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大師尹幹:玩轉於陶瓷之上的「雜家」

2021-01-08 山東頻道

尹幹現場講解陶瓷作品

尹幹指導兒子尹大中在瓷板上賦色

尹幹,1940年生,江西省贛州市人,1962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先後任山東矽苑產品設計室主任,華光陶瓷產品開發中心主任,山東省陶瓷公司技術副處長,淄博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1989年創建原淄博師專藝術系,任系主任,為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創始人,2013年選為中國陶瓷藝術委員會副會長。 

尹幹從事陶瓷藝術50餘年,遊走於日用陶瓷造型裝潢、陶藝、陶瓷雕塑、花釉繪製、刻瓷、青花等多個陶瓷工藝領域。他的陶瓷作品先後赴十多個國家展出,設計的日用陶瓷大量投產,1979年設計的「中華蓋杯」,1984年進入中南海,選為國家領導人用瓷。2003年被中國輕工行業協會評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博採眾長情寄陶瓷

走進尹幹,不難發現,凡是與陶瓷沾邊的工藝,都能在他的藝術館內看到。陶藝、雕塑、日用陶瓷、彩繪、刻瓷、青花、窯變花釉……應有盡有。尹幹在陶瓷藝術上,堅持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創新,正因如此,置身於他的陶瓷工藝作品中,總能捕捉到自然樸實的氣息。 

他的陶藝作品《人與鬲系列》,將新時期時代的陶瓷造型、紋飾融入現代的審美藝術,模擬人的形象特徵,造型大膽誇張,圓潤豐盈。尹幹潛心研究,並創作出一批古樸而富有新意的陶藝作品。如《彩陶人面頂瓶》、《球形三角鼎》、《鳥與鬹系列》等。 

再看他的手繪花釉系列作品,根據藍鈞釉和兔毫釉特點,採用手繪或先刻紋樣後浸釉的手法,賦予了花釉不拘一格、渾然天成的藝術唯美感。其代表作《捲起千層雪》的畫面與以往的柔弱纖美的雪景不同,此作品以墨彩朦朧襯底,狂風捲起,雪花直衝上天,將夜雪的傲慢不羈展現得淋漓盡致。 

尹幹的刻瓷也獨樹一幟,作品多以鄉村、山水風景題材為主。他把水彩、國畫寫生移植到陶瓷上,再與刻瓷工藝特點結合,創作出極具尹式特色的「陶性」刻瓷工藝品,而非千篇一律的工匠之作。如《魯中山村》系列作品,主要以線組成,用黑、白、灰三色凸顯村莊的淳樸寧靜。 

尹幹的藝術成就,源於他對自然的無限追求。其作品素材多取自於他的鋼筆、炭筆、色彩寫生畫稿,結合不同陶瓷材質,依據工藝特點,再度創作,把對景色的情感寄托在陶瓷器具上,賦予了作品更多的陶瓷語言。

實踐與創新的融合,把尹幹推向了陶瓷藝術領域的巔峰。上世界八九十年代他有十多項陶瓷作品如《湖光22頭餐具》、《手鼓22頭餐具》、《動物組合雕塑》等在全國陶瓷評比大賽中獲獎。

篳路藍縷痴心不改尹幹在陶瓷藝術上的天賦,年幼時便流露出來。他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受畫家四叔啟蒙,耳濡目染,對中國傳統藝術很偏愛。上小學的尹幹兄弟姐妹多,家庭拮据。沒錢買繪畫工具,便在香菸盒上畫包公,和稀泥捏泥巴人,每次「作品」成型,都會讓尹幹興奮好幾天。 

進入高中後,尹幹開始臨摹畫家華山川的鋼筆連環畫和彩色宣傳畫,並經常外出寫生。他用鉛筆創作的寫生畫《西河大橋》,由於比例透視正確,明暗關係處理恰到好處,獲得了學校美術比賽一等獎。 

1958年,尹幹考入景德鎮陶瓷學院,學習陶瓷藝術設計與繪畫專業,逐漸對陶瓷藝術有了系統的認識和理解。為了賺錢購買畫紙,尹幹靠為鄰居挑水掙錢,厚重的木桶加上水,總共有90多斤,再走上幾百米的路,每次尹幹可以賺1分錢。為了節約創作成本,尹幹把畫過的素描紙用清水浸泡,晾乾之後再利用,或是將兄弟姐妹用過的課本封面進行炭筆畫寫生。1962年,他的畢業設計作品《紅軍長徵圖》被選入《景德鎮陶瓷美術雜誌》。

1962年,畢業後的尹幹被分配到淄博工作,在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湧現之下,他更加注重作品的探索與創新,拓寬創作思路,不斷在日用陶瓷、刻瓷、手繪花釉、青花、陶藝等多方面進行開發研究,逐步在中國陶瓷界嶄露頭角。 

1964年,他設計的《玉柱》茶具,因造型新穎深得外商青睞,生產長達10年之久,此後設計的《金鐘》色釉茶具、《曙光》滑石質茶具、《友誼》桌上用具等日用陶瓷大量投產,遠銷國內外。

1989年,他帶著自己對陶瓷的獨到領悟,轉戰到山東理工大學任教,在培養學生的同時繼續陶瓷創作。他在2000年退休後,開始學習電腦設計,並在2011年成立了尹幹陶瓷藝術工作室,2013年建立尹幹陶瓷藝術中心和藝術館。

標新立異超脫世俗

74歲的尹幹有一顆年輕的心,理念新潮。

「整個時代在進步,經濟文化在發展,各種藝術流派、藝術表達方式目不暇接,如果固守傳統,墨守成規,不敢創新,在陶瓷領域,就不會出現百花齊放的大好美景。」尹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為了追求新的藝術表達形式,從不把不同領域的創作設計截然分開,而是通過相互借鑑、相互啟發,使得工藝和材質在視覺上達成和諧統一。 

尹幹一直在探索如何將藝術創作呈現在不同的載體之上,不局限於某種材質,將工藝品賦予不同的生命特徵。 

尹幹認為,真正的藝術品不但能夠創造價值,也要為老百姓所擁有。因此,他將陶瓷、繪畫、書法創作與瓷板、絲綢等結合創造藝術衍生品,充分展現其藝術價值,貼近大眾、貼近市場。在尹乾眼裡,不僅要有曲高和寡的藝術收藏品,還要有被普通百姓接受並欣賞的藝術衍生品。這不僅能讓廣大群眾享受到藝術創作的美感,也能擴大藝術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2013年的中國淄博陶瓷博覽會上,尹幹展出的200多件(套)陶瓷藝術衍生品和絲綢藝術作品,廣受好評。

近期,尹幹正把孔子、老子、莊子的名言名句寫成書法,再與陶瓷結合,做成花釉刻胚刻瓷,開拓一片新的藝術領域。 

下一步,尹幹準備完善他的山村、水鄉、蒼山歲月等系列刻瓷作品,並將創作的形式繼續擴展到絲綢、掛毯等領域。他將更加注重陶瓷工藝品的造型設計,把每件瓷器的特點發揮到極致,創作出更多讓人「眼前一亮,心頭一顫」的陶瓷工藝作品。

(馬景陽魏茜茜)

相關焦點

  • 一個陶瓷藝術大師的人間正道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華光國瓷藝術設計總監何巖,五十年矢志不移,始終以陶瓷作為弘揚中國精神,展示中國文化的載體和元素,以讓中華陶瓷之光永遠燦爛世界的博大胸懷,將生命的美好時光,去冶煉創意和設計,推動中國陶瓷重新走進世界陶瓷文化舞臺的巔峰,用心血、智慧和信念,走出了一個陶瓷藝術大師的人間正道。
  • 黃海水:中國傑出陶瓷文化藝術大師,曾被國外國外總理主席接待
    有一位陶瓷藝術家盛年正逢盛世,他才思敏捷,構思奇巧,工寫融通,氣度超然,所創作品風採飄然,吸引港澳歐美國際友人爭先收藏,他就是黃海水。個人簡介黃海水,1946年出生於江西波陽,高級工藝美術師,1963年在瓷都景德鎮從事陶瓷彩繪工作,四十餘年以來對陶瓷藝術潛心求索,廣探博取。
  • 大師作品|領會「中國白」的陶瓷藝術風採
    大師作品|領會「中國白」的陶瓷藝術風採
  • 陶瓷彩繪的藝術美
    陶瓷彩繪的藝術美 柴燒茶器中陶瓷彩繪的藝術美的塑造,得益於創作者獨特的視角,對形式美感個性化的理解,以及對器型 層次對比,梯度變化是塑造三維空間,推進平面縱深的藝術語言。陶瓷彩繪以層次變化為美,體現在對立體布局的經營,對空間透視的處理,對色彩層次的鋪陳。
  • 佛山陶瓷藝術大師再獲大獎 助力石灣陶藝走向世界
    佛山陶瓷藝術大師再獲大獎 助力石灣陶藝走向世界金羊網  作者:周哲  2020-12-17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佛山陶瓷藝術大師黃志偉陶藝作品
  • 中國網際網路藝術大會重頭戲「陶瓷空間藝術論壇」上海開幕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藝術大會重頭戲的「陶瓷空間藝術論壇」在上海舉行。此次論壇由中國網際網路藝術大會、中華陶瓷大師聯盟、中國建築環境設計產業聯盟、上海虹橋海外書院聯合主辦。陶瓷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充分解讀了中國陶瓷文化的特性和內涵,探討了陶瓷文化藝術對未來美麗城市建設、對提升現代藝術生活、對未來公共空間環境美化、對跨界產業融合合作、陶瓷文化與網際網路經濟等一系列問題進行頭腦風暴,為中國陶瓷文明新時代跨越打開一扇窗。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公共空間藝術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文明、文化自信,最重要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景德鎮藝術家嚴揚平雪景陶瓷藝術作品選集
    嚴揚平,1977年出生,江西省鄱陽人,自幼熱愛大自然,酷愛美術,尤其鍾情雪景,有著景德鎮傳統粉彩瓷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江西省原創工藝美術大師、江西省陶瓷工藝美術家、江西省工藝美術師稱號。系景德鎮高級職稱評委,昌南紅畫院藝術總監,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景德鎮御窯陶瓷研究所指導老師。
  • 景德鎮國家級大師葉劍英陶瓷手繪花鳥藝術欣賞
    葉劍英,女,1957.5月出生,江西樂平人,大學文化,師從藝術家汪正焰學藝,後又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珠山八友徐仲南)孫女徐亞鳳(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為師,並錄取中國人民大學畫院殷立宏導師工筆重彩材料技法與創作強化課程班學習,2015年藝職評工美協第AGM015039號,被授予中國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 中國陶瓷名窯大師作品展在「上海之巔」開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莊濱濱 上海報導 12月20日,一場名為「『CHINA 高度』中國陶瓷名窯大師作品展」的藝術大展在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126層巔峰藝術空間開幕。
  • 中國彩繪文化藝術,陶瓷雕塑,景德鎮陶瓷
    此書是《陶瓷美術》雜誌從1958 ~ 1968年間所出雜誌的合訂本,其中涉及景德鎮眾多陶瓷雕塑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及論文,儘管彩圖很少,仍然是我們研究這一時期陶瓷藝術的重要文獻資料。書中有這一時期重要的陶瓷雕塑家,如曾龍升、曾山東、周國楨、劉遠長等,以及這一時期出現的制瓷機構,如陶研所、雕塑瓷廠等,是我們研究20世紀60年代前後陶瓷彩繪雕塑發展的重要依據。
  • 《談淄》人物誌|中國陶瓷創作藝術大師張新中:傳承舊有 開創新篇
    涵養了數千年中國文脈的淄博,在上世紀20年代因工業發展而聲名鵲起,為文化和藝術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孕育出眾多技藝精湛的大師工匠,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和感召力影響著身邊的人,推動著文化的發展,塑造著城市的品格。
  • 陸金喜受邀參加「CHINA中國」(上虞)陶瓷藝術設計大展
    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華陶瓷大師聯盟常務副主席陸金喜此次作為第四屆「CHINA中國」(上虞)陶瓷藝術設計大展評委出席展會。本次大展活動內容紛呈,包括陶瓷藝術設計大展終評、頒獎,百名藝術大師創作筆會,中華陶瓷大師聯盟大會,越窯青瓷文化傳承與創新主題論壇等系列活動。第四屆「CHINA中國」(上虞)陶瓷藝術設計大展規模比以往更大,影響空前。
  • 「CHINA·中國」陶瓷藝術設計大展在紹興上虞頒獎
    12月15日,第四屆「CHINA·中國」陶瓷藝術設計大展暨青瓷之源—中國(上虞)·越窯青瓷文化傳承與創新主題論壇在紹興上虞舉行。陶瓷行業協會負責人、領軍人物、大咖藝術家、優秀企業家代表等齊聚「青瓷之源」,從千年積澱的歷史與文化中探尋「復興密碼」,全面展現新時代陶瓷文化藝術與設計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水平。據了解,本屆「CHINA?
  • 江西省陶瓷彩繪技能大師邵銀萍:低調的優雅
    人物名片:邵銀萍,女,1962年4月出生,江西省景德鎮人,國家級李貴鎮技能大師工作室成員,江西省陶瓷手工彩繪首席技師,江西省陶瓷手工彩繪高級技師。1981年進藝術瓷廠,從事陶瓷粉彩繪畫創作,尤其擅長陶瓷釉上彩仕女畫。
  • 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在海口開展
    王子謙 攝中新網海口12月19日電 (記者 王子謙)「陶瓷中國—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19日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展,共展出來自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20餘位當代優秀陶瓷藝術家所創的130件陶瓷作品。這些作品以多元的陶瓷藝術形式、技藝、精神內核,呈現了當下景德鎮陶瓷藝術旺盛的生命力。圖為參觀者欣賞瓷板畫。
  • 300多件德化陶瓷藝術精品亮相福州
    為進一步打響「中國白」品牌,提升「世界陶瓷之都」的知名度,助推我縣陶瓷產業跨越發展。15日,縣陶瓷發展委員會、中瓷網絡在永德會館中國白推廣展示中心舉辦「新海絲 中國白」德化陶瓷藝術展。此次「新海絲中國白」德化陶瓷藝術展共展出德化陶瓷藝術大師、陶瓷藝術名人、青年藝術家瓷塑以及知名陶瓷品牌企業陶瓷作品300多件,展品種類琳琅滿目,風格獨特各異,做工技藝精湛細膩,涵蓋了傳統陶瓷、現代藝術瓷、禮品日用瓷、家居生活擺件瓷等,充分展現出了我縣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高超的製作技藝、豐富的陶瓷品種和獨特的陶瓷藝術魅力。
  • 首屆德化「中國白」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今日舉行
    雙年展活動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聯合主辦,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茶道藝術研究所、德化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德化文旅集團、德化陶瓷藝術大師聯盟共同承辦。
  • 白日放歌須縱酒——夏義升陶瓷藝術之路
    夏義升老師作品夏義升老師痴迷於青花這種特殊的魅力,年復一年地投身於陶瓷創作,將自己的思想融入在這種素雅又大氣的藝術裡。畢業於湖北美院的他,並沒有留在湖北,而是選擇到景德鎮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在這個藝術家雲集的地方,釋放自己的藝術天分。
  • 「瓷風雅韻」現當代陶瓷大師精品私享會在京開幕
    活動開幕現場   人民美術網訊 2014年4月19日,"瓷風雅韻"現當代陶瓷大師精品私享會在紅博館1號館二層人民美術館(北京玉泉營西北角71號)盛大開幕。此次活動由雅昌藝術網收藏頻道與當代藝術陶瓷權威推廣機構正泰瓷社聯合舉辦,同時得到人民美術網、德成古韻坊古典家具的大力支持。  描繪精緻、如冰似玉的名家美瓷和典雅大氣的紅木家具相得益彰,此次精品私享會展示五十餘件作品,包括陸如、戴榮華、李菊生、劉平、汪桂英、何叔水、舒慧娟、郭文蓮、樂穹、鄒寶林、焦建初、陳葆棣、樂龍耀、胡文峰、陸巖、李一來等多位大師級陶瓷力作。
  • 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舉行
    本屆雙年展以「弘揚匠心,致敬傳統」為主題,是國內首次以「傳統陶瓷藝術展覽」為概念的活動,旨在弘揚中國傳統陶瓷文化,用藝術為社會賦能,以藝術推動人類創新進步,激勵陶瓷藝術家勇於探索,創造既有深厚的傳統意蘊,又有當代文化精神的陶瓷藝術作品,倡導工匠精神,傳遞創造智慧,增強文化自信,為傳統陶瓷藝術的振興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