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話常說一方抵三圓,紫砂壺方器型大全,你認識的有幾把?

2020-12-21 宜興找壺網紫砂

在紫砂的器形大類中,方器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其不同於圓器,更多地是表現線、面的挺括和剛中帶柔的質感,我們都知道一方頂三圓,紫砂方器比圓器更難做,是重要原因。方器中角的處理,是表現茶壺氣度的首要因素,尤其是鈍角、大圓角的處理,非經驗老到者不能為。那麼方器都有哪些類型了,下面就是目前最全的方器類壺型。

1、傳爐壺

傳爐壺有著青銅器般的威嚴與穩重,它古樸典雅,曲線強勁有力,渾厚端正。是方中有圓,圓中寓方的典範,就其形式來說傳爐為傳統壺型,至清末曾改為四方傳爐,可謂歷久彌新。首先傳爐為古代道家煉丹所用之丹爐。其次,古時還有「金殿傳臚(爐)」一說,明清時代在殿試後兩天,皇帝召見新科進士。這就是「金殿傳臚」。「臚」有陳列的意思,「傳臚」就是依次唱名傳呼,進殿晉見皇帝。因古時候紫砂壺是士大夫階層的雅玩,將壺名取為傳爐,應有取其諧音後又取意自勉吧。

2、僧帽壺

元代創製的瓷器造型。壺式之一,因壺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為口沿上翹,前低後高,鴨嘴形流,壺蓋臥於口沿內,束頸、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強烈的少數民族風格。元器形體敦實、壺頸較粗、壺流略短,明器壺流略長,清器頸略高,腹部略瘦。最早為元景德鎮青白瓷器。它最早出現的時間是元代,最早出現時的載體為瓷器。明以後隨著大量瓷器工匠轉移到紫砂器方面的製作後也將此器形移植了過來。它的用途初期專為佛教僧侶飲茶,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變成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茶壺。

3、四方壺

紫砂方器造型變化眾多,古有「方非一式」之說,主要有長方、四方、六方、八方、隨方、寓方等幾種基本形狀。四方方器作品形體優美,工藝嚴謹,氣韻生動,造型古樸,技法獨特。整體壺行透露出豪爽、剛勁、正直的陽剛之氣;比例準確,口蓋緊密平整,塊面挺括,線條利落,氣勢挺拔,力度到位,其工藝水平毫不遜色於其它造型。

4、亞明四方壺

「亞明四方壺」整體造型比例協調;線面挺括有力;輪廓分明,全器氣勢挺拔;英姿颯爽,成就紫砂方器之美!1960年前後,由著名畫家亞明(1924~2002;原江蘇省畫院副院長)設計,以方器、筋紋器風格見長的王寅春(1897~1977;建國初期的紫砂七大藝人之一)製作,合力完成!橋鈕、方形壺把、方形壺身,整款壺稜面挺括,線條剛硬,猶如將軍風範。壺鈕為標準的拱橋,鈕孔為半月狀,做工一絲不苟,極為精細。壺蓋略微鼓起,由壺蓋至壺身,四條稜線清晰分明,乾脆利索,寓意善惡分明,將方器特色表達得淋漓盡致。

5、雪華壺

雪華壺是顧景舟於20世紀70年代創新之作,壺名取瑞雪兆豐年之意。造型一直線作為主,從壺底,壺身直到摘手,用了大小比例合度的六方形塊面分層組合,來突出六方形的橫直線條的魅力。壺體上密下疏,以疏託密,蓋面及口頸部分主要以挺拔而稜角分明的線條構成,以線的粗細,面的寬窄反映雪華壺線條藝術,此壺製作規整,壺把端執舒適,壺嘴出水流暢,使用欣賞俱佳.。

6、漢方壺

紫砂《漢方壺》是傳統器型,從清初壺藝名家華鳳翔到民初制壺高手胡耀庭均有製作。漢方壺中有一款據有考古價值的作品,據考證,明末南京周圍伊斯蘭教盛行,清真寺林立,清真寺中的阿訇飲茶用的壺具一般都到宜興訂製燒造。從一把明代《漢方壺》底部所鈐阿拉伯文的印款來看,雖然今天我們已無法弄清這些印款的主人是誰,但可從中了解當年上流人士參與壺藝的熱情,制器尤精,豔麗秀雅,比例端莊,嘴似方,貼身胥曲流暢,細方把透出靈氣,口蓋嚴密,鈕方,小壺佳者則長於工巧。

7、六方壺

六方是根據幾何造型創作而來的紫砂器型,其形體明快挺秀,具有陽剛之氣,稜角清晰,將方器的幾何之美塑造得十分的漂亮,六方亦是經典方器款型,每款六方造型都達到了方器「線條流暢,輪廓分明,平穩莊重」的規則要求。從早期的六方大彬壺到歷史悠久的僧帽壺,再到經典器型的雪華壺,無不一展示了方器「以直線、橫線為主,曲線、細線為輔,器型的中軸線、平衡線要正確、勻挺、富於變化」的器型特點。

8、八方壺

八方器型是紫砂方器中較為難見的一種器型,現在多見的八方器型多為不規則的八方,八方壺造型方中藏圓,線面挺括平正,輪廓線條分明,給予人們乾淨利落,明快挺秀之感。歷來有很多出色的方器造型。亦達到方器造型規則要求:「線條流暢,輪廓分明,平穩莊重」,以直線、橫線為主,曲線、細線為輔,器型的中軸線、平衡線要正確、勻挺、富於變化。方器除口、蓋、的、把、嘴應與壺體相對稱外,還要求做到「方中寓圓,方中求變,口蓋劃一,剛柔相稱」。

9、升方壺

升方壺造型與方鬥有點近似,不同之處在於壺蓋以及壺肩的設計,升方的立體感更強,同樣的四方基底,下寬上窄,具備了方壺穩重剛強的優點,又不流於呆板單調。壺鈕與壺把加入曲線變化與虛實空間對應,全器表現出剛柔並濟的美感,創作者能於不變中求萬變,這是制壺過程中的最高境界。升方同方鬥一樣,符合中國人心目中對「方」的理解,表現出一個人風骨悠然、剛正不阿、正直利落的性格。

10、磚方壺

磚方是方器造型中較為經典的器型之一,據考證磚方壺最早出現於明朝晚期,由當時的制壺能手許龍文所制,其所制磚方曾流傳於日本。但磚方的原創作者暫無從考證,磚方壺是方貨中較為成熟的作品之一。磚方壺壺體長方高身,線面乾淨利落,直挺不板,給人以坦坦蕩蕩之勢;四方壺嘴胥出自然,方把剛毅,橋鈕壓蓋,口平蓋緊,整體通出靈氣,散逸著精緻韻味。

11、四方橋頂壺

《四方橋頂壺》是近代壺藝高手吳淦成於民國時期創作的作品。所謂「橋鼎壺」,即指以橋形為鈕的紫砂壺,「鼎」為「頂」的偕音。壺底為四方形,壺身稜線呈弧度向上收縮,方圓結合。壺蓋與壺鈕製作得非常獨特,壺蓋四方,敦厚如礎,壺鈕呈拱橋形狀,矗立於平蓋之上,且壺鈕轉折多變,立體效果極強,甚是特殊,觀此壺鈕油然生出山水之意,若再配上山水畫境,壺與陶刻相呼應,那種意境幽遠之美令人嘆服。

12、合鬥壺

曼生受古文獻薰陶,信奉「天圓地方」之說,故一直想造一方壺以示人行天地間,曼生多方繪製均未得其形,再端合歡,其骨架傲然,若變曲為直,豈不正如所願,曼生不顧勞累,以合歡為骨架變曲為直,終成有稜有角之方正壺,而此時銀河星空星光閃閃,意寓吉星高照,北鬥南鬥同月而輝,遂以合鬥命名之。

13、青獅壺

此壺特以紫褐中泛青的調砂泥製作,與青獅主題相吻合。壺呈長方款式,以起伏復帶線裝飾,底足外敞,敦古有力。肩方挺秀,聚合於壺蓋中心,階梯狀過渡,比例適度。四方形嘴與把,氣韻貫注全壺,嘴端額唇變化修飾,透出靈氣,壺把與壺肩相接,均勻趁勢,製作結構合理。壺頂雕塑青獅為鈕,雄姿煥發,與傳統壺式融切。壺蓋平整嚴合,似有合蓋舉起全壺的態勢。

14、藏六壺

遇危險,龜將頭尾和四足縮入龜甲中,謂之「藏六」,亦稱「龜藏」,喻才智不外露或深居簡出免招嫉惹禍者。藏六壺以此為設計理念創作,壺身分六面,筋紋與壺蓋相連,壺底加足,十分耐看。

15、青玉四方壺

青玉四方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昌鴻首創的作品,他取材於中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借鑑了青銅文化器皿造型的鐘鼎,設計成方形壺的壺體,而在壺的嘴、把、鈕上,又借鑑了新石器紅山文化時期的「玉魚」、「玉龍」及良渚文化的「玉琮」。李昌鴻老師設計的這款青玉四方壺蘊含無窮的傳統文化,而這也是他創作紫砂壺的一大特點。

16、四方竹壺

壺的主題取材自竹的形態,身筒為一段竹節,流、把、滴做得如同截取竹枝,彎曲安裝而成,結合之處有著飄逸的,簡簡單單的幾片竹葉延伸出來。整體搭配恰到好處,線條流暢,秀美安靜又不失動感,很好的體現了竹子的高雅、純潔、虛心、正直、堅韌不拔、高風亮節。

17、四方如意壺

此壺外觀古樸自然、型制規整,四方壺型剛柔並濟,方中帶圓,過度平滑,線條柔和,穩重實在;隨處裝飾的如意紋飾切合主題,寓意吉祥!

18、印包壺

印包壺為明代萬曆晚期名家時大彬所首創,其壺藝影響後人甚巨。在當時印包茶壺的造型可說十分大膽和有創意。印包壺以其壺體形似包袱,包裹印璽寶誥,亦稱「寶誥壺」或「包袱壺」,器形含有包裹財貨奉贈之意,而廣受歡迎。

19、大彬六方壺

大彬六方是經典方器器型,同時也是目前已知出土並有確切紀年的最早的方壺。大彬六方由時大彬原創,壺身呈六稜柱型,壺的所有部位與壺形體相稱,整體線面挺括平整,有稜有角,給人明秀挺快,乾淨利落的陽剛之美。

20、 方山壺

此壺是經典的紫砂方器。壺身呈現方形,線面清晰,壺蓋、壺把、壺嘴都由方元素構成,規整大氣。直線線條在此壺中運用得大氣磅礴,層次感非常豐富,製作不易,可見工藝師功力。

21、 方鍾壺

方鍾壺,以其形似方鍾而得名,由傳統經典造型演變而來,是紫砂壺傳統造型之一,此型自清中期創製,流傳後世至今。其型曲中有直,剛中帶柔,勻稱協調,頗顯作者功力。壺體、壺嘴、壺把均為規整方形,器型仿效古代鐘形,方中寓圓,故名方鍾壺。

22、 弧稜壺

此壺為近代經典器型,壺呈方形,四角圓轉,上小下大,蓋鈕內孔圓,外呈三瓣弧形,壺把圍成一圓,邊沿稜角清晰。壺體穩重端莊,線條柔和圓潤。整器造型有深奧莫測的方中寓圓、圓中見方的奇妙特點,被譽為紫砂茗壺傳統器皿中的「上品」,具有濃鬱的古色古香韻味。

23、魁方壺

魁方壺,方器器型,無論是點、線、面皆挺括,線條明朗利落,整器很有力度!壺體表面內斂沉穩,高頸平蓋,方把爽利,壺流胥出自然,壺身四面鼓出方面,壺風豪邁,氣韻端莊不俗,虛實結合的技巧讓人嘆服!

24、鳴遠四方壺

鳴遠四方乃經典方器壺型,也是清代陳鳴遠的代表之作,作品方中亦圓,圓中亦方,壺身方正圓潤挺拔,壺把、壺嘴流暢舒展,落落大方,高挑的壺蓋壺鈕,醒目而得體的高居其上,不卑不亢,四足穩穩的拖住壺體。整把壺像一位韻致、健壯、瀟灑的雅士,通身超然灑脫,祥和渾厚。

25、雅方壺

雅方壺壺身為正四方型,稜角線條筆直如刀切。四足平整,工整的美感更為突出,方把與整體設計相呼應,造型更為協調,工整的線條逐級抬升,至壺鈕部位成一顆方型珠,恰好與壺身造型大小對應。壺把四方外觀,盡顯幹練,壺嘴粗細過渡中有爽利的氣勢。

26、福緣八方壺

壺身的四方型中融入圓形,四角被切去,圓滑裡有工整自然。子母線的圓潤非常動人,平整細膩,足見工藝高超。蓋上鼓起,八方珠鈕小巧精緻。彎流嘴上下粗細變化獨特,弧線的美感十分突出。而壺把則是粗細一致,端握趁手。

27、四足方壺

四足方壺是青銅盉造型,四楞形袋狀腹外鼓,四柱形細足,柄端雕刻獸面,璜形蓋鈕。是造型古樸、製作精湛的上佳紫砂器,該壺型乃陳鳴遠代表作之一。造型寓圓於方,敦實厚重。彎曲流,環形把手,下附四餅形底足,製作精細,質樸大方,結構合理,用功獨到。蓋面鼓出,子口密縫緊湊,蓋頂與壺身形制相若。屬幾何形類的方器,壺的餅形底足,在陳鳴遠款紫砂壺上屢見,已形成一種特徵,亦可作為賞鑑鳴遠壺的依據。

28、抽角方壺

抽角是紫砂傳統造型之一,隱去直角,抽角造型的壺美觀大方、樸實雅致,少了一份尖銳多了一份柔和。使壺的結構有豐富的層次感,突出身筒塊面,抽角處往裡凹而曲折委婉,塊面分明。壺身塊面往外凸而骨肉亭勻,塊面清晰。 兩種不同弧度的塊面的結合的非常自然。抽角可分為多種類型,如四方抽角、六方抽角等等,且可根據不同的壺型進行改變,例如抽角石瓢、四方抽角、八方抽角等等,無論是哪種造型演變而來,抽角的氣、神永不變。

相關焦點

  • 紫砂壺器型|筋紋器——菱花壺
    紫砂「筋紋器」的形成,是吸收諸多紫砂藝術成果的基礎上發展壯大的。「筋紋器茶具」與蘇式家具相類,製作講究,圓透而渾厚,均勻又飽滿的藝術效果,角線、面的要求達到均、挺、圓、正。面上平而有力,線型「硬」、「糯」兼之,角線鋒不顯露,腳線轉折分明。
  • 佳逸茶具|紫砂壺壺型名稱大全
    紫砂壺壺型名稱大全紫砂壺器型歸成三大類:光器、花器、筋囊器。紫砂壺器型大全紫砂壺器型大全紫砂壺器型大全2、方器方器最為常見壺型有:四方、六方、八方、傳爐、宮燈、漢方、雪華、亞明四方、升方、磚方、僧帽壺、青玉四方、合鬥、方鬥、四方橋鼎、菱形四方等等
  • 正器紫砂|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潘持平《黑虎》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90年代初期,壺界評選出紫砂「四天王」,潘持平就是「四天王」之一的方器天王。在業內有句話「一方抵十圓」意為相比較圓器,方器的製作難度更大,耗費的時間精力更多,稍有缺陷,便無所遁形。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做紫砂壺的老師,做圓器的多,而真正擅長做方器的甚少。
  • 顧景舟十把經典紫砂方器,你見過幾把?
    一方頂三圓,紫砂方器比圓器更難做,是重要原因。方器中角的處理,是表現茶壺氣度的首要因素,尤其是鈍角、大圓角的處理,非經驗老到者不能為。方壺講究「方中寓圓」,合理把握好線與角、線與面的關係,製作工藝要求線面挺括、輪廓線分明、口蓋平整、吻合嚴密、比例精確,口蓋嚴密平整,嘴、把均勢統一,可隨意置換壺蓋方向,整體端莊穩重。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顧老的十把經典紫砂方器。
  • 中國紫砂茶壺的分類
    按其不同類型,大體可分為圓器、方器、仿真器、筋紋器和其他器型。在紫砂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各類造型均有生產,歷代名師巧匠,都擅長製作某類造型,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天工紫砂藝術大師王輝作品圓器圓器造型最為豐富,古有「圓不一相」之說。主要以球體、半球體、圓柱體為基本形,造型圓潤、飽滿。
  • 壺底有乾坤:選紫砂壺要看「底」
    原來,壺底還包含了這麼多門道!無論是壺身、壺把、壺鈕都是藝術造型的一部分,壺底亦是如此。壺底造型隨器型變化,了解紫砂壺壺底的不同,對於了解紫砂壺更有助益。▲加底3)一捺底:捺與摁同義,製作省工省時,以手指或藉助版型,用捺底處理圓器造型趕緊利索,簡練靈巧,如一粒珠、木瓜等圓器。
  • 經典的十種茶壺,你在用哪種壺型?
    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壺身有口、延(唇牆)、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由於壺的把、蓋、底、形的細微差別,茶壺的基本形態就有200種。泡茶時,茶壺大小依飲茶人數多少而定。茶壺的質地很多,目前使用較多的是以紫砂陶壺或瓷器茶壺。相關經典名句:「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
  • 追壺人:紫砂壺是圓的好還是方的好?
    紫砂壺常見壺型兩大類:圓壺和方壺,在選擇的時候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去選擇,總要問一問哪種更好,仿佛得到了答案後就能下定決心了一樣。其實,紫砂壺是圓的好還是方的好,主要還是看你自己想需求,圓壺和方壺只是壺型上的不同,選擇哪種是無法讓別人給出正確答案的。
  • 近市面上最流行的這些壺型,你有幾款?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需求,我們生活中的流行趨勢總是在不斷改變。 圖文|砂海墨韻 對於紫砂壺的審美也是如此,近十年來紫砂歷經風波,又經歷電商行業的崛起,這都進一步影響了人們對紫砂壺形的喜好。
  • 紫砂方器中最為經典的四方器你知道幾款?你手裡有嗎?
    在紫砂的器形大類中,方器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其不同於圓器,更多地是表現線、面的挺括和剛中帶柔的質感,所以也一直收到很多壺友的喜愛。 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紫砂方器中的四方器,遍觀四方器我們選出了六把最經典的,看看你手裡有沒有同款。
  • 紫砂壺上百種壺型,為什麼它能經久不衰?
    幾百年新舊交替紫砂制壺行業發展起落沉浮名家代不乏人壺型推陳出新,豐富繁多而有個器型可稱傳奇,獨領風騷能經數百年歲月而長盛不衰03萬變歸宗,推陳出新 傳承至今,各家的「石瓢」各有特色,也多有推陳出新之名作,雖富於變化,其身碓形、底置三足、其蓋橋鈕的三要素遺傳基因仍保留
  • 玩壺必知 | 名家紫砂老壺的鑑定要點
    由此看來,鑑定傳世的紫砂名家作品,特別是明、清兩代流傳下來的紫砂壺,首先要了解這些名家所處時代的氣息與烙印,綜合考查作者一貫的製作風格。而近現代的偽作多數技術精到,但韻味不足。壺的神韻是藝術生命所在,這是只能感悟卻難以言喻的境界。正如書畫大家齊白石所說:「學我者死,似我者生。」所以不同名家的風格與氣韻是我們鑑別紫砂壺的重要依據之一。
  • 紫甌春韻|時大彬紫砂壺鑑賞
    無錫市文物管理所 三足大彬如意壺時大彬創出提梁壺、扁壺、線豆壺、瓜楞壺、僧帽壺、六方壺、鼎足圓壺等造型各異的多種型制式樣,又受文人字畫落款格式的影響,愛在得意之作的蓋、底等部位刻上姓氏明代的砂壺表面均無光澤度,由於多是墓葬出土物,胎體吸收了地下的水溼氣,表面失光。1965年南京市中華門外明司禮太監吳經墓出土的壺,是我國目前有紀年可考的早期的紫砂壺。此壺的泥料與1976年羊角山遺址所出的殘器相同,泥料很粗,接近缸胎,有生燒和火疵現象。由於是與缸類一同入窯燒制,所以壺身局部都沾有少量的釉淚。
  • 男女有別,送紫砂壺怎麼送好?
    我們常說,送壺即是送福,壺到福到,但是首先要確定送禮的對象是男是女,男士和女士對紫砂的喜歡和追求是不一樣的
  • 圓角方器古今三代名作,大師帶你感受極致方圓之道
    一方頂三圓,紫砂方器比圓器更難做,紫砂方器傳世較少,而圓角方器則更少。
  • 怎麼挑紫砂壺?什麼樣的壺是好壺?
    火就是指燒制的窯溫火候,在宜興,我們不說這壺要燒多少度,我們是說燒幾號表,什麼意思?本期話題就想給大家羅列一下紫砂壺如何有目的地選購,大家也可以通過慢慢地吸收一些「心得」,從開始的新手漸漸變成「行家」!以下就是個人總結的一些選擇方式,每位壺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有目的地挑選現在多用實用型來形容紫砂壺,這也是現在很多商家標榜的,什麼叫實用型?行話就是指的粗貨!粗貨就是那種做工不好的貨嗎?不是!
  • 60種經典紫砂壺型及名稱【推薦閱讀】
    時大彬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器型上「改大為小」,「改俗為雅」,奠定了紫砂壺基本的審美傾向,使紫砂壺能進入文人生活,成為文房清玩,提升了紫砂壺的文化內涵。這也讓時大彬成為紫砂宗源上的第一座高山,讓無數後人仰止。  粗看很不起眼!大彬提梁身筒成較大且豐滿的扁球形,上部圓環狀提梁粗大,六方三彎嘴,六瓣平扣鈕,壓蓋,圈底,溜肩,素身。  再看耐人尋味!
  • 正器典藏|吳鳴 《期待和壺》
    正器紫砂典藏 | 《期待和壺》正器紫砂典藏 | 《期待和壺》「圓」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是和平的代表圖案。正器紫砂典藏 | 《期待和壺》正器紫砂典藏 | 《期待和壺》此壺已經不僅僅是傳統實用器了,更多是一種藝術思想的折射;是人文紫砂的具象體現
  • 據說這是茶人必備的35款紫砂壺型
    其實接觸紫砂久了,就慢慢的會上癮忍不住一直收壺,今天,筆者就為大家收集整理了35款茶人最喜歡的壺形與大家分享,趕快收藏起來看看你已經有了幾款?供春壺造型古樸精工。溫雅天然,質純薄堅實。負有盛名。供春之壺,勝於金玉。周澍《臺陽百詠》:「最重供春小壺,一具用數十年,則值金一笏。」傳世的供春壺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