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到底指什麼?

2020-12-14 縱橫西部文旅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所追求,或榮華富貴,或恬淡自由,或安於現狀,或奮鬥不止。但無論哪種人生,終極的希望一定是:平安、順利、沒有災殃。對於此問題的闡述、說法,中華典籍與民間諺語非常多,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有「厚德載物」、「以德服人」、「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幾乎所有的論點,都會把德行與命運好歹興衰聯繫在一起。

《周易·繫辭下》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意思是,德行不匹配位置,肯定有災禍誕生;德行淺薄而位置尊貴,智力低下而謀劃大事,力量弱小而責任重大,這樣很少有不闖禍的。

當然,生活裡,「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的情況比比皆是。至於這樣操作的結局如何,各位朋友可以細心觀察、體會。

「德」,落實到具體行為上,包含哪些要素呢?

01、明。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了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了解自己才算聰明、明智。

人生的第一步,無論是學習、從業、就職,首先要清楚「自己是誰」。

一方面,見賢思齊。多了解、認識比自己優秀的人,清醒認識自己與別人的差距。然後問自己,哪些差距是自己可以彌補的?哪些差距是自己永遠彌補不上的?

另一方面,量體裁衣。了解你所從事的行業、專業需要的專業水平是什麼,以及自己的實力所對應的層次。包括自己的基礎與天賦在本行業中屬於哪一個檔位。然後,根據這些全方位的確定信息,去規劃每一步的人生道路。對於孩子教育也是如此,一定要客觀面對他的先天條件、基因,以及父母自身的具體情況,切忌跟風、隨大流,透支錢財、浪費感情、荒廢光陰。

任何一個人對自己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明」,做到對自己「開刀」:深刻剖析,理性分析,毫不留情。只有如此,理想之路才可企及。否則,就會糊裡糊塗隨波逐流,稍有不慎葬身險灘。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能戰勝別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點才算剛強。人最大的弱點是什麼?就是始終能夠輕易地指點他人,而永遠無法理性地審視自己。

02、謙。

《易經》共計六十四卦,唯有一個卦,每爻皆是吉,它就是「謙」。「謙」的卦體,上卦為坤為地,下卦為艮為山,為地下有山之象。山本高大,卻甘心處於地下,象徵德行很高,但不顯揚。

「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謙虛的人,才能夠承擔諸如涉越大江大河這樣重要的事務,吉利。

「亨,君子有終。」謙這樣的行為,必然會帶來事物發展的亨通順利,君子有好的結局。

一個人如果有了「明」作思想基礎,有自知之明,他的任何行為必定都是謙虛、內斂的,他會嚴格地約束、要求自己。他的眼光始終看向「賢者」、「善人」、「能人」,明白自己的差距、短板,他會以勤勉、踏實去貫穿一生。如果他的人生有不如意,或者對環境、他人不適,他一定會在自己身上挖掘原因、尋找缺點,把所有的不圓滿化成生命成長、技能提升的動力。不會因貪圖眼前利益而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之路,更不會怨天尤人、罵罵咧咧,就像自己全對世界全錯。擁有「謙」德的人,在人際交往中,禮讓、和順,無論對方是誰,哪怕對方有過錯或是下屬,他都絕不會頤指氣使、狂妄自大。具備如此德行,必然「人見人愛」,受人尊敬、善待,出現任何困境都能左右逢源、化險為夷。

03、慈。

《道德經》六十七章講:「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器長。」

老子說,他有三件寶貝,他很珍惜。

第一件叫做慈愛,第二件叫做節儉,第三件叫做不敢處在眾人之先。因為慈愛所以能勇武;因為節儉所以能寬廣;因為不敢居於眾人之先,所以能成為萬物的尊長。

老子批評現實中的人,割捨慈愛而搞勇武,捨棄節儉而實施大規模計劃,捨棄退讓而處處領先,最終走向滅亡。他認為,如果具備慈愛,作戰可取勝,守衛會堅固。但凡老天要建立、壯大某物,必以慈愛去武裝它。

慈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眾生平等,憐憫萬物,心懷善念,體恤他人。

儉樸:「靜以養身,儉以養德」,「君子以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一個內心謙下的人,自然是崇尚簡約、遠離奢靡之人,這是因果關係。

不敢為天下先:老子對「謙」卦的理解與修行。

《中庸》說:「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具備大德的人,一定會得到他所應該享有的地位,必然會得到他應有的俸祿,必然會得到他應得的名聲,必然會得到他應有的壽命。換言之,每一個人所處的社會地位、享受的待遇必須與自身的德行相匹配,否則就是違背自然規律,必將受到「反作用力」的嚴懲。

唯有厚德載物,方能長長久久。

唯有明、謙、慈,助君永世冒隆。

作者系四川省文聯作家、編劇、法務工作者,系列家教文化項目「巴風蜀韻論家風」主講人、文案主筆。

信息來源丨巴風蜀韻論家風

相關焦點

  • 一天一個成語·德不配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德不配位【成語釋義】德不配位的意思是指,一個人自身的德行,無法與他所處的社會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其中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為《易經》裝上了翅膀,注釋了《十翼》,其中孔子在《周易·繫辭下》有「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 厚德才能載物: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清華大學有個校訓,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事實上,「厚德載物」這個成語出自《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說,君子的品德應該如大地般厚實,這樣才可以承載萬物。具體到每一個人,「物」則是指的福報、享受和待遇等。德厚才可以承載得了相應的福報。那麼,德不厚會如何呢?
  • 《周易》名句賞析: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通常會把它譯為:如果自身的德行與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不相匹配,那麼就必然會招致災禍,出自《周易·繫辭下》。孔子在提出「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論斷時,從三個方面做了具體詮釋,即: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 古人講「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是否有道理?生活中不妨謹記
    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的寓意《周易·繫辭下》記載:「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意思就是如果一個人的德行,和自己所處的地位不相匹配,必然會導致災難誕生。德行不好的人卻有尊貴的地位,力量太弱小但是卻身居要位,都不利於事情的發展。一個人的德行和他的地位不相匹配,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比如一張桌子只能夠承受20斤的重量,但是強行放置50斤以上的重物,桌子就會難以承受這種重力,最終就會被壓力徹底壓垮。所以對於一個人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
  • 老祖宗講「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處世錦囊,都聽過懂的人卻不多
    民間俗語「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就是這樣一句處世錦囊,都聽過懂的人卻不多。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說的是如果一個人的德行,與他的地位不匹配,那麼就一定會有災禍出現。雖然這句俗語看起來有一點迷信色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血淋淋的例子,這不得不讓人們相信這句俗語的威力。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好多人都只理解了一半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好多人都只理解了一半,這就是此文筆者要剝離的話題。許多人通常都只會這樣認為:如果是一個德行不好的人佔據了很高的位置,那麼就很容易會形成禍患。要知道:一個無德之人如果佔據了很高的位置,在這件事的對立面就必然會有一個有德之人佔據很低的位置。也就是說,不光是無德之人佔據了高位就叫是德不配位,如果是一個有德之人處於低位,這也可以說是德不配位。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對照下面看看你的德夠了沒?
    三、面德——不給面子是最大的無禮 1.中國人最講究的是面子 2.任何時候,給對方一個體面的臺階 3.看破別說破,面子上好過 4.傷什麼,別傷人面子 5
  • 易經:厚德載物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為什麼有些人發財了就出事?
    有的人之前還好好地,突然身體抱恙就英年早逝……有的人家裡剛蓋完房子,家裡人就出來車禍……有的人事業一直平平無奇,一升官就出問題……到底是什麼願意?願意就四個字:德不配位……我們常說:財富,地位,智慧,早先的人們把他用一個統稱的詞:物。也就是說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引來福報。清華大學的校訓就有一詞叫:厚德載物。《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我讀了三遍,太透徹了
    導語「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訓誡,意在告訴我們,自身的德行及福報要與所處的社會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違背自然規律行事會受到報應。原句出自於《周易·繫辭下》: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因為我們的財富、智慧、名望、地位,都需要德行來承載。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請收起「小幹部」的「大官威」丨閃電漫評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這句話在告誡我們: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要配得上自己所處的位置,否則,德行淺薄卻佔據高位,智慧有限卻謀劃大事,力量不足卻肩挑重擔,這樣必然會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災禍」。「德不配位」是孔子對執政者選賢任能的警告,也是當下任用幹部時,防止「大官威」的無才無德「小幹部」上位必須要警惕的事情。
  • 易經:「厚德載物,德不配位,必有殃失」,值得深思的為人處世之道
    易經:"厚德載物,福祿在上;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值得深思的為人處世之道「厚德載物,福祿在上;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易經》裡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一個人只有順應事物發展規律工作學習生活才能承載萬物,獲得富貴福祿,若是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則災殃就來了
  • 辛巴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辛巴粉絲網絡暴力威脅刪視頻!
    818粉絲網絡暴力威脅刪視頻抖音某位主播發視頻曝光私信,以為818的粉絲私信讓其刪(假燕窩)視頻,喊話小崽子把辛巴視頻刪了,別以為我們找不到你,不刪腿給你打斷,該主播已經將視頻刪除,直言是覺得不合適才刪除的,不是因為怕你才刪的
  • 羅志祥私生活混亂值得每個人反思—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易經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意思是說,一個人的身上的德行和位置不匹配,肯定災禍降臨;德行不行卻位置尊貴,智慧不夠卻想圖謀大事,能力不足卻委任重要事務,很少有可以達成的。
  • 《易經》告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引言:在戰場上,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告訴了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所追求,人生在世,我們要有自己所渴望的東西,這樣才能激勵著我們不斷的向前,努力的去奮鬥。
  • 《如懿傳》阿箬和白蕊姬: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人要有自知之明
    就是對一個人無盡寵愛,把她捧得高高的,一直高到德不配位的地位,這個人就會自大輕浮,自以為是,然後這個人就會因為自大而犯下更大的錯誤。的確,沒有人能夠抵擋日復一日的糖衣炮彈,誰不喜歡被稱讚呢?所以,當讒言足夠順耳,足夠美麗的時候,誰還會在意那些逆耳忠言呢?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看王熙鳳管理榮國府,為什麼註定會失敗
    究其原因,還在於王熙鳳的管理能力有被誇大的地方。她有能力不假。卻不是頂尖管理人才。與賈母和賈探春比,大有不如。其實從王熙鳳管家也能看出來,她有很多問題。第一,王熙鳳管理沒有歸屬感。王熙鳳不過借調到王夫人家,一則管家,二則替賈赦邢夫人伺候賈母。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人到中年,悟透2條道理,可以積德積福
    人和人之間是有差異的,最終導致結果也不同: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易經》中的這2條「吉兆」,你若能悟透一條,也能大富大貴。人到中年,讀懂《易經》中的這2條「天機」,可以積德積福!《易經》: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 周易中的「德不配位」是什麼意思?含義很深刻,讀懂就能避免災殃
    文/畢之周易中的「德不配位」是什麼意思?含義很深刻,讀懂就能避免災殃從古至今,所有的人都認為君主都應該是賢明的人,所以那些治國有道的君王可以流芳千古,而沉迷美色、忠奸不辨的人便會臭名昭著。想必大家都聽過「德不配位」這個詞。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實力不足就算巧合當上領導,也很快被拉下臺
    子南回答說:我不足以承擔國家重任,請您還是改變主意,您的夫人在堂上,卿、大夫、士在下邊,這樣任命將有辱君命。【解析】子南是衛靈公的幼子,衛靈公因為沒有嫡子,所以跟子南說要立他為繼承人,而子南卻堅決推辭不接受,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辭,就是不肯接受。
  • 人無德,必有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作者:問心淺笑來源:國學文化堂《周易·繫辭下》中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小勝靠智,大勝靠德。一個人的德行裡,藏著他的人生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