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造車「苦盡甘來」

2020-12-23 電車之家網

特斯拉的估值已達到4.7萬億港元,同步增長的,還有市場的質疑——面對業已成熟且仍在不斷完善的燃油車,以及新興的氫燃料汽車,電動汽車必須在資本市場熱情消退前,展現出足夠的競爭力。

嚴格來說,目前只有特斯拉在全球肩負起這個任務,而明年下半年起,來自中國的恆大汽車,或就可分擔一二。

這一判斷,基於恆大汽車最近一周的動態。科研團隊的嶄露頭角,首款車型的路跑及內飾公開,都預示著一款高水準的電動汽車,即將按計劃量產並攪動市場。

無口否認,恆大汽車本身是一家飽受爭議的車企,一方面來自母公司的地產標籤,另一方面則因其造車路徑不按常理。

不過,前者本身是個偽命題,母公司地產業務的充沛現金流,早已被公認為恆大汽車優於其他電動汽車企業的最大底氣之一。況且,恆大造車也並不依仗地產班底,而是從福特、通用等國際車企招徠了3200多名汽車專業人才,組成整車技術、動力、電池等11個專業研究院,進行全球一體化的研發。

恆大定義的「換道超車」路徑,更是直接奠定了其目前的行業地位。可以說,恆大布局造車至今,短短兩年就備受業界期待,很大一部分原因便來源於此。

大手筆的國際併購與合作,不僅讓獲得底盤、三電等方面的關鍵核心技術,同時也大大縮短了研發周期。在技術研發、造型設計、零部件供應等領域與國際龍頭合作,有效保證了產品未來性能和品質的可靠性。先進工藝下的規模化生產,則可以在確保生產效率的同時,保證產品的合格率,從而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儘管恆大造車目前大有「苦盡甘將來」的態勢,恆馳1的成功也似乎可以樂觀預期,恆大汽車的市值或許也將從約2500億港元向特斯拉的4.7萬億港元靠攏,但未來如何通過不斷的創新進步,在日新月異的市場競爭中彌久壯大,依然是電動汽車企業的共同話題。

說到底,企業的成功與否,最大的對手終究是自己。

相關焦點

  • 蓄勢待發,恆大''造車''的天時地利與人和
    最近恆大造車的消息不斷,繼拿下40億港幣融資、公布恆馳車標之後,更加重磅的消息傳來——近日恆大汽車位於廣州和上海兩處生產基地全面啟動了試生產,這意味著恆大汽車的全面量產已迎來倒計時。造車以來,恆大似乎從未掩飾過自己的野心:''要用3-5年的時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領航者。''
  • 恆大造車,重新定義路跑
    文/張一昨天一段30秒的恆大恆馳1路跑的官方視頻火爆全網後,網友紛紛調侃,新造車不僅定義造車方式,更是重新定義了路跑,甚至還有更過分的戲稱恆大這是在路跑還要跑路……
  • 發改委摸底調查,恆大造車能否逃過一劫?
    許家印聲稱,自2019年起,恆大計劃三年內在造車業務上投入450億元,其中2019年投入200億元,2020年投入150億元,2021年再投入100億元。此外,恆大還計劃於2021年量產新能源汽車「恆馳」。從以上目標來看,恆大造車的野心可謂不小。然而,實際情況是恆大造車的實際資金並沒有全部到位。
  • 為什麼要對恆大造車多一些善意?
    所以,當恆大集團在2018年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之初,筆者就對其在該領域的一舉一動都保持著密切的關注。在對恆大於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業務行動進行了一段時間觀察後,筆者逐漸開始篤定到恆大造車是認真的,不僅有著巨大的戰略決心,還有著清晰的戰略邏輯與有序的戰略節奏。  首先,恆大造車是恆大集團致力於成為一個基業長青企業的必然要求。
  • 恆大造車路:「六車齊發」的背後邏輯
    恆大造車路:「六車齊發」的背後邏輯 2020-08-04 21:32:00來源:央廣網
  • 恆大汽車,房地產造車的開山祖師,你怎麼看
    恆大地產,恆大冰泉大家都耳熟能詳,但要說恆大汽車很多朋友應該都沒聽說過。這是一家於2019年新成立的汽車企業,公司全稱為恆大國能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從公司全稱可以看出恆大準備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分一杯羹。
  • 「鈔」速度造車,恆大汽車的資本戰法
    導語:恆大汽車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講述了汽車製造的新故事。2020年,兼具周期盈利彈性和科技成長屬性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擺脫了行業低迷性後,升起了漂亮的主行情,恆大的跨界造車也在時代的風口上按下了加速鍵。01 「鈔能力」加持,恆大式造車金錢買技術,技術趕時間,可能是對恆大汽車發展最好的概述。
  • 威馬千萬租金店面易主 恆大汽車接盤力證造車真誠性
    不具名汽車分析師對《汽車專業網》編輯表示,威馬的聲量目前已經落後於蔚來、小鵬、理想這三家造車新勢力,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的第二陣營。一方面銷量不及蔚來等三家,另一方面在上市層面也落後於蔚來等,北京新天地的高租金對於威馬來說算是一筆不菲的支出,威馬今年撤出北京新天地也是理所當然。
  • 恆馳1路跑官宣,恆大造車翻開底牌
    樹大招風的恆大這次亮出了造車的底牌。12月7日,一段恆馳1路跑的視頻刷爆全網,視頻中,恆馳1造型與此前曝光的官網圖相似度極高,富有動感的溜背車頂、流暢優雅的線條,高端豪華感十足,顏值「爆表」。從新車發布,到實車路跑,恆大汽車僅用了4個月時間。「恆大速度」在造車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 恆大造車背後的三重邏輯
    作者 | 宋老師 出品 | 子彈財經 1、產業飛輪效應 特斯拉17年出了三代產品,新能源造車門檻
  • 錢不是萬能的,恆大「買買買」能撐起許家印的造車夢嗎?
    不過,造車畢竟是一項重大的商業決策,光生拉硬扯淵源遠遠不夠,企業還必須周密考慮這門生意是否值得做,以及自身優劣勢。 一個扎心的事實是,隔行如隔山,對於從房地產跨界到汽車領域的恆大來說,彈藥充足成為其造車的最大優勢,也是唯一優勢,除此之外可謂一窮二白。
  • 跨界造車眾生相:虛線的蘋果,曲線的華為,直線的恆大
    國內外不少公司都卷進了跨界造車這股風潮,經過市場的毒打,國外著名家電企業戴森已經正式宣布繳械投降,由造車轉為了造零件。在造車路上走得磕絆的蘋果對其造車意圖總是遮遮掩掩,其中虛實難探;在我的認知中,華為大概率是會「曲線造車」,而恆大一日千裡,量產車指日可待。
  • 錢不是萬能的,恆大「買買買」恐撐不起許家印的造車夢
    恆大造車光靠砸錢遠遠不夠。 許家印認為,有了「圈圈圈」,恆大造車想不成功都難。 實在買不來的技術,恆大就採取「合合合」的策略,最終目標是「大大大」和「好好好」——造車要有大格局、大戰略和大規模,造出來的車品質要好、造型要好、價格要好。恆大目標是首期規劃年產100萬輛,用3-5年打造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 研發兄弟天團曝光,誰還敢說恆大造車是個夢?_易車網
    在雄厚資金的支持下,秉承著"買,合,圈"的造車戰略,恆大汽車通過多次收購,構建了覆蓋整車製造、動力總成、動力電池、汽車銷售、智慧充電、共享出行等領域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於是,造新能源汽車,讓各大巨頭都忍不住來嘗試。跨界造車,從一開始並不被外界看好。同為跨界造車的格力集團,董明珠投入30億造出的價值40餘萬的車,幾乎無人問津。所以,一開始,恆大造車也並沒有被同行看好。
  • 恆大造車不只是說說而已
    顯然,造車,恆大不只是說說而已。2018年,地產巨頭恆大開啟造車之路,彼時,恆大跨界造車的行為被部分人所質疑,然而,如今的恆大正在以速度和實力刷新人們對恆大汽車的認知。許家印直言恆大汽車要在3-5年內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新能源汽車集團的目標,眼下也正在逐步實現。
  • All in造車步履不停 看恆大的決心與信心-汽車新地-北方網
    恆大造車以來動作頻頻,從造車伊始,就拿出「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決心,為此,許家印帶領高管奔赴全球23個國家、47個城市,先後考察了58家全球汽車產業各領域龍頭企業,為實現「汽車夢」拼命奔波,搭建起恆大造車的超強「朋友圈」。
  • 套著薩博9-3的殼,恆大集團的造車夢終於實現了
    在幾日前的6月29日,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NEVS的首款量產車型國能93宣布正式下線。並且作為恆大集團旗下的品牌,國能93的下線也宣布了許家印的造車夢終於收穫了成果。雖然如今的汽車市場擁有了眾多的新興品牌,純電動車也是層出不窮。
  • 兩大汽車基地亮相,恆大造車如何從「一窮二白」到成功破局?
    文章來源於:格隆匯 繼之前一口氣完成了六款恆馳新車型齊發的壯舉後,恆大造車的大本營遭到曝光,箇中的「黑科技」讓人驚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似乎又颳起了一股你追我趕的競技旋風,這次「武裝到牙齒」的恆大能否成為迅速成為這一新興行業格局的破局者?
  • 賣房子的也來造車|恆大恆馳1落地,預計最高售價超五十萬
    當賣房子的也開始造車,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沒什麼是不可能的了。2020年8月初,恆大汽車在上海和廣州同時舉行了發布會,當時的恆大可謂是意氣風發"野心十足",一口氣便對外亮相6款新車。6款新車全部以恆馳為名,代號取阿拉伯數字1到6,車型涵蓋了轎車、轎跑、SUV、MPV以及跨界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車企能一次發布6款新車,並且涵蓋範圍如此之廣。不愧是擁資千億的房產巨頭,如此大手筆絕對屈指可數,但隔行終究如隔山,恆大造的車能打破桎梏嗎?
  • 賣房子的也來造車|恆大恆馳1落地,預計最高售價超五十萬_易車網
    當賣房子的也開始造車,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沒什麼是不可能的了。2020年8月初,恆大汽車在上海和廣州同時舉行了發布會,當時的恆大可謂是意氣風發"野心十足",一口氣便對外亮相6款新車。