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慈善款」,到底能給消費者帶來什麼?

2020-12-11 騰訊網

2020 05 05

WWW.KIDULTY.COM

# Philanthropy# COVID-19

#Luxury Brands

Text /JerwynPhoto/Multiple Sources

(封面來源:Supreme)

我們幾乎每天都能從新聞中看到某某品牌宣布破產,據數據顯示僅僅在 COVID-19 爆發期間,奢侈品零售業就損失了數十億美元。雖然時尚行業已經面臨如此嚴峻的問題,但這樣的損失並沒有讓時尚行業捐贈的腳步就此停下。

Dior 生產線生產洗手液

(圖片來源:Vogue)

從各個時尚界巨頭公司直接捐贈數百萬美元來幫助受冠狀病毒感染的人,到以 Chanel、Bulgari 和 LVMH 為首的集團的工廠生產口罩、防護用具甚至是資助冠狀病毒的研究,他們的曝光率在這個特殊時期都未曾降低。

Bulgari 生產線中的洗手液

(圖片來源:Vogue)

不過最近隨著 Palace 和 Supreme 這些牌子推出 「疫情特別款」,專門用於向 NHS 和主要慈善機構捐贈所得利潤和收益,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支持以後,大家應該發現了品牌們已經從協助抗疫的參與熱度中轉戰於心的項目——「慈善款」。

Palace 慈善款

( 圖片來源:Palace )

如今許多品牌和非營利組織(尤其是在時裝和美容行業)都在忙於與合適的合作夥伴結盟,以實現眾多市場及文化層面上的目標。所以慈善款倒也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也並非全新品牌戰略,無非就是類似於消費者購買指定產品,品牌將捐贈全部或者部分收益給某某機構,亦或是捐贈同類物品。

Supreme 慈善款

(圖片來源:Supreme )

無論何時提及時尚,都免不了很多人將此與虛榮和奢靡關聯起來。但是在過去的幾年中,奢侈品牌通過 「向消費者們提供回饋社會的機會而朝著建立一種社會意識文化」 的方向不斷發展。

Louis Vuitton 生產線

(圖片來源:Vogue)

但是有一部分品牌為了展示自己的責任心,像是在暗自較勁一樣試圖用更多的捐贈價值提升社會地位,希望藉此讓更多消費者買帳。所以在消費者眼中,這似乎就是另一個披著羊皮的噱頭而已,品牌所傳達的社會責任感只不過是在欲蓋彌彰。

( 圖片來源:NOAH)

不過,有一項實驗顯示,消費者們並非不會動搖—— 實驗著眼於當消費者們看到在櫥窗裡貼有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海報時,是否會更願意從 Godiva 購買貴重的巧克力。研究人員們向兩組測試對象提供了一筆款項,並建議他們可以在 Godiva 商店或隔壁的 M&M 商店中消費這筆錢,最後的調查顯示,更多參與者因為看到了慈善海報而選擇了 Godiva而非明明花同樣錢但可以購買更多的 M&M。

Eminem 的捐贈

(圖片來源:Google)

所以其實品牌專注於捐贈的 「數字」 是極其錯誤的方法,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並不在乎你付出了多少,而是看重於怎麼付出,是否可以消除內心的 「罪惡感」。尤其是當消費市場趨於年輕化時,品牌更應該研究透徹一整個群體的消費心理。

Bulgari 慈善款

( 圖片來源:Google)

一項研究表明,千禧一代被認為是 「給予」一代,在六年前的數據中就已經有高達 84% 的千禧一代員工進行過持續性的慈善捐贈,「回饋社會」 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潮流態度。

Bulgari 慈善款

( 圖片來源:Google)

於是聰明的品牌們迅速抓住了年輕一代的消費心理,從幾年前 Gucci 發起的 「變革之鐘聲」 (Chime for Change)運動,為了提高對女性賦權的認識和所提供的資金;2015 年,Prada 的聯合創始人 Miuccia Prada 和 Fabrizio Bertelli 開設了 Fondazione Prada 用來致力於促進當代藝術發展和公眾化等等。

(圖片來源:Google)

由此可見,許多品牌都通過極其精湛的故事講述獲得了成功。在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奢侈品消費的新時代,品牌越來越多地通過清晰透明的行動將核心價值觀編織到自己的故事中。

( 圖片來源:Google)

有評論家稱,現代奢侈品消費者們其實不僅想要標榜 「我為此付出了很多錢」 的品牌,他們更想要一個代表理念的品牌。如今,奢侈品幾乎全部都具有了偏向於哲學的定義,所以當消費者接觸到從事慈善活動並努力提高自我的榜樣任務作為品牌代言人時幾乎是不顧一切的。消費者會設想自己從事慈善活動,由此購買奢侈品完成募捐,同時追求兩個看似不相容的價值觀的事物,試圖以此提升自我價值,成為了當代奢侈品消費者們的共同特點。

點擊播放 GIF 0.1M

無論是通過慈善捐贈還是可持續產品的形式,奢侈品牌都在與非營利組織和慈善機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以期邁向 「有意識的消費」 世界。

Louis Vuitton 慈善款手鍊

( 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

這樣的 「有意識」 並非固定概念,而是隨著社會環境而進行 「升級改造」 的,如若品牌將文化和故事真正的轉化為力量去影響消費者,那麼慈善款也就無可厚非了。

所以慈善款成為了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相互作用的安慰劑也並非什麼 「願打與願挨」,做善事又能賺錢還能體現自我價值,何樂而不為?

下方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你都買過什麼慈善款吧。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從寶格麗慈善款項鍊,讀懂特斯拉的「中國收割戰略」
    寶格麗慈善款項鍊,對於寶格麗品牌的擁躉們來說,一定不會陌生。標誌性B.zero1系列「彈簧項鍊」造型,銀色和黑色陶瓷的搭配,加上「小紅人」獨特標誌,懂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這款項鍊的身份。作為Save The Children定製珠寶系列,由於採用了925銀的材質,相比寶格麗其他系列的項鍊都採用18k金,慈善款的售價就顯得非常親民了。寶格麗品牌曾表示,每銷售一枚慈善款項鍊,就從銷售所得中捐贈700元給「救助兒童會」,用於資助針對教育、青少年賦權、緊急援助和消除貧困的專項計劃。
  • 現在的家具品牌為了討好消費者,能做到什麼程度?
    將消費者吸引進店是第一件事,接下來能不能留住人的,就靠產品了。如果能有機會向家具品牌表達自己希望買到怎樣的家具,孫琪會相當樂意。造作在2015年推出了一種和消費者互動的新鮮模式。當家具還沒上市,但是已經有了初步模型時,如果喜歡就可以投票並大膽預定。越早投票,就可以用越低的價格買走家具。一把899元的椅子,在草圖階段你用199元就能預定到。
  • 第五人格:「慈善家」紀念日到來,人設反轉的克利切到底要做什麼
    由於昨天網易官方的操作疏忽和失誤導致了明日即將要到來生日紀念日的「慈善家」克利切沒能第一時間官宣給玩家們,為此網易還在評論區當中向玩家們表達了真摯的歉意,可能有些玩家會趁機做文章認為慈善家是冷門角色的緣故官方才會如此的不重視,不過關於真正的原因網易其實也有解釋,最近一系列的任務其實比較繁多,工作量也是比較大,然後就導致身心疲勞的皮博完全忘了有這回事。
  • 水彩筆團體標準,能給企業和消費者帶來什麼?
    商家和父母有沒有認真了解過,兒童彩筆的構成以及是否給孩子的健康安全帶來危害?拆開水彩筆,從上到下只是筆芯和筆頭所連接,其實筆芯是由很多根纖維所構成的。目的是讓筆尖纖維之間充滿更多空隙,隨著筆尖在紙上划動,水彩筆的墨水穿插於其中。筆尖處的墨水流走,附近空隙的墨水就會過來填充。
  • 專家型消費者給Unichi、Olay等品牌帶來巨大機會
    有「面霜之王」之稱的海藍之謎面霜是在社交媒體上被扒過最多「平替」的品牌之一。它的「平替」從只需幾十元的妮維雅藍罐,花王旗下的珂潤、國貨品牌艾珂薇,到發力敏感肌膚細分市場的偏門品牌FAB急救美人。但小許說,上述幾款「平替」都只模仿了膚感和功效,成分表中找不到海藍之謎面霜的靈魂成分——深海巨藻的替代物。
  • 從Lululemon豪擲5億美金收購一面鏡子說起,消費者到底在購買什麼?
    尤其是,lululemon的消費者可藉此更好地看到自己身著lululemon健身的樣子和表現,從而增強對品牌的體驗和粘性。 事實上,當我第一次聽說智能健身鏡這個產品時,我就覺得這是一款最完美的健身硬體,其意義遠超跑步機、動感單車等健身器材,因為這些產品都有可能買完就被消費者扔在家裡吃灰,變成陽臺上的晾衣架,而健身鏡以其直觀的展示和反饋,更可能粘住消費者持續使用。
  • 這個彩妝品牌是在做慈善嗎?
    看看這可愛的小毛臉,能幫到小動物又能買到好看的彩妝,身為鏟屎官的貓姐怎麼能不支持?!貓姐一番功課做下來才發現,其實在認真做慈善的彩妝品牌,遠遠不止cp一個。本八爪魚本來就很難忍住剁手的衝動,現在又多了個能做慈善的正當理由,買它!
  • 旗艦手機都在用的LPDDR5是什麼,能為消費者帶來什麼價值?
    打開APP 旗艦手機都在用的LPDDR5是什麼,能為消費者帶來什麼價值?LPDDR5到底是什麼?它能夠給消費者帶來什麼好處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什麼是LPDDR5?   在2月初,小米10發布之前,小米的雷軍、盧偉冰和常程就開始在微博給廣大消費者科普了,在他們的轉發和科普下,LPDDR5迅速成為了熱詞。
  • 什麼品牌的沙發質量好 上熱搜的沙發到底怎麼樣
    其實,這是魏大勳在參加綜藝節目《做家務的男人》錄製家中場景時,父子兩人因常常花式躺在家中的一款芝華仕頭等艙沙發上的場景而引發的熱議,而究其原因都是因為這款芝華仕頭等艙沙發躺著太「舒服」了。那說到大家都會問的什麼品牌的沙發質量好,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上熱搜的這款芝華仕沙發到底怎麼樣。
  • Fear of God攜手Off-White,Union LA等品牌打造慈善紀念T-Shirt
    同時類似慈善用途的主題亦讓人聯想到 2018 年Virgil Abloh 推出的「STUYVESANT LEADER」Tee 和 Spike Lee 聯手 NOAH、UNDEFEATED、Awake NY 帶來的「God Protect Robert
  • 「ETUDE HOUSE愛麗小屋大健康產業」攜手世界一線奢侈品牌「BVLGARI寶格麗珠寶」,將慈善進行到底!️
    Bulgari與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合作,以空前遠大的胸懷和視野,發起慈善活動:將Bulgari定製的「Save the Children」珠寶的部分銷售收入,捐贈給該慈善團體。
  • 電動車什麼品牌好?雅迪冠能E3帶來的裡程與動力的「雙重顛覆」
    提及電動車什麼品牌好的時候,網友可能隨口說出幾個甚至十幾個品牌。尤其是今年由於疫情的關係,電動車行業更是進入井噴期,各大電動車品牌也是進入高速發展期。不過,對於不知道電動車什麼品牌好的消費者來說,面對電動車琳琅滿目的商品時,也是糾結不已。講真,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選擇,不妨看看接下來說的這輛雅迪冠能E3,這款看似小巧的電動車卻足以給大家帶來不小的驚喜。
  • Supreme 攜手村上隆推出慈善 Box Logo T-Shirt
    對於喜愛 Supreme 的人來說,Box Logo 系列單品絕對是品牌最經典且必須入手的品項,而本周 Supreme 除了會帶來與 My Bloody Valentine 的聯乘系列以及常規定番單品外,還會帶來一款全新聯乘 Box Logo Tee。
  • 做好包裝設計能給企業帶來什麼?
    現在各個行業的競爭都非常激烈,市場上同質化的產品特別多,為了在眾多的同質化產品中區分自己,更好的展示自己,各個企業都開始注重產品的包裝,讓消費者從包裝上就可以對產品進行區分。目前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也往往是從包裝上來區分產品,選擇自己滿意的那一款。
  • LV等奢侈品牌或將把滯銷庫存贈予慈善機構
    ,目前亟需尋找恰當的方式,在不傷害品牌價值與忠實消費者的同時擺脫過季的產品。 更令奢侈品牌感到頭疼的是,此前業內慣用的焚燒處理方式已不可行。在環保組織、消費者的不斷施壓下,為避免品牌通過焚燒來處理多餘庫存,法國於今年3月提出了一項禁令,禁止品牌焚燒產品,歐盟也迅速採取了類似舉措,迫使品牌商以更加環保可持續的方式處理庫存。
  • 策略攝影帶來真愛效應:牽動品牌與消費者相惜相愛!
    好久沒有做服飾電商行業分享,先感謝滿速,杉杉,溫莎蒂,南極人,霞湖世家,笛莎等品牌!:以前前輩們泡妞可以用一句「帶你去香港」搞定,現在發現「帶你去美國」也不好用了;以前品牌有貨無節操就能起來賺錢,現在發現有節操了消費者也不買帳。
  • 美妝「盲盒」:到底怎麼讓消費者開心掏腰包?
    美妝「盲盒」:到底怎麼讓消費者開心掏腰包?   顯然,盲盒式營銷的精髓,在於它消費方式的趣味性,讓消費者在購買、使用中產生獲得愉悅體驗,帶來的樂趣,有時候遠超化妝品本身帶來的滿足感。
  • 土掉渣的衣服也能大賣 優衣庫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品牌
    優衣庫的衣服通常被我們成為基礎款,那這樣一個衣服不時尚,39 元一件的袋裝 T 恤,99 元買到藝術家聯名的 UT的存在,到底是什麼樣的品牌呢?專玩聯名款的流量容器優衣庫在快時尚領域是個特殊的存在。比起 Zara 、H&M,優衣庫主打「基本款」,款式單調,毫無設計感可言,定價也比其他的快時尚品牌低,因此被很多網友調侃優衣庫雖然是快時尚品牌,但是卻「既不快,又不時尚」,一度成為年輕人的鄙視鏈底端。
  • EUREKA 精品品牌博物館 | 家族傳承&藝術慈善
    由傳家國際生態社區國際精品品牌戰略研究院 | 藝術中心華人莊主俱樂部 | 藝術與慈善聯盟全球善財領袖俱樂部「京津冀」分會聯合發起為世界頂級家族品牌共享而生 有實力的自然想成為 「中國版LVMH」; 中小型精品品牌,就希望能透過自我學習提升的同時, 也默默地尋找機會謀求與國際品牌擠身在同一個圈子內, 以樹立更佳品牌形象, 吸引更多高尖端客戶。
  • 蘑菇街:消費者代言人帶來的行業大變局
    各大平臺上充斥著明星帶貨、CEO帶貨、店鋪帶貨、紅人帶貨……有人說,直播電商背後是流量焦慮,是對傳統電商模式下流量紅利消失殆盡的一種反應,也有人說,直播電商是雲擺攤……但從本質而言皆是「換湯不換藥」,依然是賣家為消費者提供海量商品的打折、滿減和補貼等優惠,而消費者真正需要什麼,並沒納入考慮範圍內。直播電商只是銷售方式進行了改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