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精神疾病古已有之,「範進中舉」故事中,街坊請老丈人狠扇神志失常的範進耳光助其恢復正常,用的就是中醫情志相勝理論中的「恐勝喜」。
「中醫中藥在精神疾病的治療中自有其優勢,對提高患者依從性和降低復發率都有明顯效果。」廣州市惠愛醫院(廣州市腦科醫院)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於林表示。
治療精神疾病的新趨勢
於林介紹,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廣州市惠愛醫院中醫科經過長期研究實踐,發現對於首發、症狀較輕的精神疾病,採用純中醫中藥治療可獲得良好的效果;對於中重度的精神疾病,在使用西醫治療的同時加入中醫中藥手段,也可以獲得更佳療效。中西醫結合可以讓藥物更快見效,且可以減少西藥用量,減少副作用的發生,同時有益於改善軀體不適、調整飲食睡眠、振奮情緒、改善精神症狀等。
以抑鬱症為例,雖然中醫沒有這一病名,但根據其主要表現,抑鬱症可歸屬鬱證、癲證的範疇,中醫治療包括中藥湯劑、中成藥和非藥物治療,如針灸、電針、拔罐、走罐、耳針等。西醫抗抑鬱藥物通常要服藥2周以上才有明顯效果,2周內患者的抑鬱心理很難得到有效改善,合用中醫中藥可以明顯縮短藥物見效的時間,很多患者1周內就可以看到效果。
而且,受傳統觀念影響,一些患者不願意承認自己有精神疾病,藥物副作用導致部分患者即使知道自己病了也不願意堅持服藥,結合中醫中藥手段,可以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和服藥依從性。
「尤其是在維持期,加上中醫中藥,可以有效降低精神疾病的復發率或延長復發時間,更好地鞏固療效。」於林表示。
西醫治療精神疾病尚存在一些棘手難題,焦慮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等,有30%左右都是難治性的;西醫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存在讓女性閉經、肥胖,男性高脂血症、性功能障礙等副作用。
「我們正在開展研究,希望能對難治性的精神疾病、藥物副作用管理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模式,讓患者獲得良好療效。」於林談到,在專業技術領域,中西醫結合治療精神疾病是一種趨勢。
吃出來的心理健康
除了中醫中藥可以治療抑鬱症,中醫養生食譜也可以幫助我們改善心理健康。
於林介紹,吃出來的心理健康,很多人覺得不太靠譜,但真實存在。目前已經有大量研究表明,精神心理疾病與人體腸道菌群有一定關係,與正常人群相比,抑鬱症患者的腸道菌群發生了一些變化。一些藥膳、花茶、煲湯,確實可以幫助人們獲得好心情,如綠萼梅、玫瑰花能夠疏肝解鬱,酸棗煲湯有安神效果等。
目前,廣州市惠愛醫院正在進行一些藥膳、花茶、煲湯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夠指導群眾健康飲食,在食物中除了能攝取營養,也能攝取好心情。
於林還為大家準備了一份老少鹹宜的快樂餐單:
1)西芹炒百合:百合具有較好的安神效果,也是藥食兩用的食材。
2)清蒸海魚:海魚中的Omega-3脂肪酸與常用的抗抑鬱藥如碳酸鋰有類似作用,能阻斷神經傳導路徑,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從而改善人的情緒。
3)枸杞銀耳蓮子羹:滋養效果較好,且枸杞具有良好的抗抑鬱效果。
「飲食要照顧家庭的整體情況,如老年人要調理抑鬱情緒,因陽氣虛弱,宜用偏溫補陽氣的食物,如人參煲雞等,但這道菜並不適合兒童。兒童如果有情緒障礙,宜用健脾、安神的食物,如茯苓、酸棗仁等。」於林提醒。
他還談到,抑鬱症在現代人中越來越常見,但是出現首發症狀時很多人常不自知,誤以為是其他疾病,選擇去消化科、心血管科、神經科看診,導致病情沒有及時得到有效控制。
溫馨提示
如果有持續兩周以上出現如下症狀,應當提高警惕抑鬱症,包括情緒低落、精力和興趣下降、工作能力下降、睡眠需求減少,胃腸道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或拉肚子,心慌、胸悶、耳鳴、頭暈,自我感覺畏寒等。
「如果持續存在這些症狀,建議到專業的醫院進行心理檢測,經醫生鑑別,對自己的症狀有更好的認知。」於林提醒。
你離抑鬱有多遠?
全球超3億人患抑鬱症!!!
這些技能要Get√起來
作者|嶽超群
編輯|任君飛責編|黎曉心
來源|《人之初》雜誌 人民日報
【來源:廣東衛生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