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北美上映的The Farewell,中文名《別告訴她》,所有媒體評分一致超高,爛番茄99%的新鮮度。片子裡一半的對白是中文,拍攝地點在長春,導演是華裔導演王子逸,講的是中國的故事,觀感是一部很中國的電影,但是目前還沒在國內上映。
故事其實很簡單,女主人公Billi(Awkwafina飾,Crazy Rich Asians中的Peik Lin)住在美國,她的奶奶被診斷出了肺癌晚期,不剩多少時間了,於是處在全球各地的一家人為了能找個理由回中國來看奶奶最後一面,但又不能告訴她這個不幸的消息,於是給Billi的表哥組織了一場假的婚禮,大家就瞞著奶奶一起回來假裝歡歡喜喜地參加婚禮,但大家對於隱瞞這件事都有很大的心理壓力,都很掙扎。電影就是從Billi的視角展開的這件事。
影片的觀感很像中國電影,節奏、畫面的那種感覺,再加上長春作為故事背景,總讓我想起 鋼的琴,和你在一起 這種電影的感覺。之前沒有想到Awkwafina會說大段的中文,但是她並不流利的中文反而很符合角色的形象,小時候在中國,沒多久就被父母帶去了美國,天天說英語,中文也就退化了。她的父母的選角也很合適,中文流利,英文有中國口音,就是標準的一代移民。
影片想要表現的主題還是文化歸屬的問題。有著一個中國的根,但是已經接受了歐美文化,在文明的夾縫中的移民該何去何從?這種沒有歸屬感的情緒其實是在許多作品中都有表現的,比如我最愛的Lost in Translation,講的其實也是這麼一個故事,或者Crazy Rich Asians,其實也是因為文化上的不認同才產生了故事的矛盾。所以這次的The Farewell其實講的東西並沒有多麼新鮮,比如影片中Billi回國去做按摩的時候順便拔了個罐,她並不明白這是幹什麼的,後來還特意給了一個她背部拔罐印記的鏡頭,然而在2001的電影 刮痧 中其實就展示過了類似的東西。
然而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心裡很難受,好久沒有看完電影有這種感覺了。我想我不是被這種沒有歸屬感的漂泊之情觸動的,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束縛。一大家子人都囿於家族的決定而偽裝成開心的樣子,然而其實每個人都是內心備受煎熬,所以才會有新郎在婚禮現場痛哭,才會有長子次子兩人喝得爛醉,之後半夜聚在陽臺抽菸。其實抽菸那個場景挺觸動我的,雖然只是很不起眼的一個場景,但是把當代中國中年男人的舉步維艱展示得淋漓盡致,有著妻子兒女要照顧,對老人還要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樣子,再難也得扛著,只有半夜躲在陽臺抽菸的時候胸中的鬱氣才能疏解幾分。我不能說自己感同身受,畢竟我還沒到那個年齡,但是我挺怕自己到那個樣子的,但我也看不到一個不同的出路。
我也真的怕這種中年困境,所以,這是最觸動我的一點。看完之後其實心裡都有一些恍惚,已經很久沒喝酒了,但是今天覺得不喝酒這個情緒是疏解不開了,所以倒了一杯 whisky,「拿來康師傅冰綠茶兌入其中,望能換我半晚安睡」。
你問我這部電影有缺點嗎?當然是有的。導演自己寫的劇本,雖然出生在北京,但是畢竟在國外很多年了,有些臺詞的細節沒處理好,比如長子在婚禮上講話,開頭說的是「我作為長子……」,然而這個婚禮是你兒子的婚禮,這個發言應該是「我作為新郎的父親……」;還有有些時候為了點明那種沒有歸屬感的主題,或者是中國家長都是為了孩子好而去作出決定的慣用路數,導致中文臺詞有些空泛,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是不會那麼說話的。
其實這部電影最初並不在中國上映,後來國內才有了下載資源(當時我剛好也是身處異國他鄉)這我也是理解的。因為這部電影的目標人群不在中國,而是在海外,或者說是漂泊在外的浪子,或者是一代移民,心裡還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但又接受了西方思想的人,這部電影就能準確地擊中你心裡之前未曾留意過的那一份鄉愁,讓你想是不是該回國看看家人了呢?
推薦指數:9顆星,因為一些略有尷尬的臺詞而不是完美的,但是作為一個有著多年海外生活經歷的中國人,這部電影是必看的;也是我去年看過的給予我較多思考空間的電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