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女人是七月又是安生 幸運的是我們遇見的不是家明

2020-12-17 影視裡的情與愛

每次重溫一次《七月與安生》,眼淚就忍不住啪啪掉。總覺得這故事裡,七月與安生是官配,家明只是個意外。很羨慕她們之間的感情。

做為一個男人,游離在兩個女孩之間搖擺不定,讓她們為自己受煎熬,怎麼忍心?

不喜歡家明,這種男人有什麼好?安生一開始就不應該表白,明知是七月的男朋友。家明是人在曹營心在漢。

家明是自私和醜陋的,令人生厭,七月和安生實在不應愛上這種毫無責任感的男人!

如果是我,一旦你若有外心,要麼你走,要麼我離開。

善良的七月隱忍不發,安生由於原生家庭愛的缺失也不該愛上閨蜜的男友,還有了其孩子,如果活著,他們將如何面對。最後七月把安生的孩子當做自己的來撫養。好的姐妹關係,即使你已不在,我還是一如既往的對待你的親人,就像你在時一樣。

七月和安生雖然都很好,但更喜歡七月的善良,大度,不喜歡安生和家明。家明沒有擔當,搖擺不定,愛一個就該只能選擇一個,卻對兩個女孩都傷害。

每個人都是安生,又是七月。有時候既想成全別人,又想被愛自己的人默默成全自己。

也許只有經歷了年輕時的安生才能換來安靜的七月。我承認自己也曾桀驁不馴,也曾我有過年少時的叛逆。但現在自己更覺得自己在慢慢的向七月靠攏,幸運的是我遇見的不是…「家明」。

七月揣著明白裝一輩子的糊塗人啊。她要有多愛家明,才能這樣委曲求全。

其實安生也很可憐,為了愛,為了家明,為了不傷害七月,她好幾次下定決心遠離她們,但愛最後又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那時,七月已經原諒她了,還像以前那樣對她好,心疼她一個人,孤苦無依。七月把安生和家明的背叛放在心底最深處,每天給安生喝補藥,照顧她,這樣的七月真讓人心疼!

養著老公和別人的孩子,每每看著會心有餘悸,我有感情潔癖,寧願沒有,也不要稀裡糊塗。

其實七月和安生也是我們女人的一體兩面,年輕時因性格脾氣倔強,總是和世界對抗,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變得對事、對人都以糊塗、妥協來對待。

長大後,我們發現,糊塗不是愚蠢,妥協不是懦弱,細水長流的日子,恰恰是我們嚮往的天堂。最終,我們的生命經過一系列對抗,學會了和解,與世界握手言和。

有時候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質的人,是快樂的。而能夠假裝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質的人,卻是幸福的。

相關焦點

  • 重溫《七月與安生》:如果家明沒有出現,七月和安生還會分開嗎?
    文|降柚最近在回顧很多幾年前的片子,《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屬實是我一直看不太懂的一部。其實《七月與安生》原著講述的故事不是很複雜,但加上了馬思純和周冬雨的演技與編劇的改編,漸漸的朝著讓我看不懂的方向去了。
  • 七月與安生
    整部影片,從家明提出「你到底是誰」開始,就在求解,最終給出了答案:她是安生,也是七月,最終,她是死掉了一半的自己。第一次離別,是在七月高中的時候。她明白家明喜歡著安生,安生心裡也有家明。安生毅然決然地選擇跟著那個吉他手去北京,是因為她想要讓七月獲得幸福。火車快開動的時候,安生對著窗外的七月大喊:七月,如果你讓我留下來,我就留下來!但是,七月看到安生脖子上掛著家明的吊墜,選擇了站在原地。她沒有留下安生,她害怕她留下。
  • 安生與七月的交換人生
    「安生與七月"是根據小說《安妮寶貝》改編的的電影。故事是兩個性格迥異的女孩圍繞著一個男孩展開的。今天聊的不是電影,而是她們的人生。她們十三歲那年認識,一起上學,一起長大,彼此之間的友誼,不是一般朋友的感情可比的!
  • 二刷《七月與安生》:家明最渣也最慘,他其實誰也不愛
    可是如果不是她自作主張去學校找家明,家明未必會愛上她,所以不存在是她成全了七月和家明,而是本著道德底線退出了七月和家明的世界。愛情是分先來後到的,尤其在閨蜜之間。但安生並不是一個壞女孩,她也飽受家庭不幸福的魔咒,還有漂泊的生活的苦,這些她從來沒有告訴過七月,也只當自己是最堅強的女孩子。她遭遇吉他手出軌,未婚夫死亡,在她的生活中,從來沒有穩定二字,有的只是漂泊,就像七月媽媽說的那樣:安生這孩子,很有天分,就是運氣不好。
  • 七月與安生劇情解讀
    七月和安生就像是兩個混沌,她們沒有什麼是堅定的,對彼此,對家明,對自我的認識。她們接受情緒的驅遣,為了躲避一段關係的危機逃離到遠方。安生應對不了七月和家明,選擇跟著傻逼吉他男遠走,後來又依附各種各樣的人四處漂泊。她說自己出走是讓著七月,是虛假的,或者說有這個心沒有使這個力。她無力建設自身的生活、強大自己的思想,只能永遠在七月和家明的三角關係中兜兜轉轉。
  • 《七月與安生》蘇家明喜歡安生卻不自知,渣男行為很可惡
    蘇家明愛的究竟是七月還是安生呢?這些證據證明,家明愛的是安生,而非七月。蘇家明將隨身攜帶的玉佩送給了安生;蘇家明高中時是學霸,校園很多女生的暗戀者,七月也被蘇家明所吸引。安生為了七月開心,幫助七月修改情書,並將情書送到家明的家中。這些情書的文字逐漸打動了蘇家明的心門,他開始一天天期待送信的人到來。
  • 《七月與安生》:如果人生重新來過,我還是願意遇見你
    但是,那個時候的安生說,一輩子太長了,她只想活到27歲。安生這個與眾不同的「願望」,給兩個人的友誼設立了一個期限,不是一輩子,只到27歲。從13歲開始,到27歲結束,兩個人的友誼再美好,也不過是十多年。
  • 《七月與安生》:面對友情和愛情的兩難抉擇,七月和安生相愛相殺
    友情不是一幕短暫的煙火,而是一幅真心的畫卷;友情不是一段長久的相識,而是一份交心的相知。真正的友情不會在危難時期離你而去,它更像是活在你生活中的一盞照明燈,陪伴在你左右,點亮你世界裡每一個黑暗的角落。電影《七月與安生》是由周冬雨和馬思純主演的,以友情為主導線而展開的青春愛情電影。
  • 《七月與安生》:學會理解和珍惜,我們才能遇到生命中的摯友
    安生是一個古靈精怪的女孩,性格樂觀開朗。她們以為彼此的友情會維持一輩子。然而,隨著一個名為家明的男孩出現,七月和安生之間堅不可摧的友情受到了考驗,而曾經的美好也漸漸發生了改變。七月在和家明的相處中愛上了家明,而一直守護著七月的安生也對家明產生了好感。在三個人一同經歷過很多事情後,安生選擇離開七月和家明,自己去大城市打拼,七月則與家明開始了一段戀情。
  • 《七月與安生》丨我們想要安穩,又渴望自由
    安妮寶貝是偏愛安生的,她讓蘇家明愛上安生,又讓安生生下家明的孩子,然後她的生命永遠停格在了年輕的27歲;七月和家明撫養安生的孩子,在此後漫長庸常的歲月裡,永遠懷念那個不羈如風一般的女孩。電影《七月與安生》讓我驚喜的是,它完全跳出小說的敘事格局,用成年人的視角,講述了人性的複雜幽深,和人生的無可奈何。
  • 《七月與安生》電影版,離開以後我活成了你的樣子
    七月第一次遇見安生,是十三歲的時候,很久以後,七月對家明說,她和安生的友情,是一次被選擇的結果。可是安生卻否認認識這個七月,而眼神中卻帶著難言之隱。若有所思地離開辦公室,卻在公交車上遇到了一個男生,蘇家明。然後落荒而逃,顯然,七月寫小說與安生有關。七月第一次遇見安生,是十三歲的時候,很久以後,七月對家明說,她和安生的友情,是一次被選擇的結果。上映時間
  • 周冬雨馬思純的金馬「雙黃蛋」精彩演繹《七月與安生》
    《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就是以友情為主線,講述了一對好朋友之間的愛恨情仇。而周冬雨與馬思純不僅因為這部電影同時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更是在戲外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七月與安生》看似是一部閨蜜因為愛情變情敵的故事,其實遠遠不是。
  • 七月與安生:友情在愛情面前不經考驗,人生不是所有事都能分享
    七月和安生覺得她們會是一輩子的陪伴,未來的計劃裡都有彼此,這時的她們天真單純,然而在青春期來臨時,她們遇見了同一個男孩。這天她們躺在床上,七月和安生說起了自己喜歡的人,說起這個男生時,七月的眼裡充滿了光,漂亮羞澀。七月告訴安生,那個男孩名叫家明,他符合她心中所有王子的形象,明亮帥氣,還有一點點喜歡自己。
  • 電影《七月與安生》有感
    電影簡介:七月(馬思純 飾)和安生(周冬雨 飾)的第一次相識在十三歲,她們一個是特立獨行飛揚跋扈的「野孩子」,一個是單純溫婉循規蹈矩的「乖乖女」,從那一年開始,七月和安生幾乎形影不離,她是她的光,她是她的影子,直到某一天,一位名為蘇家明(李程彬 飾)的少年出現在了七月的身邊,七月戀愛了
  • 馬思純和她的《七月與安生》
    《七月與安生》是由極客影業、嘉映影業、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出品,陳可辛監製,曾國祥執導,周冬雨、馬思純主演的青春愛情電影。該片根據作家慶山(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七月」和「安生」兩個女孩從13歲開始相識相知、相愛相殺的成長故事。
  • 左手七月右手安生
    當七月輕輕吐出家明的名字驚訝又出乎意料的安生沒能完好掩飾尷尬與揪心的疼痛空氣凝固 七月卻沉浸在另一份憧憬中而不自知怎奈男孩子生來就是善於破壞的是令人難以忍受的生物因著對七月無盡無私的愛安生就此漂泊輾轉心甘情願將自己放逐只願可以讓給七月一段完滿的幸福深諳真相的七月終於還是決絕的選擇捨棄開始了找尋自我的飛翔
  • 《七月與安生》:蘇家明不是渣男,至少他一開始尊重了事實
    好在,孩子們不是很敏感,情緒變化快,最後玩得不亦樂乎。遊戲結束沒多久,旁邊的女人把那個不被歡迎的女孩拉到身邊。「媽媽給你講個故事。假如兩個公主喜歡同一個王子。你是其中一個公主。你和另一個公主是好朋友。但是王子只能和一個公主結婚,你怎麼辦?」小女孩似乎早就忘記了遊戲的不快,歪著頭回答,「那我退出」;「不行,你也很喜歡那個王子。」。
  • 《七月與安生》|三人行裡那些關於友情的秘密
    或者她就在我身邊,在人生這條孤獨的旅程中,我遇見了她,她不是我,卻像極了這世上的另一個我。有人說七月與安生其實是各自的影子,是獨立於這個世上的另一個自己,而我看到的七月與安生卻是一個完整的「我」,是住在兩個身體裡的一個靈魂,一個人靈魂的兩幅側寫,這種契合以七月之死為契機,從此一個身體裡住進了兩個靈魂,如同影片末的鏡裡鏡外。
  • 七月與安生:一個人的靈魂兩面彼此對抗與和解
    不是自己選擇的人生,就不是自由。七月和安生,都被束縛在人生的魔咒中。七月的魔咒,就是她既渴望逃脫,又害怕失去的「安穩的人生」。其實從電影中的許多臺詞我們都能看到端倪。安生是真正愛著七月的,這種愛超越了家明,超越了親人,超越了她自己。
  • 感情的脆弱在《七月與安生》中暴露無遺
    無論是選擇還是被選擇的那一方,只能膜拜感恩,感謝上天給了我們這個機會。安生桀驁不馴,七月循規蹈矩。這並不妨礙兩人整天膩在一處。年輕時候的友情,沒有那麼多利害關係,憑著本性互相吸引,單純而真摯。安生的母親拋下她獨自遠走,她孤單而又寂寞,七月給了安生家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