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得了癌症,要不要告訴她?

2020-12-12 上遊新聞

前些天,第7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頒獎。金球獎是美國影視界最為重要的獎項之一,77年以來,該獎項在今年首次將「影后」頒給了一位亞裔女孩。

奧卡菲娜(林家珍),憑藉電影《別告訴她》獲得第77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電影最佳女主角。

一切,從一個謊言開始。

碧莉回國參加表弟的婚禮,但實際上,是為了見身患癌症的奶奶最後一面。

25年未曾團聚過的一家人,各自從美國、日本回到中國長春。只有奶奶一人被蒙在鼓裡,她不僅不知道自己的病情,還歡天喜地,非要親自籌備一場喜宴。

這是電影《別告訴她》講述的故事,改編自華裔導演王子逸的真實經歷

這部電影非常奇怪,它小成本獨立製作、全亞裔陣容,用中文講述中國家庭的小故事,在北美首映的成績卻非常亮眼:

初期口碑和上座率,雙雙打敗同檔期的《復仇者聯盟4》,從7月首映到如今,在爛番茄影評網站上,好評率仍保持在99%。

但另一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去年11月中旬,《別告訴她》在中國大陸點映,口碑爭議卻很大。

有人取笑它是「左宗棠雞」,紅遍美國,中國人卻沒見過,吃不慣。

但有另一大批人,對這部電影不吝好評,讓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維繫在7分之上。其中包括一些留學生、海外工作者。

「奶奶患了癌症,到底要不要告訴她?

或許這個問題還是太小了,我們中國人可能會獨自哭泣,卻不會大張旗鼓為它糾結。

只有當它被一位海外遊子撿了起來,藉此審視故土之後,這個小小的問題,才成為了真正的問題。

它變成一把柳葉刀,給中國人的死亡教育,剖開了一道口子:對待死亡的態度,可能會影響我們生命的質感。

1

為什麼「別告訴她」

「別告訴她」,當然不是所有的中國家庭都會這麼做。但如果有家庭在老人被診斷出絕症時,選擇隱瞞,肯定是不稀奇的。

這只是一個普通的謊言——在中國家庭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我們心裡有一個「經驗」:如果你告訴一個老人得了癌症,他就會死得很快。

在電影裡,碧莉的媽媽也是如此告誡她。一個被宣布癌症晚期的人,宛如一個死刑犯,恐懼像是一把刀,它比疾病更壞,年邁的奶奶將無法承受這份死亡將至的恐懼。

所以,「別告訴她」。

碧莉不懂。在美國,這個謊言並不普通,它甚至是犯法的。每一個人都有獲知自己真實病情的權利。

「時間不多了,不是更應該告訴她嗎?

「如果奶奶還有事要做呢?如果她想和誰告別呢?

她一面配合家人瞞著奶奶,一邊忍不住地追問。

年輕的醫生說,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他自己的奶奶去世之前,也是這樣做的。

小姨說,為什麼要告訴她呀?奶奶她沒什麼事要做的,而且,說再見太痛苦了。

只有大伯說的話叫碧莉動搖:「你要告訴奶奶,是因為你不想承擔責任,你告訴她,你就解脫了。你不告訴她,才是對她的愛,對她的負責任,對她的報答。

大伯傳遞的信息是,當死神來了,小輩應該在老人身邊營造起一種氛圍,讓一切如常,來幫她承擔恐懼。

碧莉是一個「香蕉人」,她的黃色皮膚裡裝著一個接受西方教育的白人靈魂,但故鄉長春、爺爺和奶奶,又確實存儲著她最幸福的幼年時光。

所以她一再溫情又倔強地發問:為什麼不告訴奶奶?

碧莉的特殊身份,她的執拗,讓這個提問顯得從未有過的鄭重。它需要解答,無法意會,不能糊弄。

最後,答案回到了東方和西方的差異上。

在西方,生命是個人的。

但在東方,生命是集體的。如果奶奶要去世了,那不是她一個人的死亡,而是這個家庭裡面有人將要死亡。

為了孝順,在生死關頭,家人應當出來幫她承擔責任。這份恐懼要隱藏起來,這份悲哀要均攤下去。

但電影並不是在推崇這個想法,因為「別告訴她」的本質,始終是欺騙,以及對個體權利的侵犯。

當王子逸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她就不僅僅在問自己的親人:「為什麼不告訴奶奶?」

她問的是另一個話題——為什麼我們中國人不把壞事告訴親人?

她問的是整個民族的生死觀,中國家庭的相處之道。

其實電影裡大部分選擇隱瞞的人,只是隨波逐流。

就像小姨說,為什麼要告訴奶奶呀?她沒什麼想做的,說再見太痛苦了。醫生說,大家都這麼做,這是一份善意的謊言。

就是這樣,自然而然地把「欺騙」繼承了下來。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別告訴她」的理由可能更多一些:擔心老人的倔強,擔心她想得太多,擔心她不配合治療……

所以乾脆把她蒙在鼓裡,讓她處在一個被動的、被呵護的位置上。

但所有隱瞞的原因,歸根結底都是一個:為了她好。

仔細一想,「為了她好,不告訴她」,所針對的,又何止是老人,何止是絕境。這句話,簡直是我們大多數人生活中的常客。

當你裸辭了,沒錢交房租,你告訴父母嗎?

父母在家摔了一跤,他們告訴你嗎?

你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夢想,為什麼不結婚,告訴父母了嗎?

爺爺奶奶病危了,他們通知你回去見最後一面了嗎?

報喜不報憂,大家心照不宣。

可你瞞我瞞,怎麼就成了我們與最親密的家人之間,最習慣、最經常的狀態?

2

扭曲的告別

有一點需要區分。

我們對父母說「我最近挺好的,你們別操心」,電影中家人對奶奶說「你的病是良性的」,這兩種「善意的謊言」,其實是不一樣的。

報喜不報憂,是隱瞞自己的事情,而《別告訴她》裡,卻是幹預了奶奶了解她自己的病情。

後面的「為了你好」,其實是一種中國的「家長制」。運用這句「為了你好」,來幹預和控制他人,是中國家長向來擅長的事。

但把它放到電影裡,就變成了一個反諷,因為奶奶才是家長。

為了說服碧莉,電影裡有一個關於死亡的推論。

在中國人看來,死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

只有一個足夠勇敢、理性的人,或者一個集體裡的多個成員共同面對時,才能承受住對死亡的恐懼。

一個老人是脆弱的,有時候像個小孩子一樣不理性,死亡的消息會傷害她,甚至加速她的死亡。所以,這件事不能讓她知道。

這個推論裡,藏著一個假設——老人不是一個理性上完整的人。她一開始就被斷定,無法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死亡。

即使她忙裡忙外,以一己之力,籌辦婚禮,即使她曾經也是一家之主,幫助爺爺承擔過死亡的恐懼,只要她現在老了、病了,就被剝奪了對她理性能力的承認,在精神上被矮化。

她年輕力壯的孩子,已經成了自己的「家長」。

別告訴她,確實是為了免除奶奶的恐懼,但這是建立在一個偏見,一個對老人、病人理性能力的貶低之上。

是否告訴她,真的有爭論的必要嗎?

無論如何隱瞞,死亡是藏不住的。它如果真的來臨,不用別人轉告。那是奶奶自己的身體。

那麼,這部電影問的是「要不要告訴她」嗎?

不是。這部電影是在問,如何與最愛的人告別。《別告訴她》的英文名,就是「The Farewell」——「告別」。

在最後那場為了告別的喜宴上,碧莉的臉上籠罩著不解,但更深的,是她壓抑著的心緒。

一場死亡近在眼前,也許是現在,也許是明天。想到恩重如山,此生難還,不管告不告訴奶奶,都註定是一場遺憾。

但The Farewell沒有直譯為《告別》,導演說,因為「告別」對於中國人來說太直接了。顯然,在英文世界裡,「告別」是相對更容易一些的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尤其無法告別,以至於要在死亡逼視之下,採取欺騙的手段?

或許與我們的傳統家庭觀念有關。

我們的父母一代已經變得擁有自我了,但在爺爺奶奶那一輩的心目中,家庭仍舊是一個集體。即使年邁,不再當家做主,但他們仍然堅持向家庭付出,甚至傾其所有。

面對這樣的老人,晚輩確實虧欠得太多,只要有恩情還不完,如何能不留遺憾地向他們告別?

在電影的墓園裡,鏡頭掃過的每一塊墓碑背後都刻著大字,「恩重如山」,尤其顯眼。

簡單的字,背後可能是每一個家庭裡不同老人的一生,這個人可能是誰的爺爺,也可能是奶奶,不管年輕時多麼精彩多樣,大多有著相似的晚年。

他們孤獨,早上起來上洗手間的時候,只能自己看到自己的影子,晚上往洗腳盆裡倒水,慢吞吞回去放下水壺,燈點一會兒就沒意思,該滅了。

但他們把與子女、孫輩相處的瞬間記得清清楚楚,盼上幾個月,甚至幾個年頭,等孩子們回來,熱情地張羅飯菜。

吃完了飯,老人既不願大家走,又催促他們走。「這是奶奶給你的紅包錢,你不要拿它去交房租,要拿去買喜歡的東西。」電影裡,奶奶在送別時,塞給30歲的大孫女一個紅包。

很多觀眾評論說,看到這裡,再也忍不住流淚。我觀影的時候,在這個片段,身旁的陌生女孩子哭到抽搐。

老人老了,但仍舊是付出的那一方。

已經很少有年輕人願意或者有能力一直陪伴著老人。因為一旦選擇陪伴老人,往往意味著自己的人生停滯不前。在空巢中的老人們,越發與世隔絕,自然地成為被精神矮化的對象。

他們付出,直到去世之前。

我有一位朋友,她的奶奶躺在ICU的病床上,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她從上海趕回老家探望,奶奶拉著她的手說:「你這次回來,也沒人給你做好吃的。」

在這些「恩重如山」的故事裡,他們自己是無怨無悔,但我們如何能心安理得,如何能受住這份告別?

3

缺失的死亡教育

如何與最愛的人告別?

問問我們自己,一樣不知所措。

死亡教育,在我們的文化裡面向來是缺乏的。

我們有非常隆重的葬禮文化,守靈、披麻戴孝、哭喪、請人來吃飯、向親朋好友下跪、守孝。

但這些儀式,大多是死後的彌補,或者是面向外人的,它不處理活著的家庭成員之間最後的告別。

它既不教導我們應當如何面對親人的死亡,也不告訴我們如何幫助親人面對死亡,更不幫助我們分辨,死亡到底是一個人的死亡,還是整個家庭將要面臨的一場死亡。

甚至很少有中國人會公開談論死亡,人們用「老了」「走了」「去了」,去代替「死了」。「死」這個字眼,不管在何種語境下,都顯得過於扎眼。

在中國一些鄉村地區,不允許孩子、孕婦看到僵冷的遺體,甚至讓他們迴避殺雞屠豬的場合。

無論是老死、病死,還是意外,都被刻畫成一種痛苦的事情。它們被儀式化地與新生的希望分清界限。

在中國,也幾乎沒有形成影響的死亡哲學。儒釋道三家中對於生死的論述,雖亦有之,卻難免零碎。

中國人似乎處於一種極端的焦慮裡,認為生命是線性的,死亡是生命的斷滅。

我們「貪生怕死」,一面無限地追求延長生命,一面無法正視「生命必然死亡」的命運。我們患得患失,更不必說如何為突然到來的告別做好準備。

這是誰的生命,由誰做主?在她生命最後的進程裡,是否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獲得內心的平靜,跟隨自己的意願進行行動?

她或許想要治療,或許想行動,去見一個什麼人,做一件事什麼,追補此生的遺憾,也許什麼都不做,就在家坐著、躺著。

但我們作為至親,是否能夠跟隨對方的意願,先尊重她,不貶低她作為人的理性質量,再想如何行動「為了她好」?

很多時候,人們對於生命的敬畏,是從死亡裡升騰起來的。

人類的出生經常是單一的,死亡卻多種多樣,無限豐富。

即使因為犯罪、戰爭、天災人禍,有那麼多的意外死亡和犧牲,但從容地談論死亡,仍舊是一個人勇氣的體現。

死亡的意義,和人生的意義一樣的精彩,我們對它要充滿敬畏。它是聖潔的。

如果我們能夠在年紀漸長的時候,某一天裡學會如何正確地對待死亡,擺脫死亡的陰影,這一生才會真的圓滿。否則,即使長壽到一百歲,面對死亡戰戰兢兢,那也是不燦爛的生命。

本文圖片來源:《別告訴她》劇照

作者:何焰

來源:南風窗 ID:SouthReviews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別告訴她》:假如最愛的人只剩3天生命,你是否會告訴她真相?
    《別告訴她》講述了一個生活在美國的華人女孩碧莉,得知奶奶被診斷為癌症晚期、時日無多,因「要不要讓奶奶知道自己的真實病情」,而與家人產生的一系列思想的碰撞。這不僅是碧莉和家人面對死亡的不同態度,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死」就像是一種禁忌,所有人對「死」這個詞都是諱莫如深的。
  • 中式電影《別告訴她》國民奶奶火爆歐美,葫蘆視頻在線追劇
    當一個人的生命快要走向終結的時候,我們到底要不要告訴他/她。看似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這樣困擾著我們所有人類食物千古生命難題。美國人看重人權,覺得當然要講,他/她們有知情權,不講是犯法的。
  • 親人得了絕症,該不該告訴TA?醫生說出了實情
    奶奶罹患癌症,但家人選擇了隱瞞,假借婚禮的名義讓所有家人回家看奶奶最後一面。 這是前段時間熱播電視劇的一個片段,這裡面的小孫女剛從美國回來,不理解這個善意的謊言。
  • 《別告訴她》短片催淚動人 背後是對彼此的愛
    近日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發布自己2019最喜愛的電影,《別告訴她》赫然在列。不少媒體在盤點1月影市時也把《別告訴她》加入必看片單,作為年度口碑佳作,毫無疑問成為這個寒冷冬日的暖心首選。祖孫懷揣秘密對視中互相理解 「別告訴TA」背後是對彼此的愛電影《別告訴她》根據導演王子逸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華人家庭的「告別」故事:奶奶得了癌症,要不要告訴她?今日發布的「對視」版海報和祖孫對視短片,正是對「別告訴TA」這一主題的深情闡釋。
  • 《別告訴她》:「善意的謊言」滿滿的愛
    2019年電影《別告訴她》是拿獎最多的華語電影,其中包括了金球獎的影后,還有聖洛丹電影節的最佳劇情長片,各種專業的影評人都對這部電影都是讚不絕口,這是一部美籍的華人導演拍的優秀電影。電影講述了移民到美國和日本的兩兄弟,在得知了在國內的母親得了致命的癌症,他們決定回國陪母親,並以假哥哥的兒子要與日本女友結婚的方式,來搞了一場提前告別的聚會。兄弟倆是堅持不把得癌症真相告訴母親,是因為擔心這會讓母親會有沉重的心理負擔,「善良的謊言」也是一種子女的孝順。
  • 得了癌症到底要不要化療?腫瘤專家:這4類人不需要化療
    近年來,癌症的發病率居高不下,治療癌症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手術,另一種是化療。但是,面對不同的癌症患者,什麼時候做手術,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化療,以及術後是否有必要再次化療,相信很多人對此了解甚少。1、 手術切除後需要化療嗎?
  • 世界上最難開口的事:親人得了絕症,該不該告訴TA?
    奶奶罹患癌症,但家人選擇了隱瞞,假借婚禮的名義讓所有家人回家看奶奶最後一面。這是前段時間熱播電視劇的一個片段,這裡面的小孫女剛從美國回來,不理解這個善意的謊言。因為在美國向病人隱瞞病情是違法,必須由患者本人決定該不該治療、如何治療等。
  • 歐巴馬最喜愛的電影之一《別告訴她》祖孫對視短片催淚動人
    奧斯卡頒獎季熱門影片《別告訴她》已定檔1月10日全國上映,今日影片發布「對視」版海和祖孫對視短片。視頻裡種種「不想告訴TA」的背後,是彼此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的愛。當祖孫面對面凝視,彼此在對視中達成和解,也在對視中更加理解對方。
  • 老人手裡有多少存款,要不要告訴兒女?這位75歲的奶奶告訴你答案
    她認為兒女靠不住,所以自己身上必須有錢。 誰都知道老人最後的財富受益者終究是兒女,可是早給和晚給真的不一樣。老人手裡有多少存款,到底要不要告訴兒女?下面這位75歲的奶奶給到你答案。
  • 影視《別告訴她》:有了喜劇的內核,卻還是個悲劇故事
    影片《別告訴她》講述了一個華人家庭的奶奶被診斷得了癌症,家裡人選擇隱瞞病情,並以策劃婚禮為理由回去看一下老人,陪老人過完餘生。但是在國外長大的孫女孫女從小接受國外思想的教育,不理解國內親人的做法,通過與奶奶和其他親人的接觸,最後慢慢懂了,並且逐漸解開了心結……影片的主要故事線是老人的病情,國人提倡的還是不知情為好,就是怕老人接受不了事實,反而被病情所困放棄治療。
  • 得了癌症,究竟要不要化療?4種情況做化療,無異於「自殺」
    前陣子,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刊登了一項關於化療的研究,研究表明,化療不僅能使癌症擴散,甚至還可能引發更具攻擊性的腫瘤。這個結果直接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 此消息一出,很多網友對化療的聲討更加嚴重了,甚至波及到了醫生、醫院。那這份研究真的可信嗎?它真的能作為「化療無效」的證據嗎?
  • 別告訴她:這片子到底想說啥
    應該在很早的時候,就在期待別告訴她。因為覺得這樣一部東西方文化碰撞,親情和道義之間的選擇會是電影很好的題材。同時又不像去年的摘金奇緣一樣那麼遙不可及(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為什麼奶奶的侄女對奶奶感情那麼深厚?她是作為怎樣的一個角色在這個大家庭中出現?她和兩個堂哥的關係如何,以及要把兒子送去美國,為什麼還要在飯桌上公然跟在美國定居堂嫂拌嘴,這些電影都沒有說明。似乎這個角色最大的意義,是帶著碧琳和爸爸體驗了一次東北的按摩文化。
  • 我們是否該告訴她——「別告訴她」
    影片是由華裔導演王子逸執導,奧卡菲娜、趙淑珍、馬志等領銜主演的家庭劇情片《別告訴她》。本片講述了美籍華裔少女比莉得知自己遠在中國的奶奶罹患癌症命不久矣,但是家人選擇向奶奶隱瞞病情,策劃了一場婚禮當作最後的farewell,而比莉對此不理解,她覺得奶奶應該對自己的病情擁有知情權,可是在這段時間與奶奶的相處感受到了奶奶樂天派的一面,比莉內心的糾結逐漸被打開,最終明白了家人的用意,將這條善意的謊言延續下去,直到確診後的若干年的現在……關於生命與尋根的問題
  • 《別告訴她》:一個發生在每個中國家庭的故事
    分享到: 原標題:發生在每個中國家庭的 《別告訴她》1月10日上新的眾多電影中,《別告訴她
  • 得了癌症,要吃補品嗎?醫生忠言相勸:越補,癌細胞可能擴散越快
    得了癌症的人,在接受了治療以後,身體會變得虛弱。身邊的親友就會買來補品,什麼燕窩海參,龍眼阿膠,蜂漿靈芝,輪番上陣。但是腫瘤醫生坦言,癌症患者補品吃得越多,癌細胞擴散的可能會越快。那麼,得了癌症,要吃補品嗎?身體虛弱。飲食上要注意點什麼?今天就要具體說一說癌症患者怎麼吃更好。得了癌症,要吃補品嗎?
  • 《別告訴她》李安年度最愛歐巴馬誠意力薦
    電影《別告訴她》今日正式公映,並發布了一款「趁早」特輯,當你越長越大,不要忘記了去道一聲「我愛你」。 意味綿長中國親情故事喚起共同情感記憶 電影《別告訴她》根據導演王子逸的真實故事改編,由一場善意的謊言開始,為了瞞住奶奶的病情,一整個家庭聯手說謊,並以給堂弟辦婚禮的理由使家人重新聚到一起。這份隱瞞背後深藏的全是與愛有關的密碼,以婚禮為名的告別,牽動的不僅是大家庭的心,更觸動了碧莉內心深處對於奶奶濃厚的愛意。
  • 新片上映丨《別告訴她》上線,平靜的告別
    今天風霆迅數娛上映就是將其捧上影后寶座的電影《別告訴她》,本片用喜劇的方式展現了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但共通的親情又足以跨越國度感動你我。本片《別告訴她》不僅在聖丹斯電影節提名評審團大獎,同時在爛番茄、IMDb以及豆瓣也獲得不錯評價。《別告訴她》的劇情其實非常簡單。女主角比莉的奶奶得了癌症,但家人選擇對其隱瞞病情。假借比莉的堂弟浩浩婚禮的名義,比莉和大伯兩家分別從美國和日本飛回長春老家看望奶奶。
  • 得了癌症就是「死刑」?這3種癌症,還有治癒的希望
    很多人一聽到癌症就十分恐慌,認為癌症沒有治癒的可能,患病就宣布了死亡,也沒有必要浪費金錢去對抗癌症,基本上是徒勞無功的,這是大部分人對癌症的認知,加上很多謠言傳來傳去讓人們對癌症的恐懼程度越來越高,會想盡辦法去預防,但是依然有人不慎出現了這些疾病。那麼,得了癌症是否就治不好呢?
  • 《別告訴她》導演特輯 奧卡菲娜演活角色幕後故事
    電影劇照金球獎獲獎佳作電影《別告訴她》正在全國影院熱映。日前,影片發布導演特輯,揭秘導演王子逸創作電影《別告訴她》的心路歷程,碧莉的選角故事和奧卡菲娜如何演活這個角色等諸多幕後故事。電影劇照奧卡菲娜感同身受碧莉的情感 導演:她能夠演活這個角色電影《別告訴她》由導演王子逸的真實經歷改編,她在特輯中透露該片的創作契機,「當我以參加婚禮的理由回去看奶奶時,作為一名電影創作者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我很想講述的故事,又悲傷又好笑」。
  • 淺析電影《別告訴她》
    一部電影最關鍵的核心在於如何講好故事,而這部電影《別告訴她》從電影名就可窺見一斑導演的敘事能力。王子逸身為一名華裔導演,這次就通過這部電影為我們敘述了中西方關於親情文化差異的問題。這部片子主要講述了從美國歸來的孫女碧梨在得知奶奶身患癌症後,回國特意參加堂弟的婚禮並且對家人特意隱瞞奶奶這一病況後產生不解 ,從小在紐約長大的她覺得奶奶有權利知道自己的病況,編劇由此為矛盾點講述了一個家庭喜劇。從人物塑造上來看,碧莉無疑是一個個性鮮活的獨身女青年。和大多數華裔一樣,她每隔很多年才回國一次,全家基本定居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