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風了》:戰亂時代下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的精神表達

2020-12-16 雨山午夜場

2013年7月,宮崎駿指導的動畫電影《起風了》在日本上映。同年9月,導演宮崎駿便以「年齡不饒人」為由,宣布隱退,《起風了》成為宮崎駿長篇動畫生涯的收官之作。影片改編自日本著名小說家堀辰雄根據親身經歷所寫的同名中篇小說。電影以講述二戰背景下的技師生活以及與結核病少女兩者之間的動人愛情故事為主線。

電影講述了在一個動蕩的年代,戰爭、飢餓、疾病的陰影籠罩全球。平凡的日本少年堀越二郎迷戀遊弋長空的飛機,夢中他與義大利飛機設計師卡普羅尼成為朋友,享受著飛行帶來的樂趣。恐怖的關東大地震,二郎邂逅一生的摯愛——裡見菜穗子,他們短暫的相逢,又在無序的混亂中失之交臂。

在命運的指引下,被稱為天才的二郎如願成為飛機設計師,他和前輩同儕共同努力,絞盡腦汁提升飛機的性能。歐洲的先進設計讓他們痛心疾首,另一方面又充滿矛盾的打造著融合了夢想和殺人屬性的機器。他追逐夢想,並與菜穗子重逢。然而菜穗子罹患了在當時被視作絕症的肺結核,前方的道路一片黑暗。動蕩的年代,有限的生命,青年男女的愛情在風中殘燭般的飄搖。

這部電影在2013年一上映便成為了當年日本最賣座的影片,得到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第86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第41屆安妮獎最佳動畫長片等多個電影節的獎項提名。並斬獲第41屆安妮獎最佳動畫電影編劇獎、第37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優秀動畫作品等等獎項。

《起風了》在世界電影市場當中的成功,除了基於宮崎駿動畫一貫的優良品質,清新唯美的畫風、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情節以外,更是因為作品題材本身的敏感性令日本國內岀現了十分強烈的社會討論。

作為宮崎駿唯一一部現實主義風格電影,電影雖然以二戰為背景,卻著力為描畫了一個日本青年人於逆境中堅持追尋夢想,歷經生死考驗收穫真愛的故事,塑造了超越以往作品的強大精神世界。本文就從敘述手法、影片內容和創作主旨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動畫電影。

01、在敘述上採用紀實性的表現手法,使得這部電影有了不同於宮崎駿以往動畫的現實感

在以往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作品中,往往充滿著魔幻情節和無邊無際的想像力,富有戲劇性,而《起風了》這部動畫電影較之宮崎駿其他作品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在敘述結構上具有紀實性。

①時間敘述上的紀實性

第一個時間點是主人公堀越二郎在上大學的路上遭遇了大地震,這次大地震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關東大地震」。1923 年 9 月1 日在日本關東地區發生了 7.9 級的強烈地震,這次地震對日本造成巨大的災難,死者和下落不明者共達14.2萬人。影片通過堀越二郎的視角描繪了這一慘狀。

第二個時間點是四年後的1927年,堀越二郎大學畢業來到三菱重工上班,這與歷史上原型人物的時間節點相符合。在這期間為了學習西方先進的飛機技術,他先到達德國的容克斯公司學習飛機製造,後被公司委以重任,先後到歐洲、美國學習。電影中也對這一時期堀越二郎的經歷進行了紀實性的描述。

第三個時間點是在影片中設計課服部課長因堀越二郎在公司工作五年後決定讓他擔任三菱重工設計部主任,由前兩個時間點推出此時是 1932 年,歷史中的堀越二郎正是在這一年擔任設計部主任,開啟了他創造飛機的黃金時期。第四個時間點是日本戰敗的時間,1945 年日本宣布投降,主人公堀越二郎看著遍地的飛機殘骸產生無限的感慨。

影片中用幾個具體的時間點,佐證了所敘述事情的真實性。通過運用幾個與歷史上真實事件和人物經歷相吻合的重要時間節點來貫穿影片的時間線,讓觀眾更有代入感,在重現大事記的同時營造出讓人身臨其境的氛圍。

②真實人物和歷史環境的紀實性

影片描繪的是20 世紀20至30 年代,日本從大正到昭和這段時間這個時期的日本正處於一種動蕩不安、貧困交加的社會狀態。電影中通過一些小細節進行了描繪,經濟的不景氣使得銀行紛紛倒閉,老百姓不敢把錢存到銀行,城市中到處都有挨餓的孩子,而關東大地震的爆發讓島嶼上人民的生活更加拮据。

當時的日本認為自己的工業水平遠遠落後於西方列強,此時即使不顧百姓的溫飽也要發展飛機的製造技術。主人公堀越二郎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起來,他大學就讀於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航空學科,從小就熱愛飛機,因為近視的問題不能當飛行員,但立志奮發圖強要設計出自己的飛機,後因設計了二戰期間聞名的零式艦上戰鬥機而被世人所熟知。

女主角裡見菜穗子也是歷史中真實的人物,她原名是矢野績子,是日本文學家堀辰雄的未婚妻。歷史上堀辰雄在經歷關東大地震後身患肺結核重病,因此前往輕井澤療養,結識了矢野績子並與她訂婚。1935年因兩人都患有肺結核重病到療養院療養,期間堀辰雄雖成功克服了疾病,但矢野績子卻於當年的冬天離開了人間。堀辰雄因此創作了《起風了》這部文學作品,來紀念未婚妻矢野績子。

《起風了》這部影片在時間上有具體的時代背景,在表達內容上基本以真實的事件為創作原型,敘事表達上符合自然規律的演變。再加上宮崎駿在影片裡運用的寫實畫法和精湛的技巧讓影片具有了紀實性和理性思維,再重現歷史人物的同時引發觀眾的同理心。

02、影片的敘事內容秉承了宮崎駿一貫的溫情表述,運用主人公的夢境推動劇情的發展

《起風了》在故事內容上延續了宮崎駿動漫的一貫特點,情節溫婉動人,故事充滿溫情和哲理。整部電影都在講述一個日本少年的夢想,故事由少年的夢境和現實穿插而成,在夢中堀越二郎與偶像的相遇推動了劇情發展。

①第一次夢境表達了堀越二郎的夢想

少年掘越二郎和妹妹加代躺在屋頂上看星空,掘越二郎在夢中與在雜誌上看到的義大利設計師卡普羅尼相遇。掘越二郎終於問出了自己一直擔憂的問題 :「請問近視眼可以設計飛機嗎?」卡普羅尼肯定的回答令他極為振奮,這場夢境代表了掘越二郎夢想的初步形成。

一列飛機從湛藍的天際飛過兩人頭頂,掘越二郎抬起頭凝視。卡普羅尼卻毫不留情地道出預言「:能回來的不會超過一半,它們要去轟炸敵人的城鎮,但是戰爭也將告一段落。」飛機夢不僅是年少的掘越二郎和設計師卡普羅尼的夢想,更是日本走向現代化的夢,從夢想誕生一刻起就烙上了原罪的印記。而日本當時的貧困、技術落後、材料匱乏等現實,也讓夢想之路布滿了荊棘。

②第二次夢境表達了堀越二郎的糾結

掘越二郎到飛機公司工作以後,離開德國學習的路途中他與卡普羅尼再次在夢中相遇。這一次,卡普羅尼直接道出掘越二郎的糾結「風仍然吹著吧?」 「是的,仍然吹著。」迎著疾風,卡普羅尼帶著掘越二郎衝出火車,卡普羅尼的設計已見成效,掘越二郎跳上一架壯麗的滿載乘客的飛機。在參不參與戰爭的問題上,卡普羅尼選擇了後者,將這架本應作為政府戰機的飛機改為客機,而貧困的國家和落後的技術讓掘越二郎選擇了前者。

當卡普羅尼問「有金字塔和沒有金字塔的世界,你喜歡哪個」時,掘越二郎避而不談,只是「希望會製造出美麗的飛機」,「有金字塔的世界」代表著先進卻充滿殺戮的社會。卡普羅尼提醒二郎:「人類想要翱翔天空的夢想是一個受詛咒的夢想,飛機的宿命就是成為殺戮與破壞的工具」,掘越二郎註定要為此付出代價。

③第三次夢境表達出堀越二郎的反思

最後一場夢出現於掘越二郎設計的飛機試飛成功之後,他再次在夢中與卡普羅尼相遇,他的夢想終於實現了。二人回到了初次相識的草原,心力憔悴的掘越二郎看著自己設計的飛機從空中划過,黯然神傷。

再完美的飛機一旦用到戰場上便逃不過一去不復返的命運,掘越二郎覺得心力憔悴是因為夢想雖實現卻毀了國家。在第一次的夢中,卡普羅尼設計的戰機未能歸來一半時,便道出他夢想的預言。第三次的夢境顯然是宮崎駿對戰爭的一種批判和指責,在動蕩的大時代裡,不顧現實地實現自己的夢想,到頭來只會撞得頭破血流。

03、在影片夢境與現實交織塑造背後,反映出的是導演關於夢想、愛情和反戰思想的創作主旨

關於夢想

《起風了》的故事背景設置於日本近代史上最為動蕩的 1912 年至 1945 年間。日本正處於一種經濟蕭條、遭受著自然災害帶來的巨大傷害的時期。為迅速躋身資本主義列強行列,日本走上了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導致日本家庭的每一位年輕男子都要時刻準備著奔赴沙場,普通的家庭在恐懼的陰影下生存。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少年依然追逐自己的理想,自然災害、戰爭、試飛失敗和妻子的重病等挫折都沒能將堀越二郎打敗,他未曾停下追夢的腳步,之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宮崎駿通過這樣一個關於理想的故事傳達這樣一個觀念 :任何純潔的夢想都是可以實現的,只要能夠付出堅持不懈的努力。這恰好映襯了電影的主題——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

關於愛情

影片中堀越二郎和菜穗子的愛情溫婉又悽美,他們相遇在關中大地震當天,在動亂之中,堀越二郎幫助了菜穗子,事後雙方並未互換姓名,卻都在彼此的內心悄悄種下了愛情的種子。堀越二郎在自己設計的飛機試飛墜毀後備受打擊,便前往輕井澤休養,恰好與承受著肺結核 困擾的菜穗子相遇。

菜穗子毫無掩飾地將自己的病情告知堀越二郎,他聽後除了疼惜,毫無悔退之意,毫不猶豫地擁吻菜穗子。在愛情的支撐下,堀越二郎繼續回到工作崗位攻克飛機設計的難題,菜穗子也堅強地同病魔抗爭。不過遺憾的是,在當時的日本,肺結核重創全國,幾乎無法治癒。菜穗子也未能倖免,堅毅果敢的她期冀以自己有限的生命支撐二郎完成夢想。

影片中宮崎駿刻畫出男女主人公面對艱難時仍信守愛情的悽美,以此來表現愛情的可貴。並以堀越二郎和菜穗子人面對絕境仍舊堅定向前的決絕態度,表明其人生的態度——於時代洪流中仍舊努力追尋,才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關於反戰思想

電影的男主角崛越二郎是著名飛機設計師,他曾經設計出一度在空軍領域所向披靡的零式戰鬥機。但是崛越二郎並不是軍國主義者,他並不喜歡戰爭,設計飛機的初衷只是因為自己喜歡飛機。在電影一開始的夢中,卡普尼羅告訴崛越二郎「飛機是人們美麗的一個夢想」,其實也是導演想要告訴觀眾的信息,飛機本身不具備任何發動戰爭的作用,設計飛機單純是出於對飛機的熱愛。

《起風了》由於題材的敏感性一度被日本右翼民眾視為完全的左翼主義電影,加之電影的公映時值日本對外交政策實施「鷹派立場」的敏感時期,宮崎駿更發布了日本應就曾經的罪行道歉等言論,更加激起了日本右翼保守派的憤怒,甚至給宮崎駿打上了「叛國」「反日」的標籤。

影片的後期,在美麗的夕陽下,崛越二郎走在傷痕累累的土地上,聽到了自己好友卡普羅尼的話:「因為你設計的零戰,把自己的國家就這樣活生生地毀了!」宮崎駿從未在他的作品裡高呼「反戰」,卻將和平、博愛的思想寄予人物形象之中、把發人深省的情節構築於精美的畫面裡。他構築的世界唯美誠懇,將戰爭的殘酷血腥反襯得醜陋無比。以發出自己對遭受破壞的環境的憤恨和對戰爭的譴責。

總結一下

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作品中,《起風了》是他唯一一次的寫實創作,這部電影不僅承續了其以往作品的藝術表現風格,創作手法細膩,情感傳達溫婉,更創造了一個超越以往作品的精神世界。雖然以二戰為背景,電影並沒有對日本發動戰爭的事實進行美化,也不對反對戰爭的思想進行更多的傳遞。

影片著力為觀眾描畫了一個日本青年人於逆境中仍舊不怠惰、不鬆懈地追尋夢想的故事。從思想高度上看,體現的是作者對理想的一種追求,也是在現實理性與虛構夢境之間的一種關係平衡。從而表達出影片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的精神內核。

相關焦點

  • 縱使疾風起,人生不言棄(在逆境中如何學會飛翔?)
    小編剛剛無意中翻起自己之前的筆記本,好像是前幾年用來做讀書記錄之用的,它的前頁上寫著這麼一句話「縱使疾風起,人生不言棄。」它讓我思考許久,是的,無論發生什麼,都要不輕言放棄,當下的一切不順和失敗,都是我們成長的必修課,在那些已經獲得成功的人士中,我們所經歷的艱難困苦再正常不過。
  • 33張姓氏微信頭像: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講述的就是一個不放棄不拋棄的人生哲理。娜娜特意製作成33張勵志微信頭像,帶有大家想要的百家姓氏,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同時娜娜也跟以前一樣,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 夢想:在有風的日子,看到了飛機翼的緩緩升起。|《起風了》
    「起風了」是堀辰雄譯自法國詩人瓦雷裡《海濱墓園》的一句詩,"風立ちぬ、いざ生きめ やも"。而燁伊則譯為頗有中文詩歌韻味的:「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起風了,這部電影是宮崎駿作品中唯一沒有使用假名的作品,當然也是首部取材自真實人物的影片。
  • 《起風了》:無常如風起,人生不可棄
    無常如風起,人生不可棄。終究是要習慣一個人看路上的風景。這是一本讀完後心頭總是籠罩著淡淡憂傷的一本書,讓人短時間內無法釋懷。矢野穗子的生命還是停留在了1935年,作者逐漸好轉,一人獨自活了下來,在穗子病逝第二年創作了《起風了》這部書。最深沉的悲傷他卻選擇用最委婉的字眼來表達,沒有歇斯底裡,沒有肝腸寸斷,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我愛你。讀者安安靜靜的讀完,那卻是崛辰雄的一生。這部書篇幅比較短,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來寫。
  • 宮崎駿封筆之作《起風了》,表達的主題有哪些?
    一、被時代裹挾的個人夢想《起風了》主角掘越二郎是有原型的。他在二戰期間設計了零式戰鬥機,這曾經是日本海軍的主力戰鬥機。宮崎駿將這樣一位設計了戰鬥機的二戰民族英雄作為主角,是引發觀眾質疑的最大原因。在宮崎駿看來,《起風了》雖然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作品,但他意並不在此,他並不想真實還原、再現崛越二郎的人生,而是為了通過他個人的人生經歷,尤其是夢想被時代裹挾這一要素,去映照當下每個人夢想所遭遇的困境。影片中二郎做了很多的夢,宮崎駿通過夢境的形式,將二郎的命運、人生選擇展示出來。
  • 縱有疾風起 人生不言棄
    縱有疾風起   人生不言棄——記我在深圳迎風奔跑的歲月                                                文丨蔣志紅 【人物名片】:蔣志紅,女,回族,1969年出生,仙桃人。
  • 曼巴精神,永不言棄
    看球閻王013期 NBA75年十大巨星排名(四) 整點陽間的行不行 行,但不辛辣 陰間,但不文雅 陰陽融合達到一個美妙的平衡點
  • 文藝的句子: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今晚,我為自己倒滿深夜的酒,敬你來日有深愛,執手有歸期,我自傾杯,你且隨意2,在你之前,我沒有一件像樣的心事;在你之後,我沒有拿得出手的痛苦3,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4,見多了舞榭樓臺,燈紅酒綠,看慣了鶯歌燕舞,花徑逶迤。就算把俗世的春色盡收眼底,也比不上夢裡看一眼你盈盈的笑意。
  • 《起風了》宮崎駿最悲傷的作品,當不幸來臨時,唯有努力生存
    》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第一次看《起風了》那天,我激動不已,看得我淚流滿面,我認為這是宮崎駿最悲傷的作品。據說這也是宮崎駿首次自己看哭的作品。在我看來,在這部片子裡戰爭並不是講述的重點,宮崎駿只是想講述一個關於人類被詛咒的命運,被詛咒的夢想,以及苟延殘喘的努力生存的故事。《起風了》是日本導演宮崎駿以同名漫畫改編的動畫電影。
  • 《起風了》幕後珍藏設定大合集!
    《起風了》沒有《千與千尋》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也沒有《龍貓》那樣充滿童真童趣,它是那麼的充滿現實主義色彩。電影講述堀越二郎在年輕時為了夢想不斷努力,並在追夢的道路上遇到了一生摯愛裡見菜穗子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起風了》幕後珍藏設定吧!
  • 風起了風停了,任何的夢想都被吹來吹去,像空蕩蕩、無可捉摸的夢
    《起風了》是一部完全不同於宮崎駿之前作品類型的「寫實性」動畫片,這是繼08年《懸崖上的金魚姬》之後,宮崎駿時隔五年的新作,這五年時間裡宮崎駿老先生整體都圍繞著這部新作忙碌著。影片中幾乎不存在「幻想元素」,有的只是那個「以前的日本」。
  • 宮崎駿封筆作《起風了》:堅守夢想生存下去,無懼夢想被「詛咒」
    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風起雲湧時、奮力求生存。——宮崎駿《起風了》《起風了》是宮崎駿耗時五年的封筆作。下面,我將從影片核心、情節分析、宮崎駿自白來展示電影《起風了》的背後:堅守夢想「生存下去」,無懼夢想被「詛咒」。01、【堅守夢想「生存下去」】:人生處處是艱難選擇,選擇了就要勇敢面對「起風了,我們還要努力活下去」,這句話作為影片的核心意向,風的元素貫穿二郎的人生。
  • 長大後再看《火影忍者》,鳴人傳在勵志,疾風傳卻在畫人生!
    在《中國夢之聲》的選秀節目中,一位選手陳樂一翻唱了《火影》經典歌曲《青鳥》,讓現場的觀眾熱血沸騰,追過火影的觀眾,一定對這首歌十分熟悉,這是一部連載長達15年的漫畫,學生時代的我們跟著鳴人一起成長,也從動畫中學到了很多道理。
  • 日本小說《起風了》,宮崎駿之外的愛情,撕心裂肺的思念
    宮崎駿導演的動漫《起風了》大家應當是不陌生的。故事的戰鬥機設計師堀越二郎,很愛說那句詩」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而今天我們談談這部動漫背後的原著,日本作家堀辰雄同名作品《起風了》。原著《起風了》也就是動漫中的」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而翻譯家嶽遠坤更加直接,「起風了,要努力活下去嗎?不,無須如此。
  • 喬喬·莫伊斯人生「永不言棄」
    自2002年走上職業作家之路起,莫伊斯已經出版了14部作品。不過,很顯然,作為世界級作家,她才剛剛入佳境。正如她自己說過的那樣:「不放棄,是我人生唯一的好運氣!」碰巧生活在城裡的「鄉下姑娘」「希望你能過上真正好的生活,比你沒有遇到我時更好地生活。 別經常想我。你好好的,就是我最開心的事。」
  • 《起風了》——以愛之名,你還願意嗎
    你聽過原版的《起風了》嘛?我聽過。我很愛它。記得原版是買辣椒也用券自己錄的沒拿到版權,而現在的版本是原曲日本作家親自給買辣椒錄的曲,這次是有版權的《起風了》,可我仍舊很喜歡原來的版本。就像是一個原本雖然不是特別精緻但看起來讓人很舒服的姑娘,突然之間化了妝,放下了馬尾,穿上了漂亮的裙子,不是不好看,只是不習慣了,覺得還沒有原來那個素顏的姑娘好看。聽這首歌的時候我再也沒找到那種怦然心動的感覺了。
  • 《起風了》歌曲,電影有什麼區別呢,愛情,理想和現實間的選擇!
    至於他們三者有什麼聯繫,小編個人觀點還是現實、愛情與理想之間的矛盾吧,一條主線貫穿三者。現實與理想,愛情與責任,誰被誰打敗,怎樣的結局,現實的無奈。小編看了《起風了》這部動漫電影後感覺它與以往宮崎駿的動漫電影有些反差。少了美好的結局,多的更是對個人的反思,對現實的無奈,對愛情的忠貞。風起了,唯有努力才可生存,奮鬥,即理想。
  • 簡短乾淨的治癒系句子|縱然風雨飄搖,人生也不言棄
    縱然風雨飄搖,人生也不言棄。Even if the wind and rain, life does not give up.人家對你好,你要爭氣,圖日後有能力有所回報;人家對你不好,你更要爭氣,希望有一天揚眉吐氣。
  • 永不言棄的力量!貝瑪格雷創始人一生熱血,成就偉大的葡萄酒品牌
    這位被葡萄酒界譽為波爾多葡萄酒教父,已是84歲耄耋之年的貝瑪格雷先生,仍精神矍爍堅持每天來到品牌總部工作,用一輩子踐行著永不言棄的誓言,以身作則激勵著所有貝瑪格雷的工作人員以及廣大消費者。改變貝瑪格雷先生一生命運的,是他的父親。這位波爾多葡萄酒巨擎,家庭背景並不如大家想像的那樣,來自豪門家族或者富二代,貝瑪格雷先生其實一開始是做木匠出身,有一個愛之深責之切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