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中國的茶,從西漢時期開闢的絲綢之路起,與瓷器一起成為主要運往歐洲西亞的貿易品,可以說,絲綢之路的興盛,離不開茶葉的遠銷。然而,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茶,到了當代,卻一直處於有品類無品牌的狀態,直到杜國楹創立的小罐茶的出現,讓有品類無品牌的中國茶迎來了新的生機。
歷經幾年的快速發展,小罐茶這個現代派中國茶品牌早已家喻戶曉,但對於小罐茶背後的創始人杜國楹,大多數消費者並不熟悉,因為一直以來,杜國楹堅持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在在創立小罐茶之前,杜國楹有過四次成功的創業經驗,而在進入茶行業之後,杜國楹以逆向思維,從需求痛點出發,直到2016年,經過三年半時間的籌備期結束後,小罐茶開始做市銷,測試市場,2017年,杜國楹又大手筆投資15億元開始建黃山中央工廠,當年年底,杜國楹又馬不停蹄開始做規範化的茶園建設相關工作。
而這些在業界人士看來都是「驚天動地」的大手筆之作,並沒有刻意地宣傳過杜國楹個人,人們也很少看到杜國楹在公眾面前高調亮相,真正在前臺光鮮亮麗的,其實都是他親手培育的品牌、產品。對於產品品質,杜國楹卻有種近乎偏執的苛求,在小罐茶創業初期,杜國楹用了兩年半時間,歷經11個版本的設計,就是為了開發設計出那個「小罐」。他邀請了擔任過TOTO、電通公司設計總監的日本新銳設計師神原秀夫主導設計。而讓神原秀夫沒想到的是,這麼一個「小罐」設計任務,竟然差點顛覆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最終,杜國楹投入500萬元,歷經三稿的修訂,才有了今天人見人愛的精美小罐。而從這個小罐茶,我們也能看出,杜國楹對於做茶,是認真的。
杜國楹對於做茶的認真,當然不只僅限於這個小罐,為了確保茶葉的優秀品質,讓中國茶走向標準化、口牌化、讓年輕人愛上中國茶、讓中國茶重新走向世界舞臺,杜國楹殫精竭慮,為小罐茶打造了一條從生態茶園開始的全產業鏈,這條全產業鏈包含了採茶、制茶、品控到生產的每個環節。在上遊,小罐茶每一罐產品都必須源自核心產地,同時對於品種、嫩度、採摘時間,都有著嚴格標準。在生產中,小罐茶邀請制茶大師擔任產品經理,將制茶大師的豐富經驗與技藝融入到原料標準、制茶工藝、審評篩查環節,經由大師全程監製,並與小罐茶共同把控生茶流程。為更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小罐茶還嚴守6道精選挑茶工序,從鮮葉到毛茶再到成品,必須經過3道嚴格農殘檢驗,全鏈條把控的生產與檢驗標準下確保產品的質量與安全。
韓愈在《師說》中有云: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杜國楹是茶行業的後來者,但他是一個愛學習愛思考的人,經過幾年的努力,他不僅擁有了豐富的茶知識,更帶領小罐茶走上了一條快速發展的康莊大道,為了踐行讓更多人簡單方便喝到好茶的初心,杜國楹在茶行業的創新步履越走越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