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一隻知更鳥》:從心理學「同理心」的角度,看他人的「異」

2020-12-21 寧靜小屋時光

你不可能真正了解誰,除非你進入他的鞋子,陪他走上一段。——摘自《殺死一隻知更鳥》

從書名《殺死一隻知更鳥》來看此書,我會認為它是一部懸疑小說,然而,相反的是,它是一本以孩子的成長視角出發的,又對我們的現實生活頗具教育意義的小說。這本書常年以高評分霸榜各大讀書平臺,同時收穫了各個年齡段讀者的讚美。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發表於1960年的一部長篇小說,故事發生在19世紀美國大蕭條時期的一個小鎮上。小說是以六歲的女孩斯庫特的視角展開的,斯庫特的母親早逝,她和哥哥傑姆,以及父親阿迪克斯生活在梅科姆鎮,小說講述了她生活中發生的怪事以及作為律師的父親如何正面地影響著她的成長。

看似是娓娓道來的日常生活的故事,卻能深入讀者的內心,讓我們從中分辨是非曲直。要理解這本書的現實意義,我們可以從這幾點出發,來逐步分析。

首先,了解「知更鳥」的象徵意義,以及書中有哪些「知更鳥」;其次,主人公是如何逐漸理解「殺死一隻知更鳥」的,這也是主人公的成長過程;最後,落腳於這本書對於現實的啟發作用。那麼,本文我就從這三個層面來解讀《殺死一隻知更鳥》對我們的啟發。

「知更鳥」的象徵意義

父親阿迪克斯說:知更鳥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它們不吃人家院子裡種的花果蔬菜,也不在穀倉裡築巢做窩,只是為我們盡情地唱歌。所以說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犯罪。

這本書用「知更鳥」進行側面烘託整本書的深層意思,「知更鳥」在書中是象徵意義,「殺死一隻知更鳥」代表的是對他人造成的傷害。

「知更鳥」的象徵意義在書中這幾處體現地很透徹,那麼,書中有哪幾隻「知更鳥」呢?

01 貧困家庭的沃爾特,中傷於他人的「不理解」

貧困家庭的沃爾特,沒有帶中餐,老師說借錢給他購買中餐,而沃爾特更願意餓著肚子,因為他家沒有還錢的能力,同時,沃爾特一家是寧願受餓也不會接受饋贈的。新來的老師對沃爾特的情況不知情,以致於沃爾特在同學們面前受到屈辱。

在斯庫特家裡做客的沃爾特,把大量蜜糖倒進主食餐盤中,斯庫特鄙夷地嫌棄沃爾特,沃爾特匆忙地放下了蜜糖罐,自尊心受到傷害。

從一般大眾的角度來看,蜜糖只是食物的配料,而對於貧困家庭的沃爾特,蜜糖是難得的食物。沃爾特受到的傷害,來自於他人的不理解,他人並沒有考慮他的處境,而是以大眾的標準來衡量他行為的合理性。

02 無辜的黑人湯姆,死於眾人的「偏見」

黑人湯姆,出於好心幫助一個白人鄰居,卻被誣告強姦,正直的阿迪克斯為黑人湯姆做辯護,他在法庭上的陳述已經很清楚地證實了湯姆是被誣告的,然而,由於他是黑人,最後的審判結果就不公正了,這讓湯姆失去希望,他在試圖逃脫的過程中被槍殺了。

無辜湯姆是死於眾人對於黑人的「偏見」,即使是事實已經擺在面前,人們還是堅持了「偏見」,因為他們把「偏見」當成了真理。湯姆有錯嗎?並沒有,他如同一隻「知更鳥」,什麼壞事也不做,卻死了在槍下。

03 善良的怪人阿瑟,困於人們的「盲從」

善良的阿瑟,是另一隻「知更鳥」。

他原本無害,卻被流言蜚語和大眾的盲從心理誤認為他是一個會傷害別人的「怪物」。阿瑟是孤獨的,他渴望與外界產生聯繫,所以他晚上出門,他送禮物給傑姆,他雕刻小人給斯庫特兄妹。

然而,人們的盲從和誤解讓阿瑟失去與外界的聯繫,導致誰都不敢靠近他家的房子,他是被眾人抨擊和排斥的受害者。

總結分析發現,艾爾特、湯姆、阿瑟,他們有一個共同點:與多數人不一樣,他們是「異類」。這就導致了大眾用「異見」看待他們,那麼,為什麼人們會盲目地對不同於大眾的少數人產生「異見」呢?

其實,這是心理學上的「趨同心理」在作怪,趨同心理也稱為遵從性,是指:個體希望與群體中多數意見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體制裁的心理。簡單來講,人們會產生趨同心理是因為擔心自己成為不被待見的少數人:你不合群,你就是「異類」。

善良、智慧的人則會從自己的「趨同心理」中分離出來,形成對人與事的正確認知。

正是幾隻「知更鳥」讓主人公斯庫特從「趨同」心理中走出來,這是她的成長過程,她從中學會了理解他人,避免偏見,不盲從,斯庫特對「殺死一隻知更鳥」的理解過程,也是她的成長過程。

主人公對「殺死一隻知更鳥」的理解過程,是她的成長過程

01 如何對待沃爾特,是主人公的第一個成長階段

在對待沃爾特的問題上,斯庫特依靠的是衝動的情緒,這時候的她並不知道什麼是「殺死一隻知更鳥」,她也不懂她對沃爾特的嫌棄錯在哪裡。

父親對她的教育是:你永遠都不會理解一個人,除非你從他的角度去看問題。

我想起了《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這樣的一句話: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這同樣體現的是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事情本身。

斯庫特似懂非懂,不過,她換位思考的思想開始萌芽,是她的第一個成長階段。

02 見識湯姆的冤案,是主人公的第二個成長階段

梅科姆鎮的多數居民義正言辭的堅決認為該判黑人湯姆死刑,而不在乎他是否犯了強姦罪。這些人的做法,無疑是父親阿迪克斯所說的「殺死知更鳥」的人,他們的所作所為,無異於獵殺無辜「知更鳥」的劊子手,這些劊子手都是盲從思想的「烏合之眾」。

正如群體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著作《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中所說: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父親接受為黑人湯姆做辯護的請求時,他知道他的選擇會招致大眾的流言蜚語,因為他被劃出了「大部分人」的陣營。事實如此,他的辯護的確導致他受到人身攻擊,甚至兒子被傷,而他並沒有後悔。

從之前的不理解父親為何為黑人辯護,到懂得了父親的善良和正直,這個階段的斯庫特學到了平等地對待他人,而不是戴上「有色眼鏡」,有失公正地做出判斷。

經歷了湯姆的冤案,斯庫特的成長又前進了一步,她逐漸懂得不盲從大眾的看法,才能避免「殺死一隻知更鳥」。

03 揭開怪人阿瑟的真面目,是主人公的第三個成長階段

斯庫特兄妹兩人遭遇襲擊,怪人阿瑟解救了他們,這時候,怪人阿瑟真實的面目才被人得知,他是孤獨善良的阿瑟,並不是居民們所說的「惡魔」阿瑟,當斯庫特牽起阿瑟的手,她感受到這隻手的溫暖。

善良的阿瑟與污衊湯姆並傷害斯庫特兄妹的惡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接觸阿瑟之後,斯庫特真正明白了「殺死一隻知更鳥」的含義,阿瑟這隻「被殺死的知更鳥」備受傷害,卻依然懷著善心對待鄰居。

這時候的斯庫特不再是不諳世事、衝動莽撞的小女孩了,而是成長為一個能夠分辨是非的大小孩了。

斯庫特第三階段的成長是沉澱和升華,她懂得了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懂得了堅持正義、懂得了不盲從大眾,也真正懂得了:當你了解他們時,你會發現,大多數人都是好人。

斯庫特成長的故事,溫暖人心,也讓我們看到了正義的曙光,看到了如何對待「異類」的方法。

《殺死一隻知更鳥》對現實的啟發

在《殺死一隻知更鳥》的故事中,體現著如何對待他人的「異」、保持善良的內心、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01 用「同理心」去看待他人的「異」

人是群體性的,註定在生活中會遇到各色各樣的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困境,與人交往中如果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對方,才能理解對方的行為舉止。用「同理心」去對待他人就顯得很重要了,「同理心」不是簡單的對別人產生同情,「同情心」是看見了他人的難處,而「同理心」則是看見了並能回應對方,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對方所想。具體該如何做呢?

第一步,延遲判斷。我認為同理心的基礎是延遲判斷,當對方的行為與自己常見的不同,你的第一反應是無法理解,那麼,不要立刻做出判斷,憑第一感覺做出的判斷往往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出發的。這個時候的延遲判斷很重要,思考對方為何會產生你所不能接受的行為或者想法。

第二步,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延遲判斷之後,你會更平和地思考對方的想法和行為背後的原因,這時候你才能深入他人內心去理解對方,並作出合理的判斷和回應。

好比書中的父親,他對待貧窮的沃爾特就是用了「同理心」的方法。當沃爾特把蜜糖倒在主食上,首先他並沒有表現出好奇,也並未阻止他的行為;其次,他平靜地和沃爾特聊著天,照顧沃爾特的自尊心,讓他擁有受到尊重的感受。

02 勇敢地遵從自己善良正義的內心

當父親為黑人辯護,他受到了眾人的排擠,甚至遭到生命威脅,而且他知道勝訴的可能性並不大。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勇敢地堅持自己善良和正義的內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黑人湯姆辯護。

阿迪克斯說:「勇敢並不是一個人手中拿著槍,而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將它堅持到底。」

世間善惡紛紛擾擾,如果我們盲從大眾,失去自己的判斷,那麼,就很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己的內心,而勇敢地堅持善良和正義才能讓自己不在盲從的、是是非非的社會中迷失。

03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富

《殺死一隻知更鳥》從整體上來講,它讓我們看到了家庭教育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首先,作為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保持一顆善良的心,這是孩子一生的財富。父親阿迪克斯言傳身教地把愛、善良、正直、勇敢教給了孩子,生活中難免有偏見、不公和罪惡,孩子們也終將長大,必定會面對這些不堪與殘酷,書中的以父親用自己的睿智引導孩子,要懷著一顆善良的心,去抵抗這個世界的邪惡。

其次,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的教育作用是強大的。書中的父親總能巧妙地與孩子溝通,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放下父母高高在上的態度,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並耐心地解答孩子的疑問,讓孩子學會明辨是非,這也是我們可以從阿迪克斯身上學到的。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一本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好書,值得所有人讀的書。這個世界總會有一些人在堅守良知、公平、正義,這樣的人像溫暖的陽光,照耀著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相關焦點

  • 《殺死一隻知更鳥》淺析哈珀·李筆下的「知更鳥」意象:阿迪克斯
    比如美國著名黑人女小說家莫裡森的作品《秀拉》,喬安娜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藍知更鳥的希望》,以及今天所要講到的哈珀·李《殺死一隻知更鳥》,都用「知更鳥」意象隱喻美好、善良和希望。《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的長篇小說作品,1960年發表,1961年獲得當年度普立茲獎,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全球暢銷超過三千萬冊。
  • 殺死一隻知更鳥!
    其實我不太愛看西方國家的文學名著,我更喜歡他們寫的詩,像高老頭,人間失格,大衛這種名著,翻譯過來有些機器,體會不到文字的美感,更不會把我拉進情緒中。殺死一隻知更鳥就處理得很好,所以在我看過那麼多本國外文學裡,這本一直是心中最佳。
  • 《殺死一隻知更鳥》|有一種善良是不肆意評論他人
    你們射多少冠藍鴉都沒關係,只要你們能打得著,但要記住一點,殺死一隻知更鳥便是犯罪。《殺死一隻知更鳥》《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的代表作,發表於1960年,講述了一個關於教養的故事《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這部小說有兩個小插曲。
  • 分享:殺死一隻知更鳥(英文版)
    請輸入關鍵詞:「知更鳥」,獲得小說pdf, epub, mobi
  • 從心理學角度看,如何區分同情心和同理心?
    在很多人看來,同理心和同情心是類似的概念,它們有相同的詞根,有基本相同的情感生發和觸發,但是,從心理學角度看,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 《殺死一隻知更鳥》:透過知更鳥的隱喻,看教育對人生的影響意義
    一、透過「知更鳥」的典型象徵意義,看社會因素對人生的決定作用在書中,「知更鳥」的核心意義是善良、純潔。在書中,最典型的「知更鳥」形象就是黑人湯姆。1、他是善良的「知更鳥」,卻從未被社會接納《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湯姆被梅科姆父女倆以強姦的罪名,告上了法庭。斯考特的父親阿蒂克斯,被委任為湯姆的辯護律師。
  • 淺析《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知更鳥」的象徵性意義指代
    父親說:「你射多少藍鳥都沒有關係,但是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因為它們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著名的女性小說家哈伯 ·李的經典作品,該作品在1961年榮獲了普利茲文學獎,以該書為題材,在1963年拍攝的同名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也榮獲了奧斯卡三項大獎,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和最佳藝術指導獎。55年來,美國人說這本書在美國地位僅次於聖經。
  • 讀《殺死一隻知更鳥》有感
    今天我要給大家解讀的書是《殺死一隻知更鳥》。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我閱讀後的感受。這本書是從一個小女兒斯庫特的視角出發,阿蒂克斯選擇為一個被指控強姦白人女性的黑人辯護,這在那個種族歧視依舊嚴重的小鎮裡,掀起了巨大的波瀾。而斯庫特也在這場案件中悄然成長,他們結識了善良的怪人拉德利。
  • 《殺死一隻知更鳥》讀後感:尊重平等
    知更鳥主要捕食害蟲,是農業上的益鳥,叫聲囀鳴似笛,在繁殖季節由早至傍晚鳴叫,甚至夜晚,受人民喜愛。故事背景: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二戰前,南方殘留著濃厚的種族歧視,小鎮上的黑人勞工湯姆被白人農民尤厄爾誣告,尤厄爾誣告湯姆強姦了他女兒馬耶拉。
  • 「去掉那些形容詞剩下的就是真實了」–《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什麼是知更鳥?為什麼要殺死知更鳥呢?你知道嗎?題目,是小說的眼睛,是作者傳達內容的關鍵,往往從中能看出作者的意圖。但《殺死一隻知更鳥》無疑是個例外,單單看名字,根本不知道作者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想要表達什麼意思?但這不妨礙《殺死一隻知更鳥》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
  • 誰殺死了知更鳥
    看完這些新聞,再去看《殺死一隻知更鳥》,難免會感到心寒。《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後100年,哈珀·李寫下了為黑人爭取正義和重視的《殺死一隻知更鳥》;而此書出版後的60年,依舊有黑人因膚色的「原罪」,死於非難。我們的社會,似乎依舊在走原來的老路,從未學習,從未改變。偏見依舊存在,歧視從未消失。
  • 《殺死一隻知更鳥》:披著「種族鬥爭」外衣的育兒手札
    1957年,哈珀·李回到自己的家鄉小鎮,她回憶起自己5歲時發生的這起案件,以此為藍本寫下了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成為一隻知更鳥,或者做知更鳥的守護者知更鳥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它什麼壞事也不做:它不吃人們院子裡種植花果蔬菜,不在穀倉裡築巢做窩,只是為人們盡情地歌唱。所以,不要殺死知更鳥,殺死知更鳥就是犯罪。
  • 《殺死一隻知更鳥》:對種族與人性的探討
    《殺死一隻知更鳥》由美國作家哈珀·李所寫,是她一生中唯一的長篇小說。本書曾在1960年獲得普立茲獎,是英國青少年喜愛的小說之一。由該小說改編的電影獲得了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殺死一隻知更鳥》一書的書名是一個隱喻,來自於「知更鳥什麼壞事都不做,總是嘔心瀝血地唱歌給我們聽,所以打死一隻知更鳥是造孽的」。本書以九歲女孩斯庫特的視角出發敘述,通俗易懂,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講述了斯庫特和哥哥傑姆和朋友迪兒引誘怪人拉德利的故事。
  • 《背影》《殺死一隻知更鳥》:沉默或言說,不變的是拳拳愛子之心
    1960年,哈珀·李終於定稿並發表《殺死一隻知更鳥》。這本書以兒童視角敘述兒童成長,哈珀·李本來打算寫成年後斯科特的故事,結果被要求先寫斯科特的童年故事。視角瞬移至二十年前,斯科特經歷了許多酸甜苦辣,成長為了之後的斯科特。哈珀·李發表小說後的第二年,該書獲普立茲獎,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
  • 《殺死一隻知更鳥》:什麼樣的人,才能過好這一生?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那麼一本書可以作為人生燈塔一般,那一定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的《殺死一隻知更鳥》。《殺死一隻知更鳥》自1960年發表以後,不僅被搬上了熒幕,還獲得了普立茲獎,更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售出超過三千萬冊。
  • 豆瓣9.2《殺死一隻知更鳥》:如何在矛盾與痛苦中獲得成長?
    ---哈珀·李《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的經典作品,該書曾獲得普立茲獎,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售出超過三千萬冊,也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這本書據說是以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美國南部的小鎮為背景,作者的鄰居朋友卡坡蒂為原型,雖然故事題材涉及種族不平等與強暴等嚴肅議題,但文風溫暖風趣,富有濃厚成長意味。
  • 《殺死一隻知更鳥》20則經典語錄,你對世界無禮傲慢,多源自偏見
    「你殺多少藍鳥都沒關係,但要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這句話源自哈珀·李的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上個世紀30年代,在美國大蕭條時期南部的一個小鎮,3個天真孩子的生活因為兩樁冤案而改變。11、知更鳥什麼壞事都不做,只是衷心的唱歌給我們聽,這就是為什麼說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罪惡。12、我說很喜歡,其實是謊話,可是人在某種情況下不得不撒謊,而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老得撒謊。13、去掉那些形容詞剩下的就是真實了。14、你太年輕,品不出我的話的味道。15、在與別人相處之前,我得先跟自己相處。
  • 排名在《聖經》之前的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
    在20世紀,《殺死一隻知更鳥》可能是美國最流行的有關種族的書。《殺死一隻知更鳥》在英語國家的學校,被廣泛講授來強調寬容和譴責偏見。最初三十種報刊對李的小說展開評論。最近,英國圖書館把此書排名在《聖經》之前作為每一個成年人在死亡前應該閱讀的書。
  • 殺死一隻知更鳥——以孩子的視角看這個世界的是非正義
    「知更鳥只唱歌給我們聽,什麼壞事也不做。他們不吃人們園子裡的花果蔬菜,不在玉米倉裡做窩,它們只是忠心地為我們唱歌。這就是為什麼說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知更鳥,字面意思是一種不破壞花草糧食,對人類無害且喜歡唱歌的普通鳥。
  • 《殺死一隻知更鳥》:三種偏見,是讓一個人遠離良知的殺手鐧
    在第一次提到的知更鳥中,是傑克叔叔教了我們(思庫特和傑姆)基本的射擊要領。阿蒂克斯有一天對傑姆說:「我寧願你在後院射易拉罐,不過我知道,你肯定要去打鳥的。你射多少藍鳥都沒關係,但要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