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華裔女導演,伍思薇和王子逸,近期的作品都很令人矚目。
一位學計算機的工科生殺入導演圈、拍出了非常有個人風格的作品,另一位將自己和奶奶的親情故事融入電影中、細膩又溫暖。
同樣是華裔主創、同樣在某種程度上涉及對文化差異的探討,《別告訴她》以疾病生死為經緯、串起對不同文化差異的思考,在細膩傷感但又不乏幽默的語境中重新解讀故鄉、家人、陪伴等因素;《真心半解》在天才少女孤獨又敏銳的觸覺中,展開自我身份認知、情感認知的糾纏。
兩部電影剛好可以組合在一起相對來看。
《真心半解》裡女主角的校園生活處境,是《別告訴她》中女主傾訴過但電影沒拍的恐懼和孤獨;《別告訴她》中故園綿密情長的山河歲月,是鬱郁不得志的父親提及過但未深談的悠長過去。
不論是談殘酷青春還是薄暮晚年,影片對於悲傷因素的呈現都很克制,也都有著溫情細膩的風格,有共同點但又非常不同。
前者更關注個體的友情、愛情,後者更注重描摹集體群像中的親情、宗族親朋人情網絡。
《別告訴她》故事悲傷但基調溫暖,講述生死、癌症這樣的殘酷議題,但沒有沉浸在悽慘氛圍裡,敏銳之處滲透出的幽默觀察、困惑之處映照著的微妙反諷,都很可圈可點。
一,失樂園:死生之重和故園之念。
電影一直圍繞著紅白喜事進行,一閃而過幼時老宅子已然不復存在的片段,雙重的失卻質感很動人。
女主角懷念小時候在爺爺奶奶家玩耍的院子,懷念過去的有牽掛有枝蔓的時光,被家人帶去異國他鄉生活之後撲面而來的孤獨感、一度是她的情緒炸點。
而小時候的那個院子那所老房子,早已不復存在。
一家人坐車經過那裡,女主依稀覺得眼熟,奶奶說「連我都快認不出哪是哪了」。
去遠方的人沒有了故土,在本地的人也同樣沒有了過去的皈依。
從某種上說,奶奶是「孤寡老人」一般的存在,身邊有新老伴、有老妹妹和侄女照顧,但一個兒子在日本一個兒子在美國,骨肉至親天涯海角分別多年,故園早已換了滄桑模樣。
明面上的和暗面下的紅白喜事,讓這散落天涯的一家人終於有機會團聚。
暗線是瞞著奶奶的是她被醫生宣判癌症晚期、命不久矣,明線是孫子要結婚、回來操辦婚禮、告知親朋。
電影並沒有過度讓後者的喜慶來反襯前者的悽涼,反而在複雜又含混的五味雜陳中講清楚了「家」的歸屬感。
與其說電影中真正的傷感是未知的死別,不如是既定的已知的生離。
二,集群慣性之下的認知差異。
電影故事表層的敘述線是兩種文化差異,裡層則是極端事件和平常心態之間的差異。
裡外對比、很有意思拍出了不同文化觀念、成長背景之下的觀念差異。
年輕的孫女覺得應該告訴奶奶,保守的長輩們覺得多說無益、試圖好心瞞著她幸福走完最後一程。
「東西文化差異」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闡釋,而被影片細膩投射在種種細節中。
不是乾癟的論爭現場,也並不預設立場,而隱約出現在諸多微妙的家長裡短的細節中、呈現方式很有意思。
這邊孫女和醫生用英文溝通她的重症晚期,她卻看著人家小夥子、起了為大孫女張羅相親的念頭:哎呀你結婚沒有哇。
一家人聚餐,姑嫂二人關於孩子能不能掙到錢、要不要出國讀書,硝煙四起夾槍帶棒互相嗆,有沒有覺得畫面很眼熟?
逢年過節沒少見這樣的塑料場景吧?
人是具體的由經歷塑造的個體,而不是乾癟的由概念規定的工具,所謂觀念差異也並不是清晰的兩大陣營鐵板一塊互相徵伐,而是一些非常微妙的起伏錯落的質感。
三,極端重要結點和蔓延常態之間的差異。
電影選取的是非常極端的重大事件,人生中最重要的紅白喜事,奶奶的葬禮和孫子的婚禮。
在知曉真相的家人們「見最後一面陪最後一段」的特殊心境對比之下,奶奶尋常的樸素的「日子該如何便如何過」的心態、顯得非常有意思。
這邊一家人嚴陣以待,那邊她還在絮絮叨叨和酒店廚師糾結:我明明定的是龍蝦不是螃蟹。
生命的最後一段應該如何特殊處理嗎?應該格外鄭重格外區別化對待嗎?
不少觀眾懷疑奶奶其實都知道、配合大家演出假裝自己不知道。
不論她是否知道,這份將「重要結點」也當平常日子過的樸素質感,很動人。
生、死、生命的意義,這些抽象哲學的議題太虛無縹緲,反而是在一個普通老太太的平凡生活中,為大孫子婚禮準備龍蝦,這種充實和幸福密布著肉眼可見的意義。
表面來看,電影中眾人的情緒對比似乎是悲喜對照、是知情和不知情的真假投射,其實從本質上來說,這未必不是一種樸素的綿延的近乎無知無覺的前現代的生活觀念,和求「自覺意識」的後現代的生活觀念之間的差別。
奶奶身上有一種特別強烈的「過日子」的感覺,短短一部電影好像看著她過了很長很慢很平凡很瑣碎但又很幸福很值得的人生。
明明時刻活在死亡陰影下,明明老邁體弱喘氣聲叫人唏噓,明明孩子遠隔重洋形同孤寡老人(雖然經濟條件不差),但電影沒有強調悲情感,就是以矛盾的、微妙的視角拍出了細膩的溫柔的故事。
婚禮之上,新人夫婦五音不全唱著日本歌謠,淡淡的憂傷乍看和喜慶畫風不符,但悠長的傾訴感恰好暗合了電影此處談及生死的悲傷基色。
奶奶同桌坐著幾位老戰友,其中一位老爺爺表白:當年我就想著等結束了一定要娶你,誰知道被誰誰給搶先了。
白髮蒼髯在故交酒席上,當著對方一大家孩子的面真情假意告白,這老爺爺解釋「不說難道要帶到棺材裡嗎」。
老友們都聽說了她的病吧?
兒子唏噓的表情似乎都在說是。事實上,孫女此前悄悄問的「這些人知道(奶奶病重的消息)嗎」,在那個時刻那個階段似乎並不重要。
明明是真假虛實迷霧彈一樣的場合,卻又讓人覺得奶奶一直活得特別明白、通透。
磕磕絆絆又溫溫柔柔的細水長流一樣的日常,不需要大起大落大悲大歡,甚至將生死離別都拍出溫柔的娟細的日常感,反而更接近人生如戲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