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個始終如一」領悟《共產黨宣言》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從「五個始終如一」領悟《共產黨宣言》

本期主持:韓慶祥(中共中央黨校校委委員、一級教授)

本期主題: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

主持人語

今年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中國共產黨人所講的初心和使命,其基因就蘊含在《共產黨宣言》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我們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所應堅持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這種原則和方法注重的是堅持和發展的辯證法,即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為此,我們約請三位專家,從不同角度談了各自對《共產黨宣言》的理解。

紀念《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的有效方式,就是要研究中國共產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對《宣言》的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宣言》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宣言》加以繼承和發展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堅持人民立場始終如一

這是「政治立場」上的始終如一。

我們首先要關注《宣言》所持有的人民立場。理解和把握《宣言》,要把相關的「七篇序言」、正文和恩格斯的《共產主義信條草案》《共產主義原理》等聯繫起來,把它們看作一個有機整體。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中首先指出:「共產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強調:「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無產階級政黨的最近目的是一樣的: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又強調指出:「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鬥爭。」顯然,《宣言》是為無產階級、勞動人民「立言」的。

沒有《宣言》,就不會有共產黨,也不會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所以,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始終堅持《宣言》所確立的人民立場。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人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鄧小平同志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江澤民同志強調,要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們的發展是科學發展,科學發展要以人為本。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指出,要始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始終如一

這是「基本觀點」上的始終如一。

恩格斯在1883年寫的德文版序言、1888年寫的英文版序言中一再強調:貫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唯物史觀。這一思想的核心要義是:社會結構是每一歷史時代的政治和精神的歷史基礎;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其實,還有一個基本原理雖然未明確表達出來,但貫穿於整個《宣言》之中,這就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原理。正是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導致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注重運用唯物史觀基本原理來分析中國問題、指導中國實踐。第一,注重運用社會基本矛盾原理來分析、指導中國改革。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問題倒逼改革,改革是要解決問題的。改革所解決的問題,核心是解決影響當代中國發展命運的「命運性問題」。正因如此,我們強調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第二,注重運用歷史發展過程原理來分析、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唯物史觀認為,社會歷史發展是一個有規律可循的自然歷史過程,這一過程可分為不同發展階段,每一發展階段都有其需要解決的歷史任務,當前我們所要解決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根本任務是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第三,科學運用《宣言》中的革命原理,注重以黨的徹底的自我革命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強調要積極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這是對《宣言》革命精神的堅持和發展。

堅持唯物辯證法始終如一

這是「辯證方法」上的始終如一。

《宣言》處處閃耀著唯物辯證法的光輝。一是《宣言》堅持歷史尺度和價值尺度的辯證統一。《宣言》運用歷史尺度,指出:「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即「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係都破壞了。」這是「資本」對「創造生產力」的作用。同時,《宣言》又運用價值尺度批判資本主義社會,指出它把人們的關係「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二是《宣言》堅持「物的依賴」和「自由個性」的辯證統一。《宣言》強烈批判了資本對勞動、對無產者、對活動著的個人的統治。同時,《宣言》又力求建立這樣一種理想社會,「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在實質上是強調由資本邏輯走向人的邏輯。三是堅持歷史發展規律和人的主體能動性的辯證統一。《宣言》根據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得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的結論。同時《宣言》又強調,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全世界無產階級要聯合起來對資產階級進行鬥爭,認為這是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首要條件之一。四是堅持批判和建構的辯證統一。《宣言》力求在批判「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世界中建立以「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為基本原則的新世界。這是堅持「在批判中建構、在建構中批判」的有機統一。五是《宣言》還堅持知和行的辯證統一。它既運用唯物史觀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使共產黨人認識到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不可避免的,進而認識到自己所要肩負的歷史使命,此謂「知」。同時又強調「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對資產階級統治進行不懈鬥爭,此謂「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唯物辯證法和辯證思維來處理一系列矛盾問題,注重一系列矛盾雙方的結合,這些「結合」主要是: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提高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這些「結合」處處充滿著唯物辯證法和辯證思維。

堅持歷史使命始終如一

這是「歷史使命」上的始終如一。

《宣言》具有強烈的使命意識。它高高舉起的是共產主義偉大旗幟,確定的是走無產階級革命道路,追求的崇高目標是無產階級解放與每個人的自由發展,且使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基於此,《宣言》強調共產黨人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就是要廢除資產階級所有制關係,並同傳統的所有制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中國共產黨從登上中國歷史舞臺那一天起,就始終肩負起應擔負的偉大歷史使命。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統一起來;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在這一道路的徵程中堅持革命精神;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奮鬥目標,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執政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強調要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鬥爭,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必須推進偉大事業。

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始終如一

這是「科學態度」上的始終如一。

在《宣言》的七篇序言中,最鮮明的一個亮點,就是他充分表達了馬克思、恩格斯對待他們自己所著的《宣言》的態度。他們強調:「不管最近25年來的情況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某些地方本來可以作一些修改。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如果是在今天,這一段在許多方面都會有不同的寫法了。」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宣言》中的一般原理和原則是完全正確的,必須堅持;《宣言》中的一般原理和原則只有在實際運用時才能顯示其價值、意義和生命力;在實際運用基本原理時,一定要隨時隨地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一定要結合當時的歷史條件和具體實際;只有遵循唯物辯證法,這種結合才能既使基本原理指導實際,又能豐富和發展基本原理,否則就會走極端,要麼走向教條主義,要麼走向狹隘的經驗主義或主觀主義;馬克思、恩格斯這種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品質,為我們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樹立了標杆。

中國共產黨人是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典範,它始終強調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大力倡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大力反對教條主義和主觀主義,他發表的《實踐論》《矛盾論》,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鄧小平強調,老祖宗不能丟,但要講新話。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質上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成果。這些創新成果,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時又注重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作者:韓慶祥,系中共中央黨校校委委員、一級教授)

相關焦點

  • 《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故事
    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綱領性文件之一,《共產黨宣言》全文的翻譯成為中國先進分子宣傳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迫切任務。  筆者簡要介紹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幾個《共產黨宣言》的中譯本,講述它們背後的故事。
  • 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如何讀《共產黨宣言》
    毛澤東: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毛澤東1920年第一次讀《共產黨宣言》。這一年,毛澤東27歲。同一年,他在湖南創建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第二年在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共產黨宣言》是毛澤東常讀、精讀、細讀的一本書。讀了多少遍?無法統計。
  • 背叛《共產黨宣言》的蘇聯
    提要:《共產黨宣言》的社會主義原則永存,但蘇聯卻是用封建社會主義冒充科學社會主義……  □劉建明  1998年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周年,國內外學術界、政論界發表了一些紀念文章,使19世紀問世的這篇雄文再度光輝閃爍。
  • 浙江上虞紀念《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
    王力湛 攝中新網紹興9月8日電(項菁 章海寧)《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全國僅存12本,其中,保存完好的一本被珍藏在上虞區檔案館。9月8日,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舉行紀念《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出版100周年活動,通過座談會、主題展等內容重溫宣言精神,弘揚信仰力量。
  • 火種:馬克思、恩格斯與《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共產黨宣言》的創作者。這一角色背景源自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性轉變,與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軌跡緊密關聯。在創作《共產黨宣言》後,馬克思、恩格斯依據其原則投入革命活動,並通過總結革命經驗豐富和發展了《共產黨宣言》所具有的超越時空的終極價值。此後,馬克思、恩格斯對《共產黨宣言》個別論述進行的補充和修正使其具備了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 鉤沉|陳望道與《共產黨宣言》出版百年
    首先一本就是由陳望道所譯的《共產黨宣言》,毛澤東生前曾多次談到這本首版僅印了1000冊的馬列經典著作。 1949年5月,百萬雄師突破長江天險,直搗南京「總統府」。在「總統府圖書室」,鄧小平與陳毅縱論各自青少年時發奮讀書的經歷,明確指出自己走上馬列主義道路,是讀了《共產黨宣言》等啟蒙書的緣故。
  • 《共產黨宣言》首個中譯本出版百年,上虞這樣...
    100年前,年輕的陳望道挑燈夜戰,奮筆疾書,專注地翻譯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100年後的今天,中共紹興市上虞區委員會聯合復旦大學、上海市檔案局(館),隆重舉行紀念《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出版100周年主題活動,重溫宣言精神,感悟信仰力量。
  • 讀《共產黨宣言》有感:歷久彌新的紅色經典 共產黨人的精神源泉
    170多年來,《共產黨宣言》被翻譯成200多種文字,出版了數千個版本,是世界上除《聖經》之外的發行量最大的書籍,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著作,真正稱得上千古奇書。古往今來,歷史和事實證明,《共產黨宣言》闡述的是永恆的真理,它永不過時,歷久彌新,必將更加持久深刻地影響全世界全人類的歷史進程。
  • 白天鵝咖啡館-《共產黨宣言》誕生地
    馬克思曾在此寫出了著名的《哲學的貧困》和《共產黨宣言》等作品。「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德意志工人協會」也在此誕生。樓房第四層刻有「1698」字樣,是這座樓房的建造年份,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了。白天鵝咖啡館側面拱門洞內,有一座和真人一樣大的青銅女神臥像,中世紀的藝術品,據說撫摸她一下,幸運便會降臨到身上。
  • 《<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紀念郵票首發儀式在廣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8月22日上午,《##_FORMAT_LT_##共產黨宣言##_FORMAT_GT_##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紀念郵票首發儀式在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共產黨宣言活動期間,同步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紅色教育主題集郵展覽、大眾日報社史展,讓社會大眾現場感受《共產黨宣言》「真理」的味道和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誕生,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思想傳入中國,開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標誌,是號召全體中華兒女團結奮鬥爭取幸福的號角,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前進道路上的指路明燈。
  • 千餘種《共產黨宣言》系列版本在杭捐贈,1888年的英文版是已經132...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2020年11月28日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的日子,在這特別的一天,金亮先生《共產黨宣言》系列版本捐贈儀式在杭州文瀾書院舉行。這次,金亮先生向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捐贈的《共產黨宣言》系列版本共1140多種,函括了1888年至今全世界出版的各語種版本。其中,1888年英文版《共產黨宣言》已經132歲了,這是經恩格斯校注的早期珍稀版本,全世界存量極少,文獻價值和收藏價值均獲專家們高度肯定。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到來之際,這筆特殊捐贈不僅是非常寶貴的紅色教育資源,更具有文化傳承的深遠意義。
  • 浙藝舉辦紀念《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100周年主題展
    這個小夥子叫陳望道,他在老家浙江義烏翻譯中國第一版《共產黨宣言》時的情景,留下了這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經典故事。今年是《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100周年,繼承先賢的愛國主義傳統,發揚先賢志存高遠的治學精神,近日,浙江藝術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浙藝」)正在舉辦「百年望道」——紀念《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100周年主題展。
  • 追尋《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譯者的足跡,火箭軍理想信念教育...
    官兵參觀陳望道故居小院 「陳望道先生是把《共產黨宣言》完整地介紹到中國來的第一人,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作出了卓越貢獻。」官兵暢談感悟 「從小到大耳濡目染中就對共產黨這個有信仰的集體滿懷嚮往,入伍之後更迫切想加入,並努力為部隊和人民奉獻自己一份力量。」戰士張利達說道。
  • 紀律作風整頓-學習 | 《共產黨宣言》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共產黨主義者同盟撰寫的綱領,寫於1847年12月至1848年11月,並於1848年2月在倫敦第一次用德文發表。《共產黨宣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偉大的綱領性文獻,它的問世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70年以來,《共產黨宣言》一直深刻地啟迪、教育和鼓舞著全世界一切為人類進步事業而鬥爭的人們。《共產黨宣言》發表至今,已經被譯成全世界各種主要文字出版,它的思想影響遍及全球的每一個角落。今天,我們把這篇經典文獻全文刊登如下。
  • 坐在馬克思的書桌旁思考人生——寫在《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之際
    原標題:坐在馬克思的書桌旁思考人生——寫在《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之際新華社倫敦2月23日電(記者 金晶 顧震球)2月的英格蘭西北部城市曼徹斯特,經常是斜風細雨,潮溼而冷冽。正是圍繞著這張木桌,馬克思與恩格斯查閱大量資料,展開思想交流,醞釀了包括《共產黨宣言》在內的諸多馬克思主義經典之作。這張靜靜的書桌對兩位革命導師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多年後,恩格斯在給馬克思的一封信中寫道:「最近幾日,我又在這個偏隅的四邊長方桌旁坐了許久,這就是24年前我們坐在一起的地方。我非常喜歡這個地方。彩色玻璃窗讓我覺得天氣總是很好。」
  • 中國社會科學網:「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
    1920年,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出版,這是《共產黨宣言》的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翻譯和出版,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理論開始系統地引入中國,也為不久之後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的誕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對此後中國的革命、建設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也是陳望道長年生活、工作的地方。
  • 永軒:高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旗幟
    ——論學習貫徹《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旗幟。高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旗幟,學深悟透《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就要從「偉大實踐產生偉大思想,偉大思想指導偉大實踐」這一認識與實踐相互作用的內在邏輯出發,深刻理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出版的重大意義,深刻領悟貫穿其中的堅定信仰信念,深刻領悟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用以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推動全市廣大黨員幹部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高度的政治自覺
  • 歷經「兩年三會」完成建黨偉業,中國共產黨的創建絕非一蹴而就
    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研究中共創建史,構建全面系統的中共創建史觀,不僅是當前全面回答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進程中許多重要問題、有效彌合研究工作中的學術觀點分歧、深化中共創建史研究的根本方法,也是釐清中國共產黨建黨精神、進而探究紅色文化起源和由來的基本路徑。當前構建科學的中共創建史觀,至少需要從哲學、歷史學、地理學和文化學等四個層面進行探究。
  • 胡秋原緣何為《八一宣言》潤色
    明天輪到我發言,我準備代表我們黨發表一份告全國民眾宣言。此文關係重大,所以特請秋原兄不吝惠正。」 「王先生何必那樣客氣,我一定認真拜讀。」胡秋原立即說。 這裡所說的「宣言」,就是後來推動全國抗日的《八一宣言》(即《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
  • 「湖湘潮 百年頌」長沙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湖湘青年獻身建黨偉業
    作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前8個早期黨組織之一,長沙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如同一顆火種,點燃了湖湘青年的革命熱情,為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悽清如許。」這汪清水,正是百年前毛澤東筆下的清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