰問50多位在敬老院生活的老人的80多歲「廣東好人」李桂;有勇闖火海、捨身忘死營救老人的馮燕爵;有組織各類公益活動200多次,志願活動時間長達700多小時的助人模範孫海英;有扶貧濟困足跡遍及雷州數百個村莊,為眾多貧困家庭辦實事解難題的退休幹部張賓……一個好人就是一面旗幟、一道風景。他們用凡人善舉構築道德高地,用燃燒的激情傳遞時代新風,用大愛真情凝聚成文明擔當。他們託起了湛江人的高度,也溫暖著湛江人的世界,凝聚起湛江人對精神文明的共識。
近年來,湛江市評選了七屆95名「湛江好人」、100名「最美湛江人」和20名湛江市道德模範(含提名獎),其中40人入選「廣東好人」、1人入選省第一屆「南粵新鄉賢」、8人入選「中國好人」、3人入選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好人好報」案例入選「粵治」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優秀案例,「人人爭當好人」逐漸成為湛江市民共同的價值取向。
湛江作為我國重要的駐軍大市,是我國南海戰略的重要支撐點和綜合保障基地,「軍民共建」有著優良傳統。該市充分發揮優勢,將「軍民共建」文明城納入雙擁工作重要內容,在颱風等自然災害面前盡顯軍民魚水情,湛江市連續5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市榮譽。
聚焦「五德」建設 「德美湛江」大放異彩
在創建文明城市的實踐中,湛江市廣大幹部群眾深刻體會到,文明創建需要文明規範的制約與引導,需要文明理念的內化與生長,需要突出價值引領,打造思想道德高地,讓精神文明之風培育更多道德模範。
為了讓「德美」滋潤湛江大地,湛江市制定《關於打造「德美湛江」文明創建品牌的工作方案》,以「五德」建設為重點,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加強「政德」建設:市四套班子領導率先垂範,帶頭加強政德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加強「公德」建設:制定實施《湛江市文明公約》《湛江市文明二十條》,通過打造「我們的節日」活動品牌等方式,讓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加強「業德」建設: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和群眾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引導社會群眾誠實守信、廣大黨員恪守職業道德。加強「美德」建設: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機制,全面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注重加強家庭美德教育,林雪平等一批家庭榮獲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加強「品德」建設:培育文明道德風尚,深入開展以「禮儀湛江」為主題的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在全社會形成了人人講文明、有禮儀的良好風氣。
今年盛夏,在湛江街頭發生了一件新鮮事,展現了湛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顯著成效。一臺裝滿瓶裝飲用水的冰箱放置在赤坎立交橋拆建工地旁,免費供交警、施工人員、環衛工人等高溫作業人員使用。有些剛做完運動的市民無意中喝了冰箱內的礦泉水後,馬上去商店買來幾瓶補上。好幾位母親帶著孩子從超市採購一箱箱礦泉水,用小推車送到冰箱旁,讓孩子將礦泉水一一放入冰箱。因為有愛心市民及時無償補充,礦泉水始終是「齊裝滿員」,有效解除了高溫作業人員的乾渴。「愛心冰箱」成為城市文明的一大景觀,為城市刷上了清爽鮮亮的底色。網民紛紛熱議點讚:「一臺散髮絲絲清涼的冰箱,引發一串串愛心故事,一瓶瓶礦泉水成為涵養道德的涓涓細流,將匯聚成文明社會的遼闊大海。」「好一座『愛心冰箱』,湛江人的大愛真情在這裡匯集,湛江人的文明素養在這裡傳遞,湛江的文明創建成果在這裡呈現。」
當前,湛江文明創建朝著更有溫度、更有力度、更有活力的方向發展。《湛江市民文明手冊》《湛江市文明二十條》等均以百萬份的規模發放到市民手中。全市成立了志願者服務聯合中心,註冊志願者共38萬餘人、團體1100多個。在窗口單位、社區和景區普遍建設志願者服務站點,形成了「周末義集」「情溫湛江」「愛心送考」等志願服務品牌;學雷鋒志願廣場服務等已形成常態;全市各公園景點定期組織文明新風演出活動;全市建成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數十萬人次在這裡聽課學習;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遍布湛江城鄉,成為提升群眾文明素養和城鄉文明程度的重要載體;在湛江市區,文明公益廣告遍布大街小巷、商場電子屏、大型廣告牌、公共候車亭乃至計程車LED屏上,滿目皆是。
舉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湛江人民逐漸擁有了美好的精神家園,湛江市的文明建設也邁上了新的高度。(崔財鑫 劉穩 黃少娥 李湘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