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幹現場講解陶瓷作品
尹幹指導兒子尹大中在瓷板上賦色
尹幹,1940年生,江西省贛州市人,1962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先後任山東矽苑產品設計室主任,華光陶瓷產品開發中心主任,山東省陶瓷公司技術副處長,淄博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1989年創建原淄博師專藝術系,任系主任,為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創始人,2013年選為中國陶瓷藝術委員會副會長。
尹幹從事陶瓷藝術50餘年,遊走於日用陶瓷造型裝潢、陶藝、陶瓷雕塑、花釉繪製、刻瓷、青花等多個陶瓷工藝領域。他的陶瓷作品先後赴十多個國家展出,設計的日用陶瓷大量投產,1979年設計的「中華蓋杯」,1984年進入中南海,選為國家領導人用瓷。2003年被中國輕工行業協會評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博採眾長情寄陶瓷
走進尹幹,不難發現,凡是與陶瓷沾邊的工藝,都能在他的藝術館內看到。陶藝、雕塑、日用陶瓷、彩繪、刻瓷、青花、窯變花釉……應有盡有。尹幹在陶瓷藝術上,堅持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創新,正因如此,置身於他的陶瓷工藝作品中,總能捕捉到自然樸實的氣息。
他的陶藝作品《人與鬲系列》,將新時期時代的陶瓷造型、紋飾融入現代的審美藝術,模擬人的形象特徵,造型大膽誇張,圓潤豐盈。尹幹潛心研究,並創作出一批古樸而富有新意的陶藝作品。如《彩陶人面頂瓶》、《球形三角鼎》、《鳥與鬹系列》等。
再看他的手繪花釉系列作品,根據藍鈞釉和兔毫釉特點,採用手繪或先刻紋樣後浸釉的手法,賦予了花釉不拘一格、渾然天成的藝術唯美感。其代表作《捲起千層雪》的畫面與以往的柔弱纖美的雪景不同,此作品以墨彩朦朧襯底,狂風捲起,雪花直衝上天,將夜雪的傲慢不羈展現得淋漓盡致。
尹幹的刻瓷也獨樹一幟,作品多以鄉村、山水風景題材為主。他把水彩、國畫寫生移植到陶瓷上,再與刻瓷工藝特點結合,創作出極具尹式特色的「陶性」刻瓷工藝品,而非千篇一律的工匠之作。如《魯中山村》系列作品,主要以線組成,用黑、白、灰三色凸顯村莊的淳樸寧靜。
尹幹的藝術成就,源於他對自然的無限追求。其作品素材多取自於他的鋼筆、炭筆、色彩寫生畫稿,結合不同陶瓷材質,依據工藝特點,再度創作,把對景色的情感寄托在陶瓷器具上,賦予了作品更多的陶瓷語言。
實踐與創新的融合,把尹幹推向了陶瓷藝術領域的巔峰。上世界八九十年代他有十多項陶瓷作品如《湖光22頭餐具》、《手鼓22頭餐具》、《動物組合雕塑》等在全國陶瓷評比大賽中獲獎。
篳路藍縷痴心不改尹幹在陶瓷藝術上的天賦,年幼時便流露出來。他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受畫家四叔啟蒙,耳濡目染,對中國傳統藝術很偏愛。上小學的尹幹兄弟姐妹多,家庭拮据。沒錢買繪畫工具,便在香菸盒上畫包公,和稀泥捏泥巴人,每次「作品」成型,都會讓尹幹興奮好幾天。
進入高中後,尹幹開始臨摹畫家華山川的鋼筆連環畫和彩色宣傳畫,並經常外出寫生。他用鉛筆創作的寫生畫《西河大橋》,由於比例透視正確,明暗關係處理恰到好處,獲得了學校美術比賽一等獎。
1958年,尹幹考入景德鎮陶瓷學院,學習陶瓷藝術設計與繪畫專業,逐漸對陶瓷藝術有了系統的認識和理解。為了賺錢購買畫紙,尹幹靠為鄰居挑水掙錢,厚重的木桶加上水,總共有90多斤,再走上幾百米的路,每次尹幹可以賺1分錢。為了節約創作成本,尹幹把畫過的素描紙用清水浸泡,晾乾之後再利用,或是將兄弟姐妹用過的課本封面進行炭筆畫寫生。1962年,他的畢業設計作品《紅軍長徵圖》被選入《景德鎮陶瓷美術雜誌》。
1962年,畢業後的尹幹被分配到淄博工作,在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湧現之下,他更加注重作品的探索與創新,拓寬創作思路,不斷在日用陶瓷、刻瓷、手繪花釉、青花、陶藝等多方面進行開發研究,逐步在中國陶瓷界嶄露頭角。
1964年,他設計的《玉柱》茶具,因造型新穎深得外商青睞,生產長達10年之久,此後設計的《金鐘》色釉茶具、《曙光》滑石質茶具、《友誼》桌上用具等日用陶瓷大量投產,遠銷國內外。
1989年,他帶著自己對陶瓷的獨到領悟,轉戰到山東理工大學任教,在培養學生的同時繼續陶瓷創作。他在2000年退休後,開始學習電腦設計,並在2011年成立了尹幹陶瓷藝術工作室,2013年建立尹幹陶瓷藝術中心和藝術館。
標新立異超脫世俗
74歲的尹幹有一顆年輕的心,理念新潮。
「整個時代在進步,經濟文化在發展,各種藝術流派、藝術表達方式目不暇接,如果固守傳統,墨守成規,不敢創新,在陶瓷領域,就不會出現百花齊放的大好美景。」尹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為了追求新的藝術表達形式,從不把不同領域的創作設計截然分開,而是通過相互借鑑、相互啟發,使得工藝和材質在視覺上達成和諧統一。
尹幹一直在探索如何將藝術創作呈現在不同的載體之上,不局限於某種材質,將工藝品賦予不同的生命特徵。
尹幹認為,真正的藝術品不但能夠創造價值,也要為老百姓所擁有。因此,他將陶瓷、繪畫、書法創作與瓷板、絲綢等結合創造藝術衍生品,充分展現其藝術價值,貼近大眾、貼近市場。在尹乾眼裡,不僅要有曲高和寡的藝術收藏品,還要有被普通百姓接受並欣賞的藝術衍生品。這不僅能讓廣大群眾享受到藝術創作的美感,也能擴大藝術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2013年的中國淄博陶瓷博覽會上,尹幹展出的200多件(套)陶瓷藝術衍生品和絲綢藝術作品,廣受好評。
近期,尹幹正把孔子、老子、莊子的名言名句寫成書法,再與陶瓷結合,做成花釉刻胚刻瓷,開拓一片新的藝術領域。
下一步,尹幹準備完善他的山村、水鄉、蒼山歲月等系列刻瓷作品,並將創作的形式繼續擴展到絲綢、掛毯等領域。他將更加注重陶瓷工藝品的造型設計,把每件瓷器的特點發揮到極致,創作出更多讓人「眼前一亮,心頭一顫」的陶瓷工藝作品。
(馬景陽魏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