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診 | 小腿前肌群和外側肌群

2021-02-07 紫葫蘆與解剖

文中所有「拇」字,正確的寫法為「

前肌群包括四塊肌肉:

1.脛骨前肌

2.拇長伸肌

3.趾長伸肌

4.第3腓骨肌

註:趾短伸肌也參與了伸趾,它是一塊足內肌。

 

運動:

1.脛骨前肌:內收、旋後和背屈踝關節。

2.趾長伸肌:外展、旋前和背屈踝關節,以及伸趾。

3.拇長伸肌:伸拇趾和參與背屈踝關節。

4.第3腓骨肌:背屈踝關節和足外翻。

 

神經支配:

1.脛骨前肌:腓深神經+腓總神經(第4、第5腰神經,第1骶神經)。

2.趾長伸肌:腓深神經(第4、第5腰神經,第1骶神經)。

3.拇長伸肌:腓深神經(第4、第5腰神經,第1骶神經)。

4.第3腓骨肌:腓淺神經(第5腰神經、第1骶神經)。

1.觸診脛骨前肌肌腱的遠側部:

被檢查者足內收、旋後和背屈踝關節,檢查者右手手指握持其足內側緣,對抗脛骨前肌的運功,左手示指顯示的即是要觸診的結構。此肌腱是足近端肌腱最內側者,恰好在內踝和足舟骨的前方。

起止點

如圖所示,檢查者右手手指緊貼在靠近內側楔骨內側面的前下部,此處是脛骨前肌肌腱的附著點(2)。此肌腱延續為腱膜,附著於第1蹠骨底下內側部的結節。

2.脛骨前肌:

脛骨前肌腱(1)沿著脛骨嵴外側面或脛骨前緣,延伸為肌腹(2),位於脛骨嵴外側和趾長伸肌內側。

1.脛骨前肌肌腱

2.脛骨前肌肌腹

臨床:骨筋膜室症候群

它是在解剖學的間隔區增加了肌肉內壓力,從而導致了組織局部缺血和疼痛。小腿部三個間隔區都可被累及。

急性前間隔區的骨筋膜室症候群

它可以由複雜的外傷引起,伴有或不伴有骨折,並且固定的石膏或夾板過緊。非創傷性的,通常是此間隔區的肌肉壓力過大以致其活動受限而引起。

觸診時,此間隔區非常敏感和緊張、會出現肌力不足和疼痛。腓深神經的皮支有感覺障礙。在非常短的時間(幾小時)內,出現麻痺和感覺障礙,並在相關的皮膚區城逐漸惡化。

3.脛骨前肌近側端附著點:

被檢查者足內收、旋後和背屈踝關節,檢查者右手對被檢查者足的內側緣施以壓力,以便當其繃緊時可清晰地顯示肌腹。

4.靠近遠側端附著點的拇長伸肌肌腱:

被檢查者拇趾充分背伸,檢查者右手拇指對拇趾遠節背側施以壓力,使其蹠屈。檢查者左手示指顯示的是拇長伸肌腱在拇趾遠節趾骨底背側及拇趾近節趾骨內、外側面的附著點。

起止點:

拇長伸肌近側端附著於腓骨內側面的中部、骨間膜的前方。它的遠側端通過腱膜附著於近節趾骨底和遠節趾骨。

5.踝部的拇長伸肌肌腱:

圖中標號:1.脛骨前肌 2.拇長伸肌 3.趾長伸肌

觸診時被檢查者拇趾充分背伸,檢查者左手拇指對拇趾遠節背側施以壓力,檢查者右手示指顯示的是通過踝部的得拇長伸肌肌腱。

6.足背的趾長伸肌肌腱:

檢查者右手的放置如圖所示,以抵制趾背屈。讓被檢查者保持足背屈、外展和內旋(本圖未顯示後兩種動作)有利於檢查。趾長伸肌肌腱呈放射狀分布於2~5趾。圖中示指顯示的是近端趾長伸肌肌腱。

起止點

1.趾長伸肌近側端附著於脛骨外側踝(脛骨前肌附著點的外側),以及腓骨內側面的上2/3(沿此骨的前緣)。

2.趾長伸肌肌腱的遠側端分成四份,分布於第2~5趾。此肌腱經過相應趾近節趾骨背面,分布至中間趾骨和遠節趾骨的底部。

7.小腿部的趾長伸肌:

趾長伸肌肌腹行經小腿全長,延續為肌腱。在小腿部,趾長伸肌位於內側的脛骨前肌和外側的腓骨長、短肌之間,兩側肌肉的收縮可幫助確定趾長伸肌。

此外,囑被檢查者做背屈、外展和「旋前」踝關節可更好地感覺趾長伸肌在此水平的收縮。

外側肌群有兩塊肌肉:1.腓骨長肌 2.腓骨短肌

運動:

腓骨長肌

1.外展、旋前和蹠屈踝關節;

2.降低了第1蹠骨外側,從而保證了整體蹠骨的穩定;協同腓骨短肌,使足在冠狀面上能橫向穩定。

腓骨短肌:

1.旋前和外展踝關節。2.足在冠狀面上能橫向穩定。

神經支配:

腓骨長、短肌:受腓淺神經(第4.5腰神經,第1骶神經)

1.足外側緣的腓骨長肌肌腱:

被檢查者足部蹠屈外展,腓骨長肌肌腱(1)繞經外踝後,從跟骨外側面在腓骨結節(2)後方通過,在骰骨的腓骨溝內進入足外側緣。

圖中標號:1.腓骨長肌肌腱 2.腓骨短肌肌腱

2.小腿部的腓骨長肌肌腱:

被檢查者外展和蹠屈踝關節。腓骨長肌肌腱位於小腿外側面的下半段,緊貼腓骨短肌肌腹表面下行,在腓骨長肌肌腱的前後都可觀察到腓骨短肌。

起止點:

1.近側端附著於脛骨外側踝(趾長伸肌附著點的外側),附著於腓骨頭前外側面,以及腓骨外側面的上1/3。

2.遠側端附著於第1蹠骨底的後外側結節,通常有腱膜附著於內側楔骨或第2蹠骨,以及第1骨間背側肌。

3.腓骨長肌肌腹:

被檢查者外展和蹠屈踝關節。

腓骨長肌肌腹位於小腿外側面的上部,前方為趾長伸肌,後方為比目魚肌。圖中示指指示的是腓骨長肌肌腹。

圖中標號:1.趾長伸肌 2.腓骨短肌 3.比目魚肌

4.小腿部的腓骨短肌:

被檢查者足部做充分的外展運動,腓骨短肌肌腹位於腓骨長肌肌腱的前方。成功的連續「收縮一舒張」將非常有利於更好地感覺此肌腹的位置。

起止點:

腓骨短肌起於腓骨外側面的下2/3,止於第5蹠骨粗隆。

直接點擊即可查看:小腿後肌群

文章為本平臺整理原創,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收集,最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前文閱讀,直接點擊即可查看:

1.輕鬆玩轉臀部肌肉(臀大、中、小肌及梨狀肌)

2.觸診 | 腹部肌肉觸診(前外側壁)

3.視頻 | 學會頸部觸診,輕鬆搞定頸部疾病

4.學習股部肌肉及觸診,就看這篇!!

5.大腿後面不可忽視的肌肉:膕繩肌

6.體內最大的滑膜關節:膝

7.實用 | 90%的膝關節損傷常用檢查法,都在這裡

8.小腿後肌群

相關焦點

  • 小腿前肌群
    脛骨前肌緊貼脛骨的外側面,趾長伸肌位於脛骨前肌的外側,趾長伸肌的內側是脛骨前肌,在趾長伸肌的下方是踇長伸肌,踇長伸肌在小腿前面的下2/3,踇長伸肌上部肌肉給脛骨前肌和趾長伸肌遮蓋,第三腓骨肌在小腿前面外側下方,附著在腓骨的下1/3處,是一塊較小的肌肉。  小腿前面的肌肉、肌腱都穿過踝前的伸肌支持帶,然後分別附著在各肌的附著處。
  • 肘部局部觸診--內側、外側
    一、肱骨外側緣和外側肌間隔二、肱骨外側髁上嵴三、肱骨外上髁和外側髁四、肱骨小頭和肘肌
  • 小腿肌群鍛鍊方法大全:小腿三頭肌
    、小腿肌群。大腿分為前外側、後側和內側三個肌群。小腿肌群也分前群、後群和外側群。 小腿肌群後群的小腿三頭肌,是小腿肌群最重要最主要的肌肉。 在健美鍛鍊實踐中,約定俗成以它們為腿部功能代表性和形態代表性的目標肌群。不僅是因為它們的體積相對較大、可操作性較強,還因為它們在接受鍛鍊,克阻做功的同時並不排斥位置、功能相同,相近的其他肌群接受同一鍛鍊刺激。
  • 跑步後各肌群的伸展方法及肌群強化活動
    不少跑友運動完後大腿外側會痛,或許就是闊筋膜張肌的問題。另一方面臀大肌與闊筋膜張肌組成的髖三角肌又和髂脛束相連,用於拉牽收縮髂脛束令大腿外展,因此髖外展肌的緊張也直接導致髂脛束的緊張,進一步影響了髂脛束作為膝外側重要的動力穩定結構。髂脛束緊繃是跑步愛好者們的常見症狀,它可能導致膝蓋外側、臀部及腰骨的疼痛。通行的方式為扶著牆或者立柱,左腿伸到右腿右側(交叉於膝部)。
  • 小腿外側痛,走路不過100米,抓住這3個核心點思考問題
    以案例開篇日照的一個57歲大叔,多年之前就腰不好右側臀部痛,後來慢慢變成左側的腰痛、臀部疼痛、小腿外側痛,近3個月加重,變成脊柱生理曲度反弓,脊柱側彎,左小腿的外側偏下方(腳踝上方)劇烈疼痛,走路都過不到100米,拿這個案例,做一下疼痛變化的分析
  • 小腿前外側疼痛您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競走者、賽跑運動員、舞蹈愛好者和雜技演員等職業的患者前來我科諮詢小腿前外側疼痛到底是什麼原因,經體格檢查發現原來是脛骨前肌 (Tibialis
  • 小腿和踝關節外側疼痛?可能是腓骨肌的扳機點
    腓骨肌是位於小腿外側的一組肌肉,對於足踝的關節排列和運動來說很重要。
  • 【收藏】膕繩肌的觸診定位方法
    ;這些肌肉共同的起點位於骨盆的坐骨結節,均跨越膝關節,半腱肌和半膜肌向下止於脛骨內側,而股二頭肌止於膝關節外側的腓骨頭。此處的骨性標誌是由脛骨內側髁的內側面和後面形成的角,小腿處於外旋位有利於定位此骨性結構。
  • 小腿後肌群屈肌(蹠屈):腓腸肌、比目魚肌、脛骨後肌……
    小腿後群肌淺組包括腓腸肌、蹠肌和比目魚肌,它們形成小腿後方明顯隆起。腓腸肌和蹠肌合成小腿三頭肌,它們組成一有力的肌群,主要功能是足蹠屈,而比目魚肌主要與姿勢維持有關。小腿肌後群的明顯隆起是人類骨骼肌最有特徵性特點之一,這與人類的直立和進化方式有關。腓腸肌和蹠肌既可作用於膝關節,又可作用於踝關節,而比目魚肌只作用於踝關節。
  • 精準觸診教學:肩胛骨部位
    掌握了上角的位置後,就開始觸診由內側緣和外側緣所構成的下角。因為壓迫容易使骨頭移動,所以在進行觸診時,要從內側緣和外側緣兩側以夾住下角的方式來進行。要讓患者俯臥位。將鎖骨分為三等分,從外側1/3的位置開始往尾部方向移動,並在距離約1-1.5指寬的地方進行壓迫,如此就能觸診到喙突。沿著喙突的骨緣往外側觸診過去,可以確認出喙突的尖端位置。▼
  • 每日兩肌---頭半棘肌和枕骨下肌群
    每日兩肌---頭長肌和頸長肌每日兩肌---斜角肌群每日兩肌---鎖骨下肌及胸鎖乳突肌每日兩肌---胸大肌及胸小肌每日兩肌---肩胛下肌及前鋸肌每日兩肌---岡上肌和前三角肌 每日兩肌---岡下肌及小圓肌和大圓肌每日兩肌---肩胛提肌和後三角肌每日兩肌---斜方肌和肩胛提肌
  • 大腿肌群:肌肉圖示和介紹
    腿部肌群包括大腿肌群、小腿肌群。大腿肌群是腿部肌群力量的核心部分。 大腿分為前外側、後側和內側三個肌群。大腿前外肌群主要由股四頭肌、縫匠肌和闊筋膜張肌組成;大腿內側肌群主要由大收肌、恥骨肌、短收肌、長收肌以及股薄肌組成;大腿後群(股後肌群)主要由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等組成。
  • 小腿外側痛
    臀上皮神經解剖 :它為為胸12至腰4的後外側支組成,這些神經支的皮支纖維在骶棘肌內、外經過重新組合後,在骶棘肌外側緣髂嵴附著部附近出筋膜點組成臀上皮神經。臀上皮神經從起始到終止大部份走行於軟組織內,在腰神經穿出椎間孔橫突間骨纖維管處,其走行分為四段,六個固定點,第一段:自出管處沿橫突的背面和上面走行稱為「骨表段」,在橫突上有被纖維束固定的「橫突點」。第二段走行於骶棘肌內稱為「肌內段」。
  • 臀大、中、小肌的解剖分析、觸診與精準拉伸!
    臀肌的解剖、觸診也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臀肌三兄弟"—— 臀大、中、小肌。2.指尖向外側和遠端滑動至大轉子。3.沿其匯合於髂脛束的肌纖維方向觸診。4.受檢者輕輕抵抗伸展髖關節,以確認正確位置。 功能解剖
  • 小腿肌群鍛鍊方法
    小腿肌群鍛鍊方法-小腿頂推這個動作還沒有找到比較合適的中文名字,俊宇根據動作形象譯作小腿頂推,或者腿舉屈足。主要健美小腿肌群,美化小腿曲線。
  • 【健身知識】腿部肌群圖解
    大腿肌群  大腿分為前外側、後側和內側三個肌群。大腿前外肌群主要由股四頭肌、縫匠肌和闊筋膜張肌組成;大腿內側肌群主要由大收肌、恥骨肌、短收肌、長收肌以及股薄肌組成;大腿後群(股後肌群)主要由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等組成。
  • 自我肌肉按摩——小腿脛骨和腳踝
    在這一節中我們將會探討有關小腿的前側和外側,包括小腿脛骨、腳的背面以及腳踝到膝蓋的外側,即脛骨前肌、指伸肌和腓骨側肌。這些區域也經常由於過度運動而患肌腱炎、肌肉扭傷和肌痙攣等勞損,其中最常見運動損傷就是脛纖維炎。 【造成損傷的潛在原因】在正常行走時,這些肌肉肩負著雙腳在地面上抬起落下的自由裝換。
  • 了解肩胛骨+觸診檢查!
    它是大圓肌和小圓肌的附著點,因為這些肉較厚,外側緣不像內側緣那樣能清晰界定。觸診俯臥位。將患者的手臂垂下檢查床邊。自下角沿外側緣向上滑動你的拇指。沿外側緣朝腋窩方向觸摸。如果肌肉太厚而不易觸摸,可嘗試在這些肌肉的下方屈曲你的拇指。這是定位盂下結節最有效的方法。
  • 【乾貨】腕屈肌群和腕淺屈肌及深肌
    1 附著點腕屈肌群橈側腕屈肌起點:肱骨內上髁止點:第二掌骨和第三掌骨底的掌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